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伟玲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9):1354-1357
探讨自尊在大学生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为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我接纳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中文修订版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对吉林省3所大学947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社交焦虑得分在性别、民族、生源地、学校类型、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社交焦虑与自尊、自我接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8,-0.445,P值均<0.01),自尊与自我接纳呈正相关(r=0.592,P<0.01).自尊与自我接纳均对社交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24,-0.30,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自尊在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大学生寝室人际信任、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共抽取13所高校665名大学生;采用社交焦虑量表(IAS)、大学生寝室人际信任量表、自尊量表(SE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尊和寝室人际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448,10.520,P值均<0.01).是否独生子女和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行为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74,-2.211,P值均<0.05).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品质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7,P<0.05).是否学生干部得分和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社交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29,-3.045,P值均<0.01).社交焦虑得分与自尊和行为信任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3,0.339,P值均<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尊与寝室人际信任中的行为信任对社交焦虑的解释度均达到统计学水平(B值分别为-0.492,-0.170,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自尊水平和行为信任水平与社交焦虑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交恐怖症的焦虑素质、自我效能感、认知倾向以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关系,探讨其可能的心理及生物学机制.方法 对天津市某高校9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交恐怖症流行病学调查,并利用社交焦虑量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认知倾向问卷对社交恐怖症患者和健康大学生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检测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 908名大学生中,社交恐怖症患者39例,发生率为4.3%,其中男性为2.5%,女性为1.8%;病例组社交焦虑得分、状态焦虑得分、特质焦虑得分(13.2±5.4),(51.4±8.3),(9.3±3.7)明显高于对照组(7.6±4.1),(33.2±5.4),(4.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自我效能感得分(22.3±6.7)明显低于对照组(27.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血浆皮质醇水平(387.4±54.6)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64.3±48.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社交焦虑程度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悲观因子、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与自我效能感量、乐观因子呈负相关.结论 焦虑素质、认知倾向、自我效能感以及血浆皮质醇水平可能与大学生社交恐怖症相关.  相似文献   

4.
探索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在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方面的效果,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招募量表和访谈法在重庆师范大学共筛选42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对实验组(n=21)进行5次结构化、封闭式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n=21)不接受任何处理.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尊量表(SES)进行干预过程评估,采用自编问卷对干预活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在干预后交往焦虑及抑郁症状低于对照组,同时自尊水平提高(t值分别为4.01,3.53,-2.55,P值均<0.05).实验组在第1次团辅后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第2次团辅后自尊水平明显提高,第3次团辅后交往焦虑明显下降,这些改善一直持续到团辅结束(F值分别为12.77,16.36,11.96,P值均<0.01).实验组成员对团辅过程的评价平均得分为4.74,显著超过理论中位数3(t=14.26,P<0.01).结论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降低了社交焦虑和抑郁的水平,提高了个体的自尊水平,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具有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的社交恐惧水平.方法:对淮阴工学院36名大学生进行了8次系列团体辅导,在辅导前后利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自尊量表(SES)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前测和后测,并对两组的得分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成员在社会支持评定、社会回避及苦恼、抑郁自评和自尊得分等方面显著性高于控制组(P<0.01),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在社会回避及苦恼、自尊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调查者在社会支持评定、生活事件总应激、社会回避及苦恼、抑郁自评、焦虑自评和自尊等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社交恐惧状况,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学生情绪智力特点及其与自尊和学业满意度关系.方法 采用情绪智力、自尊和学业满意度量表对宁夏大学2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我情绪调控[(3.71±0.35)分]和调控他人情绪[(3.67±0.40)分]以及情绪运用[(3.65±0.54)分]得分均高于情绪感知(3.51±0.23)分](P<0.001);女生情绪智力总分[(3.67±0.23)分]、自我情绪调控得分[(3.76±0.36)分]、情绪运用得分[(3.72±0.53)分]均高于男生的(3.57±0.23)、(3.64±0.32)、(3.54±0.52)分(P<0.05);大三学生情绪智力总分(3.66±0.23)和情绪感知得分(3.56±0.31)明显高于大一的(3.59±0.24)、(3.47±0.36)分(P<0.05);大学生情绪智力各维度与自尊和学业满意度均呈正相关(P<0.05);大学生自我情绪调控和调控他人情绪在自尊与学业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分别为18.5%、11.3%.