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方法:成功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等技术观察TNF-α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结果:1)与NC组相比,DM组空腹血糖及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升高(n=8,P<0.01);2)与NC组相比,DM组肾组织中TNF-α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n=3,P<0.01);3)与NC组相比,DM组肾指数明显升高(n=8,P<0.01);与DM组相比,DM+TNFR:Fc组肾指数下降(n=8,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时TNF-α水平增高,并促进糖尿病肾脏肥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AT2受体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糖尿病组、氯沙坦治疗组(30 mg·kg-1·d-1,ig).实验第8周,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Ⅳ型胶原的mRNA表达.同时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II(Ang II)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率(P<0.01)、肾皮质Ang II水平(P<0.05)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糖尿病组大鼠肾皮质TGF-β1、PDGF-B、TNF-α及Ⅳ型胶原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大鼠显著增加(P<0.01);然而,糖尿病组大鼠肾皮质AT2mRNA表达却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氯沙坦治疗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PDGF-B、TNF-α及Ⅳ型胶原的mRNA表达(均P<0.05).治疗组AT2的mRNA表达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糖尿病组(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皮质AT2受体mRNA表达的下调可能与肾组织TGF-β1、PDGF-B、TNF-α及血管紧张素Ⅱ表达的增加有关.氯沙坦激活AT2受体的表达的机制可能与下调肾脏系列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邹敏书 《中国药师》2011,14(9):1262-1265
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激动药帕立骨化醇对尿毒症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切除右肾并结扎左肾动脉前支诱导尿毒症模型。将20只尿毒症鼠随机分为尿毒症组(UC组)、UC+帕立骨化醇治疗组(UA组)。另设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NC组)。第10周检测大鼠血清Ca、P、1,25(OH)2D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甲状旁腺素(PTH)、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肌酐(Scr)、白蛋白(Alb)、24h尿蛋白(24hUP)。RT—PCR检测肾小球血管紧张素原(Ang)、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nephrin、synaptopodin的表达。胞核WT-1阳性细胞计数测定每个肾小球足细胞数量。结果:UC组P、FGF23、PTH、AngⅡ、Scr、Alb、24hUP较NC组显著升高(P〈0.01),Ca、1,25(OH)2D3、Alb降低(P〈0.05或0.01)。UC组Ang、ACE mRNA的表达较NC组显著增加(P〈0.01);nephrin、synaptopodin mRNA的表达较NC组显著降低(P〈0.01);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减少。帕立骨化醇改善尿毒症鼠的矿物质代谢,下调AngⅡ水平,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抑制肾小球Ang、ACE mRNA的表达,恢复nephrin、synaptopodin的表达,并维持肾小球足细胞数量。结论:帕立骨化醇可抑制尿毒症鼠肾小球血管紧张素活性,减轻足细胞损伤和脱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幼年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肾组织中α-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mRNA的表达,探讨骨化三醇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干预效应及机制。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UUO模型组(B组)及UUO模型干预组(C组)各18只,灌胃满3、7、14d取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α-SMA、E-Cad、TGF-β1、BMP-7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E-Cad、BMP-7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α-SMA、TGF-β1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C组与B组相比,E-Cad、BMP-7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α-SMA、TGF-β1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骨化三醇对UUO模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下调TGF-β的表达及上调BMP-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的抗炎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糖尿病模型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1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1周后,灌胃辛伐他汀20 mg·kg-1·d-1,qd,连续灌胃7周.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灌以等体积的生理氯化钠溶液.第8周时,监测各组鼠尾外周血血糖,检测大鼠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12 h尿白蛋白(UALB)、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和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UMCP-1)、尿细胞间黏附分子-1(UICAM-1)的排泄率,处死大鼠留取肾脏标本,计算肾脏肥大指数、电镜下病理学检查,并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对肾脏组织表达的MCP-1和ICAM-1mRNA进行半定量和相对定量检测.结果:第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HbA1c、UALB、URBP、UMCP-1、UICAM-1排泄率和肾脏肥大指数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电镜下肾组织结构病变明显,肾组织MCP-1和ICAM-1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治疗组除血糖和HbA1c水平外,其他各项生化指标和肾脏肥大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肾组织MCP-1和ICAM-1 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MCP-1和ICAM-1的表达和排泄,减轻微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激动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对抗脓毒症诱导的肾脏损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ham+MC4R激动剂R027-3225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和CLP+R027-3225组,造模24 h后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E)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肾小管细胞NF-κB P65的表达,RT-PCR测定肾脏组织NF-κB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血清BUN和CRE水平明显升高(P<0.01),组织切片显示CLP组大鼠肾小体中血管球淤血、皱缩、肾小囊腔扩大,伴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坏死.