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术后预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实施骨科内固定术的28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感染组开放性骨折比例64.29%、污染性伤口比例85.71%、多处骨折比例64.29%、手术用时60 min以上比例85.71%、应用激素比例64.29%、输血比例64.29%、合并基础性疾病比例71.43%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骨折类型、伤口污染程度、手术时长、应用激素及输血、自身合并症等,围手术期要评估术后感染高危因素,积极采取防治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钢板固定术后胫骨骨折患者感染的特点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选择浙江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202例行钢板固定术的胫骨骨折患者,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68例和未感染组134例。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2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骨折类型、解剖特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引流、抗菌药物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68例感染者共检测出病原菌38株,革兰阳性菌24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占41.7%;然后为表皮葡萄球菌,占20.8%。革兰阴性菌共14株,占36.8%。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骨折类型、解剖特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引流、抗菌药物是钢板固定术后胫骨骨折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钢板固定术后胫骨骨折患者易发生感染,其中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为主。进一步分析显示糖尿病、骨折类型、解剖特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引流、抗菌药物是钢板固定术后胫骨骨折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致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6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进行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分成两组,其中感染组73例,未感染组83例,针对两组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四肢骨折患者对比的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基础性疾病、伤口污染、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中应针对四肢骨折患者的术后感染因素进行重视,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创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为临床防治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老年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急诊或择期内固定术治疗,依据术后创口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收集两组基础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待获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后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术后创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89例老年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18例发生创口感染,发生率为20.22%(18/8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折分型、糖尿病、手术时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骨折至入院时间、清创程度与术后创口感染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骨折分型Ⅲ型、有糖尿病、手术时机择期、住院时间≥14 d、手术时间≥3 h、骨折至入院时间≥6 h、清创程度不彻底为影响老年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创口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 老年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创口感染发生率较高,临床需针对上述高危因素开展护理,减少术后创口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临床资料均来自病案室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随访期截至2017年11月,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结果:102例内固定术后患者共发生股骨头坏死16例,坏死率15.69%。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与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Garden分型、Garden指数、合并糖尿病、发生感染、体质指数(BMI)相关(P0.05或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 d、Garden分型、Garden指数、合并糖尿病、发生感染、BMI≥25 kg/m2是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目前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依然较高,需要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骨科无菌手术患者2 269例,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其基础资料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269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1例,感染率为2.25%。其中切口感染47例,占全部感染92.16%,肺感染4例,占全部感染7.84%。年龄≥60岁、BMI指数≥25 kg/m2、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在非层流手术室进行、下肢手术、手术时间≥60min、接台手术是骨科无菌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存在上述因素者发生感染的患者明显多于其他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与其是否发生感染无明显关系(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BMI指数≥25 kg/m2、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在非层流手术室进行、下肢手术、手术时间≥60min、接台手术是骨科无菌手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无菌手术感染与多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护理人员应针对这些因素导致感染的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8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75例)和非感染组(815例),对两组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43%,好发于呼吸系统感染。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血糖控制差、侵袭性操作、合并并发症、合并基础疾病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针对高危患者应重点进行预防,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共297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297例患者中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2.69%。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白蛋白浓度、手术时间、糖尿病、术前放疗及使用异体骨等5个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白蛋白浓度(OR= 2.014, P = 0.031)、手术时间(OR = 1.650, P = 0.042)、糖尿病(OR = 4.457, P = 0.018)和术前放疗(OR= 17.338, P = 0.004)。【结论】术前白蛋白浓度、手术时间、糖尿病和术前放疗是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伤口并发症发生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就诊的280例跟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伤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入组28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并发症72例、并发症发生率25.71%;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机、手术操作时间、牵开方式患者的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合并糖尿病、早期手术、手术时间长、静态牵开是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伤口并发症的发生受到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的影响,推迟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动态牵开、纠正血糖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刘召琼  刘丽霞  王志强  杨莲  廖静   《四川医学》2022,43(8):782-786
