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2.
3.
4.
通过CT与超声(US)对肝硬化并发小肝癌(Shcc)检出情况的研究,探讨两者在Shcc诊断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对比研究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检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CT/MR室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4例共96个病灶的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根据患者肝癌病灶直径大小分为两组:微小肝癌组(≤1 cm)28个病灶;小肝癌组(1~3 cm)68个病灶。给予两组患者多排螺旋CT及MRI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小肝癌检出率。结果微小肝癌组检出率最高序列为容积快速三维成像(LAVA)动脉期,最低位LAVA平衡期;而小肝癌组检出率最高序列为LAVA动脉期和CT动脉期,最低为CT平扫,其余期相和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CT总检出率为89.6%(86/96),MRI总检测率为97.9%(94/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测在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检出率上具有显著优势,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扫描技术,且检出率最高序列为LAVA动脉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肝癌(SHCC)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及血供特点,提高CT对小肝细胞癌的定性诊断。方法搜集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病例,术前行螺旋CT三期(动脉期扫描、门静脉期扫描、延迟期扫描)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32例小肝癌患者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结果。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是SHCC可靠的检查方法,能充分反应SHCC的血供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伴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且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肝硬化肝癌的34例(44个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MRI及CT多期动态扫描,且影像学资料完整,比较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硬化伴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组34例患者共44个病灶,CT共确诊病灶39个,诊断准确率为88.64%;MRI确诊病灶40个,诊断准确率为90.91%,MRI诊断准确率稍高于CT,但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无明显放射损伤,可多角度、多方位显示病变,扫描时间短,分辨率高,其对小肝癌诊断敏感度更高,定性准确度稍高于CT,且对肝癌血供及包膜强化特点显示较好,可作为肝硬化伴肝癌的首选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9.
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的肝硬化CT表现彭光春韩再德⒇(附属湘雅医院放射科长沙410008)关键词血吸虫病;肝硬化;CT中图号R383.24R575.21湖南洞庭湖区是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笔者收集了自1993年9月至1994年5月经大便虫卵或肠粘膜活检诊断为... 相似文献
10.
唐业斌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2):36-37
中图法分类号R735.7;R814.42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男性癌症中居第3位,在女性中居第4位。近年来世界各地肝癌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因此,肝癌的研究受到全世界的重视〔1〕。为了进一步了解肝癌的CT表现,现就44例肝癌CT表现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对外生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外生性肝癌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中主诉有上腹疼痛或隐痛7例,其中6例可触及巨大包块,消瘦伴乏力3例,2例B健康体检发现;8例HbsAg(+),甲胎蛋白(AFP)增高9例,3例≥500ng/ml;12例外生性肝癌均与肝脏相连,呈向肝外生长的肿块,4例有明显蒂部,11例病灶内见“更低密度区”,11例增强后表现为典型“快进快出”表现,CT多平面重建(MPR)能更好地显示肿块与肝脏的关系。结论外生性肝癌有明显的CT征象特点,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对外生性肝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1例患者共33个肝细胞癌行双动脉期扫描,以3ml/s的速度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后18-20s,38-41s扫描分别获得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图像。结果:动脉早期有17例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及异常血管网,2例结节型肝癌呈现高密度强化,动脉晚期1例结节型无明显强化,8例块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外,其余结节型及肿块型均呈明显高密度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扫描可较好显示肿瘤血管,有利于多血供肿瘤病灶及小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13.
