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96例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 2011 年 9 月至 2013 年 3 月期间 96 例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病例,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临床表现以腹泻最常见。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 40%患儿表现为多发性小结节,26%患儿表现为灶性红斑、黏膜变脆,25%患儿表现为多发浅表糜烂,9%的患儿表现为溃疡表面渗出。病变部位:87%累及乙状结肠,24%累及直肠,13% 累及降结肠,8% 累及横结肠、升结肠及回盲部。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黏膜各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89%患儿为轻中度,12% 患儿为重度和极重度。治疗上母亲和患儿都回避致敏食物,其中 43% 继续母乳喂养,45% 予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13% 予游离氨基酸营养粉喂养。所有患儿经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结论 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电子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治疗采用回避致敏食物,人工喂养患儿给予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婴儿过敏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的过敏性结肠炎(AC)是一种由摄入外源蛋白引起的,以直肠、结肠炎性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许多食物与AC的发生有关,牛奶、大豆类配方尤含有与AC相关的最常见抗原。母乳喂养儿对AC也有易感性,该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本文综述AC的病因、临床与病理特征、诊断,并介绍AC发病机制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回顾总结食物蛋白诱导的儿童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管理的最新进展.食物蛋白诱导的儿童过敏性直肠结肠炎主要是由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致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其症状可表现为哭闹、腹泻、便血、皮疹等,可累及消化、呼吸、皮肤等一个或多个系统.回避饮食有效加上激发试验阳性为诊断的金...  相似文献   

4.
儿童过敏性结肠炎3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中跃  马鸣  陈洁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0):790-793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结肠炎(AC)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33例AC儿童的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病理学特点、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①AC以2岁以下儿童多见,共24例(占72.7%)。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28例(84.8%),便血25例(75.8%),其他还有腹痛、体重下降、腹胀、呕吐等。②内镜下表现为灶性红斑、粘膜变脆7例(21.2%),多发性小结节12例(36.4%),血管减少、多发浅表糜烂10例(30.3%),明显溃疡、表面渗出4例(12.1%),主要累及直肠24例(72.7%),乙状结肠28例(84.8%)。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粘膜各层EOS浸润,以固有层轻中度浸润为主(94%)。③病史及辅助检查包括有:血红蛋白下降23例,外周血EOS增高8/20例。血清白蛋白下降5/33例,IgA下降6/10例,IgE增高6/18例。过敏原阳性9/18例,其中牛奶阳性3例,鱼虾、蟹阳性3例,鸡蛋阳性2例,豚草阳性1例。11例病儿有过敏性体质史。10例症状发作与进食食物明显有关(牛奶6例,鸡蛋2例,豆制品1例,动物肝脏1例),5例患儿母亲有明显进食牛奶及海鲜食物史。④患儿经住院治疗均缓解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0.2±4.7)d。结论儿童AC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各异;详细的病史、辅助检查、内镜检查结合多点粘膜活检有助于AC的诊断;停食可疑食物是治疗AC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牛奶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的营养风险;观察喂养干预方案的变化及疗效,探讨个体化喂养干预方案的选择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171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非母乳喂养组139例(81.3%).干预方案:母乳喂养组继续母乳喂养32例,非母乳喂养组中游离氨基酸配方干预36例(21.1%),深度水解配方干预103例(60.2%),观察喂养干预2周的疗效,随访8周、12周、24周时喂养干预配方变化及0、3、6个月营养风险评估情况.结果 171例患儿中,男∶女=1.5∶1.0;平均年龄(4.1±1.3)个月.疗效观察:干预2周共显效147例(86.0%),其中母乳喂养组显效率为79.2%,与游离氨基酸配方组及深度水解配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0.5年内干预配方改变:8周:母乳喂养组30例继续母乳喂养,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21例(12.3%),深度水解配方粉85例(49.7%),适度水解配方35例(20.5%);12周:母乳喂养23例(13.5%),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16例(9.4%),深度水解配方粉喂养56例(32.7%),适度水解配方喂养76例(44.4%);24周:母乳喂养21例(12.3%),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7例(4.1%),适度水解配方喂养13例(7.6%),普通配方喂养130例(76.0%).于0、3、6个月进行营养风险评估(STAMP营养风险评估表),3组在不同时期的风险评分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牛奶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营养风险较低,不同的喂养干预方式对患儿的营养状态无明显影响.继续母乳喂养可有效回避牛奶过敏,人工喂养患儿干预后2周左右症状可获缓解,50%左右在3个月以上可获得部分免疫耐受,故可根据其诱导免疫耐受情况进行个体化喂养干预,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7.
婴儿过敏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的过敏性结肠炎(AC)是一种由摄入外源蛋白引起的,以直肠、结肠炎性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许多食物与AC的发生有关,牛奶、大豆类配方尤含有与AC相关的最常见抗原。母乳喂养儿对AC也有易感性。该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本文综述AC的病因、临床与病理特征、诊断,并介绍AC发病机制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婴儿溃疡性结肠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 ,女 ,4个月 ,因反复粘液血便 1月入院。 1月前不明原因出现腹泻 ,为粘液脓血便 ,每日 3~ 4次 ,每次量少 ,排便时常哭闹不止 ,无发热 ,抽搐 ,惊厥。门诊以菌痢予抗感染治疗 ,症状稍改善 ,间隔数日又发作。查体 :急性病容 ,神清 ,皮肤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心肺正常 ,腹平软 ,无压痛 ,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 :Hb 96g/L ,大便色红 ,粘液( ) ,RBC /Hp ,反复多次粪检 ,培养未见阿米巴包囊、滋养体或痢疾杆菌等。结肠镜检 :直肠及乙状结肠弥漫充血、水肿 ,并可见 8~ 10个纵形椭圆小溃疡 ,边缘红肿并有血痂附着。粘膜活检…  相似文献   

