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作者选未经治疗的常年性鼻炎患者10名(男、女名5名)。坐位头前倾吸去鼻腔积存分泌物后,将浸有屋尘抗原的圆形滤纸片贴在下鼻甲前端,然后收集鼻分泌物共10分钟。测定鼻分泌物容量及重量后,采用高效能液相色谱法结合放射免疫测定进行白细胞三烯 C_4和D_4的测定。结果:抗原激发前鼻分泌物中 LTC_4为0.41±0.22ng/ml,LTD_4为0.31±0.09ng/ml;激发后 LTC_4为2.43±0.85ng/ml,LTD_4为2.72±0.52ng/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用 LTC_4和 LTD_4对22名患者进行了鼻粘膜激发试验。另选17名作为对照。将荧光素染色线的一端贴在下鼻甲上,观察其被鼻分泌物浸  相似文献   

2.
常年性鼻炎为一常见病,主要表现是鼻堵、大量水样鼻分泌物和喷嚏,一般无季节性加重。也可能有鼻、咽喉部痒感。鼻粘膜充血、肥厚,有时苍白、水肿。其中有一部分是常年性过敏性鼻炎。鼻息肉和反复发作的鼻窦炎是常见的并发症。作为研究二丙酸氯地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鼻腔气雾治疗常年性鼻炎疗效分析的一部分,对60例常年性鼻炎进行与免疫学有关的5个参数的检查,包括皮肤试验、总IgE、特异性IgE、鼻分泌物中和周围血中嗜伊红细胞计数。测定特异性IgE是应用7种花粉、3种霉菌、屋内尘土、螨、动物皮毛、牛奶和鱼等抗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局部解充血剂——氯化羟间唑啉(oxymetazoline chloride)对正常和急性鼻炎早期鼻粘膜血流的作用。方法:测定18名健康者鼻腔用药前后的鼻粘膜血流;其中8名在其早期急性鼻炎(发病第1~2天)时在用药前后测定;又选择18名中的5名在用不同浓度(0.01~3mg/ml)药物后测定。全部实验者前鼻镜检正常,实验期间未用任何药物,15分钟后将浓度为0.5mg/ml的0.1ml药液(临床推荐剂量)滴于下鼻甲处,仰卧2分钟后测定用药后的鼻血流。早期急性鼻炎前鼻镜检见粘膜红肿,有粘液样或粘脓性分泌物。采用~(133)Xe(同位素氙)冲洗法,依据冲洗曲线最初5分钟出现的斜率计算血流值。另选3名健康者用0.1ml Nezeril安慰剂作为对照。全部数据经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4.
冲洗鼻粘膜所得鼻分泌物的量多而便于分析,但不知其稀释度,故难得出绝对值,本文作者在温度为20℃、湿度为60%的标准条件下,采集置于近下鼻甲处十分钟脱脂棉塞挤压出的鼻分泌物。经测试50例鼻分泌物标本和血清标本的尿素含量及其中24例的肌酸酐和22例的白蛋白含量,见鼻分泌物中的肌酸酐和白蛋白含量均低于血清,而尿素则高于血清约30%。尿素及肌酸酐含量在鼻分泌物和血清两种标本中呈有意义的相关关系,尤其尿素在鼻分泌物中和血清中含量的相关关系极为密切(R=0.9268,P<0.001)。故作者提出,通过测试鼻洗液中的尿素含量,并按血清浓度的1.3倍计算出鼻分泌物中尿素的理论值,遂得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综合征包括喷嚏、鼻堵、水样鼻分泌物和眼结膜痒感,还可伴发支气管哮喘。本文主要讨论气传变应原和IgE抗体介导的反应。【变应原暴露】颗粒性变应原,如花粉每粒重约10~100μg,这样大小的颗粒可避过鼻毛进入鼻腔,落在鼻粘膜纤毛上皮表面,其中水溶性蛋白质很易在鼻腔粘液中浸出,并在鼻粘膜局部发生致敏作用,此种粘膜反应在敏感的病人中甚为迅速,吸入花粉后30~60秒后即出现喷嚏,擤出的鼻分泌物中可见嗜碱细胞,鼻粘膜刮片中可见肥大细胞,自上皮细胞和分泌细胞中早期释放的介质能使鼻粘膜通透性增加,有利于变应原穿入鼻粘膜。 Dolovich等证实在12名变应性个体变应原鼻腔激发后有7名鼻分泌物中出现激肽样活性;冈崎等收集12例有症状的花粉症患者鼻分泌物,其中6例发现有前列腺素E;Eggleston等在鼻腔冲洗液中发现组胺,但其量在无症状的变应性个体和非变应性个体中无区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鼻分泌物和血浆中组胺含量比正常人显著增高,用组胺作用于鼻粘膜可以诱发出典型的AR临床症状;用组胺受体拮抗剂可以使AR的临床症状满意地缓解,因此认为组胺在AR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它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鼻粘膜血管、腺体和通过神经反射等途径引起鼻部症状。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三烯(leucotriene LT)C_4、D_4及E_4是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合酶代谢途径的产物,具有类慢反应物质的作用,能引起支气管收缩,呼吸道上皮纤毛运动频率减少,使皮肤血管扩张而致水肿。在鼻过敏反应过程中鼻分泌物中存在这类物质,但其病理怍用不明,本文通过测定鼻粘膜血流、鼻气道阻力(NAR)及鼻分泌物研究LTD_4在鼻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加味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P物质的影响。方法: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toluene-2,4-diisocyanate,TDI)致敏法制作。经鼻腔给予加味玉屏风散后,作鼻粘膜组织病理学和P物质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临床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也用加味玉屏风散经鼻腔给药,给药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鼻分泌物中P物质的变化。结果:动物治疗组鼻粘膜细胞中所表达的P物质明显减少,对照组中明显啬 ,临床患者用药前后鼻分泌物中P物质含量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加味玉屏风散能减少鼻粘膜细胞内P物质的含量,及鼻分泌物中P物质的含量,从而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2例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35~62岁,单侧8例、双侧4例),自上颌窦分泌物分离出类酵母真菌(白色念珠菌),患者有经常性鼻塞、大量阵发性鼻溢、阵发性剧烈头痛。鼻腔检查:中、下鼻道有发臭的白色分泌物,2例有干酪样块,鼻粘膜苍白、青紫,下甲肿胀。鼻窦X线片见上颌窦充气度下降。鼻甲表面涂片发现大量中性白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根据上颌窦分泌物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学检查确诊。3例为真菌纯培养,9例真菌与细菌(葡萄球菌、双球菌,非致病肠道杆菌)同时生长。作者使用蜂胶酒精-油质乳剂(蜂胶在50度酒精溶液里的20%溶液,再以桃仁油或橄榄油按  相似文献   

