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享受宁静     
李盛仙 《气功》2009,(7):612-613
宁静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精神状态。宁静就是排除各种干扰.保持一颗平常、平静的心。宁静就是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名利所诱,不为灯红酒绿所吸引,守住那心灵的一片净土,悠闲地细细地品味人生,享受那平静的生活。享受宁静,就是保持心境平和、心理平衡,在宁静中使内心获得温暖。解除心中的烦恼。思想在宁静中提高.灵魂在宁静中净化,知识在宁静中积累。身体在宁静中康健。有了这种心态.就会在名利场中耐得住寂寞,就会抛掉心中的“病块”,去掉心中的烦恼,就会吃得香,睡得好,进而保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享受宁静     
李盛仙 《养生月刊》2009,(7):612-613
宁静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精神状态.宁静就是排除各种干扰,保持一颗平常、平静的心.宁静就是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名利所诱,不为灯红酒绿所吸引,守住那心灵的一片净土,悠闲地细细地品味人生,享受那平静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一颗平安心     
我的一位慈祥的古典文学老师,她讲课的声音像早春的风一样回旋着,慢条斯理,从从容容。学生们常常会心一笑,陶醉其中。听她的课,无疑是一种享受,享受文学艺术的无穷魁力,同时也享受她内心那一份难得的平安。然而,这位在课堂上从容自若的老师,却与每一位老百姓一样,每天都得匆匆忙忙地赶公共汽车奔日子,每天都得料理永远纠结缠绕的琐事,每天都得面对新的烦恼和新的考验。课堂下的老师是繁乱的,动荡的,甚至是狼狈不堪的。但这一切并不影响她在走上那五尺讲台时的那份从容与宁静,因为  相似文献   

4.
贫富忧乐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08,28(7):27-27
贫苦的人常常忧虑没有财产,看到有钱的人家享受快乐,心中十分羡慕却不知有钱的人家也有他们的烦恼呀!地位低下的人常常忧苦得不到一官半职,看到当官的人享受快乐, 心中十分羡慕却不知当官的人也有当官的苦恼呀!无论贫贱富贵,只要心中有所不足,就必然会有苦恼.  相似文献   

5.
体验平静     
从记事、上学、毕业谋生到娶妻养子,年复一年地摸爬滚打,在梦想与追求中奔波。经过了几十年的生存竞争,到如今,我的追求越来越简单,就是“平静”二字。 无论是大自然还是社会,平静都是一种佳境。走进蓝天、白云、碧草、清波的田野,感觉一定是清爽宜人的,不管心情怎么烦躁,也会变得平和宁静。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日子太多了,期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是为了什么?为了金钱、荣誉、地位?好像都不是。实际上,阅读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通过书来发现世界,发现生活,发现人生。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能让人安静,减少浮躁。心静则目明,内心的平静会带来思维的深刻。因此,阅读不仅仅是在倾听作者的故事、作者的独白。最可贵的,是在向作者学习一种生活的艺术,即如何在生活中保持温润的心态,拨开烦恼的迷雾去发现美、感受美。当我们从浩瀚的文字中,认识到自身既渺小又伟  相似文献   

7.
守住宁静     
孙祥虎 《气功》2010,(5):480-480
宁静是一种悟性。天地间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能够宁静生活的人,才能悟出大自然的魅力就在于宁静。而人作为大自然的宠儿,又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生命追求如大自然般的平静祥和呢?宁静其实是人生中一道明亮的风景线。因为拥有了宁静,忧伤得以远去,怒火得以熄灭,伤痕得以修复,痛苦得以消失。  相似文献   

8.
守住宁静     
孙祥虎 《养生月刊》2010,31(5):480-480
宁静是一种悟性.天地间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能够宁静生活的人,才能悟出大自然的魅力就在于宁静.而人作为大自然的宠儿,又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生命追求如大自然般的平静祥和呢?宁静其实是人生中一道明亮的风景线.因为拥有了宁静,忧伤得以远去,怒火得以熄灭,伤痕得以修复,痛苦得以消失.  相似文献   

9.
人生就是一次长途跋涉的旅行,在历尽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之后,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拥有安详,就拥有安度晚年的精神财富,它能使人清醒、升华、完善,使你老而生辉,从而获得心灵充实、丰富、自由、纯净……《名师谈禅》一书中曾说:“一个拥有安详的人,他没有不满,没有怀疑,没有嫉妒,没有牢骚,没有抱怨,没有恐惧。所以他是生活在满足中,他的人生是享受的人生”。然而,尘世喧嚣,诱惑多多,令人眼花缭乱,要安详也非易事。安详是一种淡泊宁静。要安详须甘于恬淡,没有贪婪。面对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要心不跳,眼不红,心静如水,不为权利所争,不为名利所…  相似文献   

10.
立山 《养生大世界》2004,(12):18-18
古罗马杰出诗人贺拉斯在谈论自己时说过:“象牙、大理石、图画、银盆、雕像、紫衣,很多人视它们为必不可少,但是有的人却不为这些东西烦心。”而苏格拉底的说法更为直接,他在看到市场上摆卖的奢侈物品时,说道:“我不需要的东西可真不少啊!”在贺拉斯和苏格拉底看来,如果一个人能够享受精神生活所带来的乐趣,那么,普通大众所追求的许多乐趣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多余的,甚至是一种烦恼和累赘。也许有人会说,毕竟贺拉斯是诗人,而苏格拉底是哲学家,他们都不是普通人,他们的看法也许并不适合大多数人。的确,要求每一个人都把精神生活置于高于一切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免不了会遭到不幸和烦恼的突然袭击。有的人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处之泰然,总能使平静和开朗永驻心中;也有的人面临突变而方寸大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从此浑浑噩噩。为什么同样的心理刺激,不同的人会形成如此的反差呢?其中的原因在于是否能够冷静应变。  相似文献   

