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调查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与其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朝阳市三个县615名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格特征评定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615名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并应用Bootstrap方法对其中介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空巢老人人格特征得分(51.55±4.86)分,社会支持得分(43.16±3.26)分,主观幸福感得分为(29.83±1.38)分,空巢老人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之间呈负相关(r=-0.441,P<0.001),与主观幸福感之间也呈负相关(r=-0.559,P<0.001),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r=0.487,P<0.001)。结论 空巢老人的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是其主观幸福感的两个影响因素,且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状况,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潍坊市415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护人员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水平得分较高: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具有正相关关系,并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医护人员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性,可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水平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了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提升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中文版,调查贵州省403名幼儿教师。结果 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5~-0.125,P值均<0.01);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5~0.282,P值均<0.01)。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都有直接影响(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46,0.30,P值均<0.001);职业倦怠还以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中介效应值为0.07,P<0.05)。结论 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是影响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社会支持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贫困护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及社会支持的关系,为贫困护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吉林省某大学355名贫困护理专业学生(下简称贫困护生),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尊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贫困护生主观幸福感为中等偏上水平,城镇护生主观幸福感高于农村护生,双亲家庭高于单亲家庭(均P<0.05);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均显著相关,其中与社会支持总分相关性最高(r=0.34)、高自尊同样具有这样的作用。结论贫困大学生良好的社会支持及自尊感可以使其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所以应培养贫困护生更好的自尊感及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在岗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人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究在岗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人格的关系. [方法]采用SWLS量表、SCL-90量表和EPQ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结果]在岗农民工的SWLS与SCL-90的总分和各因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岗农民工的SWLS的总分和各因子分与EPQ的内外向因子、社会掩饰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与EPQ的神经质因子、精神质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外向不稳定型和外向稳定型两种人格类型的在岗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内向稳定型和内向不稳定型两种人格类型的在岗农民工. [结论]在岗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内外倾性和神经质是影响在岗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健康人格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705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男、女生实践活动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5,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社会和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0,P<0.05),低年级学生健康人格水平较高;不同生源地学生实践活动能力(F=2.987,P<0.05)及健康人格总分(F=2.8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健康人格水平高于城镇、农村学生;自我和谐、自我-社会和谐、实践活动能力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结论 大学生健康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农民工全宫切除术患者配偶主观幸福感、自尊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运用主观幸福感量表、自尊评定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2例农民工全宫切除术患者配偶进行调查。结果农民工患者配偶不同的年龄段、职业、文化程度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及总体幸福感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农民工患者配偶的幸福感指数与自尊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1),幸福感指数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及总分亦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农民工全宫切除术患者配偶的幸福感指数与自尊总分和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关系;术后性生活的满意度对其幸福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离退休老干部主观幸福感、自尊和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尊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203例居住于城市的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影响因素涵盖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收入情况、家庭氛围、自评健康状况、领悟社会支持及自尊等。数据采用SPSS 14.0和AMOS 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尊和社会支持直接影响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还通过自尊产生间接影响;家庭气氛、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分别通过社会支持和自尊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自尊及社会支持可用来预测军队离退休干部的主观幸福感(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651和0.119),可解释总变异的48.6%。结论自尊及社会支持对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主观幸福感产生直接影响,可作为评价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农村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两所学校927名农村中学生施测领悟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量表, 分析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结果 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403);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660)。领悟社会支持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R2=0.097, R2=0.163);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R2=0.436)。