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开拓学生能力 培养创造型医学人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围绕创造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我院以开拓学生能力为突破口,着重在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大力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普及多媒体教学,发展现代化远程教育,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发挥综合大学优势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世界经济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医学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必须更好地适应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竞争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培养。从战略角度来重视人才建设,培养跨世纪的医学人才是医学发展、医院未来的希望。1 21世纪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向纵深发展。不断分化又互相渗透,从现代医学发展来看,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越来越明显,新技术的应用和信息量的剧增,对医学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高科技的进步必将带动和促进医学的改革与进步。21世…  相似文献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医学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相关类高职教育既具有职业教育的普遍特性,又具有医学教育的特殊性。文章就当前我国医学相关类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实践和探索证明: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是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更好地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培养医学创新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者所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病原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通过综合相关课程、增加创造性思维教学内容、开展小组讲座式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安排学生进行课题学习等方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医学人才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病原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通过综合相关课程、增加创造性思维教学内容、开展小组讲座式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安排学生进行课题学习等方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医学人才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努力培养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的历史任务,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是其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向医学生传授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医德素质的教育培养。医德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同  相似文献   

8.
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的历史任务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是其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 ,在向医学生传授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医德素质的教育培养。医德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 ,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医德教育 ,它又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 ,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绝不可能单摆浮搁 ,一定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配合。可以这样说 ,思想政治工作是医德教育的重要基础 ,只有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质量工程体现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深化学分制改革,探索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我们目前处于一个经济和科技高度发达的时期,因此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培养只会钻研书本,缺乏创新精神的人。这样的人不但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还会影响今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进行医学高等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高教改革的重点。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在各学科高度分化的同时,又表现出总体结合的趋势。学科之间不断渗透和影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大量出现,使人类知识以惊人速度增长。然而任何学校都不能做到一次教育,终身受用。所以继续教育,终生学习成为必然。这就要求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医学院校的学生,特别是长学制(七年制)的学生,都是高考中的佼佼者,由高分选拔入校。但是由于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中小学阶段追求升学率,学生为考而学,教师为考而教,处于封闭教学,唯师唯书,本本主义的状态。极少进行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1~2]高等教育的改革要树立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生殖健康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已成为世界范围的计划生育工作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如何全面培养适应21世纪医疗卫生事业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生殖医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我们从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素质数育着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级医学人才知识体系与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传统医学教育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新时期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强医学生整体素质培养,主要是思想道德素质、医学科学素质、人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这几个方面的重点培养,构建医学生新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以适应医学人才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王云峰  马春雨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150-151,155
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特别是根据医学生成长的特点,在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突出教育特色等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院士讲坛》就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坚持了10余年,在研究生和八年制医学生中颇具影响,并辐射到其他医学院校的文化论坛。  相似文献   

14.
高校要树立"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思想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目前 ,全国各高等院校根据第三届全教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正在进行创新教育改革。 2 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富有进取性、开拓性、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 ,固守旧教育模式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甚至会导致战略性失误。因此 ,我国高校的改革首先应从“知识教育”模式转变为“创新教育”模式 ,建立起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创新的体制。要用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献身精神来教育学生 ,把学生培…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  相似文献   

17.
饶叶俊 《西部医学》2009,21(3):511-511,514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医学人才,是21世纪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创新医学人才的素质培养关键,在于培养其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动力、创新品质、创新方法和协调能力等,本文就此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培养高级护理人才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院改革临床教学模式,实行“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开拓创新”的培养方法,重视对人格、知识、能力的全面培养。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要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建设好农村的高级卫生技术人员队伍是一个重要关键。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为农村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几个问题。一、数量问题和素质问题据我校教育研究室调查,北京市远郊8县2区1990年平均每千人口有高级卫技人员(师职称)1.63人,其中中西医师1.13人。但具有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者,在高级卫技人员中仅占28.43%,在中西医师中也只占38.19%。又据国家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提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育则是培育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中医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高等中医教育体系,已形成了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独具特色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但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摆在突出位置,从重视知识灌输、知识传递转向重视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医人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