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風反应神經痛是麻風病急性活躍期一种常見的症状,它的發作常使患者肉体及精神上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筆者曾試用眼鏡蛇毒治療麻風反应神經痛九例,经初步观察,效果尚佳。病例选择 本文九例均为瘤型麻夙反应神经痛,重度落痛三例;中等四例;  相似文献   

2.
姓名:王壽生性別:男年齡:二十三歲 籍貫:湖南永新職業:×××主訴:咳嗽胸痛,胃痛,經常呃逆,歷時二年病史:患者於一九五一年十月開始咳嗽胸痛,右腿關節亦痛,飲食減少,身體日渐瘦弱,四肢無力,至一九五二年四月,曾患瘧疾與痢疾,經治愈後,又復咳血,身體更見瘦弱,在本單位醫務所休養三月餘,未見好轉,於一九五二年七月間轉院治療,依  相似文献   

3.
1956年9月至11月我們在門診用针刺治疗聾啞患者計十二例,其中屬先天性的6例,神經性的6例,患病最短者兩年,最長者为30年。經治疗全癒的5例,(2例先天性的、3例神經性的);显著見效的2例(先天性的,神經性的各一例);进步的5例。(3例先天性的、2例神經性的)。全癒标准是听力恢复、会發唇、齿、舌、颚音,能說短句話。显著見效是听力恢复、大部能發唇、齿、舌、  相似文献   

4.
“神經衰弱”为一种常見的慢性疾病,它的发病机制,根据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基本理論,是由于环境刺敞(精神过劳、起居失常、睡眠不足、或环境不适、营养不良等),引起高級神經活动的过度紧張,造成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調的結果。祖国医学对“神經衰弱”的认识,早在二千多年前内經灵樞海論篇就有“髓海有余和不足”的类似記載,它说:“髓海有余,則輕勁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則脑轉(头晕)、耳鳴、胫痠、眩冒、目无所見,怠隋嗜  相似文献   

5.
癔病临床上发作症狀大致可分三方面:(1)歇斯底里发作:表現如癲癇病样大发作,但各种生理反射均正常存在,无病理反射发現,发作时可从几分钟至数小时,可以暗示而延长或終止,普通亦即称为假性癲癇。(2)歇斯底里意識障碍主:要表現为意識范围的狹小,还可表現在兴奋吵鬧方面,常見病人在受到某些刺激后,唱吵不停,手舞足蹈,其所唱內容多为其經历遭遇。(3)歇斯底里性躯体障碍:主要表現在运动方面,可以为肢体瘫瘓,常表現为单一肢体瘫瘓既不符合中枢神經損害,也无末梢神經損害的特征,在睡眠时症  相似文献   

6.
处方:鮮石榴根皮一兩(小儿酌减) 用法:將藥洗净,用清水煎服,服一次如虫不尽下,再服一次。病例:患者張××,11歲,腹胀,脐腹部發痛已经二年;大便常發現虫節,屡治无效。經本院檢查,診断为絛虫病,曾服用西藥驅除剂无效;继用梹榔驅虫療法亦无效,最后用此藥治愈,經远期观察撿查,无虫節發現,患者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7.
月經期前乳房脹痛症在妇科較为常見,患者多为20~30岁之妇女,大多伴有月經周期不正常或婚后不生育史。症状一般都在經前3~7天开始乳房脹痛,甚至不能触及,于月經来潮时脹痛漸消失;月經量少,或兼有痛經等症.我們采用乳脹散治疗32例,均經随訪半年以上,結果有22例症状消失(其中6例已怀孕順  相似文献   

8.
期前收縮,亦名过早搏动,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見之一种。常发生于毫无心脏病或完全健康的人,在神經官能症及各种心脏病患者中尤为多見。心脏过早搏动是起源于竇房节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其特点是提前发生心脏搏动。按其起搏部位之不同,可分为心房性(房性),房室結性(結性)和心室性(室性)期前收縮。其中以后者最为常見。所謂之竇性期前收縮在临床上少見,亦往往不容易作出肯定的診断。  相似文献   

9.
患者:陳裕清,門診針字第56號,年齡25,男性,職業工友。主訴:每天下午頭痛頭暈已有十年之久,經常由下午二時開始,至中夜十二時停止。暈痛時不能工作。在十四歲時頭部被人打過,十五歲時開始頭痛,有多年不能够看書,在想事後特別暈痛,日晒後,亦特別暈痛。 體檢:瞳孔大小相等,對光反射存在,舌運動、咽運動正常。心肺正常,肝脾不能觸知,膝反射存在,下肢無特殊,無病理神經反射。第一次治療(1954.10.20) (一)針合谷雙足三里穴  相似文献   

10.
神經梅毒在临床上并不常見;用針灸治疗者,国內文献报道亦不多見,現将本科成立五年来所治疗的神經梅毒七例报告如下,仅供同道們参考,并请指正。一、祖國医学对于神經梅毒的認识神經梅毒是感染梅毒之后,沒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經过数年或更长的时間,以致梅毒螺旋体經血循环侵入脑部,使脑部神經細胞受到侵袭,而发生本病。本病发作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是驟然而来的全身痉攣,患者人事不省,或半身不遂象脑溢血一样;慢性是逐漸地发生,全身痿軟瘫痪,按照祖国医学中有关治疗瘫痪的法則,来治疗神經梅毒也有一  相似文献   

