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汤(SGT)对Caco-2细胞P-糖蛋白(P-gp)的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以P-gp底物3H-地高辛为探针,P-gp抑制剂维拉帕米(Ver)为阳性对照药,测定SGT对Caco-2细胞P-gp功能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GT对Caco-2细胞膜上的P-gp表达的影响。结果:在Caco-2模型上,3H-地高辛从基底侧(BL)到肠腔侧(AP)与肠腔侧(AP)到基底侧(BL)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ies,Papp)比值Papp(BL→AP)/Papp(AP→BL)约为27倍,证明3H-地高辛在Caco-2模型上的吸收方式为主动吸收。阳性药Ver与3H-地高辛联合时,明显增高了3H-地高辛在AP→BL方向的Papp(BL→AP)达3.82倍,但对BL→AP方向的转运影响不明显,说明Ver可明显抑制P-gp活性。SGT在1/25 IC5,1/5IC5,IC5浓度范围对P-gp底物3H-地高辛从AP→BL方向的转运分别促进了159.83%,217.95%,160.26%。1/25 IC5,1/5 IC5浓度下对3H-地高辛在BL→AP方向的转运分别促进了59.16%,50.73%,而相对于IC5浓度下SGT对3H-地高辛在BL→AP方向的转运则无影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GT对P-gp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SGT可抑制P-gp的功能和表达,从而促进P-gp底物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考察甘草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和甘草苷)对Caco-2细胞膜上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以备进一步探讨甘草新的解毒机制。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co-2细胞内罗丹明123(Rho-123)的荧光强度和细胞膜上P-gp的表达,以考察P-gp外排功能和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过60 min的干预,甘草提取物(1, 10, 100 μg·mL-1)、甘草甜素(1, 10, 100 μg·mL-1)和甘草苷(1, 10, 100 μg·mL-1)Caco-2细胞内Rho-123的荧光强度较阴性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4.66%、28.90%、24.56%、27.89%、26.29%、37.33%、19.51%、21.86%和19.03%(P<0.05)。经过72 h的干预,甘草提取物中质量浓度(10 μg·mL-1)组,甘草甜素低、中、高质量浓度(1, 10, 100 μg·mL-1)组,甘草次酸中、高质量浓度(1, 10 μg·mL-1)组Caco-2细胞膜上P-gp表达的阳性率较阴性组分别增加了31.18%、61.67%、70.32%、77.43%、37.58%和49.14%(P<0.05)。结论 甘草提取物、甘草甜素和甘草苷可能增强Caco-2细胞膜上P-gp的功能,而中质量浓度的甘草提取物,低、中、高质量浓度的甘草甜素和中、高质量浓度的甘草次酸则可能上调P-gp的表达。甘草甜素既能增强Caco-2细胞膜上P-gp的功能,又能上调其表达,可能是甘草影响P-gp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香附醋制前后对Caco-2细胞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初步阐明“香附醋制增效”理论的机制.方法:采用Caco-2细胞模型,细胞以2×105/mL的密度接种于Trenswell 6孔板,加入体积分数分别为5%,10%,20%的香附生品及醋制品含药血清培养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香附醋制前后对Caco-2细胞Pgp功能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香附生品低、中、高浓度可使细胞内地高辛累积增加8.25%,9.57%,16.84%,醋制品低、中、高浓度可使细胞内地高辛累积增加22.44%,29.12%,33.09%.二者均可使细胞内地高辛累积增加,并使P-gp表达的阳性率降低,对P-gp功能和表达均呈现出抑制作用,且醋制品作用更加明显.结论:香附醋制后可增加其抑制Caco-2细胞P-gp功能和表达的作用,从而促进P-gp底物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18位差向异构体即18α-甘草次酸、18β-甘草次酸对Caco-2细胞上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Caco-2细胞模型,采用罗丹明-123摄取法评价P-糖蛋白的功能;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DR1 mRNA; Western blot分析Caco-2细胞膜上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中、高浓度(1, 10 μmol·L)的18α-甘草次酸和高浓度(10 μmol·L)的18β-甘草次酸使细胞内罗丹明-123摄取减少。高浓度(10 μmol·L)的18α-甘草次酸在转录水平上调MDR1 mRNA的表达;实验浓度的18β-甘草次酸未影响MDR1 mRNA的表达;高浓度(10 μmol·L)18α-甘草次酸对P-糖蛋白有诱导作用,实验浓度的18β-甘草次酸没有影响P-糖蛋白表达。结论 18α-甘草次酸对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均表现为诱导作用,而18β-甘草次酸只对P-糖蛋白功能表现出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川芎嗪和人参皂苷Rgl对Caco-2细胞上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P-gp底物罗丹明-123的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aco-2细胞膜上P-gp的表达量。结果中、高浓度(120,240 mg·L-1))的川芎嗪能够使Caco-2细胞内Rh-123的浓度分别增加了1.7和8.2倍,与细胞孵育72 h后能够使Caco-2细胞表面P-gp的表达水平下调46.4%和61.2%,在1.5 h使罗丹明-123在Transwell的BL侧的累积排放量增加了1.3和1.8倍。