刘英娜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2):88-91
目的研究混合型肝癌(c HCC-CC)的CT及MRI影像资料,分析两种影像检查手段在cHCC-CC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05-2018.05期间超声检查高度怀疑为cHCC-CC的90例患者行CT及MRI影像检查(平扫+增强),并最终行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对cHCC-CC疾病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分析cHCC-CC的CT及MRI影像图像特点。结果 90例cHCC-CC疑似患者病理结果为cHCC-CC者82例,其他8例;CT诊断结果为cHCC-CC者67例,其他23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05%(64/82)、62.50%(5/8)、76.67%(69/90);MRI诊断结果为cHCC-CC者77例,其他13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68%(76/82)、75.00%(6/8)、91.11%(82/90);MRI对cHCC-CC诊断正确率高于CT(P<0.05);cHCC-CC的CT及MRI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 cHCC-CC的CT及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增强扫描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且MRI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SHCC)CT与MRI强化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就治的20例(共26个病灶)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比较所有患者影像学资料中增强后CT与MRI各期相对强化率(rER)、病灶-肝脏对比率(TLCR)及时间-密度/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来分析有别于MRI的CT强化表现特点.结果 SHCC患者CT增强动脉期及平衡期rER(58.14±13.45)%、(71.56±16.78)%均较MRI(68.79±20.19)%、(82.27±14.36)%显著较低(P<0.05).SHCC患者CT增强各期TLCR动脉期(14.62±13.74)%、门静脉期(-6.85±8.28)%、平衡期(-14.23±9.64)%均较MRI(23.42±12.31)%、(-2.36±6.75)%、(-5.62±11.41)%显著较低(P<0.05).SHCC病灶CT强化曲线速升速降型65.38%高于MRI34.62%,速升缓降型30.77%低于MRI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显示SHCC病灶强化曲线主要为速升速降型,即其强化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点;且与MRI相比,更有利于显示SHCC强化"退出"的特点.结论SHCC;CT;强化;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为原发性肝癌的30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应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计算机容积重组(computed volume reconstruction,CV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技术进行重组,观察肝癌肿块本身及淋巴结、血管的显示情况,并与临床检查和手术病检或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PR能清楚显示病灶的形态、边缘、大小、密度以及周围组织如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及胆道系统的侵犯情况等,也能清楚显示相邻器官如膈、胃、胆囊及胰腺等情况;MIP能较好地显示肝脏血管系统及肿瘤供血动脉;CVR能较好显示淋巴结情况;VR能够直观地了解病灶的位置、形态及周围组织关系。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好地显示肝癌病灶、血管、淋巴结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具有更全面、直观、准确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6)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的大肝癌行解剖性肝切除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39例合并肝硬化的大肝癌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解剖性肝切除组(n=148)和非解剖性肝切除组(n=91),观察两组间围手术期及预后情况。结果:解剖性肝切除组手术时间(221±58)min,较非解剖性肝切除组(187±64)min长(P<0.001);但是其术中出血量(450±216)ml明显少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822±525)ml(P<0.001);术后住院时间解剖性肝切除组(15±4)d,较非解剖组(17±4)d短(P<0.001);术后肝功能恢复较非解剖性肝切除组快[术后7dALT、AST、TBIL分别为(102±57)U/L、(80±39)U/L、(42.7±21.4)μmol/L比(193±48)U/L、(117±34)U/L、(65.5±20.2)μmol/L;P<0.001];解剖性肝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6%(26/148),明显低于非解剖组23.1%(21/91,P<0.05)。解剖性肝切除组术后3、6、12月生存率分别为88.7%、77.4%、66.0%;非解剖性肝切除组分别为86.8%、73.6%、63.1%,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功能储备良好的合并肝硬化的大肝癌可以安全的实施解剖性肝切除,术后恢复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秦秀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3):24-2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57%、69.49%,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61%、94.91%,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614、13.034,P<0.001);CT平扫中,41例(69.49%)患者瘤体边界不清,瘤体位于肝右叶者35例(59.32%),位于肝左叶者24例(40.67%);门静脉癌栓多为低密度或高低密度混合影,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扩张,门静脉主干平均直径(2.12±0.99)cm,右门静脉扩张呈现为竹节状。三期增强扫描中,31例(52.54%)患者动脉期低密度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出现"门静脉铸形",呈不均匀强化;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受累肝实质均可见斑片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患者门静脉腔内呈现不同范围充盈缺损。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检出、诊断准确率高,能清晰显示病灶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小肝癌在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8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70s、延迟期5m 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3 m l/s,剂量为1.5 m l/kg。结果:共发现20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0%,60%和65%。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95%。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使其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