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贫血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治措施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例曾误诊的贫血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2例分别因视力下降2周和1个月就诊,就诊初期分别误诊为视盘血管炎与视神经萎缩,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经完善相关检查考虑贫血性视网膜病变,给予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后视力提高,确诊为贫血性视网膜病变,出院后随访9和4个月病情稳定。结论贫血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多样,易误诊。接诊医师提高对该病认识,重视病史询问、患者全身情况评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给予诊断性治疗,有助于减少其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以视力下降而首诊眼科的垂体瘤被误诊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视力下降的原因不能充分解释者行眼底、视野、头颅CT/MRI检查。结果被发现垂体瘤25例,其中误诊白内障7例,误诊开角型青光眼5例,误诊视疲劳4例,误诊老光3例,误诊动眼神经麻痹3例,误诊视神经萎缩3例。均有视野损害。结论对临床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伴偏盲者,应常规行眼底、视野、头颅CT/MRI检查以排除颅内疾病。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9-01~2005-01共收治良性孤立性蝶窦病变36例,其中误诊2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16例。年龄9~73岁,首诊至确诊时间为10d~42个月。分别因头痛误诊为神经性头痛11例。因头痛伴视力下降误诊为垂体瘤1例,因头痛伴视力下降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6例,因走路偏斜行MRI检查误诊为空泡蝶鞍1例,因头痛伴鼻后滴漏误诊为慢性鼻窦炎3例,因头痛伴昧嗅误诊为鼻炎及鼻窦炎1例,因息肉坠入后鼻孔误诊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2例。  相似文献   

4.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是蝶鞍区肿瘤的主要类型。由于鞍区肿瘤往往先侵害视路,致使患者早期出现视力障碍、视野缺损而首诊于眼科,且常被误诊。2008—09/2008—11连续3例垂体瘤患者均因视觉障碍首诊于我院眼科,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的眼底病,亦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致盲原因虽与原发病有关,还与误诊、漏诊,失去最佳手术时机有关。因此有必要探讨老年患者网脱误诊原因,以减少致盲率。我院近两年临床所遇误诊的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23眼,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23眼中,男5例,女16例18眼;年龄最小54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59.3岁;50岁以上9例占42.9%,60岁以上12例占571%;就诊时视力>40的4眼,眼前光感一指数的16眼,无光感的3眼。1.2误诊情况视网膜脱离刀例中误诊为…  相似文献   

6.
视野检查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附1 06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野检查在避免垂体瘤误诊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4年1067垂体瘤患者的首发症状、视野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本组有功能垂体腺瘤668例(62.61%),首发表现以内分泌症状为主,误诊6例,误诊率0.90%。无功能垂体腺瘤399例(37.39%),多缺乏内分泌症状,常以视力视野损害首诊眼科,视野缺损具有视交叉的特点,误诊41例,误诊率10.28%,与有功能性垂体瘤相比,误诊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视野检查是早期发现无功能垂体腺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只要眼科医师充分认识垂体瘤,详查视野,可降低本病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临床误诊原因以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以来收治的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29例36只患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因视力下降就诊,眼部检查显示单眼或双眼视网膜脱离.在36只患眼中,有4只患眼曾被误诊为葡萄膜炎,2只患眼曾被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只患眼曾被误...  相似文献   

8.
垂体瘤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垂体瘤压迫视交叉会出现视力及视野的异常 ,患者往往以视功能障碍首诊于眼科 ,易于误诊。我院 1994~1998年以来共收治垂体瘤 2 5例 ,误诊 2 0例 ,误诊率80 %。误诊病例中有 12例首诊于眼科诊为球后视神经炎 ,现对此 12例误诊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以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能力。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2 0~ 50岁 ,平均 32 .5± 7.5岁。1.2 临床表现  12例均以视物模糊为主诉首诊于眼科。视力 :3.95~ 4 .1者 5眼 ,4 .2~ 4 .7者 11眼 ,4 .8~ 5.0者 8眼。全部病例均常规行裂隙灯及眼底检查。视野 :双颞侧…  相似文献   

9.
空蝶鞍综合征误诊为视网膜炎一例山东省济宁市第二医院[272149]杨利民,赵振民,孙长兰患者女,40岁。主诉右眼视物模糊1月,10年前右眼患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经药物治愈。体检全身无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0.3,左1.0。屈光间质清晰.眼底:...  相似文献   