10.
鼻粘膜诱发试验检出致敏原和皮内试验是同样重要的方法。有人曾用10倍抗原液加抗原粉剂的高浓度抗原喷雾行诱发试验,其缺点是可致鼻粘膜苍白,咽粘膜肿胀,且引起喘息。奥田等发明诱发滤纸,因只有粉尘和猪草两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作者们用比皮内试验浸出液浓度高的含有20多种抗原的划痕浸出液,分别吸到滤纸上,进行鼻粘膜诱发试验。共作454例,平均年龄29岁。方法是将此滤纸放入鼻腔后1~5分钟,观察有无鼻内痒感、喷嚏、滤纸附着部粘膜苍白、水样分泌物、鼻粘膜肿胀等。其中一项阳性者为(±),2项为(+),3项为(++),喷嚏伴有另外一项,且分泌物流到外面者用(+++)表  相似文献   

11.
作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潜在性鼻变态反应合并小儿哮喘36例鼻分泌物及鼻粘膜中的螨特异性 IgE 抗体量。36例中男27例,女9例;年龄8至15岁,平均11.7±2.2岁。以室内尘土鼻变态反应28例为对照。结果:血清中螨特异性 IgE 抗体量:哮喘组为15.89±4.51PRU/ml(n=34);鼻变态反应组为15.25±5.01(n=26),两组均显高值,两组间无明显差别。鼻粘膜表层中螨特异性 IgE 抗体:哮喘组为3.51±4.68PRU/ml(n=34);鼻变态反应组为3.22±3.79(n=28),大致相等。未经激发时鼻分泌物中螨特异性 IgE 抗体:哮喘组为5.55±7.49PRU/ml(n=35);鼻变态反应组为9.58±7.87(n=25)。鼻变态反应组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高值。经室内尘土激发5  相似文献   

12.
用大佛水鼻喷雾剂治疗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疗效,并在治疗前后测定鼻分泌物中的SIgA量。结果显效18例(60.0%),有效7例(23.3%),无效5例(16.7%),总有效率83.3%。鼻分泌物中SIgA量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认为,鼻腔局部脱敏疗法的作用机理是:将变应原投用在鼻粘膜(靶器官)上,增加鼻分泌物中的SIgA类封闭抗体,诱发局部免疫。  相似文献   

