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洛阳市15岁以上人群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7年洛阳市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15岁以上人群麻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07年共发生15岁以上人群麻疹病例271例,发病率波动于0.24/10万~1.01/10万,7年平均发病率为0.74/10万.不同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8月份为发病高峰.外来流动人口108例,占病例总数39.85%,其中年龄在15~30岁199例,占病例总数74.43%.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占21.77%;无免疫史占20.66%;免疫史不详占78.23%.结论 免疫空白是导致15岁以上人群麻疹流行的因素,及时采取应急强化免疫措施,消除免疫空白人群是控制消除麻疹的重要举措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周长月  胡鹏展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483-1484,1486
[目的]了解徐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麻疹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83~2004年22年中收集到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徐州市1983~2004年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4.81/10万;呈周期性流行,流行周期为4~5年。各县区均有病例分布,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3~5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占总病例的62.86%;15岁以下病例占88.55%,5~9岁是高发年龄组;1999~2004年15岁以上麻疹病例构成比较1983~1998年明显上升,分别为17.05%、11.02%;46.74%的患者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者各占32.86%、20.40%。[结论]徐州市麻疹仍呈周期性流行。在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应加强麻疹监测工作,适时开展重点人群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3.
潮南区2004~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潮南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制定和调整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潮南区2004~2007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90例,年发病率分别为1.61/10万、0.42/10万、5.20/10万、24.74/10万,年均发病率为7.99/10万;3~6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69.23%;男女性别比为2.17︰1,散居儿童占85.64%,﹤7岁组麻疹病例占81.03%,﹤15岁组病例占93.85%;病例中有免疫史占7.44%,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祥占92.56%。[结论]潮南区麻疹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形势较严峻。为降低麻疹发病率,应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初始接种率,并尽快在全区范围内对8月龄~15岁儿童开展初始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定西市安定区2008—2017年麻疹监测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麻疹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安定区2008—2017年麻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安定区2008—2017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90例,其中麻疹病例87例,年均发病率为1.90/10万,2008年发病率最高(7.46/10万),2009年、2012年和2013年无麻疹病例报告, 排除麻疹/风疹病例97例;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为100.00%,血标本采集率为93.68%,咽拭子采集率为99.25%;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7月份;病例发生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以外地病例为最多;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儿童及成人为主;15岁以下麻疹病例有免疫史者占30.51%;成人病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92.59%。 结论  安定区麻疹监测系统运行良好,各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应继续加强麻疹高发季节的提前防控,重视成人及学龄前儿童麻疹类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全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4-2010年金牛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根据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监测专报系统及相关的人口资料进行病例分布分析.结果 2004 - 2010年金牛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共439例,各年均以散发病例为主,4~6月为发病高峰.流动人[1发病比例逐年上升,病例集中于8月~6岁组,占48.06% (211/439),但逐年呈现低龄及大龄病例数增加现象,2008年≤8月龄病例占当年的16.00%,≥14岁的病例占36.00%.439例病例中仅99例有确切免疫史,其中98例为本地人口.发病率由2004年的2.17/10万上升至2007年的12.59/10万,经过2008年强化免疫后,2010年已降至0.21/10万.结论 2004-2010年成都市金牛区麻疹发病率呈先升后降趋势,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运用麻疹疫苗控制麻疹发病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哈密地区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新疆哈密地区2008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一般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探讨麻疹控制策略.方法 对哈密地区2008年麻疹疫情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哈密地区2008年出现暴发和高度散发并存的麻疹疫情,共报告麻疹病例440例,发病率96.22/10万,是2007年同期的506.42倍;发病人群以19岁~成人和<4岁婴幼儿多见;报告病例中达到麻疹减毒活疫苗(MY)免疫月龄(≥8月龄)者374例,其中有M'V免疫接种史的占19.25%,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40.37%,40.37%.