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何丹  刘王艳  郭成鑫  李贵琼  段晓燕  熊娇  沈勇 《中草药》2017,48(19):3915-3920
目的对拳距瓜叶乌头Aconitum hemsleyanum var.circinatum的块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拳距瓜叶乌头块根总生物碱中共分离得到17个二萜生物碱,分别鉴定为黄草乌碱丁(1)、8-甲氧基黄草乌碱丁(2)、贡乌生(3)、塔拉地萨敏(4)、查斯曼宁(5)、8-甲氧基塔拉胺(6)、14-乙酰塔拉胺(7)、8-去乙酰滇乌碱(8)、crassicautine(9),crassicaudine(10)、粗茎乌头碱甲(11)、黄草乌碱丙(12)、黄草乌碱甲(13)、滇乌碱(14)、transconitine B(15)、工布乌碱(16)、大渡乌碱(17)。结论化合物2、3、6、7、9、12~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直缘乌头地上部分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娇  刘王艳  何丹  张莲  杨崇康  罗启鹏  刘佳  沈勇 《中草药》2019,50(10):2279-2284
目的对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直缘乌头Aconitum transsectum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经谱学数据(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直缘乌头的干燥茎叶用甲醇渗漉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龙头乌碱甲(1)、14-乙酰塔拉地萨敏(2)、8-甲氧基黄草乌碱丁(3)、塔拉地萨敏(4)、黄草乌碱丁(5)、14-乙酰萨卡可尼亭(6)、forestine(7)、查斯曼宁(8)、crassicausine(9)、homochasmanine(10)、crassicautine(11)、8-去乙酰滇乌碱(12)、贡乌生(13)、黄草乌碱乙(14)、滇乌碱(15)、isotalatizidine(16)。结论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上部分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9~11、13~14、16为首次从直缘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李咏梅  龚元  姜艳萍  杨勤  李良 《中草药》2013,44(8):951-954
目的 对丽江产紫乌头Aconitum episcopale中的二萜生物碱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丽江紫乌头中分离得到了10个二萜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塔拉萨敏(1)、查斯曼宁(2)、草乌甲素(3)、丽江乌头碱(4)、acoforestinine (5)、滇乌碱(6)、3-去氧-8-去乙酰基滇乌碱(7)、leucanthumsine D(8)、pengshenine B(9)、macrorhynine B(10).结论 其中化合物2~5、7~10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滇西乌头的二萜生物碱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二萜生物碱,分别为滇乌碱、粗茎乌头碱、黄草乌碱、牛扁次碱和刺乌头碱。结论:5个二萜生物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何江蕊  徐灿  吕丹  沈勇 《中成药》2023,(4):1161-1166
目的 研究维西乌头Aconitum weixiense W. T. Wang二萜生物碱。方法 维西乌头7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塔拉萨敏(1)、查斯曼宁(2)、acoforesticine(3)、黄草乌碱丁(4)、黑乌弱碱(5)、查斯马可宁定(6)、草乌甲素(7)、forestine(8)、bikhaconine(9)、hemsleyanine D(10)、滇乌碱(11)、crassicautine(12)、14-anisoyl-leucanthumsine(13)、3-乙酰滇乌碱(14)、aconosine(15)、嘟啦碱(16)。结论 化合物1~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附子以95%乙醇回流提取、浓缩,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附子中共分离鉴定了5个C19-二萜生物碱和4个C20-二萜生物碱,分别为苯甲酰乌头原碱benzoylaconine (1)、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enzoylmesaconine (2)、苯甲酰次乌头碱benzoylhypaconine (3)、8-OEt-14-benzoylmesaconine (4)、塔拉地萨敏talatizamine (5)、chuanfumine (6)、异叶乌头碱hetisine (7)、3-epiignavinol (8)、关附辛素guan fu base H (9)。结论 化合物6、8和9为首次从附子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杨金  刘卫  羊晓东  赵静峰  刘富  李良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5):1927-1929
目的:研究剑川乌头中的二萜生物碱.方法: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用有机波谱学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二萜生物碱:acoforine(1),acoforestinine(2),14-O-acetylsachaconitine(3),黄草乌碱丙(vilmorrianine C,4),黄草乌碱丁(vilmorrianine D,5),塔拉萨敏(talatizamine,6),查斯曼宁(chasmanine,7),滇乌碱(yunaconitine,8).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常用中药附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中性氧化铝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MCI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附子中分离得到 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新乌头碱(1)、乌头碱(2)、次乌头碱(3)、苯甲酰次乌头碱(4)、苯甲酰新乌头碱(5)、苯甲酰乌头碱(6)、展花乌头宁(7)、塔拉乌头胺(8)、尼奥灵(9)、多根乌头碱(10)、附子灵(11)、准格尔乌头碱(12)、异塔拉乌头定(13)、川附子碱B (14)、16β-羟基心瓣翠雀碱(15)、哥伦乌头碱(16)、苯甲酸(17)、6-hydroxymethyl-3-pyridinol(18).结论 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川乌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化学成分。方法 川乌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H-α-尼奥宁(1)、宋果灵(2)、塔拉乌头胺(3),其中化合物1为尼奥宁的1-位羟基的手性异构体,命名为爱可宁。结论 化合物1是1个新的乌头碱类二萜生物碱。  相似文献   

10.
