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520例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省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后仍残留麻痹的AFP病例发病状况,为有效地控制麻痹病例的出现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巩固无脊灰成果. [方法]分析河北省2001~2006年520例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病原学监测状况、流行病学特征,免疫史及疾病谱. [结果]2001~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2 516例,其中520例AFP病例在60 d后仍残留麻痹,年平均发病率为20.7%,病例集中在小年龄组,<5岁的病例占60.0%,男性高于女性,夏秋季节流行高峰,6~8月份占病例总数的47.7%,520例AFP病例中不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病例、脊灰病毒(PV)分离率均高于未残留麻痹的AFP病例,引起残留麻痹的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占48.3%,临床符合病例1例. [结论]加强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监测,进一步提高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东省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究预防措施。方法病例资料来自2008—2012年广东省AFP病例监测系统。病例资料包括病例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麻痹后就诊、免疫接种等情况,并采集双份粪便送省脊灰实验室检测。对残留麻痹AFP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残留麻痹的有关影响因素作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广东省2008—2012年共报告1 659例AFP病例,其中231例残留麻痹,占13.92%。残留麻痹病例集中分布于0~4岁,占82.25%(190/231),接种3剂次及以上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者占67.97%(157/231),麻痹前多有发热症状(占71.43%,165/231),以下肢麻痹多见(占67.10%,155/231),粪便标本脊灰病毒分离率为19.82%(45/227)。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女性、麻痹前发热、粪便分离出脊灰病毒是使AFP病例残留麻痹风险升高的因素,OR值分别为1.673、1.560、6.535;脊灰疫苗免疫3次以上、发病年龄较大是使AFP病例残留麻痹率降低的因素,OR值分别为0.505、0.570。结论粪便分离出脊灰病毒使AFP病例残留麻痹风险显著升高,残留麻痹病例中可能存在部分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加强对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的临床诊断,有利于明确残留麻痹中可能存在的脊灰疫苗相关病例,进而采取防控措施。提高脊灰疫苗接种率,有利于减少AFP病例残留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中残留麻痹儿童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残留麻痹影响因素.方法 描述性分析河南省2008-2012年394例残留麻痹的年龄<15岁的AFP病例,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2.88%的AFP病例残留麻痹,年龄<5岁儿童占73.35%,男女性别比为1.92∶1.肠道病毒分离率为20.81%,病例麻痹部位主要为单下肢、四肢、双下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年龄麻痹、夏季发病、脊灰疫苗免疫史<3剂次、肠道病毒阳性、四肢麻痹、报告医院级别高是儿童AFP病例残留麻痹的危险因素.结论 提高脊灰疫苗接种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早对因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是降低儿童AFP病例残留麻痹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3-2020年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残留麻痹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减少疾病负担,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3-2020年河南省AFP病例中残留麻痹者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残留麻痹的影响因素。结果 AFP病例残留麻痹率为9.57%(389/4 066);其中,五岁以下儿童(56.30%,219/389)、秋季发病(31.36%,122/389)、男性(58.35%,227/389)病例比例较高;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0.80%(42/3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麻痹年龄<1岁、发热、肢体感觉障碍、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脊灰疫苗免疫史<3次、四肢麻痹为AFP病例残留麻痹的危险因素。其中脊灰疫苗免疫史<3次发生残留麻痹的风险是≥3次的3.093倍,麻痹部位发生为四肢者残留麻痹的风险是其它病例的3.654倍。结论 应针对高风险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早对因对症治疗,从而降低AFP病例残留麻痹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东省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究预防措施。方法病例资料来自2008-2012年广东省AFP病例监测系统。病例资料包括病例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麻痹后就诊、免疫接种等情况,并采集双份粪便送省脊灰实验室检测。对残留麻痹AFP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残留麻痹的有关影响因素作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广东省2008-2012年共报告1659例AFP病例,其中231例残留麻痹,占13.92%。残留麻痹病例集中分布于0~4岁,占82.25%(190/231),接种3剂次及以上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者占67.97%(157/231),麻痹前多有发热症状(占71.43%,165/231),以下肢麻痹多见(占67.10%,155/231),粪便标本脊灰病毒分离率为19.82%(45/227)。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女性、麻痹前发热、粪便分离出脊灰病毒是使AFP病例残留麻痹风险升高的因素,OR值分别为1.673、1.560、6.535;脊灰疫苗免疫3次以上、发病年龄较大是使AFP病例残留麻痹率降低的因素,OR值分别为0.505、0.570。结论粪便分离出脊灰病毒使AFP病例残留麻痹风险显著升高,残留麻痹病例中可能存在部分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加强对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的临床诊断,有利于明确残留麻痹中可能存在的脊灰疫苗相关病例,进而采取防控措施。