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类白血病反应1例患者男,46岁,农民,汉族,孝感市人,因COPT环沉率达5%诊断为慢性血吸虫病,于1989年3月2日收住入院.既往有慢性血吸虫病史及锑剂治疗史,无吡喹酮治疗史.入院前体检及血尿粪常规、EKG、胸透、肝功能、HBsAg均正常.入院后给予保肝治疗1wk,无明显异常后,给予吡喹酮总量60mg/kg 2d疗法病原治疗.于口服吡喹酮第1d夜间出现神志模糊,呈嗜睡状态,T39.5C,WBC 41.0×10~9/L,中性粒细胞0.92,嗜酸性粒细胞0.01,淋巴细胞0.07,尿蛋白 ,体检(包括腰穿CFS)均无异常,全身无明显炎性病灶,考虑为吡喹酮所致,遂停用吡喹酮,给予保肝、能量、激素退热等对症治疗,体温渐退,神志渐清,WBC渐降,5d后恢复正常出院.出院后嘱至武汉某大医院做脑电图、CT、腰穿CFS等仍无异常,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42岁。因血吸虫LA、IHA、ELISA试验阳性,于1988年6月20日入院。既往无血吸虫病病原治疗史,否认心脏病史。体检无特殊发现。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正常。诊断为慢性血吸虫病。入院后9d吡喹酮治疗,总剂量60mg/kg,分2d治疗。服第2次药3h后出现头昏、胸闷和心悸,心电图示  相似文献   

3.
陈某,男,53岁,干部,于1998年11月5日诊断为慢性血吸虫病和急性支气管炎入院治疗。患者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血吸虫病治疗史,无支气管哮喘病史。入院时体温37.8℃,心率90次/分,呼吸24次/分,唇无明显发绀,腋下及背部偶可闻及干性啰音,肝肋下2.5cm,剑突下4.5cm,脾未及。血吸虫IHA 1:10阴性。给予环丙沙星和林可霉素抗炎治疗7天后,患者咳嗽消失,肺部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停止抗炎治疗。11月13日给予总量60mg/kg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分两天6次口服。第一天服药两次后(总量1.2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6岁,干部。1989年6月25日因间接血凝和环卵沉淀试验均为阳性入院。无血吸虫病治疗史。7月5日给吡喹酮总量按60mg/kg,两日疗法.患者于第1次服药后2h感双侧膝关节酸胀、疼痛,继之膝关节活动受限,双下肢无力,站立不稳,扶墙曲膝行走。查血沉和抗“O”均无异常。膝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亦未见异常。停药后2d症状自行消失。  相似文献   

5.
吡喹酮经皮肤给药治疗血吸虫病是一项新的探索.1986年以来我们对此作了多项动物实验,如吡喹酮透皮剂的筛选,吡喹酮经皮肤给药后血清药浓度的测定,血吸虫病家兔用吡喹酮经皮肤给药一次即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等.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消旋吡喹酮与左旋吡喹酮经皮肤给药有效剂量的实验研究,并作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研究--低度流行区的情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是否改变,为调整防治策略和修订日本血吸虫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南京、镇江市各选择1个沿江血吸虫病低度流行村,对村中人群作粪便检查,进行病原学诊断,阳性者为观察对象,做个案调查.对观察对象分别按60 mg/kg或40mg/kg吡喹酮抗虫治疗.治疗6周后粪检复查,阳性者进行第2次治疗.第2次治疗6周后再粪检,体内仍有活卵排出者,结合以往病史和治疗情况,可被认为体内存在对吡喹酮不敏感虫株.结果43例观察对象中,有吡喹酮抗虫治疗史1次者16人,2次以上者27人;中度感染10人(EPG 216~31 2),轻度感染33人(EPG 24~96),第1次治疗使用吡喹酮60 mg/kg 30人,40 mg/kg 13人,复查均未查见毛蚴或虫卵.结论目前,在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仍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日本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吡喹酮薄膜衣片对血吸虫病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择1 个血吸虫病低度流行村,对5~60岁常住居民采用毛蚴孵化法进行粪检,并统计患者感染度(EPG)。阳性者分别采用60mg/kg 或40mg/kg 吡喹酮薄膜衣片进行病原学治疗。治疗6 周后粪检复查,评估吡喹酮薄膜衣片疗效,阳性者采用相同治疗进行第2 次治疗;同时观察吡喹酮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87 例观察对象中,有吡喹酮抗虫治疗史1 次者43例,2 次以上者44例;中度感染37例(EPG:216~312),轻度感染50例( EPG:24~96);第1 次治疗使用吡喹酮薄膜衣片60mg/kg 37例,40mg/kg 50例,复查均未查见毛蚴或虫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4%。 结论  在日本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吡喹酮薄膜衣片对血吸虫感染者具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退热快、疗效好、副作用轻,是目前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的理想药物。我们于1987年7月~10月,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137例,并观察了患者的退热情况,现报告如下。观察方法一、病例及临床资料 137例中,男性55例,女性82例,年龄10~62岁,青壮年约占82%。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有发热史,热程3  相似文献   