目的 探讨老年创伤性肢体骨折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骨科中心收治的180例老年创伤性肢体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伤口感染,分为感染组(38例)和非感染组(142例),对感染组伤口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革兰阳性菌为老年创伤性肢体骨折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63.8%),其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1.9%)、表皮葡萄球菌(17.0%)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主要病原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及头孢唑林等耐药率较高(耐药率>50.0%);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较敏感(耐药率0~6.7%)。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合并糖尿病、长期激素使用史、术前白蛋白水平、骨折类型、清创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激素使用时间≥3个月、开放性骨折、清创次数<2次、术中出血量≥500 ml为老年创伤性肢体骨折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创伤性肢体骨折术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9年5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6例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有无切口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29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和未感染组(377例,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对2组合并髋臼骨折、腹部损伤、BMI、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合并脑外伤、合并糖尿病等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闭合性骨盆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记录细菌培养结果。 结果 406例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有29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14%(29/406)。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髋臼骨折(OR=3.111)、腹部损伤(OR=3.475)、BMI (OR=2.053)、ISS评分(OR=2.443)、手术时间(OR=2.366)、术中失血量(OR=2.777)、合并脑外伤(OR=2.254)、合并糖尿病(OR=3.521)是闭合性骨盆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合并髋臼骨折、腹部损伤、BMI、创伤严重度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合并脑外伤、合并糖尿病是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要重视危险因素,及早做好预防性的治疗,避免闭合性骨盆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硕凡  郑国富  高志朝  陈哲 《广东医学》2021,42(12):1448-1452
目的 探讨股骨干闭合性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闭合性股骨干骨折并行髓内钉治疗的患者共261例。将所有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共183例患者纳入建模组,78例患者纳入验证组。建模组统计患者年龄、性别、骨质疏松、吸烟、内固定是否失效、是否存在骨折对位不良、骨折类型、骨折部位、感染。建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明确股骨闭合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通过R语言软件绘制nomogram图,构建风险评估模型。通过验证组评价该风险评估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结果建模组183例患者中共14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其中年龄、性别、骨质疏松、骨折部位、术后感染与骨折不愈合无相关性。吸烟、内固定失效、骨折对位不良、复杂骨折为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验证组中绘制该风险评估模型在预测股骨闭合性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0.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该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拟合优度检验表明该模型校准度较好(2=1.757,P=0.882)。结论股骨干闭合性骨折髓内钉术后吸烟、内固定失效、复杂骨折、骨折对位不良为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该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可为临床预测股骨干闭合性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风险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这10年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行开放或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分为早期愈合组(术后14 d内愈合)和延迟愈合组(术后所需愈合时间超过14 d),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基本情况、手术特点、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合并症及感染切口特点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潜在危险因素后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价感染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171例患者,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7.9±16.9)d;早期愈合组118例,延迟愈合组53例。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切口类型、术前白蛋白水平、糖尿病、感染切口大小、感染切口伴窦道和潜行、术后发生肠瘘和尿瘘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男性、≥ 65岁、T4期肿瘤、切口类型-Ⅲ型(感染切口)、术前白蛋白低于30 g/L、术前血红蛋白低于90 g/L、糖尿病、感染切口大于30 mm、感染切口伴潜行、术后发生肠瘘、术后发生尿瘘是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男性、T4期肿瘤、术前血红蛋白低于90 g/L、≥ 65岁均不是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为切口类型-Ⅲ型(标准偏回归系数=1.608)、感染切口大于30 mm(标准偏回归系数=0.572)。建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P)=-5.900+4.118×尿瘘+3.693×切口类型+2.830×肠瘘+2.202×糖尿病+2.089×感染切口大小+1.574×术前白蛋白水平+1.287×感染切口伴潜行,当Logit(P)=1则预示术后手术切口愈合延迟的可能性高。 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切口类型为感染切口以及感染切口大于30 mm是导致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感染切口愈合延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豪  刘丁  陈萍  王政  成瑶 《重庆医学》2011,40(36):3665-3667,3670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06~2009年的创伤患者330例,采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ISS)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GC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0例创伤患者中感染鲍曼不动杆菌36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较高的ISS评分(P=0.02)、较低的入院时GSC评分(P=0.03)、较长的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P=0.000 01)、机械通气时间(P=0.000 01)、内固定术(P=0.003)等,以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与内固定术是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有较高的病死率,病死率高低与ISS及GCS评分有关。结论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与内固定术是导致严重创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并不影响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唐旭东  周永强  黄凯 《河北医学》2014,(9):1468-1471
目的:探讨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临床进一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双钢板治疗的4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讨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8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的有21例,占4.34%。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共培养出19株,占67.8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共培养出10株。革兰氏阴性菌共培养出7株,占25.00%,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共培养出3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有糖尿病病史、骨折类型、骨折复杂程度、手术时间、是否有遗留死腔、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开放性骨折、骨折复杂程度、遗留死腔、侵入性操作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开放性骨折、骨折复杂程度、遗留死腔、侵入性操作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时应认真清洁创口、保护软组织、减少手术的损伤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闭合性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并探讨其风险因素。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126例(148足)闭合性跟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5足(24%)切口愈合不良,其中23足(16%)切口感染,12足(8%)切口边缘坏死。20足(14%)软组织感染需要手术处理。随访结束时全部切口均愈合。结论统计分析认为时间较长的延期手术和手术时间是引起切口并发症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单侧胫骨Pilon骨折患者12例采用有限切开内固定并辅以外固定架外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结果:本组患者12例,优10例,良2例。术后并发症:创面不愈合2例,感染1例。结论:胫距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和恢复肢体长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此术式可早期活动踝关节,是治疗Pi-lon骨折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治疗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影像学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非病理性或其他类型骨折;患者意识清醒且无精神疾病。对患者临床均给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患者一期愈合。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髋内翻,将患者分为髋内翻组和无髋内翻组。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折分型、内固定术、小转子复位、负重时间等因素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59例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24例发生髋内翻,髋内翻发生率为15.1%。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折分型、小转子复位、负重时间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易发生髋内翻,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折分型、小转子复位、负重时间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全部实施VSD治疗,同时应用敏感抗生素,彻底清创并保留内置物。结果:14例患者经VSD治疗740 d,无不良反应,内固定得以保留,伤口均愈合。随访840 d,无不良反应,内固定得以保留,伤口均愈合。随访832个月,无感染复发。结论:在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治疗中,VSD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