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转移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率、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12年3月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97例骨转移瘤患者资料,将术后6个月内出现肿瘤原位复发患者纳入复发组,余纳入未复发组.复发组63例(7.9%,63/797),男40例,女23例;手术时平均年龄55.21岁.未复发组734例,男432例,女302例;手术时平均年龄56.49岁.统计学分析骨转移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前一般情况(10.9% vs6.2%)、原发肿瘤进展速度(10.1%vs 6.1%)、手术病灶部位(9.1%vs 3.9%)、手术方式(11.4% vs 6.4%)、术前是否行局部放疗(28.0% vs 6.6%)、术后是否行局部放疗(8.7%vs 2.8%)、术前是否接受敏感的全身治疗(12.2% vs 6.1%)、术后是否接受敏感的全身治疗(10.3% vs 5.6%)、术前原发病灶是否接受过局部治疗(10.1%vs 5.8%)为相关危险因素,其中术前一般情况(OR=0.534)、原发肿瘤进展速度(OR=2.164)、手术病灶部位(OR=2.906)、术前是否行局部放疗(OR=3.184)、术前是否行敏感全身治疗(OR=2.344)、术后是否未行敏感全身治疗(OR=0.468)为骨转移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转移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率为7.9%,对术前一般情况差、原发灶为快速进展型肿瘤、骨转移灶位于中轴骨、术前骨转移灶曾接受放疗及敏感全身治疗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手术治疗后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204例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根据其术后24个月随访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52例)、死亡组(152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预后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原发肿瘤性质、疼痛、Tomita评分、Tokuhashi评分、KPS评分、骨转移时间、术后局部放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经COX回归分析,Tomita评分、Tokuhashi评分、KPS评分、骨转移时间较短、术后局部放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omita评分、Tokuhashi评分、KPS评分、骨转移、术后局部放疗可作为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的预后指标,针对以上指标采取预防性措施,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髋臼成形术(percutaneous acetabuloplasty)联合放疗治疗髋臼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24例髋臼转移瘤患者的病历资料, 男9例、女15例, 年龄56.0(50.0, 67.5)岁(范围40~85岁), 左侧12例、右侧12例。原发肿瘤为乳腺癌8例(33%)、肺癌7例(29%)、前列腺癌4例(17%)、肠癌2例(8%)、宫颈癌1例(4%)、肾癌1例(4%)、肝癌1例(4%)。骨转移灶均为多发, 其中16例(67%)伴有其他脏器转移。转移灶性质:溶骨性19例(79%)、混合性5例(21%)。病灶分布区域:臼顶11例、臼顶+前柱2例、臼顶+后柱8例、臼顶+前柱+后柱3例。病灶大小2.0 cm×1.5 cm×2.0 cm~4.5 cm×4.0 cm×11.0 cm。髋臼转移灶周围存在骨皮质缺损11例(46%), 存在软组织肿块8例(33%)。于局麻或全麻下行经皮髋臼成形术, 术后1周内行局部放疗治疗(体外放疗, 30 Gy, 10 d)。记录患者原发灶位置、确诊肿瘤时间、骨转移时间、骨转移灶数量、转移灶性质、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6家骨肿瘤治疗中心(济南军区总医院、天津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天津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有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肿瘤类型、累及部位、四肢病灶有无骨折、治疗方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结果 58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46例(59.3%),女性237例(40.7%);发病年龄20~92岁,以50~69岁为高发年龄,平均(58±12)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9±12)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8±1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8,P>0.05);按患者就诊时间,2010~2015年每年分别接诊患者28例、62例、93例、114例、143例、143例;按肿瘤类型,肺癌183例、肾癌75例、乳腺癌55例、前列腺癌31例、肝癌28例、甲状腺癌26例、来源不明的肿瘤125例,其他类型肿瘤病例数较少;按照病灶累及的部位,发生于脊柱、躯干的患者197例,发生于骨盆、四肢的患者298例,同时累及多个部位的患者88例;按累及四肢的病灶有无骨折情况,285例患者病灶累及四肢,非病理性骨折157例、病理性骨折128例。结论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特征在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存在差异,对于四肢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大龄患者更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肱骨相比股骨更易出现病理性骨折。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见于许多进展性实体肿瘤,尤其以乳腺、前列腺、甲状腺、肺、肾等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最为多见。骨转移将导致骨相关事件(SREs),即发生病理性骨折、脊髓受压、需行骨放疗或骨科手术、伴发高钙血症等情况,患者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受到负面影响。临床上需要通过几种影像学技术来明确骨转移诊断。