13.
用大佛水鼻喷雾剂治疗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3个月为广疗程。观察疗效,并在治疗前后测定鼻分泌物中的SIgA量。结果显效18例(60.O%),有效7例(23.3%),无效5例(16.7%),总有效率83.3%。鼻分泌物中SIgA量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认为,鼻腔局部脱敏疗法的作用机理是:将变应原投用在鼻粘膜(靶器官)上,增加鼻分泌物中的SIgA类封闭抗体,诱发局部免疫。  相似文献   

14.
鼻周期和鼻粘膜纤毛清除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动性前鼻测压法每隔30分钟一次连续8小时测定正常成人的鼻气道阻力,对有明显鼻周期的11名成人应用糖精法测定鼻周期两种时相下的鼻粘膜纤毛清除率。结果显示:鼻粘膜处于充血状态时,鼻粘膜纤毛清除速度较快;而鼻粘膜处于减充血状态时的鼻粘膜纤毛清除速度较慢,两者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在进行鼻粘膜纤清除率正常值测定时,既应考虑药物、病原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对鼻粘膜纤毛功能的影响,也应充  相似文献   

15.
90%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鼻粘膜变态反应激发试验亦多呈阳性,且鼻腔检查与有明显症状的变应性鼻炎基本相似,可谓是一种潜在性鼻变态反应症。作者观察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潜在性鼻变态反应患者51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儿54例,又选过去无变态反应来院做扁桃体手术患儿11例为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研究鼻病的病理基础和区分病变与正常的常用方法是 :在引起鼻粘膜炎性反应的试验中评价鼻粘膜充血和微循环改变。以往多采用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法( LDF)测定鼻粘膜微循环改变 ,采用鼻腔体积测定法( RSM)测定鼻粘膜充血状况。由于两者各有不足 ,该文作者以两者结合法 ,应用特制 LDF探头在鼻粘膜同一部位同时测定粘膜充血和微循环改变。研究对象 2 0例 ,分为两组。正常组 :10例 ,17~ 4 8岁 ,为正常人 ,无过敏史及其它鼻病史 ,男 8例 ,女 2例 ;过敏组 :10例 ,2 4~ 50岁 ,为变应性鼻炎病人 ,主要对桦木花粉过敏 ,男 4例 ,女 6例。本研究在…  相似文献   

17.
翼管神经切断术(VN)可使鼻分泌物和泪液减少,用于治疗顽固的血管运动性鼻炎。但VN对鼻粘膜纤毛清除功能的影响未见报告。本文7例(女性6例,男性1例)严重的血管运动性鼻炎,年龄32~60岁(平均48岁),由同一医生作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随访4~15年(平均9.7年),进行鼻粘膜纤毛清除功能(NMCC)测定,方法是用少量糖精置于下鼻甲,当咽部有甜味时即记录。泪液分泌测量是用Schirmer氏方法,把标准滤纸条置于结膜囊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2岁。伐木场工人。鼻腔反复出血20余年,伴头痛、鼻痒。当地拟诊为鼻炎,经反复治疗无效,就诊我院。检查:鼻粘膜充血水肿,右鼻腔内有血性和脓性分泌物,中鼻道脓涕很多。上颌窦穿刺冲洗有脓液。X线摄片示右上颌窦慢性炎症。行上  相似文献   

19.
观察小儿变态反应性鼻炎72例,年龄5~15岁。用单一变应原或复合变应原(花粉,细菌)进行皮肤试验阳性。有间发性交替性鼻堵塞,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头痛、鼻咽发痒。鼻粘膜水肿并苍白、发绀,鼻分泌物偏碱性(pH7.8),外周血和鼻分泌物嗜酸白细胞增多。免疫学检查:T和B淋巴细胞减少,O细胞(非T非B细胞)增多,血清IgA、IgG、IgM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有1400万人患有变应性鼻炎。为了进一步弄清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生理,以改进其治疗,作者们进行了变应原鼻粘膜激发试验,以测定在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鼻分泌物中介质水平与过敏症状(喷嚏)出现的情况。实验观察发现变应性个体在激发试验时鼻分泌物中组胺、甲苯磺酰精氨酸甲酯(TAME)酯酶,前列腺素D_2(PGD_2)、激肽、白细胞三烯C_2的水平均增高,同时出现喷嚏,以后介质水平降至正常。症状亦消失。而非变应性个体激发后无喷嚏出现,但鼻分泌物中介质水平也增高。两组事先应用哌吡庚啶(azatad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