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此项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恢复快、效果可靠等优点。但PTCA作为一项介入性治疗方法 ,术后有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但可通过术后监护 ,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并发症 ,既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又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我科于 1996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行PTCA +支架植入术患者 5 0例 ,其中男 38例 ,年龄 36岁~ 82岁 ,女 12例 ,年龄 5 3岁~ 76岁。以上病人中植入 1个支架者 30例 ,2个支架者 15例 ,3…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PCI术后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因血小板聚集率不达标且CYP2C19基因异常而改用替格瑞洛的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首次负荷剂量300 mg,维持剂量100 mg,每日一次;替格瑞洛维持剂量90 mg,每日二次,持续1年。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1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一般不良事件(包括轻微出血、过敏、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后随访1个月未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一般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2例(4%)出现呼吸困难,2例(4%)发生轻微出血,其中1例鼻出血,1例皮下淤血。应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血小板计数未明显下降。结论替格瑞洛用于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短期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低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一般情况的调查表与PCI术后的低血压状况的记录表来对160例PCI病人术后的血压状况与影响的因素加以收集,选择分析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对PCI术后低血压的影响因素加以探究。结果160例病人中,42例出现了低血压,发生率是26.25%。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病人出现低血压危险的因素包括术后血流的分级与术后应用替罗非班,防护的因素包含胸痛至梗死有关的动脉(IRA)开通的时间与右冠状动脉的病变(P<0.05)。结论PCI术后容易出现低血压并发症,多个方面因素对其造成影响,医护人员需对危险的因素有效加以管控,预防在PCI术后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陈亚辉  王侠 《山东医药》2021,61(24):90-92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后体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96例成功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依据术后1周体力活动能力评分(以全部患者得分的中位数为截点)分为低分组(48例)和高分组(48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术后体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婚姻状况、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是否规范,并对其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1-07-01-2002-06-30与2003-07-01-2004-06-30两个时间段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注册研究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种类、联合用药、药物剂量及服用时间。结果1728例患者接受了PCI治疗,其中1006例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组),518例置入普通金属支架(BMS组),192例患者同时置入了DES与BMS,12例患者单纯球囊扩张。术后有70例患者未继续使用任何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其余1658例患者使用1种或1种以上抗血小板治疗药物。进一步分析BMS组与DES组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术后未使用任何抗血小板药物(BMS组52例,DES组18例,P〈0.001),只使用阿司匹林一种抗血小板药物(BMS组236例,DES组180例。P〈0.001),只使用噻吩并吡啶类药物(BMS组45例,DSE组39例,P〉0.05),使用阿司匹林加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双重抗血小板治疗(BMS组350例,DES组808例,P〈0.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降低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介入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好,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技术之一。作为基层医院,我们2001年11月开展介入治疗,至2003年10月共收治临床诊断的冠心病81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108例,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69例),其中34例患者接受了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冠心病合并永久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抗栓治疗情况并随访。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5年9月我院因冠心病行PCI术入院并伴有永久性非瓣膜病房颤的患者62例,将资料完整的56例患者分为华法林治疗组(n=33)和非华法林治疗组(n=23),了解患者术后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状况,并对患者在PCI术后1年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56例患者年龄(69.6±8.9)岁。PCI术后有33例(58.9%)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中含华法林;23例(41.1%)术后未使用华法林。女性患者中应用华法林治疗的比例较男性低(P<0.05)。随访期间非华法林治疗组2例发生脑栓塞,与华法林治疗组比较栓塞发生率(8.7%比0)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8)。支架内再狭窄率和严重出血发生率非华法林治疗组与华法林治疗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于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对于既有抗凝又有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指征的永久性房颤患者在PCI术后,实际临床上给予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法有多种,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抗栓治疗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黄琼  余振球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28(5):375-376,F000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的治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及心绞痛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死亡率。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显著降低了PCI术后再狭窄率和靶血管重建率,使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率〈10%。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4岁,因“突发胸闷、胸痛3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10年,糖尿病5年.患者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骨后闷痛,伴心悸、出汗,无肩背痛,无黑朦、晕厥,含服硝酸酯类药物胸痛不缓解,2013年11月8日就诊于我院急诊科.心电图检查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V1~V5导联ST-T抬高,考虑急性广泛前壁ST-T抬高型心肌梗死,立即给予阿司匹林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300 mg口服,并收住院.入院查体:T 36.5℃,P 50次/分,Bp 125/70 mmHg,R 19次/分.