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呕吐,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呕吐。现代医学把呕吐分为中枢性呕吐与周围性呕吐两大类。中医对呕吐的认识,认为与“胃”有极大的关系,胃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降为顺,胃主受纳,气宜下降,任何病变有损于胃,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者,都可发生呕吐,故呕吐为“胃病”的主证。对呕吐的治疗,《景岳全书》指出:“呕吐一症,最当详辨虚实,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对呕吐,首先要分辨虚实而论治,实证多为邪气犯胃,浊气上逆所致,治以祛邪化浊为主,虚证多为胃气虚寒,或胃阴不足而失其和降,治当温中和胃,或滋养胃阴,这是一般治疗呕吐的规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云:“胃反呕吐,大半夏汤主之”。然纵观本方在临床使用中,不但用其治呕吐,更用其治噎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呕吐皆因胃失和降,冲气上逆所致。或因寒凉,或因胃火上冲,或因肝气犯胃,或因痰湿滞聚于中等,皆可形成呕吐发生。兹就临床所治典型病例三则,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举要介绍近代浙东名医范文虎脾胃病证治经验。[方法]通过梳理范文虎诊治脾胃病医案及他人相关学术研究论文,整理其诊治脾胃病方面的内容,从范氏治疗呕吐、吐血和黄疸三种病症着手,挖掘整理其对此三种病证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的经验。[结果]范氏辨治呕吐多从脾、胃、肝出发,辨证以脾胃虚弱、肝胃不和为多见,治用温中运脾、疏肝和胃为主;辨治吐血,将其病根分虚、瘀,治疗以温补中焦和活血化瘀为主,佐以滋阴或清热;辨治黄疸,按病程将其分为黄疸初起与黄疸日久,初起清利退黄,日久峻下制胜。治疗时对经方、验方亦是灵活运用,变化多端,恰到好处。[结论]范文虎诊治呕吐、吐血、黄疸经验独到,辨证确的,治疗多以经方为主,亦有时方加减,用药至多八九味,药简而力宏,值得中医临床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
干姜人参半夏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平 《中原医刊》1991,18(5):42-43
“干姜人参半夏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六。云:“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医宗金鉴》注释曰妊娠呕吐,谓恶阻。恶阻者胃中素有寒饮,恶阻其胎而妨饮食也”。由于方内的干姜,半夏后世方书皆谓妊娠之禁药,故现在用于妊娠者不多。然而本人曾用该方治疗虚寒性之恶阻及胃有寒饮而致腹痛、呕逆、眩晕,痞证第,常收满意效果。一、妊娠呕吐妊娠呕吐属热者固有,然而属于虚寒者亦不少见。其辨证要点当以口之渴与不渴,舌  相似文献   

6.
呕吐为临床常见症状,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在中医诊断学上属于胃失和降而胃气上逆的病位特征表现。根据《灵枢·经脉》中呕吐见于足太阴脾经而非足阳明胃经的论述,对“呕吐在脾不在胃”的观点加以探讨;根据《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的有关论述,提出“五脏皆令呕,必当令胃呕”的理论,列述五脏致呕的病机与治法方药,总结出“呕吐不在胃,亦不离于胃”的辨治规律,揭示了中医学辨证而非辨症的核心思路。   相似文献   

7.
肖文海  黄岩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39-139
温胆汤方出唐·孙思邈之《备急千金要方》,由陈皮、竹茹、茯苓、甘草、枳实、半夏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每用于临床的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即虚烦不眠,或呕吐、或呃逆痰多、脘闷、眩晕、或癫痫神呆、或惊悸不宁等诸症,又治温热暑湿邪留三焦之证。  相似文献   

8.
浅谈治呕药对邓云指导:孙龙川(江西中医学院94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6)关键词呕吐,药对呕吐一症,可见于临床各科及多种疾病。凡能引起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者,均可发为呕吐。病因不一,治法各异。临证时倘能结合选用治呕药对,往往可增强疗效。今略举2O对,...  相似文献   

9.
介绍胡陵静教授运用中药内服联合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经验。胡教授认为邪毒客胃、情志失调、脾胃虚耗是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主要病因,临证中将化疗后恶心呕吐分为邪毒客胃证、肝气犯胃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治以疏邪解毒化浊、疏肝和胃、温中健脾、滋养胃阴,灵活化裁藿香正气散、四七汤、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汤、麦门冬汤,主张中医内外疗法并用,在中药内服基础上联合自制止吐贴穴位敷贴及隔姜灸刺激穴位,使脾胃和,胃气降,呕吐止,屡获佳效。  相似文献   

10.
难治性呕吐治验一例李思斌,李平均(河南省孟县中医院,454700)主题词呕吐/中医药疗法杨某,男,38岁,化肥厂工人。以“顽固性呕吐15天”入院。述半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呕吐,每日可达10余次,呕吐为胃内容物,伴恶心,轻度腹痛,呕吐后稍舒。曾在村卫...  相似文献   