肾脏组织NF-κB P65表达呈强阳性,NF-κB mRNA表达增高(P<0.01).与CLP组相比,CLP+R027-3225组BUN和CRE水平下降(P<0.01),肾小体、肾小管损伤减轻,肾脏组织NF-κB P65表达和NF-κB 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脓毒症大鼠肾脏功能受损,激动MC4R可对抗脓毒症诱导的肾脏损伤,这可能与减少NF-κB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大血管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和阿托伐他汀对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NC)组和DM造模组,造模组给予STZ 6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DM组和DM 阿托伐他汀治疗(AT)组,AT组大鼠给予阿托伐他汀(15 mg·kg-1·d-1)灌胃.于8周末,1%戊巴比妥麻醉下取胸主动脉,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血管组织中MC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DM组相比,AT组大鼠体重、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P<0.05).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大血管组织MC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DM组相比,AT组大鼠大血管组织MCP-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血管组织中MCP-1的表达明显升高,而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因子MCP-1的表达而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葛根素降低大鼠慢性低氧(O_2)高二氧化碳(CO_2)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是否与抑制肺小动脉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有关。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低O_2高CO_24 wk组(HH)、低O_2高CO_2加葛根素组(H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细小动脉HIF-1α蛋白的表达,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肺细小动脉HIF-1αmRNA表达。结果:HH组平均肺动脉压,右室/(左室+室间隔)重量比高于NC组(P<0.01),HP组低于HH组(P<0.01)。HH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低于NC组(P<0.01),HP组高于HH组(P<0.01)。HH组肺细小动脉HIF-1α蛋白表达及HIF-1αmRNA表达高于NC组(P<0.01),HP组肺细小动脉HIF-1α蛋白表达及HIF-1αmRNA表达低于HH组(P<0.05)。结论:葛根素减轻大鼠慢性低O_2高CO_2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肺血管HIF-1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骨形成蛋白-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M)Ⅳ、Ⅲ型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4只舍SD大鼠制作糖尿病模型,其中12只入糖尿病模型(DM)组,另12只入糖尿病模型+atRA(DM+atRA)组,此外再随机选择12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NC)组。分别于第8、12周末各组处死6只大鼠,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结果;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MP-7,TGF-β1,Ⅳ、Ⅲ型胶原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TGF-β1 mRNA、BMP-7mRNA,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DM+atRA组大鼠肾组织BMP-7表达较同时期DM组增加(P〈0.01),主要表达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而TGF-β1表达较同时期DM组减少(P〈0.01):且DM+atRA组大鼠肾组织ECM重要成分Ⅳ、Ⅲ型胶原表达与DM组相比较显著减少(P〈0.01)。同时观察到BMP-7蛋白与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5,P〈0.01),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1,P〈0.01),与TGF-β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6,P〈O.0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DM+atRA组BMP-7mRNA水平升高,TGF-β1 mRNA水平下降,且两者星显著负相关(r=-0.83,P〈0.01)。结论atRA能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延缓肾脏纤维化,这一防治作用可能与其增加BMP-7表达,下调TGF-β1表达从而减少肾组织ECM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与骨形成蛋白-7(BMP-7)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BBR对DN大鼠早期肾脏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复制早期DN大鼠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3个BBR(50,100,200 mg.kg-1)治疗组及依那普利(1 mg.kg-1)治疗组,灌胃给药,qd,5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尿量、左肾重、肾重/体重比值;生化指标检测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胰岛素(Ins)、24 h尿蛋白量(Upro)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lb);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化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BMP-7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BR各治疗组DN大鼠FBG,BUN,Scr,Upro及UmAlb水平降低,Ins升高;肾组织形态学异常和超微结构病变改善;BMP-7蛋白和mRNA表达增多。结论:BBR可显著升高早期DN大鼠肾组织BMP-7蛋白及mRNA的表达,改善早期DN大鼠肾功能病变,延缓DN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维生素D类似物——帕立骨化醇联用对尿毒症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尿毒症鼠分组如下:尿毒症组(uc)、氯沙坦组(UL)、帕立骨化醇组(UP)、氯沙坦+帕立骨化醇组(ULP)。正常鼠为对照组(NC)。给药10周后检测大鼠血压(BP),血清中的肌酐(Cr)、钙(ca)、磷(P)、甲状旁腺素(PTH),24h尿蛋白、尿足细胞(UPC)。