神志清楚,表情痛苦,面色苍白,末梢凉,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双肺少许湿罗音,心率50次/分,心音弱,律齐,无杂音,其余查体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伴发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11年4-11月行PCI的ACS患者128例,分别于PCI术前2天和术后2周进行抑郁评分。术后2周HAMD≥7分的患者分入抑郁组,〈7分的患者分入非抑郁组。结果抑郁组共43例,发生率为33.59%。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高、冠脉病变严重是PCI术后发生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PCI术后有较高比例的患者伴发抑郁症。文化程度高、冠脉病变严重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二者为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赵翠英  李会利 《山东医药》2006,46(13):84-8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其手术简便、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效果可靠,但术后易发生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2001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对232例冠心病患者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占8.62%)。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如何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始终是临床实践日常面对的问题。2023年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评估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无阿司匹林的P2Y12受体拮抗剂单药治疗策略和降级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效能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这些策略提供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未来的方向将包括关注新的治疗靶点、开发新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现有药物实施新的抗血栓治疗方案以及进一步验证现代抗血小板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是否规范,并对其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1-07-01—2002-06-30与2003-07-01—2004-06-30两个时间段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注册研究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种类、联合用药、药物剂量及服用时间。结果1728例患者接受了PCI治疗,其中1006例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组),518例置入普通金属支架(BMS组),192例患者同时置入了DES与BMS,12例患者单纯球囊扩张。术后有70例患者未继续使用任何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其余1658例患者使用1种或1种以上抗血小板治疗药物。进一步分析BMS组与DES组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术后未使用任何抗血小板药物(BMS组52例,DES组18例,P<0.001),只使用阿司匹林一种抗血小板药物(BMS组236例,DES组180例,P<0.001),只使用噻吩并吡啶类药物(BMS组45例,DSE组39例,P>0.05),使用阿司匹林加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双重抗血小板治疗(BMS组350例,DES组808例,P<0.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降低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经验总结探讨开通CTO对于患者临床症状、左室功能、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心内科病房住院接受冠脉造影、其中至少1支冠脉主支血管为CTO并接受PCI的患者,根据PCI手术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应用正向导丝技术处理病变。出院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的终点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中风、再次PCI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34名入选患者,CTO介入治疗成功316名,失败118名。PCI失败组患者既往接受PCI手术(P<0.01)或CABG术(P<0.01)显著高于PCI成功组,高龄和吸烟比例也显著高于PCI成功组。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病、高血脂、陈旧心梗及糖尿病等病史和心功能方面没有显著差别。PCI失败组两支CTO病变以及多支血管病变比率均显著高于PCI成功组患者(均P<0.01)。术后1年两组患者在死亡、心梗、中风和再次PCI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失败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高(P<0.01),介入术后进行择期CABG手术比例高于成功组患者(P<0.01)。结论: 开通CTO可显著降低患者心绞痛和CABG手术率,而死亡、心梗、中风和再次PCI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对于治疗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效果,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治疗措施,不可避免会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因此,临床上应充分认识到可能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实行整体化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人们采用许多方法来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后再狭窄 ,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 药物涂层支架药物涂层支架是利用支架的包被物质作为载体 ,携带具有预防再狭窄作用的药物 ,并使药物缓慢、稳定的释放来预防再狭窄。目前所选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抗凝血酶、迁移抑制剂 /细胞外基质调节剂、增加愈和 /改善内皮功能制剂等多种 ,但用于临床试验的药物仅有雷帕霉素( Sirolim us)、紫杉醇 ( Paclitaxel)和放线菌素 D( Actinomycin-D)。药物涂层支架集抗血管重塑和抗增殖作用于一身 ,局部药物的靶向性释放可保证病变局部…  相似文献   

17.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的治疗基石。在双抗治疗持续时间方面,相关指南有较为明确的推荐,但是关于双抗的用药强度方面仍存在争议。本文就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3月进行PCI治疗的4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20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15例。分析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的靶血管特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成功率为97.5%,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率为95.6%,其中A、B、C型病变成功率分别为100%、100%、93.6%。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34支成功率61.8%,严重并发症0.6%。结论 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成功率均达到95%以上,因此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器械材料的不断改进和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PCI治疗的指征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但仍有少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研究显示,随着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升高,PCI术后不良反应也随之升高[1],因此,明确接受PCI治疗术患者术后死亡率与自身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对相关危险因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TIMI心肌灌注分数(TMP)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肌钙蛋白增高与心肌微灌注的关系,并观察TMP对患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