11.
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对呕吐的辨治颇有特色,其辨治可从以下几方面概括:首辨虚实辨治之纲;呕有多因细审详辨;安胃为本勿伐脾土;治分虚实贵在知权;治虚之呕当审气味。对后世的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发现,用旋复代储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所致不全梗阻引起的恶心、呕吐痰涎、食难下咽、噫气等症,确有实效。旋复代储汤出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它是用来治疗“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喷气不除者”。此乃表邪已解,中阳虚损,痰涎内生,胃炎和降,虚气上逆所致。分析其方旨,旋复花下气消痰涎,降气以除晴,代赧石重镇平冲逆,二药相伍,善治胃失和降所致的喷气、呕逆、呕吐等症。生姜温胃化痰,散寒止呕,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美夏伍用,既能降逆气止呕吐,又能散水气化痰结。党参健脾益胃,以治胃…  相似文献   

13.
《政治准绳》方十味温胆汤,由半夏、枳实、橘皮、炙甘草、茯苓、酸枣仁、远志、熟地黄、人参、五味子组成[1]。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益气安神。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证。笔者在临床中用治郁证、不寐、眩晕等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饮食或痰诞由胃中上逆而吐出的一种病证。呕吐常有外邪侵袭、饮食失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因素而致,其病变部位虽都在胃,然致呕之因却非独胃所成,其与脾肠肝胆也密切相关,临证必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方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临床撷萃数例,供与同道交流。1肝气犯胃 乃肝郁化火,痰浊聚结,胃失和降所致。证见呕吐吞酸,心烦,日苦口干,或伴见胸胁胃脘胀痛,暧臭腐气,大便臭秽,苔薄黄脉弦。治宜清肝泄火,和胃通降。以左金丸、和胃饮为主方。久病夹瘀可加五灵脂、参三七、蒲黄等活血化瘀之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医内科学脾系病证概要,包括脾系的概念、病因病机、辨治要点、病证举要、治法方药和临证要点。脾系病证的病因病机,实为湿盛而阳微,湿困脾运;虚则脾不化湿,阳微湿盛。辨证分气、血、虚、实、寒、热,治疗要点不在补而在运。病证常见有胃痛(胃痞)、腹痛、呕吐、呃逆、噎膈、反胃、泄泻、便秘、吐血、便血、痰饮、脾瘅等。治法有温中燥湿、清热化湿、攻逐水湿、补中益气、健脾运中、益胃养阴、健脾温中、化瘀通络等,兼证治法有健脾舒肝、健脾和胃、疏肝和胃、抑肝扶脾、培土生金等法。临证要点包括虚实寒热常易并见;治脾当祛湿为主;治胃以调气为先;胃腑热证,注意养阴;脾胃与他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医胃病包括胃脘痛、呕吐、胃痞、呃逆等证,十几年来,笔者辨治了大量的胃病患者,获得了一些临床经验和体会,现收集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吴虹 《苏州医学杂志》1999,22(4):230-231
目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有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副反应。笔采用行气开郁和胃、化痰降逆止呕、养阴生津和降、益气和胃醒脾四法辩治,取得满意疗效.此举验案四则,以资说明。  相似文献   

18.
冲脉的生理功能包含调节人体气机升降与渗灌储藏气血,其病理特点主要为冲气上逆,临床表现为气机上冲类症状及腹痛,在寸口脉表现为牢脉和长脉,在冲阳脉与太冲脉表现为大脉和动数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之循行与冲脉循行相近,可知冲脉与肝、胃、肾关系密切。基于《金匮要略》经文探索冲脉气逆的证治,痰饮病主要症状为气从小腹上冲胸咽,病机为水饮挟肾气不敛而冲气上逆,治以温阳化饮敛冲气;肾气奔豚主要症状包括脐下悸、气从少腹上冲心及气上冲咽,治以温补阳气、化饮降逆;肝气奔豚表现为气上冲胸和腹痛,其病机为肝郁化热致冲气逆,治以疏肝清热降逆;呕吐病、胃反病、妊娠恶阻病均以呕吐为主要表现,其病机包含肝寒、中虚、胃气逆、痰饮,均挟有冲脉气逆,当分别治以散肝寒、补中气、化痰饮、降冲气。  相似文献   

19.
妊娠恶阻是妊娠早期常见疾病,以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由来已久,有"心下有痰水"而致病,有"妇人本虚,平时喜怒不节"等多种认识。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本病"木旺克土,肝胆犯胃"理论。导师马春芬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妊娠恶阻发病的病机关键在于肝热犯胃,胃失和降;治疗上治以清热降逆,和胃止呕,用《温热经纬》苏叶黄连汤加减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脑囊虫致布龙氏综合征一例杨吉明(内蒙古察右后旗医院)男患者,28岁.眩晕呕吐阵发性发作月余,于1991年9月14日入院,1月前发烧吐泻经治2天后好转,遗留头晕,牛月来眩晕进行性加重,左侧卧位时加剧,恶心呕吐胃内容偶呈喷射状,5天后头转向右侧时眩晕呕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