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胆道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占上消化道出血的第4位。我国以肝的化脓感染为最常见原因.胆道结石次之。一些少见原因(非胆道外伤和结石或感染)引起的胆道出血,由于其诱因不明显,而且缺乏相关的症状.诊断比较困难。我们对1996-2006年收治的5例少见原因引起的胆道出血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Ե�����Ѫ���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出血 (hemobilia) ,亦称胆血症、血胆症或血性胆汁 ,是基于肝内或肝外血管与胆管病理性的沟通 ,血液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发生的消化道出血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来源之一 ,在国内仅次于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急性胃粘膜糜烂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损伤性胆道出血多由外伤及医源性损伤导致 ,因其病情凶险、病程反复而又易误诊 ,需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损伤性胆道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急诊情况下的诊治作以下讨论。1 病因损伤性胆道出血主要由外伤及医源性损伤引起。Curet收集因损伤致胆道出血 73例 ,其中闭合性损…  相似文献   

3.
胆道出血又称为“血胆症”,在临床上虽不多见,但其病因复杂,诊断及治疗困难,有较高的并发症率和病死率,在60年代以前,其死亡率高达40%~50%。国外文献报道,胆道出血大多以外伤为主,而我国则以感染性肝胆系统疾病较为常见,外伤性胆道出血仅占2.5%~5%。但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肝胆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有所降低,而近几年,随着肝胆外科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使医源性胆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医源性胆道出血是指肝胆系统手术或创伤性诊疗操作技术(如PTC,PTCD和肝活检等)引起胆管与血管病理性…  相似文献   

4.
胆道大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大出血系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肝外伤、原发性肝癌等的严重并发症,因肝内或肝外血管与肝内胆管或肝外胆管发生病理性沟通,形成动脉胆管瘘,血液经胆道流入一卜指肠而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为阵发性上腹或右上腹绞痛,消化道出血、阻塞性黄疽三联症。胆道大出血常为周期性的,其间歇期常在5~10天,长者间期可达1月;胆道术后病人可从胆道T型管内大量鲜红血液涌出。国内胆道出血大多为感染性出血,由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胆道蛔虫,引起化脓性胆管炎及肝内胆管溃疡,后者溃破肝胆管旁肝动脉支,导致肝内胆管与肝动脉沟通而发生…  相似文献   

5.
肝内或肝外血管与胆道病理性沟通,血液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发生消化道出血称胆道出血。1病因Sandbiom[1]收集欧美国家545例,因外伤致胆道出血259例,占47.5%;感染154例,占28.3%;胆石54例,占9.9%;肿瘤28例,占5.1%;血管疾患40例,占7.3%;不明原因者10例,占1.9%。国内有病因记载的312例中,因胆道蛔虫致胆系感染者268例,占85.9%;肝损伤29例,占9.3%;肿瘤8例,占2.6%;原因不明者7例,占2.2%。明显提示欧美国家胆道出血以损伤为主要病因,而中国以感染因素居多。Curef[2]收集因损伤致胆道出血73例,其中闭…  相似文献   

6.
胆道出血是由于损伤或感染等原因导致肝内、外胆管与毗邻血管之间形成病理性内瘘、血液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所致,临床上并非少见,其发病率仅次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糜烂和门静脉高压症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本文就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例老年反复胆道出血患者,病因疑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病例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出血指空肠上段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以及空肠上段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和便血,按出血量可分为隐性出血、显性出血和大出血。一、病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仍然是溃疡病,居首位,第二位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再次为上消化道肿瘤、胆道出血、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的出血。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病因。  相似文献   

8.
胆道出血外科治疗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胆道出血28例.其病因:感染19例(67.8%),损伤7例(25%)。本组共死亡10例(35.7%),其中1980年前治疗17例,死亡8例(47.1%);1980年后根据病因病理,合理选择治疗11例,死亡2例(18.2%)。我们认为对外伤,包括医源性损伤所致的胆道出血,宜首先考虑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疗法,对感染性胆道出血,可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果感染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栓塞疗法失效,则应立即手术探查。根据病灶施行胆总管引流加肝固有动脉结扎,或肝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胆道出血(Hemobilia)为1948年Sandblom首称,是由于多种病因所致肝内或肝外胆管与血管相通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国外报告出血来源于肝内胆管的占53%,胆囊23%,肝外胆管22%,胰腺2%。国内报告来源于肝内达88.52~97.4%。以往因胆道出血来势凶险,不易确诊,治疗措施不力,死亡率高达40~50%。近年随着临床经验积累和基础研究的深入,以及诊断治疗的改进,疗效已大有改善。 病因和病理 胆道出血的原因分为:①外伤;②感染;③胆石;④蛔虫;⑤肿瘤;⑥血管疾病;⑦胆道手术;⑧其他等。国外报告外伤是胆道出血的主  相似文献   