结论 大学生情绪智力各因子发展不均衡,情绪智力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自尊通过情绪调控对学业满意度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职大学生焦虑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影响高职大学生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状态焦虑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763名高职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男、女生状态焦虑平均分为(41.62±7.84)和(41.44±7.60)分,分别高于国内一般人群常模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5,t=7.24,P<0.01);压力源平均分(86.44±59.93)分高于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7,P<0.01);男、女生自我效能感平均分为(2.67±0.44)和(2.52±0.42)分,与普通大学生常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职生积极应对平均分(1.98±0.45)明显高于消极应对平均分(1.23±0.48)分(t=37.81,P<0.01);领悟社会支持总分(63.74±9.45)分高于理论中值48分;焦虑与学习、生活、发展、家庭方面的压力呈正相关(r=0.104、0.133、0.111、0.108,P<0.05);与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37、-0.326、-0.220,P<0.01);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焦虑程度有较强的预测作用.结论 压力事件是焦虑的重要相关因素,而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等因素能帮助高职生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焦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导致潜艇官兵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对568名潜艇官兵进行量表测评,包括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数据采用SPSS15.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潜艇官兵社交回避(SA)和社交苦恼(SD)分值均显著低于国内大学生常模(SA:t=-3.28,P<0.01;SD:t=-2.24,P<0.05);不同衔级(SA:F=13.02,P<0.01;SD:F=5.58,P<0.01)、文化程度(SA:F=3.94,P<0.05;SD:F=3.77,P<0.05)、婚姻状况(SA:t=-5.22,P<0.01;SD:t=-2.63,P<0.01)潜艇官兵的社交焦虑状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潜艇官兵社交回避及苦恼与个性、生活事件、特质应对、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人际关系敏感、敢为性、消极应对方式和兴奋性对社交回避行为的影响较大(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274、-0.246、0.230、-0.227);敢为性、强迫症状、积极应对方式和敌对对社交苦恼情感的影响较大(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332、-0.305、-0.300、-0.258).结论 个性、生活事件、特质应对、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等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潜艇官兵社交回避及苦恼.  相似文献   

9.
孙巍  孟杰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1735-1737
了解棒垒球、沙盘游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为寻求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交往焦虑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筛选出8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个月的棒垒球运动或沙盘游戏干预,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干预前后综合运用社交焦虑量表(IAS)、自尊量表(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S)和被试主观评价表,比较两组对象各得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的干预后社交焦虑总分低于干预前(t=5.093,P<0.01),自尊总分和应对方式分量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均分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32,-3.911,3.502,P值均<0.01).其中棒垒球干预组和沙盘干预组的社交焦虑总分在干预后均降低(t值分别为2.934,4.272,P值均<0.01),两组的自尊总分和应对方式分量表均分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棒垒球和沙盘游戏均可有效降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提升自尊,改进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阮奎  陈辉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2):1884-1887
了解心理辅导和足球课堂教学锻炼对广西壮族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为壮族大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方法 在广西民族大学筛选出120名存在社交焦虑的壮族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共3组,各30名)和对照组(30名),分别进行8周的心理辅导和足球课堂教学锻炼,干预前后采用社交焦虑量表、应对方式量表、自尊量表、主观评价表等进行调查,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心理辅导组、足球课堂教学锻炼组、心理辅导-足球锻炼组)在积极应对、自尊总分方面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4.4.07.P值均<0.01);消极应对、社交焦虑总分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4,-5.29,P值均<0.01).干预后,心理辅导组、足球课堂教学锻炼组、心理辅导-足球锻炼组各方面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总体来看,干预后心理辅导-足球锻炼组在积极应对、自尊总分方面提高的分数更高.分别高于干预前0.59,5.68分;消极应对和社交焦虑得分干预后降低的分数也最高,分别为0.43,12.21分.结论 心理辅导和足球锻炼相结合的干预方式对降低壮族大学生社交焦虑效果最佳,足球课堂教学锻炼、心理辅导也起到一定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临沂师范学院的216名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自责与焦虑、抑郁,幻想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合理化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幻想与焦虑、抑郁、敌对及精神病性,合理化与敌对、焦虑、精神病性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存有较多的心理问题,更多使用不成熟或混合型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基本状况及社会支持与其关系。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共获有效问卷357份。调查工具包括社交恐怖症量表(SPIN),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结果8.1%的大学生存在社交焦虑,其中男生6.63%,女生9.42%;理工类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最高,为14.29%,医学类学生最低,为4.55%;χ2检验显示社交焦虑与性别等因素无相关性。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有负相关性。结论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的发生有影响,应帮助学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并使其能够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对睡眠质量影响的内部机制,为改善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Connor-Davidson 弹性量表简化版(Connor-Davidson Elasticity Scale Simplifi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识别中学生线上社交焦虑的潜在类别,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潜类别与抑郁症状、睡眠质量的关联。  