10.
背景:约1/4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由于视力严重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社会支持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作用。目的: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设计: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单位: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病房。对象:选择2002—01/2003—05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病房住院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共81例。纳入标准: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且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患其他并发症(高血压、肾病等)者。根据视力分为两组:双眼视力0.06~0.1组28例,视力40.05组53例。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利用度3个维度评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视力程度的社会支持水平;通过改良后生活质量指数(MQLI)评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5个维度: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自我形象和物质基础。主要观察指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总均分、躯体健康因子分、心理健康因子分、社会功能方面因子分和物质基础因子分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视力在0.06~0.1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因子、主观支持因子、利用度因子均高于视力≤0.05组(P&;lt;0.0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社会支持除了与自我形象无相关性外,与生活质量总均分以及其他各维度因子分均有显著相关性(P&;lt;0.05或P&;lt;0.01)。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社会支持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将会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误诊的原因、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被误诊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1例(3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过半年随访,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复位26眼,再脱离5眼。术后矫正视力:≥0.3者8眼,视力0.3者15眼,视力无恢复者8眼。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情况:3 d内吸收者18眼,1周内吸收者4眼,3~4周吸收者4眼,积液未吸收5眼。误诊原因:检查不全面,所有误诊患者既未做散瞳检查,也未做过眼科B超或三面镜检查等;检查不细心,考虑不周全,误诊为其他眼科疾病。临床特点:中老年农村患者多见;此类患者病程长,视网膜脱离范围大;裂孔多位于下方;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结论眼底疾病要做散瞳、三面镜等全面检查,有条件者可做眼部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可以防止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2.
垂体肿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肿瘤不仅可以导致失明,而且可以引起垂体功能低下,严重者甚至可以引起生命危险。大多数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常伴有视功能损害。由于一部分患者是以视力减退为首诊症状,因此眼科医师对该病要有充分的认识,及早尽快正确做出诊断,以确保患者的治疗,现将我院在临床上所遇到的25例垂体肿瘤误诊患者进行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25例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17岁~60岁,其中23岁~55岁青壮年21例,占84%。病理分类,嫌色性垂体肿瘤18例,占72%,嗜酸性垂体病5例,占20%,混合性垂体瘤2例,占8%。 1.2 误诊情况 误诊为急性视神经炎10例,球后视神经炎13例,神经官能症1例,低压性青光眼1例,误诊最短时间2个月,最长时间2a。 2 结果   在误诊的25例垂体肿瘤患者中,我们采用了视力、视野、眼底、CT、MRI等综合检查手段后,对25例垂体病患者作出了正确诊断,经治疗后,抢救了部分患者的视力,恢复了部分患者的垂体功能,从而挽救了患者的性命。  相似文献   