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自尊影响主观幸福感;自尊是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中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对江苏省江阴和张家港市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企业和集贸市场等地抽取的1 097名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 097名流动人口的心理异常发生率为18.0%;流动人口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3省区正常人群(P<0.01);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3省区正常人群(P<0.01);典型外向和典型内向组流动人口躯体化因子得分均低于3省区常模(P<0.05);典型外向组流动人口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3省区常模(P<0.05);典型内向组流动人口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高于3省区常模(P<0.05);典型高神经质和典型高精神质流动人口9因子得分均高于3省区常模(P<0.01);典型低神经质组除恐怖因子外,其他8因子得分均低于3省区常模(P<0.01);典型低精神质组流动人口躯体化和偏执因子得分均低于3省区常模(P<0.05);流动人口心理正常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心理异常者(P<0.01);高社会支持组流动人口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3省区常模(P<0.01),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3省区常模(P<0.05);低社会支持组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8因子得分均高于3省区常模(P<0.01)。结论流动人口的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能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典则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城市农民工社会支持状况与生命质量 (QOL)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贵州省贵阳市522名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 典则相关分析结果得到8对典则变量,只有前2对典则变量的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4285 (P<0.001)和0.2605 (P<0.001),二者的累积贡献率达74.66%.第1对典则变量中V1由X6 (客观支持)、X7 (主观支持)、X2 (性别)决定,W1主要由与Y5 (活力)、Y8 (精神健康)和Y4 (总体健康)决定;第2对典则变量V2则主要由X2 (性别)、X1 (年龄)、X5 (来源地)和X3 (文化程度)决定,W2主要由与Y3 (躯体疼痛)、Y5 (活力)决定.结论 农民工的社会支持水平尤其是主、客观支持可以较大地影响着其个体的QOL;此外,性别也是农民工QOL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师范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及相关因素,为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18名贫困生和21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 (1)师范院校贫困生的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t=4.811,P<0.001;t=2.043,P<0.05)。(2)师范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差异,生活满意度的不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7,P<0.05),大一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3)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社会支持相关,其中与外向性(r=0.322,0.444,-0.322,P<0.01)、神经质(r=-0.396,-0.339,0.559,P<0.01)相关性最好。(4)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是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主要的预测因素(β=0.513,P<0.001;β=-0.344,P<0.001),外向性是正性情感主要的预测因素(β=0.277,P<0.001)。结论 人格是师范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和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及自尊量表对济南市688名农村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较高, 自我满意度和生活环境满意度得分率分别为73.6%和70%, 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得分率分别为61.6%和34.6%。女生的生活环境满意度高于男生(t=-3.440, P=0.001)。自我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积极情感及消极情感得分均具有年级差异(F=9.287~48.986, P=0.000)。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社会支持、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 而母亲的拒绝否认, 惩罚严厉和过干涉过保护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消极影响。结论 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 且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和自尊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 100名大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并分析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新乡市大学生总的抑郁情绪检出率为81.04%;家庭内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及领悟社会支持和抑郁呈负相关(r=-0.163、-0.202、-0.214、-0.219,P=0.000);EPQ中的神经质、精神质对抑郁具有正预测作用(r=0.398、0.247),内外向、掩饰性对抑郁具有负预测作用(r=-0.172、-0.120);PSSS各个维度与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向(E)、掩饰性(L)呈正相关,与神经质(N)、精神质(P)呈负相关。结论大学生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密切相关,社会支持状况与人格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广东省深圳市外来劳务工防御方式的特点.方法 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530名深圳市外来劳务工进行防御方式及人格类型调查分析.结果 男性不成熟防御机制分(4.58±1.24)分,高于女性(4.39±1.08)分(P=0.003);外向性格类型的成熟防御机制分数[外向稳定和外向不稳得分为(5.48±1.07),(5.37±1.26)分],明显高于内向性格[内向稳定、内向不稳得分为(5.05±1.14),(5.18±1.13)分](P<0.05);不成熟防御机制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内向不稳(5.05±1.00)分、外向不稳(4.81±1.04)分、内向稳定(3.92±1.00)分、外向稳定(3.75±0.98)分.结论 男性劳务工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频度多于女性,不同性格类型劳务工的防御方式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17.
Wangberg SC Andreassen HK Prokosch HU Santana SM Sørensen T Chronaki CE 《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2008,23(1):70-77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relations between Internet use,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health. Participants were from representative samples between 15 and 80 years of age from seven different European countries. Two different survey datasets were used: (i) eHealth trends (eHT; N = 7934) and (ii) the European social survey (ESS2; N = 11248). Internet users who had used the Internet for health purposes were compared with Internet users who had not used it for health purpos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S, Internet use,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health. Use of other media was compared to Internet use in relation to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health. Internet use was found to be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health than use of other media. Internet use was also found to be a plausible mediator between SES and subjective health, especially through interacting with social suppor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