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磊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1):158-159
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到新生的班级建设中,实验班在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后,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和纪律3个维度上有明显的改善,增强了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了班主任的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背景入手,对我校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情况进行介绍,并以此为基础对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不足以及目标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3.
问:我是一名乡村医生。我的家乡是艾滋病高发区。很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都有明显的恐惧心理,情绪低沉,甚至出现某些神经精神症状。请问除药物治疗外怎样从心理上给予帮助和干预?河南蔡××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心理的不断变化,要求班主任在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时应拓宽教育理念和思路,走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相融合的路子。实践证明,以心理辅导的理念创新班级德育工作,有助于使思想教育更加深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班主任应把教育者角色和辅导者角色有机结合起来,把心理辅导融入思想教育工作中去,从而使班级德育工作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在高校的班级建设中引入素质拓展的前后变化,分析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调查法和数理分析法,对温州医科大学2012年级的四个平行班开展为期一年的对照实验,进行大学生自信心和班级凝聚力的问卷调查.结果:素质拓展使大学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自我价值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素质拓展对班级凝聚力、人际和谐、集体参与和团队业绩等维度都有显著性提高.结论:素质拓展训练是高校班级建设的良好尝试,能提高沟通能力及人际协调能力,从而也达到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提升团体协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查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现状及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团体辅导方案。方法:采用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分别对温州高教园区586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幸福感水平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水平较高;心理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主效应。团体辅导可以显著提升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结论:团体辅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五年制高职护生人际交往困难状况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级和2017级实验班和对照班各一个为研究对象,辅导前后对4个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实验班对人焦虑分量表得分由(4.89±2.04)分下降至(4.05±1.37)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班有留守经历的被试对人焦虑分量表得分由(5.70±2.13)分下降至(4.45±1.32)分,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改善五年制高职护生特别是有留守经历护生的人际交往困难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焦虑症社区心理辅导疗法的效果。方法:患者组28例,用抗焦虑药加心理辅导;对照组32例,不用心理辅导。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组痊愈19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例。对照组痊愈7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5例,未愈11例。患者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8.86,P<0.01)。结论:在社区用药物加心理辅导治疗焦虑症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和心理治疗的方法来关爱学生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结果通过心理干预能提高班主任的威信、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促使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结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恰当地应用心理干预有利于学生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定期约诊加心理辅导对患儿配合佩戴Hawlay保持器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采用固定矫治器完成佩戴保持器的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1、3、6个月定期约诊,B组仅为6个月复诊,并进行心理学测试。结果:①A组患儿佩戴保持器的配合程度明显高于B组(P<0.05)。②定期约诊加以心理辅导对保持器佩带的客观因素有明显影响,但对主观因素无影响。结论:增加复诊次数并加以心理辅导能明显提高患儿佩戴保持器的配合程度,有效保持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象牙塔里的佼佼者,他们获得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更高期待。但当他们跨过了高考的门槛之后,陡然间发现在人才济济的高校之中,高中时的优势荡然无存,那种经常受到表扬、羡慕的优越感日渐日远;面对更广阔、复杂的全新生活,会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如果考取的不是自己的理想大学,落差则会更大。可见大学新生的内心是一个复杂、丰富、动荡、变化的世界,因此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做开启心灵的钥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前提。1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困惑的主要表现1.1环境适应力差,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入学适应是迈进大学校门的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发展性心理辅导团体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45例在校大学生进行发展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用16-PF量表,结合深度访谈对辅导效果全面评估,同时选取52名大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后,成员在适应环境和人际交往改变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个性发展整体水平得到提升。结论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环境适应水平和综合素质,采用团体的方式提高大学生个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姗姗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6):140-142
1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况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与个体心理辅导相并列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20世纪初在欧美最先发展起来,它不仅做矫正性治疗,同时也为正常人提供发展性教育和培训。20世纪90年代初,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被介绍到我国,一些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通过实践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最终得出团体心理辅导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心理困扰、发挥个人潜能、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改善学生  相似文献   

15.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安全感、自尊及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65名师范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安全感量、自尊量表以及心理幸福感量表作为研究工具。结果(1)经过团体心理辅导之后,成员在安全感各因子上的得分分别为[(16.00±4.02)分、(15.77±4.19)分],显著低于辅导前的得分[(18.13±4.44)分、(17.70±4.87)分,P<0.01];自尊量表的得分为(18.16±3.14)分,显著低于辅导前的得分(20.32±3.75)分,P<0.01;在心理幸福感量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辅导前成员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2)辅导后成员在自评自我了解程度和自信心的得分分别为(7.77±0.98)分、(7.80±1.10)分,显著高于辅导前的自评得分[(5.01±1.28)分、(5.13±1.62)分,P<0.0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面对亲人丧亡的哀伤之情,人皆有之。但是这种哀伤状态或过程,有的人平复较快,有的人适应缓慢,还有的人难于从原有的“连结”(生者与丧者之间情感和行为的依附)中走出来,使得悲伤和哀悼的反应延迟、扩大,甚至酿成病态。故对哀伤者予以心理辅导,帮助其面对现实,尽.陕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则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癔症”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已由分离(转换)性障碍所替代,原因是因为“癔症”的含义太多且不确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目前依然沿用了“癔症”这个诊断名称,其共同特点是患者部分或完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意识,即刻感觉以及身体运动控制四个方面的正常整合。  相似文献   

18.
周湘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F0003-F0004
"癔症"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已由分离(转换)性障碍所替代,原因是因为"癔症"的含义太多且不确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目前依然沿用了"癔症"这个诊断名称,其共同特点是患者部分或完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意识,即刻感觉以及身体运动控制四个方面的正常整合.但要评定所丧失的某些功能在多大程度上是处于自主控制之下,通常非常困难,尤其本身伴有躯体症状者.现报告1例,以乱语、冲动和发热为首发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朋辈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军校新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及适应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某军校272名新训学员以班为单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心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为期8周的朋辈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训练等综合性心理指导。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量表和中国军人适应不良自评量表(MMMQ)进行测评并评价两组学员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及适应性。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66份。观察组(n=130)干预前后SCL及MMMQ量表得分显著下降;对照组(n=136)干预前后SCL及MMMQ量表得分显著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SCL-90量表及MMMQ量表得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朋辈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训练有助于改善军校新学员入学后心理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对一厌学学生个案的分析研究,发现造成学生厌学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来自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二是学校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偏差引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