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阳江高本底地区居民外周血血浆miRNA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天然高本底辐射对居民外周血血浆miR-16、miR-106b、miR-449a、miR-34a和let-7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别从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各选取55例50岁以上长期居住在当地的健康女性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并计算个人累积剂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浆中miRNAs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分析高本底组和对照组的个人累积剂量、年龄和BMI等基本情况,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miRNAs表达水平的差异,选择剂量、年龄和BMI等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高本底组居民个人累积剂量约为对照组的4倍(t=42.803,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本底组居民外周血血浆中miR-16和miR-106b的表达水平均下调,miR-449a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80、2.422、2.794,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年龄和BMI影响因素后,miR-16和miR-106b的相对表达水平和个人累积剂量呈负相关(P<0.05),而miR-449a、miR-34a和let-7g的相对表达水平与个人累积剂量未发现相关(P>0.05)。结论miR-16和miR-106b可作为长期低剂量辐射健康影响的早期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估长期天然高本底辐照对人群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 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中英文数据库文献,并按照事先定义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纳入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对9篇有染色体畸变率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其中,2篇为单独报道易位率,2篇为单独报道非稳定性畸变率,综合报道的5篇.高本底辐射组研究总人数17 777人,对照组总人数10 386人.用Stata 12.0进行分析,Q检验和I2检验反映异质性的大小,发表偏倚用漏斗图法、Begg秩相关和Egger线性回归法识别. 结果 长期居住于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的居民外周血染色体易位率和非稳定性畸变(双着丝粒+环状染色体、断片)率高于对照地区,其OR和95%CI分别为:1.57(1.10,2.24)和2.04(1.32,3.14);对易位率影响的研究中,男性、女性、成人和中国地区的OR和95%CI分别为1.24(1.09,1.42)、1.37(1.17,1.60)、1.17(1.05,1.30)、1.38(1.25,1.51),异质性检验I2分别为0.00、0.00、69.50%和0.00;对非稳定性畸变率影响的研究中,女性、成人、儿童、伊朗和中国地区的OR和95%CI分别为3.78(2.40,5.97)、2.60(2.25,3.00)、1.03(0.85,1.24)、3.19(2.46,4.13)和1.64(1.33,2.02),异质性检验I2分别为:0.00、69.60%、0.00、21.60%和0.00;高本底辐射、性别和年龄是上述异质性的来源. 结论 长期暴露于天然高本底辐射会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率和非稳定性畸变率,应综合分析其对高本底辐射暴露人群产生的健康风险,为建立防护措施和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东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免疫功能的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2年冬在广东高本底地区再次检查了部分居民的免疫班能。结果表明, 高本底地区居民外周血T细胞计数和淋转率及3H-TdR参入率韵平均值与1979年基本相同, 淋转率明显高于对照, 表明高本底地区居民的T细胞的反应性增高。此次研究中发现高本底地区居民的B细胞相对数高于同龄对照。还检查了部分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受UV照射后的DNA修复合成能力(UDS), 见到高本底地区青年特别是男青年居民~JUDS有增强趋势。本文讨论了低水平辐射对免疫系统刺激作用的可能意义, 并提出了今后理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阳江高本底辐射调查地区居民鼻咽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正确评价高本底辐射致癌危险提供基础。方法 选择固定队列中1987~1995年间鼻咽癌死亡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对照,1∶2配对。研究的因素包括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史与生活环境等一般社会经济状况,农药使用,吸烟、饮酒、饮食、医用X射线照射和鼻咽癌家族史等。资料收集采用面访方式。资料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数比(OR)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和P值。结果 有效访问了102例病例和202例对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常摄入咸鱼、咸菜、豆豉和腊肉,慢性鼻炎史,家族鼻咽癌史等因素与鼻咽癌有显着性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经常摄入咸鱼,慢性鼻炎史和家族鼻咽癌史是鼻咽癌独立的危险因素;在控制某些因素后,引入高本底辐射,吃咸鱼和豆豉,吸烟和饮酒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吃咸鱼为鼻咽癌发病唯一危险因素(OR=2.8,95%CI:1.52~5.18);吸烟(OR=1.2,95%CI:0.65~2.22)、饮酒(OR=0.83,95%CI:0.38~1.78)和高本底辐射(OR=0.86,95%CI:0.44~1.68)与鼻咽癌的发病无明显关联。结论 经常吃咸鱼是鼻咽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本底地区居民的鼻咽癌发病与本底辐射关明异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长期连续天然放射性照射对人群氧化损伤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东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48名男性居民为研究对象,选择恩平市某镇(CA)相匹配的48名男性居民为对照人群.采集2组人群外周静脉血并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中DNA氧化损伤指标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抗氧化指标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本底地区人群外周血血浆中DNA氧化损伤指标8-OHdG表达水平由(315.39±100.59)ng/ml降低至(272.64±96.85)ng/ml,抗氧化指标TrxR表达水平由(0.467±0.056)ng/ml升高至(0.496±0.044) ng/ml,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1、-2.823,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年龄、饮酒、喝茶、吸烟、接受医疗照射、生活应激事件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低剂量电离辐射个人累积剂量对8-OHdG和TrxR表达水平均有影响(t=-2.327、2.367,P<0.05).结论 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可降低人群氧化损伤水平,增强机体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999-2002年随访资料,并与既往1979-1998年资料合并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辐射致癌危险估计的统计效能;调整个体吸烟因素,重新估计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的致癌危险。 方法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癌症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本研究阶段首先搜集1999-2002年的癌症死亡资料,并初步分析199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危险;其次通过ID号连接记录,将1999-2002年研究数据与1979-1998年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的癌症死亡危险及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居民的辐射致癌死亡危险。用Epicure软件中的DATAB模块计算人年数,用AMFIT模块的Poisson回归模型估算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和可信区间(CI)。 结果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队列研究1999-2002年共随访76 264人,累积观察300 523人年,期间共死亡2 267例,其中癌症死亡239例。1979-2002年合并资料共随访125 079人,累积观察2 293 463人年,死亡14 711例,其中癌症死亡1 441例。1979-2002年癌症死亡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调整后,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0.99 (95%CI:0.89~1.11),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相比癌症死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为-0.01(95%CI:-0.50~0.64)。调整吸烟后,1987-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相对危险RR=1.00(95%CI:0.87~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ERR/Sv为0.01(95%CI:-0.56~0.81)。 结论 未发现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居民癌症死亡危险的增加。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与对照地区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但超额相对危险(ERR)较调整前稍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天然高本底地区(high background radiation areas,HBRA)人群白介素(IL)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方法从高本底地区阳江塘口镇和对照地区恩平市横坡镇分别选取45~65岁健康男性41名和44名,外周静脉血离心分层后取上层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IL-2、sIL-2R、IL-4、IL-5、TGF-β1的血浆含量。对两地区居民血浆白介素进行比较,并通过协方差分析观察地区、年龄、吸烟、饮酒、收入等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HBRA健康居民除IL-2的浓度略高于对照地区外,其余指标均低于对照地区居民,其中IL-5(t=7.124,P<0.001)、TGF-β1(t=4.900,P<0.001)的统计结果在两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协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吸烟对IL-2水平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83,P<0.05)。结论 受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影响,阳江天然高本底地区居民血浆白介素各种类呈现不同的水平改变,免疫平衡偏向Th1型细胞因子,免疫功能略强于对照地区,提示长期慢性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诱导机体免疫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变,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患者EBV转化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乙型肝炎患者EBV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的特征,并为进一步研究 的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奠定基础。采用丁酸钠诱导B95-8细胞产生高滴度EBV,并感染A(ATL比正常升高2倍)、B(ATL正常)两组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果表明,EBV感染后4-8周,建立了19例乙型肝炎患者的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A组患者的B细胞形成集落的时间明显晚于B组2-3周;细胞系冻存复苏后,活性良好:分别有88.34%和37.48%的永生化B细胞膜上表达CD19和CD20;永生化的B细胞中检测不到HBV DNA。提示 乙型肝炎患者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时间与患者免疫状态有关;B细胞永生化后,HBV DNA不能在细胞内持续存在,并最终丢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对眼晶状体混浊的影响.方法 在广东省辐射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随机整群抽取2个村和3个村的年龄≥4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裂隙灯眼晶状体混浊检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眼晶状体混浊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之后,与对照地区居民相比,辐射高本底地区居民患眼晶状体混浊、皮质性混浊、核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的OR值分别为0.99(95%CI:0.72~1.37)、1.45(95%CI:0.99~2.11)、0.82(95%CI:0.60~1.14)、4.05(95%CI:1.56~10.46),提示高本底地区居民眼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危险性增高.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受照可能是眼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秦山核电站运行对上海环境放射性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秦山核电站运行17年后是否对上海地区环境和居民健康产生影响。 方法通过现场监测和采样分析方法对上海金山地区室外环境与饮用水、食品、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水平进行监测。 结果 室外天然辐射水平与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水平属正常本底范围,核电站运行前后金山地区环境放射性水平无明显变化,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水平低于国家标准限制浓度;居民受室外天然辐射外照射所致剂量为0.102 mSv,经由膳食摄入人工放射性核素Sr和Cs所致居民内照射剂量为0.488 μSv。 结论 秦山核电站运行17年所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未对上海地区环境放射性水平和居民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Purpose: Low dose radiation was found to perturb immune function or inflammatory reactions, which required further study.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health effects following long-term low dose radiation by detecting levels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sets and serum cytokines of residents living in the Yangjiang High Background Radiation Area (HBRA).