10.
胆道出血     
张阳德 《腹部外科》2011,24(2):116-117
一、基本概念 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胆管与伴行血管间形成异常通道(瘘管/病理性通道)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称为胆道出血。胆道大出血指来源于胆道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多有休克表现,需输血至少4个单位(1个单位=250m1)。胆道出血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生率排在消化道溃疡、门静脉高压症和急性胃黏膜糜烂之后,居第4位。  相似文献   

11.
胆源性门脉高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71例,原发病因主要为弥漫性肝胆管结石、硬化性胆管炎和损伤性胆管狭窄。病史平均12年,既往胆道手术史平均2次。35例行一期彻底性胆道手术,21例行分期手术,大多数病人术后效果良好。共有13例死亡。主要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和多器官衰竭。作者认为,对于合并胆源性门脉高压的胆道疾患,应争取尽早行一期彻底性胆道手术,如病变复杂、黄疸深、肝损害严重或解剖肝门部困难,应争取分期手术。术中和术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对于防止或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和多系统器官衰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胆道出血     
由于损伤或其他原因导致肝内或肝外的血管与胆道相通,血液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发生的消化道出血,称胆道出血。出血源主要在肝内(53%),其次是胆囊(23%)、肝外胆管(22%)和胰腺(2%)。过去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治疗效果不满意,死亡率高达40~50%以上。近年来,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改进,治疗效果大有提高。病因一、损伤。损伤是本病主要原因,占55~90%。①肝损伤:肝损伤并发胆道出血者,已见报告200多例。其中,中央型肝损伤占1/3,肝撕裂伤占2/3。中央型肝损伤时,常是肝内小动脉  相似文献   

13.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胆道和胰管病变而引起的出血,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症,其临床表现以呕血和黑粪为主要特征。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众多,故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治疗。由于很多疾病和病变可以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其病情急、变化快,随时可危及生命。临床工作中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抢救,现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做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胆道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来源之一。我院统计10年的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302例中,胆道出血仅次于溃疡病、门脉高压、急性胃粘膜糜烂出血之后,居第四位。引起胆道出血的病因有多种,欧美以创伤为多见,而我国则以感染最为突出。联  相似文献   

15.
努力提高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诊治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空肠上段以及胆道、胰病变的出血.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为呕血或便血,按出血量可分为隐性出血、显性出血和大出血.出血量<50mL,大便为稀黑色的柏油样称显性出血.如果成人1次失血在800 mL以上,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可出现急性周围循环改变甚至休克称大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病死率与病因误诊率目前仍然较高,分别约在10%与20%以上,必须引起重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很多,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常见疾病,病情危急、凶险,需要尽快作出病因和出血部位判断和及时处理.否则,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常见病征 ,大出血时来势凶猛 ,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病人生命。其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或便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多种 ,最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 ,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 3 0 %~ 40 % ,其次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急性胃粘膜病变等。但肝硬化患者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不只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还可有门脉高压胃病 (portelhypertensivegastropathy ,PHG) ,肝源性溃疡 ,胃窦血管扩张 (GAVE )及门脉高压肠病等。PHG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第二位原因 ,其出…  相似文献   

17.
胆道出血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利平  虞志刚 《腹部外科》1999,12(3):103-105
目的:总结分析胆道出血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探查9例中缝扎止血2例,肝固有动脉结扎1例,肝动脉栓塞2例,肝叶切除2例,胆道引流2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死亡2例,余治愈。结论:上消化道出血、黄疸和胆绞痛三联征是胆道出血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的首要依据。辅助诊断方法以肝动脉造影最为有效,十二指肠镜、B超对诊断也有帮助。治疗可先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的方法,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疗效高、创伤小,是一种有良好前景的治疗方法。但如出血量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原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原则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02)邹忠寿上消化道出血指空肠上段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以及空肠上段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和便血,临床上按出血量可分为隐性、显性和大出血,又依失血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  相似文献   

19.
蒋江营 《消化外科》2000,2(2):48-50
目的 探讨胆道大出血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978年-1998年收治的胆道大出血37例,其中手术治疗32例,非手术治疗5例。结果 37例胆道大出血中由感染引起的有32例(86.5%)。其中结石致感染24例,蛔虫致感染2例,单纯胆道感染6例,手术治疗的32例中肝内出血29例,肝外出血3例。治愈21例,死亡11例,非手术治疗5例,1例治愈,4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和反复出血。结论 胆道大出血短期保守治疗无效,应积极手术治疗,肝动脉造影对胆道出血的定位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和胆道的大出血。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和便血。虽然大部分病例可经内科治疗止血,但仍有一部分病人需要外科治疗。现就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分述如下: 一、病因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但引起大量出血并急需外科处理的有如下三种原因: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约占50~60%,有的报告达70~80%。其中3/4是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出血部位多在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小弯,都是由于溃疡基底部血管被侵蚀破裂所致,多数为动脉出血。由于溃疡周围瘢痕组织增生,影响血管的收缩与闭合,致使出血难以自止。在临床上还有以下几种溃疡,也可以引起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