韩萌  王腾飞  单连海  陈琳  黄帅  周先礼 《中草药》2022,53(12):3587-3594
目的 对拟康定乌头Aconitum rockii和林地乌头A. nemorum中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对其总生物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IR、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拟康定乌头中共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α,6α,8β,16β,18-pentamethoxy-14α-benzoyloxy-N-ethylaconitane(1)、工布乌碱(2)、大渡乌碱(3)、膝乌宁碱甲(4)、滇乌碱(5)和黄乌生(6);从林地乌头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塔拉萨敏(7)、14-乙酰塔拉萨敏(8)、卡马考宁(9)、16-epipyroaconine(10)、乌头碱(11)、3-脱氧乌头碱(12)、牛扁碱(13)、甲基牛扁碱(14)、德尔色明甲(15)、德尔色明乙(16)。结论 化合物1是新的乌头碱型C19-二萜生物碱,命名为拟康定乌碱甲;化合物2~6为首次从拟康定乌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6为首次从林地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芸香科黄皮属植物光滑黄皮Clausenalenis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中报道的波谱数据进行对照,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光滑黄皮茎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8-diprenylumbelliferone(1)、byakangelicin(2)、tert-O-methylheraclenol(3)、pabularinone(4)、异栓翅芹烯醇(5)、独活属醇(6)、欧前胡素(7)、前胡醇(8)、花椒树皮素甲(9)、异紫花前胡内酯(10)、茵芋碱(11)、香草木宁(12)、N-metilatanina(13)、clausine Z(14)、九里香碱(15)、2-methoxy-1-(3-methyl-buten-1-yl)-9H-carbazole-3-carbaldehyde(16)、claulansine I(17)和clausehainanine A(18)。其中化合物1~10为香豆素类化合物,11~18为生物碱类化合物。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光滑黄皮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和8为首次从黄皮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张晓晨  郑清阁  杨菁华  容蓉  杨勇 《中草药》2020,51(2):531-541
附子为常用中药,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温阳化气的功效。C_(19)二萜生物碱是其主要生物碱类成分,可分为双酯型、单酯型和胺醇型,其在发挥抗炎、镇痛、抗肿瘤等药效同时,也可导致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对附子C_(19)二萜生物碱化学结构、药理及毒理作用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临床更安全、有效地使用附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普照  苏明声  王雅琪  邵峰  张亚梅 《中草药》2017,48(8):1509-1512
目的研究白苞裸蒴Gymnotheca involucr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苞裸蒴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裸蒴木脂素Y_3(1)、裸蒴木脂素Y_4(2)、gymnothelignan T(3)、gymnothelignan N(4)、gymnothelignan O(5)、gymnothelignan M(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苞裸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滇川翠雀花中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琳  单连海  高峰  黄帅  周先礼 《中草药》2018,49(8):1773-1778
目的对滇川翠雀花Delphinium delavayi中的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ODS、氧化铝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进行系统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手段以及文献对比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滇川翠雀花中共分离得到14个生物碱类成分,包括13个牛扁碱型C19二萜生物碱:翠雀亭(1)、翠雀它星(2)、delbonine(3)、delbotine(4)、牛扁碱(5)、翠雀灵(6)、德尔瓦印A(7)、德尔瓦印B(8)、德尔色明甲(9)、氨茴酰牛扁碱(10)、拉翠碱A和B(11)、shawurensine(12)、甲基牛扁碱(13)和1个异喹啉类生物碱S-glaucine(14)。结论 14个生物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苗药三两银中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以正己烷-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水(6∶1.2∶7.1∶1)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组成溶剂系统对苗药三两银中的总碱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结果:从其总碱部分分离得到3个甾体类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为:海南野扇花碱D (sarcovagine D,1)、富贵草碱G(physamine G,2)和富贵草碱H (physamine H,3).