方法  于2020年10—12月,采用方便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辽宁省4所中学1 402名初、高中学生,采用线上社交焦虑问卷(SAS-SMU)、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中学生线上社交焦虑分为低线上社交焦虑型(47.00%,659名)、中线上社交焦虑型(43.37%,608名)和高线上社交焦虑型(9.63%,135名)3个潜在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后,中线上社交焦虑型和高线上社交焦虑型与抑郁症状(β值分别为1.22,2.23,P值均 < 0.01)和睡眠质量(β值分别为0.85,1.68,P值均 < 0.01)均呈正相关。  结论  中学生的线上社交焦虑存在异质性。学校和家庭应关注线上社交焦虑水平较高的中学生,防止出现抑郁症状和睡眠问题,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及社交焦虑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意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节选的家庭环境量表对257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测查。结果小学生的某些个性因子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在不同类型的家庭环境下,小学生个性因子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小学生的社交焦虑与其个性密切相关,而个性发展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结论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及社交焦虑存在相关关系,小学教育应加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健全的人格,同时家长也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3~5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情况,并深入研究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哈尔滨市3所小学3~5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共927对作为研究对象。学生完成以下问卷: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家长完成以下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结果 本次共调查927名学生的社交焦虑检出率为26.3%,女生的社交焦虑检出率(13.7%)虽然高于男生(1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22)。除父母焦虑和父母偏爱被试无显著性相关外,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学生社会支持和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呈负相关(r=-0.068、-0.089、-0.196、-0.481),其余因素均与学生社交焦虑呈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父过度保护(FF6) 、母情感温暖理解(MF1)、家长抑郁(CES-D)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为-0.258、0.137、0.050和0.040。 结论 家长对子女要求苛刻、过度保护或对子女缺乏温暖理解都会成为社交焦虑的危险因素;较高的社会支持和自我评价有助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学生人格、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某省四所高中学生640人,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交焦虑量表与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中学生人格E维度属于倾向外向型,P、N维度均属于中间型;社交焦虑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手机成瘾倾向率为34.13%。N、P、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倾向呈统计学意义正相关(r=0.11~0.33, P<0.05);P(β=0.24,P<0.01)、N(β=0.19,P<0.01)、社交焦虑(β=0.31,P<0.01)均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社交焦虑在P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学生人格发展状态良好,社交焦虑较高,手机成瘾倾向率超过三分之一;P、N及社交焦虑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其中社交焦虑在P维度与手机成瘾倾向关系上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张春梅    崔继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5,(24):4462-4464
摘要:目的 了解高中生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现状,探讨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高中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交往焦虑量表为调查工具,在吉林省随机整群抽取21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的社交焦虑量表得分为(42.50±9.406)分,高一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高二学生(t=-2.710,P<0.01);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t=2.018,P<0.05);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69.30±11.224)分,女生在家庭支持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3.507,P<0.01),高二学生社会支持总水平显著高于高一学生(t=2.673,P<0.001);高中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均与社交焦虑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 高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影响其社交焦虑水平,尤其是来自于朋友的情感支持与协助,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社交焦虑大学生内隐评价恐惧的存在性及其与外显评价恐惧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的社会焦虑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从福州大学抽取490名大学生完成“交往焦虑量表(IAS)”的测验,筛选65名有效被试完成内隐联想测试。  结果  社交焦虑大学生的外显正面和负面评价恐惧均高于非社交焦虑大学生(t值分别为7.03,5.66,P值均 < 0.01);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自我”-“正面评价”任务(1 019.26±124.44)ms和“自我”-“中性评价”任务反应时(909.78±175.2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P < 0.01);非社交焦虑大学生在两类任务上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 > 0.05)。社会焦虑和非社会焦虑大学生的“自我”-“负面评价”任务和“自我”-“中性评价”任务反应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17,12.33,P值均 < 0.01),即两组大学生均存在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社交焦虑大学生和非社交焦虑大学生的外显和内隐评价恐惧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内隐和外显评价恐惧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社交焦虑大学生存在外显和内隐评价恐惧,且外显得分和内隐效应是相互独立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