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常见眼眶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利用现代影像检查手段,对眼眶内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选择6种常见眼眶内肿瘤各20例,观察其在B超、CT检查及磁共振成像(MRI)方面的改变。结果B超、CT和MRI均可确定病变的位置并提示病变的性质,但B超能较好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和动态,CT发现病变及确定空间位置较精确,MRI对视神经肿瘤及眶内肿瘤眶外蔓延的显示优于前两者。结论3种影像检查均能对眼眶内肿瘤做出定位及定性诊断,但各有其优、缺点,可以互补。  相似文献   

2.
25例眼眶皮样囊肿影像检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利用现代影像检查手段,对眼眶皮样囊肿的定位及定性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25例眼眶皮样囊肿的X线、B超、彩色超声多普勒、CT、MRI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X线检查能粗略反映眼眶骨骼改变。超声多普勒反映肿瘤的血流情况。B超、CG、MRI均可确定病变益并提示病变的性质,但B超能较好显示病变内结构和动态,CT确定空间位置较精确。MRI上信号高低与脂质、H^+含量有关。T1WI像上有高信号。结论  相似文献   

3.
眼眶出血的B超探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0例眼眶出血进行B超检查显示为:①囊性表现;②不规则实性占位表现;③不规则液性占位表现;④复合性表现。与术中情况相对照,发现其表现基础为血性囊肿、出血块、新鲜出血、原发病变等。认为出血的病因、时间不同,造成了B超的多种表现形式。并与CT、MRI等影像检查相比较。认为眼眶出血B超探查是一项方便而有价值的检查。  相似文献   

4.
CT、MRI在眼眶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2例进行CT、MRI影像检查的眼眶脑膜瘤进行分析,其中,视神经鞘脑膜瘤10例,眶内脑膜瘤5例,蝶骨嵴脑膜瘤6例,眶内、颅内与副鼻窦三腔脑膜瘤1例,术后得到随访者7例。CT、MRI相互补充提高诊断的符合率,对肿瘤做出定位诊断,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术后随访中MRI比CT更有优势,可鉴别肿瘤复发与术后瘢痕组织,给早期治疗提供了可能性。本文讨论CT、MRI的优缺点及眼眶脑膜瘤的CT、MRI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CT及MRI对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长征医院眼科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经手术治疗,具有完整病理资料的眼眶神经源性肿瘤76例,回顾分析超声、CT、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各种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均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检杳有利于揭示病变内的组织结构.CT利于显示病变的空间位置以及相邻结构的继发改变.MRI即可以显示病变的空间位置、病变蔓延情况.也可以通过显示信号强度提示病变的内部结构.结论 联合应用眼部超声、CT、MRI是发现和诊断眼眶肿瘤的重要检查手段,对大多数肿瘤可以做出明确定性、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影像检查手段的出现 ,如B超检查 ,CT扫描及MRI成像等 ,对眶内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有效辅助条件。我们就 4种小儿常见眼眶肿瘤 (视神经胶质瘤、横纹肌肉瘤、静脉性血管瘤、皮样囊肿 )的 3种影像诊断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资料选自我院 1 990年~ 2 0 0 0年 1 0年间影像检查的 43例小儿眼眶肿瘤。所有病例诊断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视神经胶质瘤 7例 ,横纹肌肉瘤 7例 ,静脉性血管瘤 1 8例 ,皮样囊肿 1 1例。男 3 0例 ,女 1 3例 ,年龄 1~ 1 4岁 ,平均发病年龄 8 3 8岁 ,所有患儿均行B超及CT检查 ,3例行MRI检查。结  果1 视…  相似文献   

7.
眶周病变致眼球突出的MRI及CT表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ei R  Cai J  Wang H  Tao X  Zhu H  Zhou H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3):200-202,I012
目的 评价MRI及CT在眶周变致眼球突出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51例颅及副鼻窦9病变致眼球突出患者的CT及MRI检查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CT在揭示钙化及骨皮质上优于MRI,但对密度差别不大的炎症肿瘤,复发性病变及瘢痕组织等不如MRI。结论MRI可从多方位显示软组织结构成分,对血管瘤,粘液性囊肿及纤维瘢痕等有特异性表现,CT对揭示骨结构明显优于MRI,确定诊断必须结合表现。  相似文献   

8.
眼囊尾蚴病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i D  Li S  Guo Y  Guo X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1):56-58,I008
目的 探讨B超、CT和MRI坚眼囊尾蚴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29例眼囊尾蚴病患者,B超检查21例,CT检查19例,MRI检查6例,结果 眼囊尾蚴病活动期,B超检查可探及眼内和眶内寄生虫囊泡、囊尾蚴动及眼外肌不规则增粗;CT中发现眼眶内寄生虫囊泡及病变的眼外肌;MRI检查可发现眼内和眶内寄一虫囊泡及病变的眼外肌。毛蚴病非活动期,B超及CT检查均可发现眼内或眼外肌内的钙化斑。结论 眼囊尾蚴病影蚴在  相似文献   