12.
一看这个题目,有人会说这不是明知故问吗,营养不就是包含在食物中吗?吃食物就是吃营养,吃营养就是吃食物中对身体有用的成分。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所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营养品。甚至有人预言,多少年后,人们每天只需定时吃几个营养丸就可以健康地生活工作。当然,如果需要大摆宴席,那纯粹是一种仪式,是为满足感官的享受和社会活动的一种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饥饱和营养。  相似文献   

13.
每当夜深人静,我便手捧书本,或者打开电脑,开始我的另一种生活.往往在这个时候,我心中才能感到一丝的清净和愉悦,如拥有了宁静的夜空.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这种情景交融的读书,从来都让我痴迷和向往.在静夜里读书凝思,乐趣无穷.慢慢地,在静夜里读书竟成了我挥洒驰骋心境的一种美好习惯,一种美好享受.而这种习惯和享受便是我生命旅程中长久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平静是福     
健康的人们其生活方式是相似的,疾病缠身的人其生活方式却各有各的不同。由于工作的关系,我非常关注老年人的健康,许多老人生病是因为他们长时间受忧郁、压抑、烦恼、气愤、悲伤等种种不良情绪的缠绕,才使疾病乘虚而入。能在纷繁复杂的世间保持着纯真,能以不变的平和心态应对接踵而来的压力,你能做到吗?这种平和不是退缩,不是消失了激情,而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气势,是一种创造的基础。因此,平静是福,这种平静中的热烈力量更无穷。这样的心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也并不是每个普通人不能做到。我所熟悉的一位在武警总医院电教室工作的普通转业…  相似文献   

15.
把心中浮想的印象画下来用于治疗身心疾病,这就是印象疗法。印象是一种常被人忽略的代表感性和直观的东西,是一种象征性的表现方式,及时地捕捉它,从中可以看到另一半的自我。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凭这种方法可以改变情绪,从心中浮现的景象和人物身上得到排解烦恼的答案,在一  相似文献   

16.
心花开啦     
心花遮蔽在我们的心里,心花是多么好的一个词,向它的创造者致敬。但是说到“心”这个词,人人都会尊重、欣喜、珍惜,因为它是心。翻看字典,以“心”作词头词尾的词语很多很多:心理、心情、爱心、耐心……我们的祖辈传承给我们的理念就是:心的存在代表生命的存在。什么时候心花开了,才是真正的宁静和幸福。宁静和幸福是人生的极致,否则心花不开。这是一种细微、真实的生命体验,即愉悦之上的平静才意味心花的开放。身体和神志都在舒缓张扬,所有的紧张消失,感觉在心的地方有枝叶伸展,心胸为之扩展,神色为之宁静。此时,心花开啦。心花一开,便打开…  相似文献   

17.
黄茨娅 《科学养生》2014,(11):11-11
<正>暑退秋来,菜园里,最是那秋风中的扁豆,袅袅婷婷,婀娜多姿,成熟的身段在一串串的风铃排列中摇曳,我仿佛闻到锅里秋扁豆的香。那香,是醉人的,撩拨着暑尽秋来之后刚刚唤醒的味蕾。有一种乡愁,只须顺着扁豆所结出的长长藤蔓而深深地回味。我读过郑板桥的"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多姿的扁豆花点缀着成熟的秋天,郑板桥的心中豁然开朗,他不为别的,只为大自然农家风情。不过,  相似文献   

18.
魏诺 《养生大世界》2004,(11):21-21
大约40岁以上的人都记得,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庸之道曾被人错误地诠释。其实,中庸是“和谐”、“适度”的一种境界。时隔三十几年后的今天,面对社会上复杂的,形形色色的,家庭的,朋友的,来自心理、生理、人际关系、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种种矛盾和摩擦而起的许多烦恼和痛苦,若能采用中庸之道处之,你就能逐渐地离开烦恼。多离开一分烦恼,便多一分解脱和自在,自在的程度愈深,烦恼也就愈轻,那就是幸福。在生活中,运用中庸之道,凡事要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度量大一点,风格高一点,不要整天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镜子里的你…  相似文献   

19.
把心中浮想的印象画下来用于治疗身心疾病,这就是印象疗法. 印象是一种常被人忽略的代表感性和直观的东西,是一种象征性的表现方式,及时地捕捉它,从中可以看到另一半的自我.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凭这种方法可以改变情绪,从心中浮现的景象和人物身上得到排解烦恼的答案,在一般的身心疾病中,有90%可用这种方法取得明显的疗效.那么,怎样人为地引导出印象来呢?  相似文献   

20.
孙志江  肖原 《科学养生》2006,(5):F0002-F0002
情挥洒自由与飘逸,有一份难得的轻松。无论风霜雪雨,雷电或晴空。只要心宁静,不间阴云还是彩虹。成功失败都不重要,从不收藏过去的烦恼。飞翔,只要飞翔,飞翔就有希望。不管明日变幻,要的就是一份飘逸,一身轻松。鹤舞九天醉红日@孙志江 @肖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