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37例发病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高龄(≥80岁)溶栓组75例和非高龄溶栓组262例。并将211例高龄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高龄非溶栓组,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高龄溶栓组与高龄非溶栓组、非高龄溶栓组的基线资料和治疗效果,分析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高龄溶栓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高龄非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90d良好预后、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IHSS评分≥10分组中,高龄溶栓组患者90d良好预后优于高龄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溶栓组患者90d良好预后劣于非高龄溶栓组,且病死率高于非高龄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并非静脉溶栓90d良好预后的影响因素(OR=0.562,95%CI:0.301~1.047,P>0.05)。结论高龄不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从静脉溶栓中获益,且并不一定会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病种质量影响因素,以规范诊疗流程,提高病种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和住院病历,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93例患者中,治愈好转患者170例,平均住院日14.5天,未实施PCI手术患者平均费用8624.18元,PCI手术患者平均费用44144.4元。在环节质量指标调查中,入院24小时内能完成心脏超声检查115例,未在标准时间内完成78例;35例实施药物溶栓的患者,药物溶栓开始时间均超过标准时间;110例实施PCI手术患者,在标准时间内完成41例,超过规定时间完成69例;实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评估仅28例,实施健康教育尤其是戒烟劝告与咨询仅35例。还存在病历书写不规范和用药不合理因素。结论医院应制定病种诊疗流程、进行医院培训和科室内训、设计开发单病种临床路径系统、加强病历质量监控等,持续改进急性心肌梗死病种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亚兰 《中外医疗》2012,31(1):26-2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溶栓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的患者23例,其中11例未溶栓(对照组),12例溶栓(溶栓组)。比较2组患者的梗死血管再通率、平均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溶栓组在梗死血管再通率及心功能上有明显提高(P〈0.05),溶栓组平均心脏事件发生率有明显降低(P〈0.05),2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无严重出血(P〉0.05)。结论 AMI患者心肺复苏后溶栓效果显著,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致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76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根据溶栓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分为溶栓组41例和非溶栓组35例。入院12h内行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获取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每搏指数(S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等参数,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同时检测血浆B型利钠肽(BNP)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结果溶栓组41例患者中溶栓成功35例,不成功6例。在研究观察的7d内,溶栓组死亡2例,均在24h内死亡;非溶栓组死亡10例,其中24h内死亡6例,7d内死亡4例。溶栓组CI、SVI、MAP明显高于非溶栓组(P<0.01);EVLWI、ITBVI、GEDVI、CVP明显低于非溶栓组(P<0.01)。溶栓组血浆BNP、hs- CR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均P<0.01),左室射血分数较非溶栓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溶栓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PiCCO技术为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支持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医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5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患者5268例(临床路径组)和同期的非临床路径管理患者5895例(传统组),对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临床路径组与传统组比较: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药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辅助检查费用显著下降,P<0.001;单纯性阑尾炎次均辅助检查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其余病种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和患者满意度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前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例,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本组4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总的再通率63.4%,死亡病例1例。其中〈3h溶栓组再通率为77.8%,而3-6 h溶栓组为64.7%,6-12 h溶栓组为42.9%。〈3h溶栓组与3-6 h溶栓组再通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3h溶栓组和3-6 h溶栓组与6-12 h溶栓组再通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溶栓后2h内出现心律失常8例(19.5%),溶栓24h有出血者2例(4.87%),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例,显微镜下血尿1例,低血压1例,1例因心源性休克死亡。结论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地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拯救濒死的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尿激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张文  赵光虎 《当代医学》2010,16(10):70-7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48例,接受一般治疗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48例,接受一般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溶栓组和对照组在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方面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不同溶栓时间段血管再通率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尿激酶溶栓治疗AMI优于常规药物治疗,且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法简便、易行、价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韦潋滟  徐冬娟 《浙江医学》2019,41(15):1625-1628,163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技术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68例在本市5家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中242例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226例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2h、7d、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前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后12h、7d、14d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和症状性颅内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出现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的病例并未作特殊处理,14d后予CT检查发现出血均被吸收。观察组泌尿道出血和牙龈出血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反应较低。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应积极推广rt-PA静脉溶栓技术,改善临床疗效和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再通率、溶栓开始时间<6 h的再通率、溶栓开始时间6~12 h的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并发症情况发生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强调早期溶栓,溶栓后采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能有效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7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胸痛2h缓解率、ST-T段2h回降>50%率、12h内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陈守强  白会能  刘兰  梁雪爱 《当代医学》2009,15(19):108-109
目的探讨分析康复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5年6月~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康复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4周康复程序.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方案,要求绝对卧床休息4周,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统计。结果康复组康复治疗活动前后各项常规活动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康复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生理自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Barther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2年内随访AM再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康复程序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AM再发率、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急诊治疗中新活素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增加新活素静脉缓慢注射。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主要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406,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x2=0.1221,P>0.05)。结论:新活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总有效率,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3.