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肾组织浸润的巨噬细胞(ED-1)。蛋白印迹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结果:UC、uP组BP较NC组显著升高,较UL、ULP组亦显著升高(P〈0.01)。与NC组相比,UC组Cr、P、PTH明显升高(P〈0.01),Ca降低(P〈0.05)。与UC组相比,UL组cr明显降低,uP组Cr、P、唧也显著降低(P〈0.01),且血钙水平明显升高(P〈0.05)。UC组24h尿蛋白、UPC排泄较NC组增加,但可被氯沙坦、帕立骨化醇所改善。UL、uP组肾组织ED.1阳性细胞浸润较UC组显著减少,ULP组较UL、uP组明显减少。TGF-β1蛋白在UC组表达明显增加,UL、UP组明显减少,ULP组减少更为显著。UL、uP和ULP组HGF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氯沙坦和帕立骨化醇均有肾保护作用,两者联用较单用肾保护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对远隔器官心肌组织的损伤作用,探讨依托咪酯对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质量300~350g,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n=12),B组肾缺血再灌注组(n=12),C组肾缺血再灌注+依托咪酯组(n=12),实验结束,24h后处死大鼠,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TNF-α和NF-κB进行定性、半定量检测。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心肌组织TNF-α和NF-κB表达上调(P<0.05),C组大鼠心肌组织TNF-α和NF-κ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较,C组大鼠心肌组织TNF-α和NF-κB表达下调(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继发心肌组织损伤,依托咪酯能够明显减轻这种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TNF-α表达抑制,TNF-α/NF-κB正反馈信号阻断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肾康注射液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肾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雌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UUO模型组、肾康治疗组,肾康治疗组用肾康注射液灌胃,分别在手术后第5,10,15天处死大鼠,在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TGF-β1,和BMP-7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UO模型组大鼠肾脏TGF-β1表达明显升高,BMP-7表达明显减少,但在予肾康注射液治疗后能显著下调UUO模型大鼠TGF-β1表达,上调BMP-7表达。结论肾康注射液可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4.
尿毒清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尿毒清联合川芎嗪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给予尿毒清联合川芎嗪治疗;对照组给予包醛氧淀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GFR、Hb和RBC显著高于对照组,BUN、Scr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尿毒清联合川芎嗪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具有延缓肾衰竭进展、稳定肾功能、改善贫血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索(Erythopoietin,Epo)对顺铂(CDDP)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DDP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CDDP组及Epo治疗(CDDP+Epo治疗),观察各组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Epo治疗组血清BUN、Scr及MDA、TNF-α较CDDP组显著下降(P〈0.05),SOD显著升高(P〈0.05)。结论:Epo可提高SOD,降低TNF—α对CDDP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林海英  刘东芹  尚静波  吝梅芹 《河北医药》2009,31(13):1546-1548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核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胶原Ⅲ(ColⅢ)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单侧输尿管结扎组(模型组),阿奇霉素组(治疗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处死3组大鼠。用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p65、MCP-1、ColⅢ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NF-κBp65、mCP-1、ColⅢ在肾间质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因子的表达下调,与相应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可降低NF-κBp65、MCP-1、ColⅢ的表达,缓解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江庆澜  李瑜元  雷秀霞 《中国药房》2009,(16):1220-1222
目的:从基因表达水平上分析盐酸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的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饲喂雄性Wistar大鼠诱发NAFLD,并分别进行盐酸二甲双胍干预与蒸馏水灌胃对照,每组8只,为期4周。通过逆转录和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方法检测脂肪组织中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抵抗素和解偶联蛋白2的mRNA相对水平并进行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干预组脂联素mRNA相对水平略有上升(P>0.05),瘦素mRNA和TNF-αmRNA相对水平显著下降(P<0.05)。2组样品中均未检测到抵抗素和解偶联蛋白2的mRNA。结论:盐酸二甲双胍可能主要是通过促进脂联素基因表达和抑制TNF-α基因表达来调节肝脏脂肪代谢、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其对NAFLD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Ⅱ-Ⅴ组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模型,于造模后第12天开始Ⅲ组给予甲氨喋呤灌胃治疗,Ⅳ-V组给予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第28天取膝关节滑膜,常规HE染色,计算滑膜病理积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NF-α、TGF-β1和VEGF在膝关节滑膜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滑膜组织均有少量TNF-α、TGF-β1和VEGF的表达,Ⅱ~Ⅴ组较Ⅰ组均明显增高(P〈0.05)。Ⅳ、Ⅴ组滑膜组织TNF—α表达较Ⅱ组明显减低(P〈0.05),而Ⅲ组与Ⅱ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Ⅴ组滑膜组织TGF—β1、VEGF的表达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溶性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可明显降低AA大鼠滑膜组织TNF-α、TGF—β1和VEGF表达,对AA大鼠的关节炎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抑制局部组织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