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 SAC)是细胞正确进行有丝分裂(mitosis)的一种保护机制,以防止有丝分裂中后期染色体动粒(kinetochore)存在未附着或不正确附着微管的情况下继续有丝分裂,从而避免整条染色体的增加或丢失而产生非整倍体(aneuploidy)细胞。非整倍体以及SAC组成蛋白的表达改变是不同癌症种类,包括肺癌的共同特征之一。因此,SAC是一种潜在的肺癌治疗新靶点。目前,SAC上游组分蛋白单极纺锤体蛋白激酶1(monopolar spindle 1, MPS1)小分子抑制剂已有5种进入临床试验。本文介绍了SAC的生物学功能,总结了SAC组分蛋白在多种癌症中的表达异常和MPS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期望对未来开发靶向SAC组分的肺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心体异常、基因不稳定性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e X  Niu Y  Fang ZY 《癌症》2005,24(10):1290-1292
基因不稳定性是人类肿瘤细胞的显著特征,包括细胞倍体改变及一系列染色体异常,而在肿瘤细胞中还发现伴有中心体异常。异常中心体可产生多极纺锤体,使染色体错误分离及分配不平衡,介导染色体不稳定性(CIN)和非整倍体的形成。因此,中心体异常也是肿瘤细胞的普遍特征,并且可能出现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3.
昆明山海棠水抽提物诱发小鼠骨髓细胞非整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有丝分裂效应、微核及染色体结构畸变分析,综合评估了中药昆明山海棠根部水抽提物(THH)在小鼠骨髓细胞中的非整倍体诱发能力。结果表明,THH具有类似于秋水仙素的非整倍体诱发效应:(1)导致骨髓细胞有丝分裂指数、C—有丝分裂细胞频率显著升高,有丝分裂后期频率显著下降;(2)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中诱发微核却无染色体断裂效应。提示THH为一种哺乳动物体细胞非整倍体诱发剂。  相似文献   

4.
基因组不稳定是癌症的标志.XKlP2靶蛋白(Targeting protein for Xenopus kinesin-like protein 2,TPX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参与纺锤体的形成.TPX2的异常表达可导致中心体异常扩增、纺锤体发生异常,进而影响染色体组的稳定性,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近年来研究证实,TPX...  相似文献   

5.
人肝癌细胞系EH-H1的建立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建立一株人肝癌细胞系EH-H1,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将取自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组织标本分离成单细胞悬液,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在普通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并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系AFP和HBV的含量,采用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裸鼠皮下接种细胞检测该细胞的成瘤能力. 结果:成功建立一株新的人肝癌细胞系,命名为EH-H1.EH-H1细胞体外连续传代80代以上,细胞形态不变,生长周期恒定在24 h.放射免疫检测EH-H1各代细胞HBV均为阴性,AFP分泌微量(0.6 μg/L) .染色体G带显示,EH-H1细胞染色体为非整倍体,以超2倍体为主.该细胞经皮下接种可使裸鼠致瘤(10/10),移植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与肝细胞癌一致.结论: 通过原代培养建立的肝癌细胞系EH-H1与原发癌保持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可望成为一个稳定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6.
卢虹  杨宏  蔡扬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3):775-778
  目的  分析STK15及p53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心体扩增相关性,探讨OSCC中心体扩增可能分子调控机制。  方法  8例正常口腔黏膜及43例OSCC石蜡包埋组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重染色了解OSCC中心体数目扩增状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相应组织p53、STK15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中心体扩增相关性。  结果  中心体扩增可见于76.74%(33/43)OSCC中。OSCC中STK15阳性率为67.44%(29/43),STK15阳性率在p53阳性组高于p53阴性组(P < 0.05)。OSCC中心体扩增发生率在STK15/p53阳性共表达组高于STK15/ p53阴性组(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TK15/ p53阳性共表达与OSCC中心体扩增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0.356,P=0.019)。  结论  中心体扩增是OSCC常见异常现象,p53/STK15转激活-非依赖通路可能参与中心体异常的形成,与之共同参与OS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ECRG2基因对纺锤体检测点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敲除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ECRG2基因在细胞内的定位及生物学功能.结果 ECRG2基因在有丝分裂间期分布于中心体、有丝分裂期分布于着丝粒处,可能参与中心体复制和纺锤体检测点功能.siRNA技术敲除ECBG2基因细胞导致纺锤体检测点功能丧失,在nocodazole处理时无法阻断细胞于有丝分裂期而进入下一细胞周期,最终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性和非整倍体细胞出现.结论 ECRG2在纺锤体检测点中起重要作用,对确保染色体稳定性必不可少;ECRG2基因的缺失可能是肿瘤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和非整倍体细胞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和其α粒子诱发的癌变细胞系BERP35T1和BERP35T4的纺锤体检测点功能,探讨纺锤体检测机制变化在辐射致癌中的作用。方法:用噻氨酯哒唑药物破坏细胞的微管结构,导致纺锤体形成受阻,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有丝分裂细胞。结果:本实验观察的辐射诱发癌变细胞系中有的染色体数目相对稳定,有的不稳定,其中表现为多倍体细胞比例增高。通过分析纺锤体检测点机制,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多倍体)比例高的癌变细胞BERP35T4(40%)在噻氨酯哒唑药物作用后12—24h,有丝分裂指数(MI)明显低于亲本BEP2D细胞和另一癌变细胞系BERP35T1,后二者细胞的多倍体率较低(5%)。结论:纺锤体检测点机制异常与α粒子照射诱发恶性转化细胞BERP35T4的染色体不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癌基因B-RafV600E导致肿瘤细胞染色体不稳定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RNA干扰技术敲除稳定表达B-RafV600E基因的黑色素瘤Sbcl2和SK-MEL31细胞中内源性单核纺锤体蛋白激酶(Mps1)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中心体及纺锤体结构.HU-arrest分析法观察Mps1基因缺失对癌基因B-RafV600E致肿瘤细胞中心体过度复制及多极纺锤体形成的影响.结果 未敲除内源性Mps1基因的表达B-RafV600E基因的Sbcl2和SK-MEL31细胞中36%出现中心体过度复制及多极纺锤体,Mps1基因被敲除后上述异常细胞比例降低至6%.结论 B-RafV600E可能通过Mps1调控中心体过度复制及多极纺锤体结构的形成,影响肿瘤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及非整倍体细胞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从~(241)- 镅和~(238)-钚诱发的大鼠骨肉瘤组织分离建立了两个细胞系ROCL-Am831和ROCL-pu841,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比较。两个细胞系均具有恶性细胞的主要特性,染色体众数为非整倍体,含有结构异常的标记染色体;均可使同种动物生瘤率接近100%。但是,ROCL-Am831细胞的致瘤毒性比ROCL-pu841细胞高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