骨靶向治疗包括强效双磷酸盐制剂——唑来膦酸和抗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RANKL)单克隆抗体药物——狄诺塞麦(denosumab),二者均可降低多种类型肿瘤发生SREs的风险或延迟其进展;镭223是一种α粒子发射源,能够提高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总存活率;必要时需采取包括骨科手术及放射治疗在内的多科协同疗法。西班牙医学肿瘤学会(Sociedad Espa?ola de Oncología Médica,SEOM)发表的这一指南对骨转移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与疗效评估、骨靶向制剂以及放疗、手术等局部治疗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为骨转移患者的治疗提供推荐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SCCE)预后的因素,以优化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2月华西医院15例PSCC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57.7±2.3)岁;均为胸中段食管癌。检索ISI和MEDLINE(2001年4月至2010年2月)获取139例PSCC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4例,女45例;年龄(63.3±10.7)岁;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病变分期和治疗方案对139例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15例患者中局限期病变(LD)14例,进展期病变(ED)1例;因随访尚未完成未纳入生存分析。139例患者中LD 88例,2年生存率31.8%(28/88),ED51例,2年生存率7.8%(4/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联合化疗对LD和ED患者的生存率均有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等其他因素对患者生存时间均无影响(P>0.05)。结论化疗是治疗PSCCE的基础,在降低PSCCE术前分期、抑制PSCCE术后复发和转移方面起重要作用。手术和放疗是PSCCE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对LD宜采用局部治疗联合化疗,而对ED,放疗联合化疗可作为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洛屈即氯屈膦酸二钠 (CL ODRONATE)是磷酸盐类骨代谢改善剂 ,临床上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高钙血症和溶骨性转移 ,骨质疏松症等。是一种强而有效的骨吸收抑制剂。近 3年来我们用以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病人 2 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全组病人共 2 8例 ,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 ,其中 2 6例经 ECT全身骨扫描 ,另外两例经 X光片诊断。男 16例 ,女 12例。年龄 42~ 78岁 ,平均 5 2 .6岁。本组患者除 3例为单发骨转移外 ,其他患者均为多发部位转移。经CT、MRI、ECT核素骨扫描、X片证实为肿瘤骨转移。均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锶89与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骨痛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磁共振骨显像明确骨转移。随机分为两组,1组选择锶89联合唑来膦酸治疗,2组选择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监测患者骨痛动态变化、血常规、肝肾功及骨扫描病灶变化。结果锶89联合唑来膦酸组骨痛反应情况及病灶消退情况明显优于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P〈0.05)。锶89联合唑来膦酸组患者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者3例,经升血治疗后3d后恢复;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者12例,7例患者3d后恢复;锶89联合唑来膦酸组及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伤。结论氯化锶(^89Sr)联合唑来膦酸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骨痛,相较于放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骨髓抑制较轻,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总管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报道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胆总管NHL患者,并结合1982—2017年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34例原发性胆总管NHL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为男性,81岁,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原发性胆总管N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未行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等辅助抗肿瘤治疗,4个月后复查未见肿瘤复发。该例加上报道的34例患者中男21例(60.0%),女14例(40.0%);发病年龄4~81岁,中位年龄57岁;临床表现有黄疸(88.6%)和腹痛(40.0%),体表淋巴结肿大(11.4%),伴发热(11.4%);部分影像学表现为胆总管占位或者胆总管壁增厚狭窄;4例行全身化疗,10例行手术切除,16例行手术切除联合全身化疗,1例行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放疗,3例行手术切除联合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1例治疗方案未知。大部分患者治疗后预后较好,有1例生存期超过72个月;单纯手术切除患者与单独化疗或其他联合治疗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胆总管NHL为临床罕见疾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故其临床诊断困难,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15例。B超和CT是主要诊断方法。除1例晚期脾脏恶性肿瘤因局部广泛浸润而无法切除外,其余27例采用脾切除术。脾脏恶性肿瘤采用根治性脾切除术,必要时辅以胰体尾切除术。恶性淋巴瘤术后辅以化疗和(或)放疗。结论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并选用合适的影像学检查以确诊。其治疗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