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发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妇,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0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治疗10~15 d后给予患者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均血管再通出院,给予患者为期半年的随访,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及护理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5月 ,应用国产降纤酶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 1 资料 12例病人 ,年龄 18~ 2 5岁 ,产后 2~ 10d发病 ,其中剖宫产术后 4例 ,分娩后 8例。发病距入院治疗时间3h~ 1 5年 ,右下肢 2例 ,左下肢 10例。临床表现患肢肿胀明显 ,皮肤呈深青紫色 ,下肢及同侧腹部皮下浅静脉显露 ,患肢皮温高于对侧 ,皮肤张力大 ,凹陷性浮肿 ,压痛明显。患者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未能触及。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 :髂股血栓形成。检查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四项均正常。近期无消化… 相似文献
3.
牛建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2):195-196
目的:对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方法收治的37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病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病率(15.3%)显著低于对照组(44.4%)(P〈0.05)。结论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常见,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产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笔者分析了38例产后下肢深部血栓性静脉炎,并对其病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并给予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方法50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以及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3例患者因病情严重,入院治疗24 h后要求转院;2例患者治疗5 d后症状明显改善,自行出院,5 d后疾病复发,再次入院接受治疗30 d后出院,随访观察疾病未出现复发;2例患者接受为期12个月随访观察,因出现下肢静脉曲张而给予患者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4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对患者进行随访无疾病复发,且无并发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为手术压迫、患者自身身体状况不良以及长期卧床等原因,给予其对症护理后,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做好整个产程的临床护理,并针对产妇的症状体征,实施预防性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产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病原因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42例患者经相应治疗和精心护理后临床症状均彻底消失,平均住院时间为(14.3±2.1)d;经6个月随访,42例患者均无复发,已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血液高凝状态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采取精心护理干预可促使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42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患者经相应治疗与护理后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治疗后10~15 d经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均恢复正常。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等事件发生,均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结论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为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在为患者展开抗凝、溶栓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患者精心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经静脉顺行性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价值。方法对经X线造影或血管B超确诊的21例患者,采用止血带结扎踝部浅静脉,从足背静脉注入尿激酶,使其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来溶解血栓,同时监测PT或FB。结果全部病例症状减轻或消失,影像学显示全部有效,完全再通率达53%。无出血症状发生。结论经静脉顺行性尿激酶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产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呈日益增长趋势,特别是并发肺栓塞,直接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笔者对近5年收治的8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坝(海拔2700~3800m)地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治方法。方法:采用低分子肝素、华法令、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结合选择性溶栓治疗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30例患者均于治疗后3~5天,下肢肿胀、疼痛明显减轻:1个月后复查彩超,部分再通;2个月后复查彩超全部再通。无严重肺梗死和下肢坏死。结论:下肢DVT形成患者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采用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以更好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发生不正常的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其临床表现有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严重者可造成肢体功能不全和并发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分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周围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和混合型。我科于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通过实施准确治疗和整体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妇产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搜集2003年1月-2008年1月行妇产科手术5680例,剖宫产术2054例的患者,对其进行治疗及各项指标的分析。结果:经治疗的患者病情均有减轻。结论:重视预防,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例1,患者女,43岁,18-11因患右乳癌入院。在全麻下行右乳癌根治术,患者于术后第六天离床活动时,自觉左下肢运动受限,酸胀感,而发现左下肢肿胀。初为小腿渐至膝上大腿,患肢大腿周径较对侧增粗为6cm。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瘀斑,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血流变学检查均正常,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给予腹蛇抗栓酶静点2周后治愈。例2,患者女,65岁,11-03因患右乳癌入院。在全麻下行右乳癌根治术,手术后第10天离床活动时发现右下肢肿胀伴酸痛,小腿腓肠肌压痛(+),患肢较对侧大腿周径增粗为4cm。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瘀斑,出凝血时及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诊断: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静点3周后治愈。 相似文献
17.
聂杰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0):155-156
目的 探讨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 应用中药口服及外敷配合西医抗凝、溶栓等方法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本院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的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恢复良好,下肢瘀肿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能有效地降低血液粘度,促进静脉再通,改善肢体血运,防止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防治。方法对18例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术后活动少、盆腔手术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溶栓及抗凝疗法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抗凝、溶栓治疗后15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中5例血管再通,10例部分再通,周围侧枝循环形成,无严重后遗症。结论剖宫产术后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故应积极预防,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