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监测中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东旭  王希敏 《海南医学》2009,20(7):119-12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糖尿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的HbAlc及空腹血糖(FBG),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的HbAlc及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的HbAlc与空腹血糖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r=0.646)。结论HbAlc在糖尿病监测中的作用优于空腹血糖,为减少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常规检测HbAlc。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联合末梢血糖监测在筛查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50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对照人员为研究对象,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接受健康体检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末梢血糖检测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对比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HbAlc、FPG、2hPG水平,分析健康体检联合末梢血糖检测在筛查糖尿病中的价值。结果:糖尿病足患者的FPG、2hPG、HbAl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FPG、2hPG、HbAlc指标筛查糖尿病的灵敏度为99.3%、特异度为94.2%,准确率为98.5%。结论:健康体检联合末梢血糖检测测定FPG、2hPG、HbAlc可提高糖尿病筛查率,筛查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相关性分析,评价血液流变学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6例T2DM患者行血液流变学、血糖、HbAlc检测,并与80例健康体检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2DM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0.01)。T2DM组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与空腹血糖、HbAlc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液流变学改变与T2DM及其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应用于诊断、治疗及控制糖尿病的临床价值,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80例已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利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及相关配套试剂检测HbAlc,对比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可以作为反映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空腹血糖正常的妊娠糖尿病孕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的46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孕妇(NGT)312例,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80例,空腹血糖正常的妊娠糖尿病孕妇(GDM)76例,分别称为NGT组、GIGT组和GDM组,对三组孕妇均进行HbAlc检测、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空腹血糖(FPG)监测,对比分析三组孕妇的HbAlc、OGTT、FPG。结果 GDM组的HbAlc、OGTT明显高于GIGT组和GDM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lc检测可作为空腹血糖正常的GDM孕妇的筛查指标之一,可以提高GDM的诊断率,简化其诊断流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吴彦 《大家健康》2016,(2):50-51
目的:研究探讨空腹血糖测定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测,以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的空腹血糖值平均水平分别为(9.01±1.22)mmol /L 和(4.74±1.08)mmol /L,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查结果显示,HbAlc≥6.5%的有47例,占78.3%,HbAlc <6.5%的有13例,占21.7%,分析 FPG 和HbAlc 的相关性可见(r =0.7011,P <0.05),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空腹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都与糖尿病的病变呈显著相关性,是诊断糖尿病、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糖水平的检测,探讨GSP在患者血糖水平监测中的意义。方法检测87例糖尿病患者和35例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G)、GSP、HbAlc等指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糖尿病患者组:HbAlc(8.17±2.37)%,GSP(20.25±84.13)μmol/L,FBG(8.72±3.38)mmol/L2,hPG(15.21±5.51)mmol/L;对照组:HbAlc(5.55±0.34)%,GSP(231.91±20.98)μmol/L,FBG(4.90±0.32)mmol/L2,hPG(6.30±1.08)mmol/L。糖尿病患者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GSP分别与HbAlc、FBG、2hPG呈正相关;HbAlc、FBG、2hPG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其中,GSP与HbAlc、FBG、2hPG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0.869和0.807;HbAlc与FBG、2hPG相关系数为0.804、0.781;FBG、2hPG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43。结论 GSP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水平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糖尿病(D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HbAlc检测的163例健康体检者、89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患者及184例DM患者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自健康体检组、IFG组至DM组.患者HbAlc及血糖水平逐渐增高,且各组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bAlc≥6.5%或HbAlcI〉7.O%为DM诊断临界值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大于以FPC≥7.0mmol/L为诊断临界值。结论:HbAlc诊断DM的较血糖的灵敏度及特异性高,适合于DM早期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抵抗素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2型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为糖尿病组(DM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8例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采用散射比浊法、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清hs-CRP、抵抗素、HbAlc和胰岛素(FINS)含量,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DM组、DN组血清hs-CRP、抵抗素和HbAlc水平及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和DN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抵抗素和HbAlc是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应用于诊断、治疗及控制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75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空腹静脉血2ml,HbAlc检测应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及相关配套试剂,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严格检测,空腹血糖(FPG)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结果 观察组FPG和HbA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准确反映血糖水平的控制状况,其临床应用对糖尿病的预防、诊断和控制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血糖浓度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评估糖尿病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单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30例设为单纯糖尿病组,将其中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20例患者设为糖尿病并发症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正常受试者50例设为正常组,检测对比这3组研究对象的血糖浓度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水平,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正常组受试者的血糖浓度和HbAlc水平分别为(5.24±0.29)mmol/L、(5.22±0.19)%,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和HbAlc水平分别为(10.47±2.06)mmol/L、(8.68±1.63)%,糖尿病并发症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和HbAlc水平分别为(13.79±3.08) mmol/L、(10.35±1.82)%。