吴春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09-112,1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临床疗效,并为其临床护理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选取湘雅医院心内科于2010年5月~2012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而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由专人记录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率作为统计描述,采取X^2检验。由专人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取显效、有效、无效、死亡作为等级划分,采取等级资料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待两组患者出院当天,分发自制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人院须知、心理舒适、疾病知识和护理巡视评分,记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作为统计描述,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前1天和溶栓后第2天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并记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作为统计描述,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①研究组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死亡0例,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死亡3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心律失常23例(57.5%),心源性休克22例(55.0%),心力衰竭2例(5.0%),对照组心律失常30例(75.0%),心源性休克30例(75.0%),心力衰竭7例(17.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研究组在人院须知、心理舒适、疾病知识和护理巡视方面的评分分别为(22.4±2.2)、(22.3±2.0)、(18.4±3.0)、(22.1±2.9)分,而对照组分别为(19.5±3.4)、(18.6±3.1)、(21.5±3.3)、(18.7±3.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两组患者在溶栓前的SDS和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溶栓后SDS评分为(53.2±2.3)分,对照组为(60.8±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溶栓后SAS评分为(52.0±3.2)分,对照组为(60.5±2.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提高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吴玲俐  温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78-79,83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56例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指征的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开始溶栓时间、溶栓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组从入院到开始溶栓所用平均时间、溶栓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分别为(21.10±12.39) min 、93.33%和96.67%;对照组分别为(36.12±13.82) min、69.23%和73.08%;两组间各组数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使患者更快地接受溶栓治疗,提高溶栓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实施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式比较临床路径实施前后(2011年6月)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情况,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住院费用、疾病特征、诊疗质量等。结果:路径组的平均住院总费用、药费、检查费、床位费和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费、治疗费和其他费用在路径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发现,路径组的治愈率相较对照组更高,但两组治疗效果之间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患者住院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均为100%。结论: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管理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诊疗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并分析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北省郧西县人民医院心内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组(75例)和B组(75例),A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而B组患者则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66/75),B组治疗总有效率97.33%(73/7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1.33%)和心律失常发生率(1.33%)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心肌再梗死、心力衰竭、出院前死亡和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优于尿激酶,具有安全高效、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咪达普利对非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压正常并溶栓成功的AMI患者65例,随机分为ACEI治疗组(观察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咪达普利5mg/d。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100 d测量患者血浆CRP、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溶栓前比较,溶栓24h、100 d后观察组、对照组的CRP、BNP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100 d时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24 h比,溶栓100 d观察组明显改善且较对照组同时期改善明显(P<0.05)。2组EDVI、ESVI及LVEF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咪达普利能够明显降低血浆CRP及BNP水平,延缓心肌重构、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8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出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救现场的情况了解和正确处理指导,转运途中对症处理和病情评估,急诊绿色通道衔接的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使患者获干预时间提前,缩短等待治疗处理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廖芝顺  陈玉华  李燕 《河北医学》2010,16(10):1205-1208
目的:探讨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窗外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溶栓治疗窗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溶栓治疗,评估两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副作用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在治疗窗外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明确,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喻姣 《中外医疗》2010,29(19):16-16,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溶栓的疗效,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实施院内溶栓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A组临床血管再通率、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7.7%、10.5%,B组分别为56.5%、9.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疗法现已成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急救措施,溶栓疗法可抢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溶栓治疗的成功与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