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胃癌患者动脉注射5—氟尿嘧啶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5—氟尿嘧啶协同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5-Fu)腹腔、静脉和灌胃3种给药途径化疗的优劣。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不比较研究了家兔5-Fu3种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结果:大剂量航空给药能在腹腔,门静脉及肝脏提供高浓度药物,且维持时间较长。静脉给药周围血药浓度及门静脉血药浓度均较高,但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灌胃给药后,腹腔液药浓度极低,门静脉血药浓度虽然高于周围血,但吸收极不规则,个体差异较大。组织中药物浓度测定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5-氟尿嘧啶(5-Fu)缓释植入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2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植入5-Fu植入剂1.0 g.结果 CR 38.1%(8/21),PR 42.9%(9/21),有效率81.0%,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初步研究结果 提示,胸腔内植入5-Fu植入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佳,方法 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阿霉素在恶性淋巴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恶性淋巴瘤患者阿霉素血药浓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 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均采用CHOP方案化疗。血药浓度测定用HPLC法。结果 :化疗有效 (CR PR) 18例 ( 6 9.2 % ) ,无效 8例( 30 .8% )。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的平均血药峰浓度分别为 196 5 .3ng·ml-1和 1177.8ng·ml-1,K12 分别为 2 .6 2 1h-1和 1.76 1h-1,Vc分别为 5 2 6L·m-2 和 8.34L·m-2 ,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5 )。不同个体间血药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差异很大 ,变异系数 36 .5 %~ 75 .8%。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阿霉素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参数分析对预测疗效 ,实行个体化给药方案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多卡因缓释胶丸皮下植入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缓释胶丸(LSRP)在兔和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LSRP在血浆和组织中的浓度。结果:发现兔皮下植入LSRP(20,40,80mg·kg-1)后,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缓释制剂的一室开放模型。3种剂量的LSRP吸收半衰期Ta1/2均较利多卡因注射液(LT,10mg·kg-1,sc)明显延长。3种剂量LSRP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0.24±0.09,1.25±0.23,5.65±0.10mg·L-1,而LI(10mg·kg-1,SC)的Cmax为2.18±0.32mg·L-1。40mg·kg-1LSRP经大鼠皮下植入后,在局部皮下组织中利多卡因浓度明显高于血浆、脑、心、肝和肾组织中浓度,并在给药后48h仍能维持在1.18μg·g-1水平。结论:LSRP经皮下植入后的缓释效果明显。提示LSRP能延长利多卡因的局麻、镇痛作用,并可能减轻其全身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氟尿嘧啶脾动脉插管给药和耳静脉给药的优劣。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家兔氟尿嘧啶2种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脾动脉插管给药后门静脉血药浓度高于耳静脉给药,脾动脉给药组的Cmax比耳静脉给药组高63.8%(P<0.05),曲线下面积(AUC0-18)比耳静脉给药高42%。结论:脾动脉插管给药对消灭门脉供血的外围癌组织,控制和预防肝动脉介入栓塞后癌灶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抗癌药)对恶性腹水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48例恶性腹水患者予缓释氟尿嘧啶腹腔化疗,评价其缓解率及毒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的食欲、体质量、疼痛及KPS评分变化.结果 恶性腹水总缓解率为54.16%;治疗后,食欲、体质量、疼痛及KP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吲哚美辛对5-氟尿嘧啶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Ind)增强5-氟尿嘧啶(5-Fu)的抗肿瘤作用是否与药代动力学的变化有关。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5-Fu浓度,数据用“3p97”程序处理。结果单用和联用Ind后,5-Fu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均为一室模型,t1/2ka分别为(3.8±2.0)和(4.4±2.7)min,t1/2ke分别为(57±46)和(101±48)min,ke分别为(0.018±0.010)和(0.009±0.005)min-1,cmax分别为(7.0±1.8)和(19±8)mg.L-1,AUC分别为(0.7±0.5)和(3.5±2.4)g.min.L-1,Cl分别为(100±50)和(24±21)mg.kg-1.min-1。说明联用Ind后,5-Fu的作用时间延长,在大鼠体内的经时过程增长。结论Ind能延缓5-Fu在大鼠体内的消除,两者联用时应注意调整给药剂量和对5-Fu进行临床给药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盐酸利多卡因缓释胶丸 (简称缓释胶丸 )的动物药代动力学。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缓释胶丸的释药动力学、血药浓度及组织分布浓度。结果 家兔皮下植入缓释胶丸 40mg·kg-1·丸 -1·只 -1后第 3 60min ,仍有近 1/ 3残留率。缓释胶丸 2 0、40和 80mg·kg-13组的Ta1/2 分别比对照组 (盐酸利多卡因水溶液 10mg·kg-1皮下浸润注射 )明显延长 ;Te1/2 与对照组接近 ;随着剂量增大 ,缓释比提高 ,Tr1/2 明显延长。缓释胶丸 3组的Tmax比对照组明显延长 ,40mg·kg-1组的Cmax比对照组还低 ,80mg·kg-1组的Cmax接近或达到人的中毒浓度。大鼠皮下植入缓释胶丸 40mg·kg-1后 ,局部皮肤组织的药物浓度明显升高 ,肝脏中较低 ,肾脏中较高。结论 皮下植入缓释胶丸能使局部组织内利多卡因保持长时间、高浓度 ,以满足术后切口镇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杰贵  王勇  胡先纬 《安徽医药》2003,7(5):342-343
