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 构建含全长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CPE)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PE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 培养并提取表达肠毒素的产气荚膜梭菌标准菌株64615的基因组DNA,PCR扩增出全长CPE基因片段并连接入pET-28a载体质粒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PE,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并转化入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BL21中,用IPTG诱导CPE表达.结果 复苏、培养成功产肠毒素的产气荚膜梭菌标准菌株64615,成功构建了表达质粒pET-28a-CPE,经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 与设计的完全相符,成功用E.coil BL21进行了原核表达,目的 蛋白CPE占总表达蛋白45.37%.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并表达了含CPE的重组质粒pET-28a-CPE,为进一步观察CPE时前列腺肿瘤等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气荚膜梭菌 (Clostridiumperfringens )又名魏氏梭菌(cl welchii) ,是引起人和家畜肠道疾病的重要病因 ,广泛分布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人畜粪便及肠道中 ;该菌群属典型的条件致病菌 ,可以引起地区性流行 ,也有散发性报道 ,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因不同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而死亡。因此关于产气荚膜梭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对疾病预防和畜牧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其所分泌的肠毒素 (α、β1、β2 、ε、ι、enterotoxin)性质不同而分为A~E五型 ,其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C两型 ,B、C、D三型与动物的感染密切相关[1] 。C型是引起动物 …  相似文献   

4.
小儿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厦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1~2005年7月在我院消化专科住院,且大便培养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的1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有黏液便、黏液血丝便、糊状便、水样便)、腹胀,偶有腹痛。在较小婴儿多表现为腹泻,在较大儿童则表现为腹泻、腹胀、腹痛。给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症状改善率为87.1%,复查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52.0%;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灭滴灵治疗,症状改善率为88.9%,复查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35.0%。结论应重视小儿,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和腹胀(腹痛),采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疗效确切,必要时可加用灭滴灵治疗。  相似文献   

5.
气性坏疽不仅是战伤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其他创伤的严重并发症,其主要致病菌为产气荚膜梭菌。由于产气荚膜梭菌繁殖迅速,引起的临床症状严重,因此日益受到临床及实验室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对此菌的快速诊断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就近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PCR方法进行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编码基因分型,调查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以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编码基因(bexA)和荚膜分型编码基因(Hi-a、Hi-b)作为靶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标准菌株为ATCC9006、ATCC49247、EQA0609的3个编码基因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对临床分离的43株流感嗜血杆菌进行荚膜基因分型研究。结果PCR结果显示标准菌株ATCC49247未扩增出bexA编码基因,ATCC9006扩增出bexA和Hi-a编码基因,EQA0609扩增出为bexA和Hi-b编码基因,并且PCR产物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性高。临床分离菌株Hi未扩增出bexA、Hi-a及Hi-b编码基因。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所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是不可分型的无荚膜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系列浓度梯度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感染小鼠肠道的动物模型,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肠道中C.perfringens的检测.方法 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依次腹腔注射浓度为5.7×109、5.7×108、5.7×107、5.7×...  相似文献   

