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氏丝虫:从冈比亚按蚊或埃及伊蚊获得班氏丝虫坦桑尼亚株感染期幼虫,采用各种途径接种17只雌雄沙鼠,其中10只腹腔内接种100条幼虫,5只皮下接种20~100条,2只将40条幼虫直接种入腘窝淋巴结。分别于感染后5小时至154天解剖。沙鼠麻醉时进行心腔穿刺,血液经微孔滤器过滤检查微丝蚴,按Ash等描述方法解剖砂鼠,注意搜索淋巴系统、睾丸及心、肺,接种后48小时,未找到发育或存活的幼虫;1只沙鼠于感染后5小时从腹腔找回40%幼虫,但其表皮均为细胞所吸附,24小时后,仅发现为细胞胶质团所完全包统的少数幼虫;其余16只沙鼠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作者分别用25、45或90krad钴60照射彭亨丝虫感染期幼虫(L_3),皮下接种长爪沙鼠3—5次,观察其免疫效果。每批采用经199培养液洗涤3次的彭亨丝虫L_3约500条,混悬于盛有15ml新鲜M_(199)的35ml塑料容器内,以每分钟输出1.9krad的钴60照射L_3,剂量分别为25、45及90krad。每个实验方案大体相同,每组10只沙鼠,皮下接种50条经照射的感染期幼虫(L_3),3~5次,间隔2周,于最后一次接种后2~3周,用50条正常L_3以皮下或腹腔内接种对沙鼠进行攻击,60天后解剖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沙鼠接受25krad照射的L_3 4次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动物丝虫与人体丝虫在蚊体内发育形态的鉴别方法,以便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开展纵向监测。1982年以来,我们对班氏丝虫与牛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digitata)在蚊体内感染期幼虫的形态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4.
用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可溶性粗抗原作ELISA,观察了感染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血清中特异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沙鼠腹腔液中的微丝蚴阳性检出率为36.7%;抗成虫和微丝蚴抗体最早分别在感染后第2周和第3周可测得;两种抗体在第1次出现后,均持续上升,抗成虫抗体水平在感染后的第16周稍有下降,而抗微丝蚴抗体却持续在高水平上;显性感染沙鼠的抗微丝蚴抗体在腹腔出现微丝蚴后,明显高于隐性感染鼠.  相似文献   

5.
布鲁属丝虫接种长爪沙鼠试验的成功,为实验室研究淋巴系统丝虫病提供了一种合适的动物模型。本文作者针对流行病学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选用的蚊媒为对两种丝虫都有高度敏感性的利物浦株埃及伊蚊。亚周期型马来丝虫来源于吉隆坡,彭亨丝虫来源于彭亨地区。实验所用的沙鼠均由该研究所饲养繁殖。用2~6日龄的埃及伊蚊叮咬带有马来  相似文献   

6.
收集有关媒介昆虫的资料是丝虫病监测和控制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的方法有对媒介昆虫的群体解剖法和逐一解剖法,二者各有优缺点。本文介绍了一种既能处理大量昆虫又能获得与逐个解剖法相当的数据的新方法,后者包括媒介昆虫感染丝虫发育期幼虫的感染率和含传染期幼虫(L_3s)的感染率,它兼有前二者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不同时间以四环素水喂饲长爪沙鼠观察其对彭亨丝虫发育的影响,以评价其预防效果。 第一次实验以1.4%(W/V)四环素水于沙鼠感染前30d至感染后30d连续用药。从埃及伊蚊收集彭亨丝虫第三期幼虫(L_3)100条皮下感染沙鼠,感染后60d计数成虫。第二  相似文献   