13.
对我院垂体瘤误诊为肺性脑病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73岁。因发热、咳嗽、咳痰2d到外院就诊,后出现间断意识不清,考虑肺性脑病转入我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查体:BP100/60mmHg,双眼视力正常,无球结膜水肿,口唇轻度发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随访和中长期干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力康复情况的影响,寻求保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的方法。 方法:随访观察2000-01/2005—06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87例(174眼),男38例,女49例.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初次治疗后给予干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长期干预方法:通过强烈要求患者定期复诊、电话和信件联络、定期走访部分病例等方法,对患者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给予指导,并每一两周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尽力控制空腹血糖〈6.7mmol/L:同时给予长期口服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发现眼底病变有所进展的患者,及时给予眼底补充光凝治疗。使用SPSS1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有随访(复诊)记录者87例(174眼),其中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02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2眼;157眼接受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在接受初次诊治后3个月时均保持随访,在接受初次诊治后6,12,24,36,48个月时保持随访观察的病例分别为79,65,48,45,36例。随访时间最长50个月。①患者初次治疗后3个月时视力有提高(χ^21-2=10.79.P〈0.05),并且在初次治疗后的第1~3年延缓了视力的继续损害(χ^22-3=2.99,χ^22-4=0.91,以χ^22-6=5.41,χ^22-6=4.18,P〉0.05)。②初次治疗后48个月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还是较初次治疗后3个月时有所下降,但和初次治疗前无明显差异(χ^22-7=9.59,P〈0.05,χ^21-7=8.86,P〉0.05);对数据的分析还发现,初次治疗后6,12,24,36个月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和治疗前并无明显差异,就是说视力无明显提高或降低(χ^21-3=2.98,χ^21-4=8.51,χ^21-5=3.78,χ^21-6=5.67,P〉0.05)。③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持续高水平、高血压、是否有糖尿病肾病、是否定期看内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是否定期到眼科复诊、是否接受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等7个因素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预后有明显影响(P〈0.05)。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康复有关的重要独立因素为是否定期看内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持续高水平、是否定期看眼科医生和持续高血压。 结论: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同时,眼科医师与内科医师密切协调,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中长期干预,很大程度上减缓和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发展得到一定控制,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内源性眼内炎的误诊原因,探讨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眼科收治的曾误诊的内源性眼内炎13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13例,12例以眼红和(或)眼痛及视力下降等症状首诊当地医院,初诊误诊为葡萄膜炎4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2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2例,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炎、眶蜂窝织炎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各1例;1例为我院其他科室会诊患者,以眼红起病,分泌物略多,初诊误诊为结膜炎。误诊时间7~83 d,平均26.2 d。本组均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确诊。本组8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3例视力无改变,5例视力提高;2例予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联合三代头孢菌素静脉给药,炎症控制,视力提高;2例行眼内容物剜除术,视力丧失;1例放弃眼部治疗,预后视力不详。结论内源性眼内炎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初诊误诊率较高。提高对其认识、详细病史询问和查体及反复多次进行眼科检查可减少或避免内源性眼内炎误诊。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患老年性白内障较同年龄组非糖尿病患者早,且发病率高,随着增龄,糖尿病病程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增加,白内障混浊程度加重,其手术治疗并发症多,DR严重者视力预后差。以往认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易发生出血、感染、视网膜病变恶化等。近年来国内外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发现其未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合并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行人工晶体植入可明显改善视力,且并发症与一般患者无明显差异。同时国外多数学者也发现,在合并增殖性糖尿病性视阿膜病变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改善不明显,且并发症显著增多。我院2004/2006年行白内障超乳人工晶体植入的糖尿病患者156例,发生DR加重者8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华德眼科医院收治的2例曾误诊的ARNS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女性。1例因左眼红肿伴视力下降3 d就诊,睫状体充血明显,Tyndall征阳性,初诊为虹膜睫状体炎,予相应治疗5 d症状进行性恶化,查体见玻璃体混浊及周边视网膜血管炎性变,三面镜检查示视网膜周边见坏死性溶解病灶,纠正诊断为ARNS。1例先以左眼红肿伴视力下降2 d就诊,检查见颞上支动脉闭塞,角膜后少许羊脂状沉着物,Tyndall征阳性,玻璃体炎性混浊,先后误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全葡萄膜炎,给予相应治疗症状缓解;左眼发病24 d后继发右眼红肿伴视力下降,并出现小血管闭塞、视网膜血管炎、周边视网膜坏死;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示左眼周边视网膜坏死灶。结合临床及左眼病史,诊断为双眼ARNS。2例确诊后均予抗病毒及抗凝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随访1年和3个月无复发。结论临床上对玻璃体混浊,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视网膜静脉迂曲或有坏死灶的双眼或单眼发病青中年患者,应考虑到ARNS,及时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等检查以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情况探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050082]袁南菱,刘世钺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下称Rb)为婴幼儿多见的原发于视网膜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眼部恶性肿瘤中居首位,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和生命。本病若能早期诊断及早期...  相似文献   

19.
张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407-4408
鞍区动脉瘤临床较少见,易误诊为垂体瘤、颅咽管瘤。一旦误诊,手术风险极大。本文就鞍区巨大动脉瘤误诊为颅咽管瘤1例,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鞍区动脉瘤的诊治认识。1病历摘要女,50岁。因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3个月入院。查体:身体矮小,皮肤细腻,腋毛阴毛稀疏,双眼视力均为眼前10cm数指,其余神经体征阴性。生育子女2人。CT示鞍区实性病变,肿块边缘蛋壳样钙化。MRI示鞍区一类圆形块影,约2.7~3.1c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垂体瘤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患者的神经眼科学表现,进一步探讨垂体瘤致视力下降的原因.方法 以手术治疗的48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对垂体瘤的MRI影像学特征进行研究,观察肿瘤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C2段)的关系,结合垂体瘤患者的神经眼科学表现,分析肿瘤特点与视力损害的关系.结果 从MRI冠状位上观察,48例垂体瘤患者有28侧(29.2%)颈内动脉C2段受累,受累侧视力下降平均值为O.80±0.20(0.40~1.00),68侧(70.8%)颈内动脉C2段未受累,视力下降平均值为0.30±0.30(0.00~1.00),2组视力下降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