中浓度(10 mg·L-1)的人参皂苷Rgl对罗丹明-123的外排和转运无显著影响。高浓度(20 mg·L-1)的人参皂苷Rgl使细胞内Rh-123的浓度增加了3.5倍,使1.5 h后在BL侧累积转运量增加1.3倍。中、高浓度(10,20 mg·L-1)的人参皂苷Rgl与细胞孵育72 h对P-gp的表达影响不大。中浓度(120 mg·L-1)的川芎嗪和人参皂苷Rgl(10 mg·L-1)合用时,细胞内Rh-123的浓度增加6.4倍,使罗丹明-123的累积转运量增加1.6倍,使P-gp的表达下调了38.2%。结论川芎嗪减少P-gp对细胞内罗丹明-123的外排,增强罗丹明-123跨小肠上皮细胞的转运;同时川芎嗪直接抑制P-gp的活性而影响P-gp功能,长期应用川芎嗪可下调P-gp的表达水平影响降低肠道P-gp的活性。高浓度的人参皂苷Rgl通过直接抑制P-gp的外排转运功能而影响肠道P-gp的功能,长期应用不影响P-gp的表达水平。当川芎嗪和人参皂苷Rgl合用时,对肠道P-gp功能具有协同抑制作用,但是对P-gp的表达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异甘草素在Caco-2细胞的摄取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异甘草素(ISL)在Caco-2细胞的摄取特性。方法:以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异甘草素的细胞摄取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中ISL浓度,考察时间、pH值、药物浓度及抑制剂对Caco-2细胞摄取ISL的影响。结果:ISL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呈时间依赖性;ISL在4~15 mg.L-1浓度范围内的摄取呈线性增加,符合被动扩散过程;pH 8.0条件下药物的细胞摄取量(0.48±0.006)μg.mg-1显著低于pH 5.0药物的细胞摄取量(0.98±0.03)μg.mg-1(P<0.01);加入维拉帕米,叠氮化钠及2,4-二硝基酚后,与对照组相比,ISL的细胞摄取量显著高,分别为(1.19±0.030)μg.mg-1(P<0.01),(1.10±0.004)μg.mg-1(P<0.05),(1.17±0.020)μg.mg-1(P<0.01)。结论:ISL的细胞摄取机制主要是被动转运;P-糖蛋白参与了ISL的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四物汤对Caco-2细胞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分析Caco-2细胞上MDR1基因mRNA的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四物汤水煎液处理后Caco-2细胞对罗丹明123摄取量的影响,以评价P-gp的外排功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四物汤水煎液对Caco-2细胞P-gp蛋白表达量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四物汤水煎液3.3,5.0,10.0 g·L-1孵育Caco-2细胞24,48,72 h对MDR1基因mRNA的表达量具有上调作用,表明四物汤水煎液对MDR1具有诱导作用;四物汤水煎液作用于Caco-2细胞48 h后,细胞内罗丹明123的摄取量分别减弱了16.6%,22.1%(P<0.05),45.4%(P<0.01),提示长期应用四物汤水煎液,可增强Caco-2细胞P-gp的外排功能;四物汤水煎液孵育Caco-2细胞48 h后,上调了Caco-2细胞膜上P-gp蛋白表达量,表明四物汤水煎液对P-gp的蛋白表达量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川芎嗪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转运特征以及对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确定川芎嗪对Caco-2细胞单层模型作用的安全浓度范围;以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川芎嗪的双向转运机制,以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检测指标,考察时间、药物浓度以及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川芎嗪转运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川芎嗪对P-gp表达的影响.结果 从顶侧(AP)到底侧(BL) (AP→BL),川芎嗪的Papp> 10-6 cm/s,表明其吸收性良好;川芎嗪的转运量与其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且川芎嗪AP→BL的转运量明显大于BL→AP的转运量;川芎嗪不仅受到P-gp的外排作用,同时也抑制P-gp表达.结论 川芎嗪在Caco-2细胞模型的转运方式为被动转运,且受到P-gp的外排作用,并对P-gp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Caco-2细胞模型及其对黄酮类成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艳红  贾晓斌  陈彦 《中草药》2007,38(6):938-941
Caco-2细胞模型作为ADME/Tox研究平台中肠吸收模型之一,已广泛用于药物动力学研究,可通过体外试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阐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机制、毒性、药物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体内转运关系以及药物代谢稳定性等。以黄酮类成分为代表,介绍Caco-2细胞模型在中药有效成分吸收代谢机制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升淼  赵春顺  何仲贵 《中草药》2007,38(6):836-839