8.
含有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序列的克隆载体pMD18TCα ,经BamHⅠ和HindⅢ内切酶双酶切后 ,将α毒素亚单位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b中 ,构建表达载体pET30bPα。经酶切和测序鉴定 ,α毒素基因中的90 0bp的片段正确插入到表达载体中。重组菌株BL2 1(DE3)pET30bPα经IPTG诱导的表达产物经SDS PAGE和Western_blot分析 ,表达出大小为 38× 10 3的重组蛋白具有和α毒素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非食源性腹泻患者中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毒力型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非食源性腹泻住院患者粪便样本分离的86株产气荚膜梭菌,其中59株分离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AD)患者,27株分离于非AAD患者。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菌株的6种毒素基因,即产气荚膜梭菌alpha毒素(cpa)、beta毒素(cpb)、epsilon毒素(etx)、iota毒素(ι-iap)、肠毒素(cpe)和坏死性肠炎B毒素(netB),依据毒素类型将菌株分为A~G 7种毒力型,分析毒力型分布以及AAD组和非AAD组间毒力型的差异。结果 86株产气荚膜梭菌中,毒素基因cpa、cpb、etx、ι-iap、cpe和netB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5.8%、0.0%、0.0%、18.6%和2.3%;A~G毒力型分别占74.4%、0.0%、5.8%、0.0%、0.0%、17.4%和2.3%。A毒力型在AAD组和非AAD组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个用于血小板抗原HPA -2、-3、-15基因分型的多重PCR和毛细管电泳(CE)方法,用其调查大连地区汉族人群HPA -2、-3、-15系统的基因频率.[方法]分别设计HPA -2、-3、-15等位基因序列特异性引物和一条公共引物,用荧光标记公共引物.多重PCR法扩增HPA -2、-3、-15.然后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并根据产物片段长度的差异进行基因分型.将多重PCR-CE与常规PCR-SSP方法相比较.将获得的大连地区汉族人群HPA -2、-3、-15系统基因分型数据与国内其它地区比较.[结果]多重PCR-CE和PCR-SSP的基因分型结果完全一致.大连地区汉族人群HPA-2a、-2b、-3a、-3b、-15a、-15b基因频率分别为0.9200、0.0800、0.5750、0.4250、0.5800和0.4200;与国内山东、上海、浙江汉族人群相比,HPA -2、-3、-15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相比,HPA-2、-3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HPA-15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PA多重PCR-CE基因分型方法快速、简单、准确;国内HPA-15等位基因分布存在着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12.
石玉玲  徐少珊  孙朝晖  陈丽丹  刘坚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3):299-302,311,362
目的建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小鼠的后肢的气性坏疽动物模型,为早期诊断、了解气性坏疽的致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三个实验组分别肌肉注射3.5×109、3.5×108和3.5×107cfu/ml浓度的产气荚膜梭菌(ATCC13124)菌液0.1ml,空白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1ml,72h后观察小鼠感染情况,取伤口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涂片,细菌血平板厌氧培养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结果 3.5×109、3.5×108、3.5×107cfu/ml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肌肉注射72h内的死亡率为90%、70%、10%和0%。各组平均存活时间依次为(20:43±11:12)h、(37:24±25:39)h、(68:36±10:45)h和(72:00±0:00)h,死亡小鼠出现了气性坏疽的症状,分泌物培养和镜检出产气荚膜梭菌;未死亡小鼠康复;空白对照组无任何症状。各组Ct值均值为21.21±2.69、28.45±2.74、32.49±2.87和0.00±0.00,组间P值均<0.05。结论成功建立了不同浓度的产气荚膜梭菌在不同时间段内感染小鼠的后肢气性坏疽的动物模型,为了解气性坏疽的致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青 《中外医疗》2014,(30):34-35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分型PCR法与直接测序法检测HBV-DNA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HBV患者,分别采用荧光定量分型PCR法与直接测序法检测HBV-DNA水平,对HBV-DNA基因分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6份样本只检测出3种基因分型(B型、C型、B/C混合型),其中B型占明显优势。荧光定量分型PCR法B/C混合型检出率明显高于直接测序法(P〈0.001);一致性检验表明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TA克隆结果与荧光定量分型PCR法一致。结论荧光定量分型PCR法检测HBV-DNA水平应用价值较直接测序法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抗脆弱杆菌和抗产气荚膜杆菌单克隆抗体池,并用于快速诊断及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法(IFA)和免疫酶标抗体染色法(ELA)对我院1998~1999年191例外科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并与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 3种方法从191份标本中分别检出脆弱类杆菌53株(27.7%)和55株(28.8%)以及25株(13.1%);检出产气荚膜杆菌12株(6.3%)和11株(5.8%)以及6株(3.1%)。IFA和ELA法2种厌氧菌检出率明显高于CM法。但IFA和ELA法之间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自制脆弱类杆菌和抗产气荚膜杆菌的McAb池,检测平时常见的脆弱类杆菌和战时常见的产气荚膜杆菌,敏感性高,简便,快速、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康部  张金平 《医学综述》2013,19(3):496-498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艰难梭菌相关性肠炎(CDAC)发病率逐渐升高,艰难梭菌(Cd)为其主要致病菌。Cd是一种存在于人类结肠腔内的芽孢状革兰阳性厌氧杆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CDAC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从轻度腹泻到致死性假膜性肠炎和中毒性巨结肠。目前,对Cd在腹泻和结肠炎中的致病作用已有许多研究成果,且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治疗方法,为提高CDAC的临床治疗水平,现对其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非产毒艰难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用艰难梭菌产毒株人工感染BALB/c小鼠,感染前后分别用非产毒艰难梭菌进行预防与治疗,以小鼠的死亡数、盲肠内容物上清液的细胞毒性和盲肠黏膜的病理变化为观察指标,判断非产毒艰难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效果。结果非产毒艰难梭菌不能预防艰难梭菌的感染,但在艰难梭菌感染后能明显降低盲肠黏膜的病理损伤。结论非产毒艰难梭菌对感染艰难梭菌的BALB/c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机分离致病性白念珠菌17例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不同基因型的同源性,以及在菌株群中分布的特征,为白念珠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找到一个方法。方法扩增出白念菌株CDC3(保守基因)的部分片段并测序,应用Vector-NTI软件包进行比较。结果17株菌株被分为9个基因型,有8株菌株的基因型高度同源,有9株的基因同源性较高,这9株菌株的基因型在样本分布中占优势;高度同源的8株菌株与其它菌株的主要区别在于,在第195—205位缺少TTTCTTCTT,在第338—345位多了TAAGTAAG。结论菌株3等9个菌株的基因型在样本分布中占优势,可能是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宿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艰难梭菌是医院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艰难梭菌感染严格依赖于艰难梭菌产生的蛋白质毒素。近年来对艰难梭菌毒素的进一步研究有了新的发现,也发展和建立了一些新的艰难梭菌毒素检测方法。本文对艰难梭菌毒素的生物学和艰难梭菌毒素及其基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艰难梭菌感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及其与耐药性关系。方法采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124株结核分枝杆菌的6个可变重复位点进行检测,并应用Gel-Proanalyzer3.0软件和BioNumerics(Version3.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基因型分析,同时分析其基因型与耐药之间的关系。结果124株结核分枝杆菌共分为37个不同的VNTR类型,成簇基因型占74.19%(92/124),单一基因型占25.81%(32/124)。耐药菌株在成簇类型和单一类型的分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四川地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态性,成簇类型是主要流行菌株,应加强流行结核菌株的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