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本文报道了甘草次酸钠搽剂的制备及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本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平均回收率为100.92%,变异系数为0.19%。 相似文献
4.
5.
6.
7.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肤炎宁搽剂中氯霉素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平均回收率为100.4%,相对标准差(RSD)为0.20%。 相似文献
8.
9.
为研究替硝唑棒剂中替硝唑的含量和有关物质,作者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的含量。结果替硝唑的测定线性范围在1.97 ̄39.4μg/ml,回收率101.5%,RSD为0.62%。用TLC法对有关物质进行检查,最低检测限为1.8μg。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人工神经网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C银翘片中两组分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维C银翘片是由扑热息痛、维生素C、扑尔敏和金银花、连翘、荆芥等多种中西药组成的复方制剂,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头痛、咽痛、咳嗽等症,疗效较好,在广东、浙江、河北等省药品标准中均有收载。由于扑热息痛与维生素C两组分紫外吸收光谱重叠,使得同时定量分析较为困难。本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s,简称ANN)[1]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困难,依靠FORTRAN语言编的计算机程序[2]和误差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3]模型测定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维生素C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鲜地黄Rehmannia gIutinosa Libosch及其炮制加工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维生素C含量为指标,以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筛选出维生素C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后,得出超声波辅助提取鲜地黄及其炮制加工品中维生素C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新沸并冷却后的双蒸水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30:1,超声提取时间45min。结论:提取溶剂对鲜地黄及其炮制加工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鲜地黄不同炮制加工品中维生素C含量差别较大,均低于鲜地黄中维生素C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在碱性条件下,用维生素C将磷钨酸还原为钨蓝,钨蓝的吸光度值与维生素C含量成正比。本法测定简单、迅速,回收率达99.13%,特别适合于低含量维生素C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伪麻那敏片中布洛芬、盐酸伪麻黄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柱,以乙腈-0.5%十二烷基磺酸钠-磷酸(580:42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2 nm.结果 布洛芬的线性范围为2.062~14.434μg(r=0.9999);盐酸伪麻黄碱0.296~2.0721μg(r=0.9999);马来酸氯苯那敏0.0204~0.1428μg(r=0.9998),平均回收率(n=9):布洛芬99.98%(RSD%=0.52%);盐酸伪麻黄碱99.72%(RSD=0.82%);马来酸氯苯那敏99.54%(RSD=0.76%).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有效的控制布洛那敏片中布洛芬、盐酸伪麻黄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小儿复方苯巴比妥片剂中 4组分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不经分离 ,直接测定 4组分的含量。结果 :可同时测定模拟样和复方小儿苯巴比妥片剂试样中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和苯巴比妥的各自含量。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0 % ,98.9% ,99.8%和 10 1%。相对标准偏差 (RSD)分别为 2 .0 % ,2 .0 % ,2 .9%和 2 .2 %。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可靠 ,可用于复方药物质量的监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新疆甘草药渣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甘草苷为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在紫外区335nm处对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黄酮含量测定值为指标,考察溶剂浓度(A)、料液比(B)、提取温度(C)和提取时间(D)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根据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优化的甘草药渣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为A3B2C3D2,即95%的乙醇、料液比1∶15、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为2h。结论该提取工艺对甘草药渣总黄酮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扎来普隆片剂药物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测定扎来普隆片剂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乙醇为溶剂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检测器波长为 339nm。结果 线性范围为 0 .0 7~ 0 .14mg·ml 1。结论 该方法准确 ,可行 ,快捷 相似文献
17.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皮肤及血液中盐酸罂粟碱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血液及皮肤组织中盐酸罂粟碱含量及外用罂粟碱后局部皮肤组织中的药物含量。方法将pH=10的磷酸缓冲液加入含盐酸罂粟碱的血液或研碎的皮肤组织中,以氯仿-己烷(2∶3)混合液萃取其中的盐酸罂粟碱,经振荡离心后,取部分有机相经60℃水浴蒸干,以1mol/L的盐酸溶解蒸干物,经孔径0.2μm的滤膜过滤,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其中盐酸罂粟碱的浓度。将含2%的盐酸罂粟碱霜外用于实验猪上,定时切取标本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其皮肤组织中的药物含量。结果萃取物的吸收光谱呈典型的盐酸罂粟碱吸收光谱,无杂峰出现。血液中盐酸罂粟碱萃取率达92%以上,皮肤组织萃取率达87%以上。将2%盐酸罂粟碱霜外用于实验猪皮肤8h后,皮肤组织中盐酸罂粟碱含量达90μg/g以上,远高于罂粟碱有效药物浓度。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血液及皮肤组织中盐酸罂粟碱含量是一种简便、经济、可靠的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外用罂粟碱霜可渗透到皮肤中并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丁卡因甘油溶液中盐酸丁卡因的含量方法。方法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丁卡因甘油溶液中盐酸丁卡因的含量 ,并与永停滴定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波长 310nm处有最大吸收 ,回归方程为A =0 .0 75 10C +0 .0 0 36 9,r=0 .9999;平均回收率为 99.81% ,平均标示含量为 98.4 6 % ,RSD =1.15 %。结论 该法操作较永停法简便 ,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芪中总皂苷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黄芪中总皂苷含量的比较分析,为新型治疗药物及保健品研制的选材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方法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芪的总皂苷含量。结果不同产地黄芪的总皂苷含量(mg/g)为,山西:3.307;内蒙古:2.386;吉林:2.327;河北:2.098;青海:1.372;陕西:1.183;甘肃:1.013。结论各地黄中总皂苷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山西、内蒙古、吉林、河北、青海、陕西、甘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筛选出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制备的最佳配方,制备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并测定膜剂中鬼臼毒素的含量。方法 选择制备壳聚糖膜剂所需的壳聚糖、醋酸、明胶作为三个因素,脂质体鬼臼毒素作为空白因素,每个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实验设计,根据正交实验设计的结果制备不同配方的膜剂,将膜剂的粘附性、溶解性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膜剂制备的最佳配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所制备膜剂中鬼臼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292 nm。结果 对各配方膜剂的综合评价进行统计分析,以2%壳聚糖、1%醋酸、2%明胶、2.8%脂质体鬼臼毒素为配方制备的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的综合评价最高;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显示鬼臼毒素在5~2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9),平均回收率为99.7%(n=5),相对标准误差(RSD)=1.11,膜剂中鬼臼毒素平均含量为10.46%,RSD=1.61%。结论 根据正交实验结果制备的膜剂,在粘附性、溶解性方面均符合要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中鬼臼毒素含量快捷、准确,膜剂中鬼臼毒素的含量基本符合要求,鬼臼毒素在膜剂中的分布较为均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