结论 婴儿母传抗体水平不足和成人麻疹抗体水平低下,成人和婴幼儿已经成为麻疹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曲靖市2012-2014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史状况,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史状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14年曲靖市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数分别为150例、330例、10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21/10万、5.15/10万、0.16/10万;2012 2014年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7岁儿童,占88.98%:<8月龄占41.02%、8月龄~1岁占35.10%、2~6岁占12.86%、7~14岁占2.04%、15~19岁占0 2%、>20岁8.78%;在免疫规划覆盖范围8月龄~30岁人群病例中,未免疫占56.83%、免疫1次19.06%、免疫2次及以上6.47%、免疫史不详17.63%.结论 冬季是麻疹的发病高峰季节;<7岁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接种MV后少部分儿童依然可能发病;1岁内婴儿发病率最高,应重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加强麻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麻疹流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分析浙江省2004-2008年麻疹疫情,以期发现近年麻疹流行特征变化规律。方法对浙江省2004-2008年传染病报告和麻疹个案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8年浙江省麻疹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15/10万、29.38/10万、3.21/10万、10.94/10万、25.26/10万。高发地区分布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区域,如温州、金华。2004年后年龄分布特点有较大变化,8月龄~14岁病例比例由63.12%下降至35.31%~45.23%,8月龄和≥15岁病例比例有明显增高。40%以上的病例为流动人口,1~7岁病例中以流动人口为主,比例达67.93%。13.90%的确诊病例有麻疹类疫苗免疫史,1~7岁和8~14岁病例有免疫史比例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浙江省近年麻疹疫情仍存在周期性波动,高发、低发年发病水平起伏较大。年龄分布处于小年龄组向大年龄组转变的过渡期模式,需加强对成人免疫水平的监测,需对本地、流动人口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麻疹流行状况,掌握流行趋势和规律,为预防控制麻疹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驻马店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驻马店市2004~2008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累计报告麻疹病例2 090例,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为5.39/10万,病死率为0.43%。年发病率,2004~2008年分别为0.63/10万、5.90/10万、4.78/10万、10.92/10万、4.97/10万。年均发病率,10个县、区为1.59/10万~15.98/10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6.39/10万、4.32/10万;0岁、1~6岁、7~14岁和≥15岁分别为118.79/10万、27.40/10万、8.12/10万、1.07/10万。全部病例中,≤7个月的占13.40%,散居儿童和学生分别占51.72%、20.00%。[结论]2004~2008年驻马店市麻疹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地发病率差异很大,麻疹疫苗接种脱漏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汕头市龙湖区2004-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4-2005年龙湖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比较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常住人口的发病情况。结果2004-2005年共报告麻疹99例,其中2004、2005年分别为43、56例。病例中外来人口为92例,占总病例数的92.93%。2004、2005年麻疹的发病率分别为9.24/10万和11.83/10万。两年流动人口、常住居民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76.67/10万、1.98/10万。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占全年病例的79.80%(79/99),病例年龄集中在1~、5~岁组,共占总数的65.7%(65/99)。全部麻疹病例中,无MV免疫史者、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35.35%、52.53%。流动人口中无免疫史者、免疫史不详者分别为32、51人,共占90.22%。结论该区麻疹发病以外来流动人口为主,外来流动人口中的麻疹疫苗接种率较低,存在免疫空白和发病隐患,是控制麻疹流行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东莞市长安镇2004-2010年麻疹流行特征,评价消除麻疹措施实施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长安镇2004-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71例,2004年发病率最高,为39.59/10万,2010年最低,为0.45/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8月份,占总病例数的80.54%;以8月~6岁组发病数最多,占48.12%,其次为15~30岁组病例,占31.13%;散居儿童发病最常见,占56.55%,其次为工人、民工,占29.44%;流动人口发病所占比重高达97.92%;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43.24%和37.84%。结论流动人口是长安镇麻疹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消除麻疹的关键在于提高易感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2009 - 2015年麻疹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控制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呼和浩特市2009 - 2015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呼和浩特市近年来麻疹发病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发病形式主要为散发。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城区麻疹发病率(3.36/10万)高于农区(1.33/10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高峰在4 - 6月份(占77.80%)。在518例确诊病例中,<8月龄和>20岁麻疹病例所占比例较大,占 55.79%。在确诊病例中,有免疫史者仅占17.95%,无免疫史者占44.02%,免疫史不详者占38.03%。结论 近几年该市麻疹发病年龄特征发生较大变化,<8月龄和>20岁麻疹发病增多。应提高2剂次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率和满8月龄婴儿MV及时接种率,同时加强流动人群和成人麻疹防控工作,应适时开展成人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04-2010年麻疹流行状况,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平顶山市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和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平顶山市2004-2010年共报告麻疹2 825例,年均发病率为8.12/10万,每年3~6月为发病高峰;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以0~3岁组发病率最高,7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占发病总数的72.92%;全市各县市区均有麻疹病例报告;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本地病例中无免疫史占19.61%,流动病例中无免疫史占31.82%;2004-2010年全市共报告40起麻疹、风疹暴发疫情,均经过实验室确认。