提高脊灰疫苗接种率,有利于减少AFP病例残留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阳性、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残留麻痹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4 - 2009年江苏省(AFP)病例1 548例,采集粪便标本1 540例,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PV),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540例中,检出PV60例,检出率3.90%,均为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病例散在发生,男性多于女性;<1岁组阳性病例均高于1~2岁和≥3岁组;<1岁组、未服苗或服苗<3次、服苗与麻痹时间间隔≤60d的PV阳性AFP病例残留麻痹率均较高;首次服苗并分离出混合型脊灰病毒的5例病例均残留麻痹;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总发生率为0.29/100万,首次服苗后为1.56/100万.结论 江苏省仍有一定数量的脊灰疫苗株阳性病例和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发生;年龄、服苗史、服苗与麻痹时间间隔是残留麻痹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2004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四川省2004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情况,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对四川省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资料及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免疫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共报告<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349例,发病率1.89/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0.54%,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96.23%,随访表及时送达率88.54%。OPV3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98.20%,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97.70%。2004/2005年度部分地区开展OPV强化免疫活动,第1轮常住儿童接种率96.65%,流动儿童接种率95.37%;第2轮常住儿童接种率97.12%,流动儿童为95.70%。结论为保持无脊灰,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提高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和OPV常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宁乡县2000-2008年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行评价.方法 对宁乡县2000-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资料及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免疫资料,应用EPI info软件对数据处理后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08年共报告<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35例,发病率1.62/10万,AFP病例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10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100%,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100%.AFP病例麻痹后60 d随访率100%.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2000~2008年口服OPV常规免疫报告年接种率达95.79%.扫荡免疫报告年均接种率98.36%. 结论 宁乡县2000-2008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应继续保持OPV高水平接种,加强AFP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流行学特征,为其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河南省2004-2011年共发生15岁以下AFP病例4 500例,主要表现为散发.年平均发病率为2.95/10万,郑州市发病率最高4.96/10万,其次为三门峡市4.66/10万.发病高峰多出现于每年3月和8 ~10月,0~4岁组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4∶1.741例AFP病例分离出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6.47%.15.80%的病例麻痹60d有残留麻痹.结论 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发病高峰多出现于春季、夏秋季,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儿童AFP病例残留麻痹率较高,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5-2006年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应用EPIinfo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6年共报告AFP病例354例,<15岁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91/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87.01%,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97.90%,随访表及时送达率90.30%。AFP病例报告县(市、区)136个,占全省县数的75.14%。2005-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高危AFP病例14例,无聚集性分布。结论四川省2005-2006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要求。今后仍须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高水平的OPV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2—201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12—2019年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2—2019年共报告1 714例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5例/10万,无明显季节性分布,男性发病率(3.14/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2.07/10万),1~6岁儿童居多(55.43%),以散居儿童(45.22%)和集体单位儿童(托幼机构、学校)(42.47%)为主;脊灰疫苗免疫史≥3剂次的病例占91.72%;AFP病例肠道病毒分离率为8.38%;27.48%的病例为短暂性肢体麻痹;16.45%的病例残留麻痹。结论 贵州省仍需保持AFP病例监测的高敏感性和及时性,保持常住儿童脊灰疫苗高覆盖率,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筑牢免疫屏障。