目的研究葛根素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特性。方法改变药物浓度、实验温度和使用合适的抑制剂,测定葛根素在Caco-2细胞中的跨膜转运特性。结果葛根素在Caco-2细胞的转运呈现较强的方向性,随着葛根素质量浓度的增加,其表观渗透率(PDR)降低(2.1~1.4)。随着温度升高PDR增大。当加入代谢抑制剂KCN和2,4-二硝基苯酚时,葛根素的PDR降低(由1.7分别降至1.0和1.2)。当加入100mg/L维拉帕米时,A面到B面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A→B)从(0.84±0.18)×10-7cm/s增加到(1.01±0.17)×10-7cm/s,而B面到A面的Papp(B→A)从(1.43±0.18)×10-7cm/s降低到(1.11±0.24)×10-7cm/s。结论葛根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受到P-糖蛋白的外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综合评价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和光果甘草G. glabra的质量,通过化学计量学寻找质量差异标志物并建立快速判别乌拉尔甘草和光果甘草模型。方法 建立甘草药材液相指纹图谱,确立共有峰,共有峰数据结合模糊物元模型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质量综合评价及质量差异标志物筛选。基于近红外光谱建立不同的快速判别模型,通过对比筛选出最佳的快速判别模型。结果 模糊物元分析表明乌拉尔甘草与光果甘草存在显著差异;经PLS-DA,结果表明甘草酸铵、甘草素、甘草苷为乌拉尔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差异标志物;光谱经SG预处理,iPLS波段筛选所建立的决策树判别模型,精确率为0.88、准确率为0.88、F1(精确率和准确率的调和平均值)为0.88。结论 乌拉尔甘草与光果甘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的判别模型,为快速区分这2种基原甘草提供了有效手段,有助于提升甘草药材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2.
裴玉琼  石海培  严辉  黄胜良  董伟  汪国强  包贝华  张丽 《中草药》2019,50(18):4293-4304
目的建立新生化颗粒原料优质炙甘草饮片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优质炙甘草饮片指纹图谱;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炙甘草饮片中6种有效成分(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素、芹糖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的含量,通过与外标法进行比较,以确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结果以基地收集与市售共计30批炙甘草饮片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炙甘草饮片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4个共有峰,对7个共有峰进行了化学成分确认,并以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及部分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比值作为评价指标区分优质饮片与统货饮片;建立了多成分一测多评定量方法,以甘草苷(S1)、甘草酸(S2)为内参物,得到异甘草苷的相对校正因子(fS1/a)平均值为0.502、芹糖甘草苷的相对校正因子(fS2/A)平均值为0.578、芹糖异甘草苷的相对校正因子(fS2/B)平均值为0.252,甘草素的相对校正因子(fS2/C)平均值为0.257,为新生化颗粒原料优质炙甘草饮片制定了更加完善的质量控制指标。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新生化颗粒原料炙甘草饮片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李茹柳  陶玉珠  温鹏  赵世清  徐颂芬  陈蔚文 《中草药》2013,44(19):2722-2726
目的 观察甘草黄酮提取物对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迁移及迁移过程细胞内多胺量的影响。方法 划痕法制备细胞迁移模型,观察在多胺合成抑制剂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及钾通道抑制剂4-氨基吡啶(4-AP)存在情况下,甘草黄酮提取物对细胞迁移的影响;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IEC-6细胞在正常及DFMO存在条件下,给予甘草黄酮提取物12、24 h后细胞内多胺(精脒)的量。结果 甘草黄酮提取物可逆转DFMO或4-AP所致IEC-6细胞迁移抑制;其给药12、24 h后可提高细胞内精脒的量,并逆转DFMO对多胺合成的抑制。结论 甘草黄酮提取物促进细胞迁移的作用与影响细胞内多胺调控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王海强  刘一宁  陆晓燕  王书芳 《中草药》2016,47(23):4155-4159
目的研究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中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ODS、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LC-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从甘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苷(1)、芹糖甘草苷(2)、异甘草苷(3)、芹糖异甘草苷(4)、sophoraisoflavone A(5)、粗毛甘草素F(6)、光甘草酮(7)、光甘草定(8)、甘草黄酮醇(9)和粗毛甘草素D(10)。结论化合物1、3、5、6、8和9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6和9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分泌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杨瑞  王礼强  刘颖 《中草药》2014,45(12):1796-1802
