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慧  周波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05-130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状之一,尤其在早期新生儿。引起新生儿黄疸原因较多和复杂,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早期新生儿黄疸常为生理性与病理性同时存在。新生儿黄疸多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观察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因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极为重要。现总结我科住院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病状之一,早期新生儿黄疸常可生理性与病理性同时存在.病理性黄疸如观察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1].因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极为重要.我院对早期新生儿给予密切的预见性观察, 并及时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119例临床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100045)任仪荪,吴明昌新生儿的病理性黄疸容易误认为生理性黄疸,一旦延误发生核黄疸,可终身致残。识别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病因,及早诊治,预防核黄疸是产科、儿科共...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黄疸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可为生理性亦可为病理性。病理性黄疸的危险性已受到高度重视,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而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现将我院2004年3月~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在监护中出现很多的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护理与观察中我们分析和总结了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疽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可从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有50%~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即足月儿小于12.9mg/dl,早产儿小于15mg/dl,持续时间足月儿半个月,早产儿28天,超出此范围均为病理性黄疸。特别是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近年来人们发现,脑瘫伴智力低下、耳聋等残疾儿童中,在新生儿期间仅有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并未发生核黄疸。为了证实高胆红素血症与发育商是否具有正相关,我们选择了44例新生儿期曾患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儿作甲组,并选正常儿童30例作对照(乙组),进行下列检查:①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②儿童智能发育量表(哦);③0~12月:迟发性运动障碍检查(52项神经行为检查)。结果显示:①体格发育、身长、体重、头围,P均〉0.05;②两组智能发育,P〈0.01;③运动发育,P〈0.01。结论:①普及对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正确早期干预。②提出高胆红素血症对婴幼儿的危害,提示家长及医务人员,不能忽略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③作好早期诊断脑瘫。④做好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马艳华 《吉林医学》2005,26(7):726-726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胆红素代谢紊乱的原因较多,故黄疸在新生儿期较多见。新生儿胆红素是生理性的,也可是病理性的。病理性黄疽又称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又叫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为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和肌张力降低.并在1d之内进入痉挛期,此期患儿有发热、两眼凝视并继发性肌张力增高.重者有脑性尖叫,多数因呼吸衰竭或肺出血而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出生<28d的新生儿出现黄疸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部分可发展成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产生损伤,甚至发生核黄疸。病理性黄疸的患儿需要进行光照、换血或者药物来加速患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及排除。目前国内医院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多采用冷光源蓝光灯(蓝光毯)治疗,我科分别采用冷光源蓝光灯(蓝光毯)及常规蓝光灯进行治疗和护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伟霞  徐素华  李闺仪 《吉林医学》2009,30(16):1812-1813
新生儿期的病理性黄疸主要以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最为常见,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摄取和结合能力低下,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为多种病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遗留永久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90%有不同程度的黄疸。以往总是等到新生儿黄疸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才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干预治疗,并且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治疗,这样就有可能出现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而容易出现核黄疸,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肝细胞发育不成熟,因此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当溶血增加时便易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超过12毫克%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上多属病理性黄疸。如超过20毫克%即有可能引起核黄疸。核黄疸症状严  相似文献   

12.
李淑敏 《重庆医学》2006,35(13):1243-1244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新生儿的重点监护内容之一。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脑的严重损害,严重地影响智力的发育,特别是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够完善,容易引起核黄疸。因此临床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动态观察,早期预防并积极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减少核黄疸发生的重要措施。本文采用JH20-IB经皮黄疸仪测定新生儿的黄疸指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无创性监测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测定迅速准确,能及时了解胆红素动态变化,为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提供依据。现将我院经皮胆红素测定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亦称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是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了正常值所致,当胆红素产量大于排泄量时即出现了新生儿黄疸.有报道大约2/3的新生儿在出生以后的早期会出现黄疸,而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在足月儿约为10.5%,在早产儿则为25.3%[1].静脉血检测血中胆红素值超过一定的数值即称为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黄疸少见,但原因较其他年龄组复杂,严重者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大脑底节和丘脑部位,即所谓的“核黄疸”,又称胆红素脑病,除皮肤黄染外,尚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15.
前言新生儿几乎经过生理性黄疸,而这是肝功能未成熟为其主要原因。然而在生理代谢过程中的溶血,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胆红素结合障碍则成为病理性黄疸,进而产生核黄疸。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是新生儿期尤其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新生儿黄疸可以是生理性黄疸,也可以是病理性黄痘。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绝大多数由禾结合胆红素增高,且由于新生几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若得不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可导致中枢神经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本研究拟观察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出现巩膜、皮肤等黄染的现象.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不需要处理,病理性黄疸病情严重不一,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导致死亡或严重后遗症[1].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90%有不同程度的黄疸。以往总是等到新生儿黄疸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才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干预治疗,并且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治疗,这样就有可能出现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而容易出现核黄疸,进而影响小儿的生长与发育,是小儿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探讨一个早期有效且安全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的方法,我们对480例新生儿进行早期给予小剂量维生素E的试验,并定期测定其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1],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有50%~80%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原因复杂,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预后很差,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