随访时加强健康教育,促进病例肌力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保护成年后劳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05 -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监测系统报告的15岁以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2005 - 2015年共报告AFP病例847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0/10万,呈散发状态;发病高峰出现在7月和10月;0~5岁组居多,占病例总数的61.98%;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3∶1;从19例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疫苗病毒((Poliovirus,PV),从32例病例中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病例主要疾病谱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脊髓炎、神经炎和短暂性肢体麻痹等。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夏秋季高发,男性多于女性,AFP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郑州市2012 - 2017年所监测的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提高医生AFP的诊断水平和AFP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AFP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2 - 2017年郑州市16个市(区县)所报告的AF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2 - 2017年这6年中郑州市共报告AFP病例22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1/10万,8月份报告病例最多,达32例;16个市区县中登封市报告病例数最多,达32例;有23个医院参与病例报告,其中报告最多是郑州市儿童医院(69 例);病例主要集中于5岁以下人群,完成免疫者占总病例数的84.96%;实验室监测出PEV和NPEV阳性毒株;临床症状以发热和肌肉疼痛为主,治疗后仍有19.46%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留麻痹。结论 郑州市2012 - 2017年AFP病例年平均发病率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提示该市脊灰防治工作效果良好,但基层医院的诊断水平有待提高,治疗后仍有患者存在麻痹症状,需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江苏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水平,为提高AFP监测系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7年江苏省AFP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7年江苏省AFP病例年均报告率为2.56/10万, 48小时内调查率均在98%以上,合格便采集率均在85%以上,麻痹3天内就诊的占67.46%,麻痹7天内就诊的占86.42%。AFP病例首次就诊分别选择村级(1.96%)、乡级(18.65%)、县级(36.94%)、地区级(34.13%)、省级(8.32%)医院。70.28%的AFP病例首次就诊即确诊,省级医院报告准确性最高,为83.09%。结论 江苏省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但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加强AFP监测的培训,做好调查核实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江西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2012 - 2019年报告的AFP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对监测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012 - 2019年江西省累计报告1 478例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3/10万,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男性发病率(2.34/10万)高于女性(1.52/10万),0~4岁居多(56.83%),散居儿童为主(91.27%);赣州市报告发病数最多(287例),新余市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3.16/10万);脊灰疫苗免疫史≥3剂次92.42%;48 h调查及时率为100%;合格便采集率为93.50%,便标本7 d内送达率98.71%,分离结果14 d内反馈率为100%,未检出脊灰野病毒;随访表75 d及时送达率为95.19%,随访有17.66%病例残留麻痹。结论 江西省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所有监测指标均符合维持无脊灰的要求。继续维持高质量AFP病例监测,需提高薄弱地区的监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剖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AFP监测质量,巩固无脊髓灰质炎的防控成果。方法收集黔东南州2012—2013年AFP病例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12—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71例,〈15岁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6/10万、4.86/10万;病例以1-4岁为主,占59.15%;免疫史≤3剂次有1例,无免疫史不详和0剂次病例。报告后48 h调查率为97.18%,14 d内双份便采集率为92.96%,合格便采集率为90.14%;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为98.59%;麻痹75 d内随访及时率为94.37%。结论黔东南州AFP监测系统运行正常,各项监测指标完成良好,达到卫生部的指标要求。但存在需改进的地方,首诊报告率低,不合格粪便时有发生。需进一步加强AFP监测技术培训、加大督导力度等措施,提高医疗单位AFP病例诊断能力和报告意识,提升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云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流行情况.方法 对云南省2003-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到PV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3-2007年云南省报告1171例AFP病例,1138例采集到粪便标本,57例分离到PV,PV分离率5.0%.159例分离到NPEV(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分离率14.0%,922例分离结果阴性.PV型别以PV II型居多,单型合计占总数的31.6%.57例PV阳性AFP病例分布在37个县,占全省总县数的28.7%(37/129),病例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儿童共43例,占75.4%,口服脊灰疫苗≥3次29人,全程口服脊灰疫苗者占50.9%.麻痹前有发热的41例,占71.9%;麻痹部位以单下肢为主共28例,占49.1%.60 d后随访有26例残留麻痹,占45.6%;经统计学检验,未全程免疫者残留麻痹率大于全程免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继续开展高质量的口服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消除免疫空白地区和空白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