甘草为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和调和诸药等作用,素有"国老"、"十方九草"之誉,国内外用量很大。由于过度采挖,甘草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而大部分栽培甘草存在品质退化和甘草酸量低等问题。为了很好地解决甘草资源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很多研究者开展了甘草组织培养的研究。对甘草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来源及预处理、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植株诱导、快速繁殖研究、毛状根诱导以及组织培养物中活性成分6个方面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归纳与综述,以期为部分解决甘草的资源替代问题以及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基因与代谢工程研究提供理论及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芍药-甘草配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珊珊  王谦  白立川  郭政东 《中草药》2014,45(10):1481-1485
配伍是中药复方用药的特色和优势,而药对则是最常见的配伍形式。芍药-甘草是来源于《伤寒论》的经典药对,研究显示芍药-甘草配伍具有抗炎、镇痛、解痉等药理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呼吸、消化、神经、肌肉、泌尿、内分泌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综述芍药-甘草配伍后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基础及其药动学研究进展,分析配伍后化学成分在机体内的变化规律,了解其体内的生物药剂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指导临床使用中药和阐释中药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据.有着"国老"美誉的甘草,因其药性和缓,是中医方剂中发挥调和作用的首选药物;而素有"将军"之称的大黄,其药性峻烈,虽为泻下良药,使用不当却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大黄-甘草临床配伍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甘草以其"调和"之性缓大黄峻烈之力,不...  相似文献   

18.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载甘草为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 3个品种。不同品种甘草在某些化学成分上不仅存在含量上的差异,也存在种属特异性,药理活性也不尽相同。对不同品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将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甘草次酸作为3种甘草的Q-Marker。另外考虑到不同品种之间成分的特有性和各自的优势生物活性,建议可以将光甘草定作为光果甘草的Q-Marker,将查耳酮A作为胀果甘草的Q-Marker,以期为明确不同品种甘草Q-Marker及不同品种甘草药材质量标准建立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念,对甘草从化学成分有效性和可测性的角度进行Q-marker的初步预测。方法基于文献整合及数据分析对甘草Q-marker的来源范围进行筛选,通过网络药理学进行成分有效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个产地15批甘草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运用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出造成组间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结果进一步确定甘草的Q-marker。结果文献研究确定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为甘草Q-marker的主要来源范围;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甘草苷、甘草酸等成分在"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具有高连接度,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建立15批甘草样品的指纹图谱,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明确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等5个成分为主要标志性成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4个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成分含量具显著差异,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可作为甘草Q-marker。结论以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作为甘草Q-marker的来源范围,通过网络药理学(有效性)结合多产地甘草药材定性定量(可测性)研究最终确定甘...  相似文献   

20.
许瑞  陶伟伟  段金廒  何苗  王梦  徐立 《中草药》2014,45(14):2056-2059
目的 探讨京大戟与甘草配伍禁忌的理论依据。方法 比较京大戟与甘草合用前后对正常小鼠的利尿及泻下作用,采用称质量法测定正常小鼠排尿量;采用炭末法测定正常小鼠的排便情况。结果 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等效剂量范围内,京大戟粉末的利尿作用强于其水提液;甘草水提液未表现出促进或抑制利尿的作用;京大戟粉末与甘草水提液合用,给药后1 h内尿量明显减少;京大戟与甘草合煎液给药未引起尿量明显变化。京大戟粉末和甘草水提液混合液给药与等剂量的京大戟比较泻下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药典用量范围内,甘草水煎液可明显抑制京大戟的利尿作用。基于药性分析其机制表明,甘草的甘缓之性减缓了京大戟的泻水逐饮之药势,可能是京大戟与甘草配伍禁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