目的 观察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内注射顺铂 (DDP)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30例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尽量排尽胸腔积液后 ,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 2 0ml +顺铂 4 0mg ,每周给药 1次 ,连用 1~ 3次 ,治疗前及其后 1个月分别查血T淋巴细胞亚群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治疗前、后CD+ 3 、CD+ 4 、及CD+ 4 /CD+ 8明显低于正常 (P<0 0 5~ 0 0 1 ) ,CD+ 8明显升高 (P <0 0 1 ) ,而治疗后 ,除CD+ 8降低显著外 (P <0 0 5 ) ,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胸腔内注射金葡液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葡液(NGF)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恶性胸水患12例,行常规胸腔穿刺术并尽量抽尽胸水后注入NGF、2500U,每周2次。结果:CR10例,PR2例,总有效率:100%。随访3~25mon,平均11.1mon,死亡11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0.2mon。CR中1例无病生存达25mon,另有2例在分别在治疗后10mon和6mon死亡,但未见胸水复发。与治疗前比较,胸腔注射NCF后普遍出现周围血液淋巴细胞比例减少,而胸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胸腔内注射NGF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确切,使用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3.
田添  李俊 《安徽医药》2013,17(1):66-68
目的通过检测良恶性胸腔积液中TK1(Thymidine Kinase 1,细胞质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的浓度并与当前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相比较,探讨TK1在胸腔积液性质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恶性胸腔积液(MPE)患者和55例非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积液和血清样本。以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TK1、CEA(癌胚抗原)浓度,连续监测法测定LDH(乳酸脱氢酶)浓度,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诊断价值。结果取截断值为4.07μmol.L-1和5.43μg.L-1时,积液中TK1、积液中CEA浓度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和84%、68%和95%。检测积液中TK1浓度诊断MPEs的灵敏度较检测CEA高,但在特异性和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的鉴别方面不及CEA。结论 TK1作为一种新的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高灵敏度的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商品名:恩度)与博来霉素联合胸腔灌注与单用博来霉素及单用恩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0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Ⅰ,Ⅱ,Ⅲ组,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和闭式引流胸液,分别注入博来霉素、恩度及二者联用,每周1次,连用3周后评价疗效及生活质量,并计算胸水中位缓解时间。结果:Ⅰ组和Ⅱ组之间治疗胸水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与Ⅰ组相比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Ⅱ组相比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Ⅰ,Ⅱ,Ⅲ组胸水中位缓解时间分别为40 d,31 d及68 d。治疗后Ⅰ组和Ⅱ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低于Ⅲ组(P均<0.01)。Ⅲ组发热及胸部不适发生率较Ⅰ,Ⅱ组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后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显著,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EORTC-QLQ-C30(V3.0)中文版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量表,问卷式调查评估微创胸腹腔置管引流术并腔内灌注甘露聚糖肽治疗方法对晚期恶性胸腹腔水(MPPE)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2003年10月~2008年2月间,应用EORTC-QLQ-C30(V3.0)量表对69例接受该方法治疗的MPPE癌症患者进行了生活质量调查研究和评估.入组患者机体机能状况差,中位KPS评分40分,问卷式调查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进行.