11.
在总路綫的光輝照耀下,笔者运用針刺健侧方法先后治疗41例坐骨神經痛患者,均收到良好效果。茲將此初步經驗介紹給同道們試用。但因限于个人水平,未能作細致的分析,錯誤难免,希同道指正: 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名坐骨神經痛的患者,自述二年前患右腿痛(据所述症狀可能是坐骨神經痛)一年  相似文献   

12.
絛虫病是常見的腸道寄生虫病之一。临床一般症状为貧血、消瘦、恶心、腹疼、食欲和大便失常、睡眠不佳、神經过敏,甚至有头暈惊厥現象。笔者經治六例,均具有便下虫体节片病史。其中成人4例,1例为1.5岁,1例为4岁。一、治疗方法:笔者治疗本病分湯剂及散  相似文献   

13.
《针灸大成》第七卷載看部取穴一法,原文云:“《灵枢·杂症論》:人身上部病,取手阳明經;中部病取足太阴經;下部病取足厥阴經;前膺病取足阳明經;后背病取足太阳經。取經者,取經中之穴也,一病可用一二穴。”笔者为了証实看部取穴对痛症的疗法,用該經原穴来試治105例結果:有效率达到89.52%,痊愈率为76.49%,现作一初步报告,供同道們参考: 一、治疗方法 (一) 穴位的选择: 穴位的选择,是根据病証之疼痛呈现在何部而进行以下选择: 1.人身上部(头部、面部、喉部、頸部)痛取手阳明大肠經之原穴——合谷穴(位置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 2.中部(脘腹部、臍腹部)痛取足太阴脾經之原穴——太白穴(位置在足大趾內側、內踝前核骨下陷中);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是常見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发病急剧,皮肤呈現水泡样丘疹,且常密集成群,好发于身体单側沿神經分布而呈带状。本病临床表現除呈現带状疱疹样丘疹外,常伴有剧烈的痛疼,体温稍高。  相似文献   

15.
前言“热入血室”最早見于医籍记載的,要推伤寒論和金匱耍略。伤寒論说:“妇人中风,发热恶寒,得之七八日,經水适来,热除而脉迟身凉,(金匱作“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脇下滿,(金匱无“下”字)如結胸状;譫語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門,随其实而写之。”(“經水适来”原在“发热恶寒”下,文义不順,依山田氏意改。“写”赵本作“取”。)又说:“妇人伤寒发热,經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金匱有“治  相似文献   

16.
1.本文报告割治疗法治疗小儿疳症(营养不良症)机制的初步研究結果。 2.割治后的机体反应分七个部分研究:①对神經系統的影响;②对循环系統的影响;③对血液系統的影响;④对消化、吸收、代謝 的影响;⑤对內分泌的影响;④对免疫力的影响;⑦对經絡的影响;⑧割治部組織切片观察。結果发現脑电波、神經系症状、紅細胞、血紅蛋白、网織細胞、血浆蛋白质、糖耐量曲綫、胆硷脂酶、唾液淀粉酶、胃液、粪脂酸、尿17酮、噬菌細胞、經絡、基础代謝等方面均見改善;发現未見明显改变的有:血脂、鈣、磷、硷性磷酸酶。 3.作者初步认为,割治手术在手掌部造成一个良性病灶,持續地給大脑皮层以刺激兴奋,通过神經、体液、內分泌作用,調整胃腸机能,調整机体調节系統的功能,改善机体本身的代謝平衡,从而使机体的同化、异化作用和內脏功能恢复正常。 4.通过經絡測定,发現割治的疗效机制与經絡作用有密切的关系,特別是脾經病变显著。认为割治魚腹穴的主要作用系調整脾經功能。  相似文献   

17.
拙作“手部割治疗法治疗1500例的疗效比較研究”于本刊今年第8期发表后,接讀者来信,要求补充說明操作方法,現簡复如下: 操作按西医外科无菌手术的常規进行。于选取施术部位(見原文附图)后,先予两手洧毒,局部注射2%普魯卡因6毫升(应先作过敏試驗),用手术刀切开双手皮肤(真皮下)約1.5厘米长(勿使伤及神經或小  相似文献   

18.
神經性皮炎是一种常見的慢性皮肤病。我們使用梅花針艾灸加石炭酸合剂治疗了30例。茲介紹如下,以供参考。治疗操作方法一、药物配剂:石灰酸4毫升,蓖麻油40毫升,薄荷脑20滴。二、操作方法: ①患处用75%酒精消毒后,再涂上石炭酸  相似文献   

19.
痛經是妇科病中最多見的病症,古今医家所創制的痛經診治方法也很多。我在临床上所見到的痛經,以寒凝血瘀、肝郁气滞、气血虛寒三种情况最多,虽或間有属于其它原因的,也是极少数。为了寻求診治规律,曾于1961年,总結123例痛經的治疗經驗,除其中有12例,只  相似文献   

20.
粉刺一名肺風粉刺,俗称酒刺,是常見的一种皮膚病。多发于青年男女,到了三十歲后,症狀能逐漸減輕,不治自愈。此病虽然对健康沒有什么影响,但对青年男女來說,确实有碍美观。因此,他(她)們是不放松治療的,所以中医外科門診上这种皮膚病并不少見。病因本病的發生原因,(外科启玄)說:“肺气不清,受風顽生,或冷水洗面,热血凝結而成。”(石室秘錄)說:“粉刺即粉疵,乃肺热而風吹之,多生此疵,”(外科大成)说:“由肺經血热郁滯不行而生。”(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