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闵行区1988年1月15日至2月15日甲型肝炎(甲肝)流行期间共报告2449例病人,罹患率为23.2‰,其中20~29岁、30~39岁两组罹患率分別为41.4‰和39.9‰。调查表明本次流行系生食毛蚶所致。证据如下:(1)两次供应毛蚶均先于两流行峰前1个月,正好是甲肝的潜伏期,且供应量多流行峰亦高;人群生食毛蚶率高达27.9%;(2)病例对照调查提示甲肝病人吃蚶率为94.4%,极显著高于一般人群(27.9%)和对照病人(28.7%),OR值高达72.0(95%CL:25.9~200.3),且吃蚶量越多OR值越高;(3)人群抽样调查发现吃毛蚶者较未吃者发生肝炎的相对危险性为29.37倍,归因于吃毛蚶的病例占发病数的93.1%。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1988年甲型肝炎暴发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人群为基础,调查了上海市长宁区居民1649人。结果显示甲型肝炎(简称甲肝)罹患率为5.76%,发病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別(p>0.05)。调查人群中食毛蚶者甲肝罹患率为15.86%,未食者为0.64%。相对危险度(RR)为24.78,特异危险度(AR)为15.22%,特异危险度百分比(AR%)为95.96%,人群特异危险度(PAR)为5.12%,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AR%)为88.89%。甲肝发病与食蚶量及食蚶方式有关(p<0.0001)。对1649名居民采血470份,检测抗HA和抗HAIgM。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人群对甲肝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人群的甲肝易感性平均为30.21%。抗HA阴性易感者食毛蚶的甲肝罹患率为29.41%,感染率为38.24%;未食蚶易感者甲肝罹患率分别为1.35%和5.41%。RR分别为21.79和7.07。本次甲肝流行隐性传染率为1.91%。  相似文献   

3.
120对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988年上海地区甲型肝炎暴发流行与接触肝炎患者、外出用餐、注射或输血、服用某些药物等传播途径无关,而与生食毛蚶有关(OR=23.20,X~2=69.22,p<0.0001),且罹患甲型肝炎的危险性OR值随生食毛蚶量上升(X_t~2=62.11,p<0.0001),控制年龄混杂因素后,仍有剂量反应关系。病例家属和(或)对照家属生食毛蚶者比未生食毛蚶者罹患甲型肝炎的危险性要高(OR=9.01,X~(MH)~2=29.97,p<0.0001)。  相似文献   

4.
福州市区1988年春季肝炎暴发流行,报告4169名病例,罹患率达547.1/10万。开展对6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230对病例对照研究、618份血清研究和13份早期病人粪便与20份毛蚶提取液用EIA及免疫电镜进行HAAg检测。结果:抗-HAVIgM检出率83.66%,证实本次流行以甲型肝炎为主。流行因素可能为春节期间进食不洁的毛蚶。  相似文献   

5.
经对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IgM抗体的检测结果证实,1988年元月上海市区爆发的急性肝炎为甲肝。配对的病例-对照调查表明其直接发病原因为居民生食不洁毛蚶。经均衡可能混杂因素的成组分层分析得到的食用毛蚶比不食毛蚶罹患甲肝的相对危险度高62.4倍。  相似文献   

6.
上海医科大学和上海市卫生防疫站等单位,在甲型肝炎传播途径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并对1982-1983年上海市、区甲型肝炎暴发流行作了系统的、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第一次提出了该次甲型肝炎的流行与食用毛蚶有关,推算出食用毛蚶者羅患甲肝的机会为不食毛蚶者的6倍。从设计模拟实验感染毛蚶的研究结果证明,甲型肝炎病毒可在海中摄入毛蚶体内,  相似文献   