正常组受试者的血糖浓度和HbAlc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患者和糖尿病并发症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和HbAlc水平均明显低于糖尿病并发症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的血糖浓度越高,其HbAlc水平也越高。结论:血糖浓度检测联合HbAlc水平检测能更充分、准确地反应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临床诊疗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前来我院就诊的48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48例健康民众,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空腹血糖(FPG)检测,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HbAlc和F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糖尿病患者HbAlc和FPG存在相关性。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糖化血红蛋白在血糖异常和糖尿病患者中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自国 《安徽医学》2011,32(4):523-525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异常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糖(FBG),探讨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52例,血糖异常者28例,正常对照52例,分别测定HbAlc和FBG,并记录临床并发症。结果糖尿病组的HbAlc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血糖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94,P〈0.01);糖尿病组的HbA1c和FBG均高于血糖异常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183和27.932,P〈0.01);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5,P〈0.01),而两者间FBG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5,P〉0.05)。结论 HbAlc较FBG更能真实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全面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初步判断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米格列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采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46例,采用米格列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排气及腹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米格列醇或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均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米格列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血清CA199与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秀玲  张磊  尹莉莉 《安徽医学》2010,31(11):1342-134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分为A组(HbAlc〈7.0%)和B组(HbAlc〉7.0%),选60例正常糖耐量者为对照组(C组)。测定血清CA199、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身高体质量。结果①与C组和A组比较,B组的CA199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分析显示CA199与HbAlc、FBG及2hPG均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升高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焦彦华 《大家健康》2016,(5):140-141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两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 <0.05),其中未发生肾病病变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明显低于发生肾病病变的患者(P <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验为糖尿病诊治、预后判断、血糖控制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彭程 《广州医药》2009,40(2):30-3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住院的63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空腹血糖的结果分为DM1组(血糖控制较差组)和DM2组(血糖控制一般组),与2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并发症的早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型糖尿病正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临床上单独依靠空腹血糖(FPG)来诊断糖尿病已显得越来越证据不足。本文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健康体检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FPG的检测,旨在探讨检测HbAlc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蛋白(MA)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微柱法和免疫比浊法分析286例糖尿病患者及55例健康对照组患者血HbAlc和尿MA,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糖尿病组HbAlc和尿MA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尿MA和HbAlc水平随病程的延长而呈逐步上升趋势,按高低顺序排列为病程10年以上组〉病程6~10年组〉病程1~5年组〉病程1年以下组。HbAlc越高,尿MA水平也越高,两者具有关联关系。病程≤5年组BUN和Cr水平虽有升高,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单项检测HbAlc或尿MA均有较高的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两者相比,尿MA的检测效果更佳。(3)病程≤5年组糖尿病患者,联合HbAlc和尿MA检测糖尿病合并肾损伤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6.36%,误诊率为0,诊断符合率为98.36%。结论:(1)尿MA和HbAlc与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反映不同病程的病情变化。(2)尿MA和HbAlc水平升高是糖尿病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3)检测尿MA和HbAlc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检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妊娠糖尿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莉  金家贵  袁飞  吴明沪  陈曼 《西部医学》2010,22(10):1933-1935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35例,并随机选择同期相匹配的正常妊娠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空腹血清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果糖胺(FMN)、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测量身高及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l)。结果 GDM组CRP、FMN、HbAlc、TG、BM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水平与FMN、HbAlc、TG、BMI呈正相关。结论 CRP与G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CRP对GDM的预防、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