8.
影响马来丝虫对长爪沙鼠感染率因素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影响马来丝虫对长爪沙鼠感染率的因素。方法:用含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L3)生理盐水感染长爪沙鼠,并分别加用抗生素、葡萄糖或培养液RPMI1640,观察接种鼠的存活率、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用含L3生理盐水组鼠存活率为80.9%,存活鼠感染率为60.5%,高感染度率为43.4%。加用抗生素组,鼠存活率为98.8%,存活鼠感染率为52.9%,高感染度率为30.6%。加用葡萄糖或RPMI1640组,鼠存活率(分别为98.0%和91.2%)、感染率(分别为68.8%和67.7%)和高感染度率(分别为50.0%和51.6%)均较高。长爪沙鼠感染马来丝虫浙江株(6代),存活鼠感染率和高感染度率均较贵州株(31代)高。结论:加用抗生素能提高感染鼠存活率,但其感染率和感染度降低。加用葡萄糖和RPMI1640,能提高感染鼠存活率、感染率和感染度。长爪沙鼠对浙江株(6代)较贵州株(31代)易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马来丝虫经长爪沙鼠传代的衰退情况。 方法 用马来丝虫微丝蚴感染中华按蚊 ,收集感染期幼虫 (L3) ,通过腹腔接种感染长爪沙鼠 ,连续观察 3 3代长爪沙鼠体内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发育情况。 结果 从 1974年建立的马来丝虫长爪沙鼠动物模型至今 ,通过 3 3代传代 ,发现随着转种代数增加 ,从第 2 8代起长瓜沙鼠的阳性率逐年下降 ,由 2 8代的 80 %下降至 3 2代的 16% ,到 3 3代时阳性率降为 0。 结论 经过较长期的传代 ,马来丝虫幼虫难以在长爪沙鼠体内发育繁殖。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免疫抑制剂提高沙鼠对周期型马来丝虫易感性的作用,我们采用皮下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进行了本项实验。 材料和方法 一、感染蚊媒和接种沙鼠 抽取含有马来微丝蚴(mf)的长爪沙鼠的腹腔液与抗凝人血混匀,用胎盘膜离体饲血法人工感染实验室繁殖的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长爪沙鼠体内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周期性和消长情况。其周期性指数及密度高峰时间,在9例人体为105.4%及2.2时,呈夜间周期性;在5只沙鼠的  相似文献   

12.
亚周期型马来丝虫是东南亚流行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丝虫病的病原。我国尚未发现此虫种。我们于1990年4月用山东医科大学从美国引进的虫种,用中华按蚊作媒介,将其感染期幼虫接种长爪沙鼠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14.
对马来丝虫扫描电镜观察已有报道~[1-4],Franz等(1980)曾对班氏丝虫幼虫及微丝蚴作了扫描电镜观察~[5],但迄今未见有关班氏丝虫成虫扫描电镜观察的报道。1984年,我们对贵州地区马来丝虫及海南地区班氏丝虫成虫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5.
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纵向监测时提供区别蚊体内人、畜丝虫幼虫的科学依据,我们于1984年8~9月,对马腹腔丝虫(Setaria equina)在中华按蚊体内的各期幼虫形态进行了观察。 感染方法 将饲养驯化的中华按蚊蚊笼紧贴在马腹腔丝虫微丝蚴阳性马的腹部,让蚊虫吸血受染。感染后,蚊虫置于25.8~30.8℃和相对湿度85~94%的养蚊室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道了经抗胸腺细胞血清处理或不处理的长爪沙鼠和仓鼠体内班氏丝虫发育的连续观察结果。从感染班氏丝虫雅加达株(J株)和中国金门株(K株)的致乏库蚊和东乡伊蚊收集感染性幼丝虫,取50条(有的用22~234条)注入沙鼠或仓鼠腹股沟皮下,从感染后死亡或分期杀死的动物寻找丝虫。按Fahey(1973)  相似文献   

17.
蚊虫摄入班氏丝虫微丝蚴的能力和微丝蚴被摄入后的发育情况是此种丝虫得以传播的决定因素。为此,本文不仅研究了冈比亚按蚊(An.gambiae)、阿拉伯按蚊(An.arabiensis)、密勒按蚊(An.merus)和催命按蚊(An.funestus)对班氏丝虫微丝蚴的摄入量及损伤,还描述了丝虫幼虫在蚊体内的存活发育情况。实验在坦桑尼亚的坦噶完成。所用4种按蚊均是捕自野外的雌蚊子代。叮咬带有微丝蚴的志愿者,饱血蚊立即  相似文献   

18.
在4种培养系统中,马来丝虫Ⅲ期幼虫在改良RPMI1640、20%小牛血清和人胚肾细胞系为饲养层的培养系统中生长发育良好,可以从Ⅲ期幼虫蜕皮2次发育到童虫,最长存活时间为54d。在单纯改良RPMI1640、TC199和20%小牛血清中培养,从Ⅲ期幼虫发育到童虫的最长存活时间为42d。班氏丝虫Ⅲ期幼虫在上述2种培养系统中,分别存活57和36d,从Ⅲ期幼虫蜕皮进入Ⅳ期幼虫和童虫。对马来丝虫幼虫体外培养蜕皮时间、虫体大小与沙鼠体内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两株班氏丝虫在小动物体内发育的进一步实验观察结果。观察接作者以前(1979)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将印尼雅加达(J)株和中国金门(K)株班氏丝虫微丝蚴感染致乏库蚊和东乡伊蚊,若干天后将所获感染期幼虫经鼠蹊皮下注射接种长爪沙鼠和仓鼠,每鼠接种幼虫22~234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