9.
<正> 患儿,男,8月,于生后23 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8~10次/d,黄绿色稀糊状便,无脓血,无呕吐、发热等伴随症状,纳差,精神较好,自服思密达、乐托尔等无效,于3个月时腹泻加重,出现粘液便及脓血便,约10余次/d,反复查大便常规:粘液脓血便,wBC(++~++++),多次查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先后予静脉点滴磷霉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疗无效,腹泻时轻时重,脓血便与黄绿色稀便交替出现,营养发育较差,轻度贫血貌,心肺  相似文献   

10.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检查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方法 对40例儿童UC的内镜表现、组织学特点以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UC占结肠镜检查总数的4%,2个月-12岁,最小发病年龄生后7d,中度+重度占75%(18+12/40),临床表现慢性腹泻68%(27/40),粘液或粘液血便53%(21/40),反复便血48%)19/40),腹痛呕吐等不明显,营养不良有30%(12/40),贫血28%(11=  相似文献   

11.
癫疒间是小儿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儿童癫疒间发病率比成人高,而婴幼儿又是起病的高发年龄段。我院2001~2004年诊断癫疒间患儿293例,其中≤3岁139例(占47.4%),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9例婴幼儿癫疒间中,男87例,女52例,男女之比1.25∶1;年龄:1个月~1岁53例(占38.1%),~2岁46例(占33.1%),~3岁40例(占28.8%);病程2d~6个月。1.2辅助检查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其中进行视频脑电图(video蛳EEG)监测118例。139例均做头颅CT检查,82例行头颅M RI检查,5例行头颅M RA检查。检测血生化(钾、钠、氯、糖、钙、离子…  相似文献   

12.
13.
癫痫是小儿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儿童癫痢发病率比成人高,而婴幼儿又是起病的高发年龄段。我院2001~2004年诊断癫痫患儿293例,其中≤3岁139例(占47.4%),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早产儿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胎龄28~36周,体重1400~2815 g。结果:患儿发生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时间为生后19±11 d。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暂停、皮肤灌注差、反应差、反复血氧下降、皮肤灰暗、皮肤黄染、安静状态心率增快、痰多、撤机困难。在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时患儿血小板明显下降,C反应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升高。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胆红素、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在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时升高,抗真菌治疗两周后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下降明显。仅3例对氟康唑耐药,换用伏立康唑治疗有效,10例治愈,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早产儿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生后2~3周的早产儿并发的感染,应考虑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可能。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时,患儿血小板下降,C反应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升高、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胆红素、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升高。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溃疡性结肠炎1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婴幼儿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13例婴幼儿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表现、活检结果、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 婴幼儿溃疡性结肠炎13例,占本院同期溃疡性结肠炎46%,多数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反复腹泻,大便为黏液血便、脓血便及便血,部分有发热,一般情况较差,腹痛等不明显,贫血、营养不良较突出,且并肛周病变。内镜下病变呈连续性分布,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质脆,易出血,有颗粒样改变并可见多发糜烂及浅表溃疡;少数见假息肉。结论 婴幼儿溃疡性结肠炎在儿童中占有一定比例,误诊率高,临床上不容忽视。结肠镜及黏膜活检是目前确诊UC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早产儿71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716例早产儿中197例(27.5%)发生喂养不耐受,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比率高达77.6%。临床表现中以单纯胃潴留所占比例最高(47.2%)。②喂养不耐受出现时间集中在开始喂养后3 d内。③喂养不耐受组早产儿胎龄和出生体重低于耐受组、开奶时间晚于耐受组、早产儿合并窒息及呼吸性疾病比例高于耐受组(P<0.05);而民族、性别、孕母年龄、分娩方式、有无宫内窘迫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龄增大、出生体重增加、尽早开始喂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降低。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与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时间及合并症有关。  相似文献   

18.
婴儿百日咳是社区百日咳持续传播的明确证据。婴儿是百日咳健康威胁最严重的群体,也是百日咳社区网状传播的重要节点,预防婴儿百日咳是疫苗免疫等防控措施的核心。目前国内报道百日咳虽然以婴儿百日咳病例为主,但实际发生的婴儿百日咳病例更多,临床上还需提高警惕和加强认识,普及相关实验室检测。在重视识别婴儿百日咳的基础上,及时诊治、随访观察和规范管理百日咳患儿的密切接触者,才能减少和阻断百日咳的社区传播。[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 (9):955-959]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