结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药用狗牙花Ervatamia officinali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药用狗牙花枝叶的总生物碱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coronaridine hydroxyindolenine(1)、7S-voacangine hydroxyindolenine(2)、coronaridine(3)、19S-heyneanine(4)、voacangine(5)、tabernaemontanine(6)、dregamine(7)、3-(2-oxopropyl) coronaridine(8)、3-oxovoacangine(9)、voastrictine(10)、16R,19E-isositsirikine(11)、16R,19Z-isositsirikine(12)、16R,19E-isositsirikineN4-oxide(13)、geissoschizol(14)。结论化合物8~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蒋晓文  白俊鹏  田星  赵庆春 《中草药》2016,47(5):726-731
目的研究牛蒡Arctium lappa根中的黄酮苷类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构效关系。方法采用重结晶、硅胶柱色谱、RP18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PHPLC等多种分离手段,对黄酮苷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NMR、ESI-MS)鉴定其结构,并采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从牛蒡根5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素-7-芸香糖苷(1)、橙皮苷(2)、淫羊藿苷(3)、芒柄花苷(4)、异芒柄花苷(5)、新甘草苷(6)、新异甘草苷(7)、甘草苷(8);经3种不同方法测试,分析了这一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构效关系。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8显示出较强抗氧化活性;黄酮的B环上的3′-OH和4′-OCH3结构具有较高电子离域并且能形成氢键,很大程度提高了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了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何志超  王冬梅  李国成  伍俊妍 《中草药》2014,45(11):1526-1531
目的 研究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的生物碱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应用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 从岩黄连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卡维汀(1)、刺罂粟碱(2)、氢化小檗碱(3)、四氢巴马汀(4)、碎叶紫堇碱(5)、斯氏紫堇碱(6)、原阿片碱(7)、去氢碎叶紫堇碱(8)、脱氢异阿朴卡维汀(9)、小檗碱(10)、去氢分离木瓣树胺(11)、白屈菜红碱(12)、脱氢卡维汀(13)、黄堇碱(14)、异紫堇定碱(15)、深山黄堇碱(16)。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岩黄连生物碱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较强,抗氧化活性显现浓度依赖性。结论 化合物35811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6抗氧化活性高,可能是该植物主要的抗炎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杨秀伟  李珂珂  周琪乐 《中草药》2015,46(21):3137-3145
目的研究人参Panax ginseng茎叶总皂苷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谱学方法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结果从人参茎叶的总皂苷中共分离鉴定了39个化合物,报道其中的1个新化合物和16个已知的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Re(1)、20(S)-人参皂苷Rh_1(2)、20(R)-人参皂苷Rh_1(3)、人参皂苷Rh_5(4)、20(E)-人参皂苷F_4(5)、人参皂苷F_2(6)、20(S)-人参皂苷Rg3(7)、20(R)-人参皂苷Rg_3(8)、20(S)-人参皂苷Rf_2(9)、20(R)-人参皂苷Rf_2(10)、20(S)-原人参二醇(11)、20(R)-原人参二醇(12)、20(S)-人参皂苷Rh2(13)、20(R)-人参皂苷Rh2(14)、20(S)-原人参三醇(15)、20(R)-原人参三醇(16)和人参皂苷Rd(17)。结论化合物9为1个新的化合物;2~10、13和14是稀有人参皂苷。  相似文献   

20.
海南狗牙花的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博  杨勇  宋忠兴  孙萌  李啟恩  唐志书 《中草药》2017,48(7):1286-1291
目的对海南狗牙花Ervatamia hainanensis的生物碱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以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狗牙花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冠狗牙花碱(1)、19-表海尼山辣椒碱(2)、9,10-二甲氧基冠狗牙花碱(3)、老刺木碱(4)、老刺木碱-4-氮氧化物(5)、3-oxo-19-epi-heyneanine(6)、劲直胺(7)、deacetylakuammiline(8)、pandine(9)、rhazicine(10)、rhazicine N(4)-oxide(11)、rhazimine(12)。结论化合物8、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