9.
患者邱某,男性,51岁,农民。患者于4年前因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在常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血吸虫病扩大化疗,按吡喹酮60mg/kg2日疗法,给予口服。服药第2天,患者出现双侧膝关节肿胀、疼痛,但仍坚持服完疗程,关节症状于停药2d后消失。既往无关节炎史,无药物过敏史。2007年11月,患者因IHA阳性,再次行吡喹酮60mg/kg2日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2 2岁 ,因服吡喹酮后引起呕血而入院。患者住血吸虫病流行区 ,大便孵化阳性 ,诊断为慢性血吸虫病。有反酸、嗳气 ,上腹疼痛史。于 1997年 4月 2 8日 16时按 40 mg/ kg吡喹酮顿服 ,总剂2 40 0 m g。当天 2 0时许食红葡萄酒数盅 ,2 2时左右突然出现恶心 ,呕吐、腹痛症状 ,因而入院。应用阿托品 0 .5 m g肌肉注射 ,5 0 %葡萄糖 VB6静脉注射 ,症状反而加剧 ,并出现呕血 ,始为少量 ,色鲜红 ,含食物残渣及肉样组织 ,继之量增多 ,先后呕血 10次 ,量约 10 0 0 ml。 2 3时出现烦燥不安 ,面色苍白 ,呼吸急促 ,心率 12 0次 /m in,呼吸 36…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农民,安徽省桐城市双港镇白果乡(血吸虫病非疫区)人.2004年5月10日在血吸虫病普查中因血清免疫学阳性(IHA 1∶10,粪便水洗沉淀镜检未发现血吸虫卵)而入院接受治疗.询检:患者幼年生活在血吸虫病疫区,1970年代初期离开疫区而生活于非疫区,无血吸虫病治疗史,无不良嗜好,无过敏史,无吡喹酮治疗禁忌症,服药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检未发现异常.按吡喹酮40 mg/kg、总剂量2 400 mg 2日疗法,进行血吸虫病原治疗.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5岁,乡村医生,长住血吸虫病流行区,1987年粪孵阳性,当年12月接受吡喹酮治疗,按总量60mg/kg,分2d服,第1次服药1g后0.5h左右,全身皮肤搔痒,继而出现荨麻疹,颜面部轻度浮肿。给予异丙嗪抗过敏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终止服用吡哇酮。1992年3月经循环抗原检测和Karo-Katz法检查仍为阳性,8月接受治疗,服用吡喹酮1.2g后,又出现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31岁,农民,住血吸虫病流行区。15年前曾接受过1次锑剂治疗血吸虫病,现血吸虫病普查间接血凝试验阳性,体检:未发现异常。 于1990年3月15日服用吡喹酮。吡喹酮(上海天平药厂产,批号891201)按40mg/kg计算,总剂  相似文献   

14.
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疗效好、退热快、副作用轻,是目前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的理想药物.我们于1989年7月—10月,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13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 1个疗程和 2个疗程的治疗效果 ,我们对 1992 -2 0 0 1年住院 3次 (2个疗程吡喹酮治疗 )和住院 2次 (1个疗程吡喹酮治疗 )的 2 0 4例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分组情况  2 0 4例病人分为两组 ,即 2个疗程组和 1个疗程组 (下分别称 A、B两组 )。 A组 10 3例 ,男 80例 ,女 2 3例 ,2 2 -4 9岁。 B组 10 1例 ,男 72例 ,女 2 9例 ,2 2 -5 0岁。均有疫水接触史 ,无血吸虫病治疗史 ,血吸虫病 IHA试验阳性 ,肝功能正常 ,乙、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查阴性。1.2  B超诊断  B…  相似文献   

16.
吡喹酮治疗曼氏血吸虫病患者引起的血性腹泻已有报道(Polderman,1984)。作者在菲律宾对吡喹酮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时发现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经吡喹酮治疗后发生类似的综合症。20例研究对象均为有不同程度肝损害的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其中4例用吡喹酮后发生血性腹泻。为了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所有患者服吡喹酮20mg/kg 3次,每次间隔30分钟,总剂量60mg/kg。目前所推荐的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方案之一,早餐及午餐  相似文献   

17.
自吡喹酮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血吸虫病治疗以来,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见增多,现报告致急性脱髓鞘脑病1例。1病例资料王某,女,38岁,湖南省湘阴县农民。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自觉症状,血吸虫病普查时血清学间接血凝试验阳性。于2003年12月24日自行顿服购自当地血防部门的吡喹酮20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喹酮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喹酮组。模型组、吡喹酮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吡喹酮组于感染8周后灌胃吡喹酮治疗2次。16周末测小鼠血清中ALT、AST;观察小鼠肝脏形态,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病理组织变化,测定虫卵肉芽肿面积;免疫组化测定肝脏Ⅰ和Ⅲ型胶原表达。结果吡喹酮治疗可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改善肝组织形态结构,降低肝脏Ⅰ和Ⅲ型胶原表达及虫卵肉芽肿面积。结论吡喹酮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吡喹酮是一种广谱抗蠕虫药,对血吸虫病具有治愈率高,副反应少等优点。本文报告了血吸虫病治疗剂量的吡喹酮对正常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采用CBA/J、CF1和C57BL/6 3个品系小鼠,皮下注射30、40或250条曼氏血吸虫尾蚴。分别于感染后8、9、10周时给予口服吡喹酮100mg/kg体重3次,每次间隔4小时。结果3组动物均治愈。 CF1小鼠静脉注射羊红细胞(SRBC)悬液致敏,然后分为吡喹酮治疗和不治疗组。用  相似文献   

20.
吡喹酮广泛应用于血吸虫病预防和治疗,引起皮肤过敏是常见副反应之一,本文报告3例使用吡喹酮过程中出现皮疹,皮疹消失后继续服用吡喹酮而无皮疹出现。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20岁,发育良好,皮肤光洁,血吸虫环卵试验阳性而给韩国产吡喹酮40mg/kg,分两次间隔4小时服完。首次剂量大于第二次剂量。服用吡喹酮同时,未给其它药物。早饭后2小时始服吡喹酮,服药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