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在各个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分析技术,由于其具有快速、环保、无损的优点,使得其在中药分析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因为光谱的复杂性与重叠性通常需要结合化学计量学进行分析计算。笔者拟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点、局限性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总结,并对二者在中药产地鉴别、真伪判断、炮制品判别、成分预测、含水量检测等方面的联合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总结了该联用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独特优势,对医药工作者更好地运用该项技术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综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药材及中成药的定性鉴别及定量分析、中药制药在线质量监控及中药材提取工艺研究。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非破坏、无污染等优势,随着近红外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将在中药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近红外化学成像是一门新兴的中药关键质量属性快速分析技术。它将传统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成像技术相结合。本文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化学成像可视化的核心部件;重点阐述高维数据可靠性获取、转化、分析及应用;综述了近红外化学成像在制药领域的应用研究,分析了近红外成像技术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李文龙  瞿海斌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9):3506-3510
该文介绍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过程轨迹"方法的原理,该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在线采集各工艺过程的在线近红外光谱;对在线采集的三维光谱数据进行展开;确定主成分、Hotelling T2、DMod X等统计量的运行迹线及其正常波动范围;用所建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模型监测新批次的运行情况。该文对该技术在生物制药及化学制药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介绍了作者所在的实验室将该技术应用于中药制药过程监控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该文旨在基于顶层设计理念,提出中药关键质量属性概念。结合当今快速分析科学的发展趋势,对中药学一级学科所属的中药分析学二级学科,率先开展中药关键质量属性快速评价研究。以近红外光谱作为近10年来瞩目的中药制药过程快速分析技术范例,系统综述了经典化学计量学参数的近红外模型评价。依据中药复杂性及微量组分分析特点,提出了多元信息融合的中药关键质量属性的近红外模型评价关键技术,为中药关键质量属性的近红外快速可靠性分析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银柴胡其及伪品的中红外、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比较两种光谱技术在银柴胡质量评价、真伪鉴定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别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不同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银柴胡及伪品的中红外和近红外光谱图谱,借助Origin 2018软件对图谱进行预处理、图谱合成以及相似度评价、系统聚类分析等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初步确定了27个银柴胡中红外图谱共有特征峰和11个近红外图谱共有特征峰;两种光谱图谱经二阶导数等预处理后,结合2种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均可以鉴别银柴胡伪品,其中近红外光谱结合系统聚类分析的效果最为显著,并可以有效区分不同来源银柴胡药材。结论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在银柴胡药材真伪优劣判别中的应用效果更好,且更符合实际生产需求。研究结果对建立快速的道地银柴胡溯源、真伪判别方法,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传统分析方法不具备的快速、无损、可在线分析等特点与优势。文章在阐述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中的独特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全面控制中药制剂质量中的应用,以期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分析方面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近红外光谱技术近年来成为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一门独立的分析技术.其最主要的优点是测定快速、操作简单、不破坏样品、少用或不用样品前处理、无污染,以及实时测定大量的组分或参数等,分析重现性好;该文对近红外光谱在化学、制药以及中药等诸领域最新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光谱(NIR)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高新分析测试技术,具有分析效率高、不破坏样品、在线分析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声光可调滤光器近红外光谱仪(AOTF)的原理、技术特点、仪器装备和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资料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适于定量分析及定性鉴别、可做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的检测、可通过光纤进行远距离在线检测等特点,在制药分析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质量可控、安全有效"是我国药品研发过程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产品质量的优劣不仅依靠检验方法,更依靠设计开发、过程控制及规范化管理等产品制造的所有环节,质量源于过程控制水平。该文首先系统回顾了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借鉴国际药品质量控制的发展模式,并针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误区,分析总结影响中药制剂质量均一性的原因。针对中药特色的基础上,如何控制中药的多样性,将"不均一"的中药制成均一性良好的中成药,提出基于"整体观"和"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创建"整体化、模块化、数据化、规范化"为核心的中药制剂质量过程控制"四化"模式。