9.
标准化A超联合高分辩力B超诊断眶内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利华  吴海洋 《眼科》2000,9(6):343-347
目的:探讨标准化A超诊断眼眶肿瘤的价值,标准化A超和B超联合诊断眼眶肿瘤的作用。方法:使用标准化A超和高分辩力B超诊断65例眼眶肿瘤。结果:标准化A超对眼眶肿瘤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如病变内部结构、内反射可压缩性等。B超对病变的位置,形状更有价值。结论:标准化A超对眼眶肿瘤的组织学诊断可提供比B超更多的诊断信息,联合使用可达最佳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0.
25例眼眶皮样囊肿影像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现代影像检查手段,对眼眶皮样囊肿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对25例眼眶皮样囊肿的X线、B超、彩色超声多普勒、CT、MRI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X线检查能粗反映眼眶骨骼改变;超声多普勒反映肿瘤的血流情况;B超、CT、MRI均可确定病变位置并提示病变的性质;但B超能较好显示病变内结构和动态,CT确定空间位置较精确。MRI上信号高低与脂质、H^ 含量有关,T1WI像上有高信号。结论:上述影像检查均为眼眶皮样囊肿诊断有帮助,CT检查最有价值。超声或MRI与CT检查相结合,能得出最佳定性、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1.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磁共振成像分析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an Y  Song G  Sun F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2):146-148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辅助诊断12例脉络膜黑色素瘤,并做组织学检查。方法患者分别进行B超、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三者的影像学特点。患眼均行手术摘除,并做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MRI图像:T1WI显示高信号,T2WI显示低信号特点。结论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除利用B超、CT外,MRI检查亦为可靠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常眼眶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现代影像检查手段,对眼眶内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选择6种常见眼眶内肿瘤各20例,观察其在B超、CT检查及磁共振成像方面的改变。结论3种影像诊均能对眼眶内肿瘤做出定位及定性诊断,但各有其优、缺点,可以互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眼眶囊肿的影像诊断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学证实的眼眶囊肿70例的B超、CT、MRI的表现.结果 B超、CT、MRI在眼眶囊肿中均有特征性表现,B超可以确定病变的声学性质,揭示病变内的组织结构.CT能够准确空间定位并可揭示骨缺失等继发改变.MRI可通过不同信号强度提示病变的组织结构,并可清楚显示眶颅沟通性病变.结论 联合应用B超、CT及MRI多种检查方法在眼眶囊肿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底及后极部在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眼部B超及3D-MRI检查中的图像特征,分析各种检查在高度近视不同进展阶段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32例(60眼)高度近视患者,根据屈光度大小分为A、B两组,A组屈光度为-6.00~-10.00D,B组屈光度为-10.25~-26.00D,测量眼轴长度后,分别行眼底彩照、OCT、眼部B超及3D-MRI检查,比较两组病例在各项检查中的表现。结果 A组眼轴长度为(26.52±1.70)mm,眼底彩照73.08%表现为豹纹状眼底+视盘弧形斑,此时OCT、B超、3D-MRI未显示特殊改变;B组眼轴长度为(28.80±2.24)mm,眼底彩照88.24%出现较豹纹状眼底+视盘弧形斑更严重的表现,OCT表现出各种特征性改变,B超可以显示后巩膜葡萄肿分级,3D-MRI表现出眼球的各种形态改变。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数≤-10.00D时眼底及后极部改变相对较轻,屈光度>-10.00D时眼底及后极部改变相对较重;眼底彩照可早期显示高度近视的眼底改变,随病变进展,与OCT、B超、3D-MRI的综合评估有助于全面了解病变的发展阶段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眼眶神经鞘瘤诊断中现代检查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告眼眶神经鞘瘤58例,主要症状为慢性眼球突出、视力减退。分析和讨论了此病的诊断及B超、CT、MRI在诊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56例鼻源性眼球突出的CT及MRI检查表现分析,认为CT在揭示钙化及骨皮质上优于MRI,但对密度差别不大者如炎症与肿瘤,复发性病变与疤痕组织等不易区分。MRI从多方位显示病变,并可良好揭示软组织特点成分,对炎症,血管瘤,粘液性囊肿,纤维疤痕等可有效较异表现,CT对揭示骨结构明显优于磁共振,确定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必要时两者联合应用,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术前应用X线、B超、CT和MRI作检查,通过不同手术方法切除肿瘤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眼眶神经纤维瘤的13例中,孤立型4例(30.8%)、丛状型6例(46.2%)、弥漫型3例(23.1%)。治疗均为手术切除肿瘤并作眼睑或眼窝重建术。结论:彻底切除肿瘤及受有眶内容并作缺损眼睑及眼窝重建术是治疗该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眼眶病现代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利华 《眼科》2001,10(2):66-70
近 2 0年来 ,眼眶病的诊断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早在 6 0年代 ,眼眶病诊断主要靠传统X线检查、眼眶静脉造影、断层X线和眼眶阳性及阴性造影 ,这些检查多为有痛检查 ,且阳性率较低 ,而且是间接显示病变。B型超声波 1979年开始应用于我国眼科临床并取得很大成功。它对软组织病变的分辨力和显示率充分体现了其优越性。由于种种原因标准化A超在我国使用仅仅一年 ,但在眼眶病的诊断上已体现出价值 ,并在许多方面年提供的诊断信息是B型超声波所不能替代的。CT扫描的出现替代了许多有痛检查 ,并能提供病变的位置、深度、形状和周围结构的关…  相似文献   

19.
陈峰  尹平 《深圳医学》1998,11(4):21-21
目的:探讨CT、MRI在鉴别、诊断Binswanger病(慢性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615例脑血管病例中确诊为Binswanger病的26例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26例患者CT均表现双侧侧脑室周围大致对称低密度改变,MRI则表现为T2加权及压水像中双侧侧脑室及中央半卵圆区白质内点片或斑片状高信号。结论:由于该病的CT,MR清帷有特异性,故是确诊该病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资料完整的眼眶肿瘤37例,其中血管瘤10例,皮样囊肿8例,炎性假瘤5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4例,腺混合瘤4例,神经鞘瘤3例,横纹肌肉瘤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进行B超、CT影像学分析。结果:发现这些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如海绵状血管瘤特征性的强回声可压缩性;神经鞘瘤的低回声、不可压缩性。CT扫描可显著病变形态、大小、位置、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同时也可显示周围结构的继发改变。结论:对大于多数眼眶内肿瘤,B超联合CT检查既快捷又简单,影像学技术在眼眶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