7.
1988年1月上海市发生了因食毛蚶引起的一场甲型肝炎(简称甲肝)大流行。我们取甲肝流行前上海市南市和徐汇两区市场出售的毛蚶,以及甲肝流行后的3月下旬直接从供应上海毛蚶的产地,吕泗渔场小庙洪海域捕捞的毛蚶做成样品悬液,接种FRhK-4细胞。培养1.5~2个月后,经直接免疫荧光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流行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就诊情况和村民的卫生习惯,入村或在病房进行个案调查。结果共发生炭疽病例27例,死亡2例,罹患率1.52%,病死率7.41%。参与剖剐、搬运、食用病死畜者罹患率9.30%;仅食用者罹患率8.33%,未参与搬运、剖剐、食用者罹患率1.08%。结论此次疫情为接触病死畜及其残骸引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4—2020年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收集2004—2020年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20年海口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4起,发病5 297人,总罹患率为0.74%,罹患率呈现下降趋势(χ_(趋势)~2=4 307.85,P0.001);共死亡11人,死因均为化学性中毒;时间分布呈现双峰型特征,报告高峰在3—5月和9月;74.14%的事件发生在城区;72.99%的事件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事件占78.16%,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73.53%),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20.59%)和虫媒传染病(占5.88%);食源性疾病占20.11%,以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为主(占71.43%),其次是食源性化学性中毒(占11.43%)、植物性毒素中毒(占8.57%)和未检出致病因子(占8.57%);建筑工地罹患率较高(23.79%);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为6.70%,高于传染病事件和食源性疾病;介入处置时间越长,罹患率越高(χ_(趋势)~2=2 233.61,P0.001);报告时已有病例数14例的罹患率较高(2.87%);事件持续时间≤7.10 d的罹患率较高(1.21%)。结论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和食源性疾病为主,加强学校及托幼机构、建筑工地等场所的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卫生管理,提高监测报告敏感性,及早介入处置,可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0.
我院收治的经抗-HAV IgM阳性确诊的小儿甲型肝炎(下称甲肝)304例。其中记载有、无食毛蚶史的255例中,食毛蚶者130例(51.0%),未食毛蚶的125例(49.0%),食毛蚶量的多少似与发病无关。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罹患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暴发疫情及流行相关因素。结果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共发生77起流感暴发疫情,平均罹患率为4.48%,罹患率有逐年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分布于6~19岁的人群,多发于3~6月和9~11月,87.01%(67/77)发生在学校。甲型流感阳性率为34.77%(129/371),乙型阳性率为20.75%(77/371)。以罹患率Y为应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有3个因素(疫情持续时间X4、首次报告发病人数X5、暴露人数X6)进入方程。结论宝安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防控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应加强在校学生流感样病例的监测,以降低暴发疫情的发生概率。疫情发生单位应该尽早报告疫情,以便迅速采取综合控制措施,控制效果才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4—2020年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收集2004—2020年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20年海口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4起,发病5 297人,总罹患率为0.74%,罹患率呈现下降趋势(χ2趋势=4 307.85,P<0.001);共死亡11人,死因均为化学性中毒;时间分布呈现双峰型特征,报告高峰在3—5月和9月;74.14%的事件发生在城区;72.99%的事件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事件占78.16%,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73.53%),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20.59%)和虫媒传染病(占5.88%);食源性疾病占20.11%,以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为主(占71.43%),其次是食源性化学性中毒(占11.43%)、植物性毒素中毒(占8.57%)和未检出致病因子(占8.57%);建筑工地罹患率较高(23.79%);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为6.70%,高于传染病事件和食源性疾病;介入处置时间越长,罹患率越高(χ2趋势=2 233.61,P<0.001);报告时已有病例数>14例的罹患率较高(2.87%);事件持续时间≤7.10 d的罹患率较高(1.21%)。结论 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和食源性疾病为主,加强学校及托幼机构、建筑工地等场所的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卫生管理,提高监测报告敏感性,及早介入处置,可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参与进餐人群进行了中毒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吃平菇炒肉最多者食物中毒的罹患率显著高于进食其他食物最多者.同时也明显高于吃平菇炒肉最少者;而进食其他食物量的多少则与中毒罹患率高低无关。食入平菇炒肉量最多者发生中毒的RR是食入平菇炒肉量最少者的6.22倍,其中AR%为83.92%,χ^2=18.19,p〈0.0001。结论: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食用平菇所致,建议今后在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平菇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农村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原因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病例进行诊断,采用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起暴发疫情于2007年5月20日出现首发病例,5月27日至6月12日陆续发生71例,本次暴发罹患率为17.69%。发病高峰为6月5日,共报告16例(占22.22%)。男生发病38例,罹患率19.79%;女生发病34例,罹患率15.81%(P>0.05),各年级间的罹患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疫情持续时间较长,72.22%的患者无腮腺炎疫苗接种史,27.78%接种史不详。