倡议科学研究需致力于中药制剂生产实际,结合先进装备技术升级,将科学研究成果切实做到中成药大品种中,推动中药制药技术集群创新和转化应用,实现中药产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医证的多维性、非线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文章以多元统计学方法为切入点,以logistic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典型相关分析与因子分析等常见的统计方法为例,对其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同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及其数理思想和方法,发现其在中医辨证中有一定的适用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97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的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文献,通过频度分析归纳总结证候和用药特点,以探析乳腺增生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的用药、证型进行整理归类,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和频率。结果:涉及证型34个,以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气滞痰凝为常见证型,占58.68%,证候组成要素有16个,其中实证占84.55%,虚证占15.45%。用药275味,按功能归为43类,进一步合并为19大类,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率占59.48%,活血化瘀药为第一位,补虚药次之;排在前16位的药物有柴胡、当归、香附、穿山甲、郁金、白芍药、浙贝母、莪术、夏枯草、三棱、延胡索、青皮、牡蛎、丹参、王不留行、淫羊藿,柴胡使用位居所有用药之首。结论:近30年中医对乳腺增生的辨证分型、遣方用药临床研究结果可为目前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多变量统计方法在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了多变量统计方法在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多变量统计方法在中药生态环境因子分析、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方面的重要意义,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多变量统计方法及其在中药资源生态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SPSS软件提供的功能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能达到简便、快捷和准确的统计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197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食管癌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食管癌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食管癌证型13个,痰气交阻、气虚阳微、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气滞为常见证型,占67.7%;症状以吞咽困难、胸背疼痛、大便干、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口干、呕吐痰涎为常见症状;舌质以红舌、淡舌为主,舌苔以厚腻、白、白腻为主,脉象多见细脉、弦脉、涩脉。食管癌所用方剂中自拟方居多,以启膈散、沙参麦冬汤、补气运脾汤、通幽汤较为常用。食管癌用药共182种,按功能归为39类,进一步合并为20大类。补虚、清热、化痰止咳类药的使用频次占52.6%。结论:通过对近30 a中医诊治食管癌证型、症状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为目前食管癌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度挖掘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与理化指标及SAQ、SF-12、自评量表内条目间的相关性,探寻对该疾病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方法:选择国内12所医院作为流行病调查分中心,采集符合入选标准的1788例门诊或住院患者及201例健康人的临床信息。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经过标准化处理后,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分析、ROC分析逐步挖掘稳定型心绞痛与理化指标及量表内条目间的关系。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可以认为67个变量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8个变量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相关(剔除标准P<0.10);判别分析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和健康人的判别函数:分类=0.282*颈动脉彩超+0.835*心电图-0.112*SAQ条目4-0.230*PCS-0.539*自评疾病维度值-0.152;判别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0.962。结论:颈动脉彩超、心电图、SAQ条目4、PCS(SF-12)、自评疾病维度值(自评量表)对稳定型心绞痛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证候的概念,中医证候研究的历程(专家经验评估,中医计量诊断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多元分析方法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分析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阐述了多元分析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证候的概念,中医证候研究的历程(专家经验评估,中医计量诊断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多元分析方法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分析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阐述了多元分析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姜黄生长土壤的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隆云  张艳  宋红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2):718-721
目的:根据不同土壤对姜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寻找适宜土壤。方法:田间控制栽培对比试验法。数据分析和处理应用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结果:土壤质量与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最显著,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结论:根据相关分析和土壤因子聚类结果,姜黄生长土壤可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宜种植3 类。  相似文献   

20.
王昕  苏霞  高艳  谢雁鸣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840-2843
新西兰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由药品管理有限公司/卫生基金管理局负责制定,最早于1999年公布,属非正式指南,主要为医药管理机构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提供指导性意见.新西兰医药管理由医药管理机构于2004年对原版进行修订并于2007年完稿,现行版本为第2版,较之第1版内容更加完善、系统、详细;对当前国际上现有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涉及到的有争议的热点问题给予了探讨.该文从新版指南与第1版区别、修订的内容、现行版本特点、与第1版相比进步之处以及未来修订工作方向等对新版新西兰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内容做了简单介绍,为我国制定相关指导性文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