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冠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再发防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舒冠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再发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舒冠滴丸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各30例,4周为1疗程,观察1个疗程并追踪观察停药3个月后的病情。结果:治疗后2组心绞痛、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6.67%,53.33%和50.00%,2组比较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追访2组心绞痛、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33.33%,46.67%和23.33%,2组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追访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变化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舒冠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再发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舒血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舒血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观察舒血宁组(20例)、对照组(18例)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静息心电图及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舒血宁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耗氧量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舒血宁治疗uA,效果肯定,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陶洪夏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5):703-703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0.4g静滴,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静息心电图等变化。结果:葛根素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异常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UAP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组)疗程为2周。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在心电图改变,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累计硝酸甘油用量及发生心肌梗塞(MI)的例数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降低MI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抗凝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和不实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其他临床治疗相同,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明显好转(P〈0.05),心电图ST-T显著改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下降(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应用于UAP患者的抗凝治疗,对于控制和改善UAP的临床表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UAP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和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高于对照组,两相比有显差异(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UAP有效,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脂质体携载前列腺E1(Lipo-PGE1,凯时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PA)患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UPA患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加用凯时治疗,对照组(29例)。两组均常规静滴异舒吉20mg 0.9%NS250ml iv gtt. 维持4min,口服阿斯匹林、钙离子拮抗剂,停服ACEI,心绞痛发作时均舌下含硝酸甘油片,症状改善硝酸酯类用药逐步减量,并记录硝酸酯类药物用量,其它口服药两组相同。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情况,用药前、后各抽静脉血测定ET、NO水平,记录静息心电图变化。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住院10d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3%与68.6%(P<0.01),治疗组降低UAP血浆ET水平(P<0.01),升高血浆NO水平(P<0.01)更显,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凯时治疗UAP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明显降低UAP血浆ET水平,显升高血浆NO水平,因而可以拮抗ET的血管效应,对UAP的治疗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何建平  伍蓓影 《广东医学》2002,23(5):538-53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同期老年U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65例予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观察组),其余65例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及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对照组),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常规心电图∑ST,Holter缺血总时间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无急性心肌梗死(AMI)及死亡发生,对照组发生AMI5例,严重心律失常6例,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LMWH治疗老年人UAP效果良好,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n=43):予以传统治疗;观察组( n=43):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血粘度情况、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日消耗硝酸甘油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粘度情况、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日消耗硝酸甘油量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具有安全、显著的临床疗效,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小成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6):783-78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进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次,3次/d。结果用药5周后2纽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药量、心电图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绞痛症状的疗效比较:曲美他嗪组总有效率83.67%,对照组总有效率61.2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曲美他嗪可获得更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心通络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标准治疗,实验组除标准治疗外加用保心通络汤。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baPWV、ABI、心电图ST-T改变。结朵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能够较好地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更好地改善上述临床情况(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baPWV均有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AB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西药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心通络汤能够更有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缓解临床症状,对ABI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顽固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盐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制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血压、心率变化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电图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用曲美他嗪、丹红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明显。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通心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胸痹心痛证候改善情况,心电图及血脂指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胸痹心痛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脂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UAP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规疗法联合益心酮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试验组48例(加服益心酮滴丸15丸,tid),所有患者均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tid,阿司匹林肠溶片75 mg,qd,在治疗过程中若心绞痛发作则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根据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片用量,心电图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降低(P 〈0.05);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 〈0.05);硝酸甘油用量显著减少,(P 〈0.01);心电图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全血粘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常规疗法联合益心酮滴丸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疗法对照组(P 〈0.05)。  相似文献   

15.
李丽  那丽 《医学文选》2006,25(2):215-217
目的 探讨合贝爽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按常规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观察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合贝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时间明显缩短(P之0.05),心电图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时间缩短和心电图改善均不显著(P〉0.05)。结论 合贝爽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地奥心血康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心血康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心绞痛分型、合并病变及心功能分级等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方法原则相同,治疗组给予地奥心血康软胶囊0.35~0.70g,每日3次口服,疗程为4~6周,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程度、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发作心绞痛时心电图心肌缺血情况等,并作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均可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硝酸甘油日耗量,并显著改善心电图ST—T。心血康组在症状疗效方面与对照组虽无差别,但在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硝酸甘油日耗量及心电图ST—T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奥心血康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口服,可进一步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辛伐他汀早期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9)和对照组(n=60),实验组在对照组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2周为一个疗程,随访30天,观察指标:(1)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片的用量和心电图,进行疗效判定;(2)总胆固醇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主要心脏事件(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和死亡事件总争)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片的用量及心电图检壹进行疗效判定时,与传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O.05),实验组出院30d内随访主要心脏事件(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和死亡等)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能显著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等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3次/d,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总有效率为90.0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UAP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可明显减少UAP患者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另给予益心康泰胶囊与硫氮唑酮。均为30 d 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 ST-T 、血液粘度值及血管内皮功能标志物-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 )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液粘度值及 ET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 NO 较治疗前增高(P<0.05)。结论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持续应用替罗非班72小时.对照组除不给予替罗非班外,其他药物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心电图ST段较对照组也有较多改善,两组主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UAP,可以进一步缓解心绞痛症状和改善心电图,治疗剂量无严重出血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