首发病例出现后未及时报告和处理、学生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低是导致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点,采取宣传教育、隔离病人、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措施,是控制该病发生和发展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借助现代分析手段探讨瓦楞子及其混伪品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差热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和X射线荧光分析法对瓦楞子及其混伪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并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差热分析图谱分析结果表明,瓦楞子及其混伪品在50℃及高温区均呈现相同的吸热峰; 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结果表明,瓦楞子及其混伪品均为文石型碳酸钙;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瓦楞子及其混伪品元素种类及其含量大致相同。瓦楞子及其混伪品的无机元素种类和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其分为三类,即毛蚶、密肋粗饰蚶、泥蚶、球蚶、魁蚶和舟蚶为一类,异毛蚶和结蚶分别为一类。结论通过对瓦楞子及其混伪品的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X射线荧光分析的系统比较分析研究,瓦楞子及其混伪品的在成分组成及结构方面差异性小,可为市售瓦楞子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某中小学水痘和腮腺炎同时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沾益县某中心小学自2007年4月至2007年5月间水痘和腮腺炎同时爆发的病例进行研究分析。从中分析总结水痘和腮腺炎同时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为日后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自2007年4月至2007年5月间某中心小学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136例(罹患率为37.78%),各班均有病例,各年级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四年级患者率高达62.26%(病例数33例),学前班患病人数最少,仅出现1例病例,罹患率1.85%;发现水痘病例110例,全校罹患率为30.56%,各班均有病例,各年级罹患率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由于早期病人管理不严,隔离不及时,患者治疗不彻底,导致疫情蔓延。为了控制腮腺炎、水痘流行,必须规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流行季节的学校监制度,大力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及教师的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小学多名学生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事件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制订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学校食堂和饮用水进行卫生学调查;现场采集病例、食堂从业人员、环节等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该校学生875名,共发生急性胃肠炎90例,罹患率为10.29%,主要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为主;男性罹患率为10.78%,女性为9.70%,不同性别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班级罹患率分别为74.19%、36.11%、67.65%、48.28%、3.03%和47.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对照结果显示5月3日午餐中的红烧肉圆、白菜油方、菜瓜肉片和榨菜肉丝汤为危险因素;5份病例和1份食堂从业人员肛拭子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结合现场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判定本次事件是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胃肠炎暴发事件,病原体通过食物传播。建议学校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杜绝食源性胃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某小学一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今后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处置提供经验。方法对2014年2月21日至2月28日发生在博山区某小学的一起乙型流感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结果本次疫情历时8天,全校共发病91人,罹患率为6.09%,病例均为学生,以一年级和二年级居多,罹患率分别为13.78%、6.94%;男生罹患率为5.93%、女生罹患率为6.25%。检测13份咽拭子,其中8份为乙型By亚型流感病毒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广州市某高中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和分析该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病例的基本信息,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病例的咽拭子进行PCR流感分型检测。结果本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139例,其中男生65例、女生74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1.14,罹患率为4.61%(139/3 014),病例平均年龄为(16.5±1.6)岁;高二年级累计104例(罹患率为12.32%),高三年级22例(罹患率为3.38%),高一年级13例(罹患率为2.53%),不同年级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24,P0.01),但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9,P=0.198);本起疫情波及40个班;班级罹患率最高为30.61%,最低为1.75%,不同班级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17,P0.01);经实验室检测,13份咽拭子中12份A(H3N2)型流感病毒阳性。结论本起疫情是一起由A(H3N2)型流感病毒所致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故流感流行季学校应加强晨检和缺课监测,减少大型集体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核实疫情,确定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暴发的存在并描述疫情三间分布特征和流行强度,探讨发病危险因素。结论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描述其三间分布后,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形成假设,再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验证假设。结果某小学2009年5月1日至6月18日搜索到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共33例。首例病例5月21日发病,6月14-17日出现发病高峰。二(3)班罹患率最高,为28%。男生罹患率为12%,女生罹患率为9%。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在校就餐是危险因素;吃午饭前洗手、平时洗手时使用肥皂是保护因素。结论根据病例临床表现、三间分布特征,确定某小学存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建议校方减少学生在教室就餐的机会,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