结果 治疗后患者EORTC-QLQ-C30(V3.0)核心量表15项领域功能子量表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标准分(SS)均有明显的提高,分别由21.11±7.74,41.17±13.98,23.56±19.42提高到42.94±29.56,50.00±18.18,64.11±12.01(ρ<0.01,ρ<0.05,ρ<0.01),差值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改善率分别为71.01%,50.73%和72.46%.症状子量表和单项项目中,除便秘、腹泻单项SS治疗前后没有明显改变外,乏力、恶心/恶吐、疼痛、气短、失眠、食欲减弱SS均明显降低(ρ<0.05~ρ<0.01),改善率分别为69.57%,39.13%,68.12%,88.41%,47.83%和37.68%.经济困难者SS则明显升高(ρ<0.05),改善率仅为2.90%.胸腹水控制有23例CR(33.33%),37例PR(53.62%),6例NC(8.70%),3例PC(4.35%),总有效率为86.96%(60/69).KPS评分由44.90±13.17提高到64.11±12.01(ρ<0.01),改善率为78.26%.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微创胸腹腔置管引流联合甘露聚糖肽腔内灌注治疗晚期MPPE,可以明显改善和提高MPPE患者的QOL水平,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的缓释效果和安全性,研究给药剂量和药物浓度的关系。方法42例乳腺癌患者接受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的术前、术中局部植入化疗,以不同的给药剂量及给药后不等的手术时间,观察其血液、组织浓度及用药后反应。结果(1)该药体内植入后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所有病例无明显不良反应。(2)植入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可获得较高的组织药物浓度。结论应用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行乳腺癌局部植入化疗,安全性高,全身影响小,缓释效果佳;加大给药剂量,局部能获得更高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7.
刘燕好  廖世雄 《上海医药》2014,(7):46-48,53
临床上在使用缓、控释制剂过程中常出现给药次数过多或过少以及掰开或嚼碎后服用等错误情况,致使药物不能很好地发挥治疗效果,同时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为保障患者安全、有效和合理地使用缓、控释制剂,本文就缓、控释制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药学监护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引流术联合甘露聚糖肽局部灌注治疗在机体状况差的晚期恶性胸腹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03年10月到2007年12月间,共对51例机体机能状况差(中位KPS评分40分)的晚期恶性胸腹水患者进行了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引流术联合甘露聚糖肽局部灌注治疗。在胸腹水引流完全后,经导管进行甘露聚糖肽的生物灌注治疗,甘露聚糖肽的剂量从20mg/次逐渐增加到50mg/次,每周灌注2次。结果经导管置管引流后,100%的患者与胸腹水压迫相关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胸腹水控制CR25例(49.0%,PR19例(37.3%),NC4例(7.8%),PC3例(5.9%),总有效率为86.2%(44/51)。中位带管时间63d(25~107d),中位积液无进展时间71d(0~248d),中位生存时间92d(25~265d)。37例患者(72.5%)经引流灌注后胸腹水得到控制而拔管,11例患者(21.6%)带管死亡。无置管相关死亡病例,与置管相关的并发症轻微,灌注药物后不良反应较轻,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生活质量改善明显,KPS评分改善者41例(80.4%),稳定者10例(19.6%),中位KPS评分提高到60分。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引流术联合甘露聚糖肽局部灌注治疗应用于机体状况差的晚期恶性胸腹水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氯氮平缓释片在小猎兔犬(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其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6条Beagle犬随机分成2组,采用自身对照交叉实验设计,分别单次口服氯氮平缓释片和普通片各100mg,用RP-HPLC法检测血药浓度。药动学参数用统计矩法计算。结果:氯氮平缓释片和普通片的tmax分别为(7.3±s 1.0)和(3.3±0.8)h;Cmax分别为(986±274)和(1388±346)μg·L~(-1),t_(1/2)分别为(8.1±1.4)和(9.5±1.0)h;AUC_(0-t)分别为(17452±5618)和(14174±3420)μg·h·L~(-1)。以AUC_(0-t)计算,与普通片相比,氯氮平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0±28)%。2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经统计学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缓释片具有一定缓释特性,生物利用度优于普通制剂。  相似文献   

20.
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在大肠癌患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研究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术中植入治疗大肠癌的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24例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关腹前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定时采集血样,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中氟尿嘧啶浓度.结果:药动学为一室模型,Tmax=72 h,Cmax=(0.56±0.23)μg·mL-1,维持0.1 μg·mL-1以上浓度达20d,AUC达140μg·h·mL-1.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实验,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后,有典型的药动学特征,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