结论常规免疫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不高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提高易感人群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麻疹消除目标年西双版纳州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防控策略,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X~-2012年麻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该州共报告麻疹病例130例,其中该地病例124例,境外输入病例6例(缅甸5例、老挝1例)。报告发病率为10.88/10万,发病率较前3年有明显的上升;麻疹病例的年龄分布呈“双向移位”现象,≤1岁儿童和〉120岁成人病例数占总病例数67.74%;10和11月为发病高峰,占64.52%;发病数最多地区为勐腊县,占58.87%;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0.8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8.60%。结论西双版纳州麻疹发病率上升明显,存在免疫空白人群和境外输入病例,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初始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人群和做好境外输入病例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920lO年麻疹流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贵州省2009—201O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省201O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0.22/l0万,较2009年的0.65/lO万下降66.15%,为历史最低水平。发病呈高度散发,病例仍以小年龄儿童为主,以l~7岁病例最多。2009年和2010年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占两年病例的77.55%、75.8l%。结论贵州省2008年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效果显著。应继续加强常规免疫,提高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开展查漏补种,提高流动人口的麻疹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6.
刘德坚  郑磊  邓慧芳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57-1858
目的及时掌握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2007、2008年的麻疹发病资料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7年沙井街道报告的麻疹确诊病例为489例,2008年的麻疹确诊病例为210例,2008年麻疹的发病数比2007年下降了57.06%。2年来,发病人群主要以4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20~30岁年龄段左右的外来青工为主,其中8月龄以下的婴儿病例和14岁以上的病例合计占总病例数的50.64%;86.41%的病例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经采取有关防控措施后,该街道2008年的麻疹发病率明显低于2007年,今后仍应继续以加强麻疹疫苗的接种为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泰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对全市报告的确诊麻疹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8年全市报告麻疹病例330例,报告发病率为0.04~5.22/10万。以3-5月为发病季节高峰。城区4个区报告麻疹病例218例(占全市66.16%),3个市报告例112例(占全市33.84%)。麻疹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06∶1。麻疹发病以本地人群为主,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上成人和5岁以下儿童。发病人群以农民、散居儿童、工人等为主,占全部发病例数的83.33%。在330例麻疹病例中,MCV无免疫史者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8.79%。结论 为了控制消除麻疹,需要根据我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尤其是麻疹病例地区与年龄分布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龙泉驿区历年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及易感人群,为进一步控制麻疹在龙泉驿的流行,调整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龙泉驿区1999-2009年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龙泉驿区1999-2009年累计确诊麻疹病例169例,年平均发病率2.92/10万,无死亡病例,3~7月龄是麻疹高发季节;麻疹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60.36%,以散居儿童及学生为主;近年来麻疹发病年龄趋势向0~1岁和15岁以上人群组发展,2个年龄组发病数占总发病人数的44.98%;病例中流动人口占44.37%、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清楚占68.64%。结论龙泉驿区麻疹发病年龄分布已逐步呈现"双向移位"现象。强化免疫是保护易感人群,进而实现控制麻疹疫情暴发的重要策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以及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是控制乃至消灭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米易县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米易县2001~2008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8年共报告麻疹104例,年均发病率为6.35/10万。2001年发病最高达22.72/10万。2006年发病最低为1.42/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县城区发病率为29.85/10万;农村发病率为52.46/10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为4个月至48岁。其中,1~14岁66例,〉20岁27例。25例(24.04%)有麻疹疫苗免疫史,61例(58.65%)无免疫史,18例(17.31%)免疫史不详。病例主要集中在每年2~4月,共68例.占65.38%。学生的发病数最多,共51例,占49.04%。[结论]米易县麻疹流行情况存在每隔4~6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的特点,其间出现有2次发病高峰,峰值呈总体下降趋势。控制麻疹流行必须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开展适龄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