Materials and methods: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peripheral blood T lymphocytes and its subsets (CD4+ T, CD8+ T lymphocyte) in 100 healthy female residents selected from HBRA and a Control Area (CA), respectively. Thirty cytokines or receptors and CRP levels were measured using antibody arrays in the 40 subjects described above. Subjects were chosen based on an age and BMI matc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ytokine expression levels were then verified using ELISA methods.

Result: In comparison to CA, CD8+ T lymphocyte number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cumulative dose following adjustment to age and BMI. Of the 30 selected targets, 22 indexes were measurable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such as IFN-γ, IL-α, MCP-1, sIL-6R, EGFR, and CRP levels were observed to b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with cumulative doses. ELISA results confirmed the cytokine array results and found CRP, MCP-1, and sIL-6R levels are linear with cumulative dose following adjustment to age and BMI.

Conclusion: Immune function was found to be affected in humans exposed to long-term low dose radiation. Specifically, we observed an increase in CD8+T lymphocyte numbers and an up-regulation of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including IFN-γ, MCP-1, sIL-6R, EGFR, CRP.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室内氡暴露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微核细胞发生率。方法:采用单核细胞凝胶电泳和微核检测两种方法。观察了我国甘肃省窑洞内氡暴露居民及对照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微核细胞发生率。结果:窑洞和普通住房居民(室内空气中氡浓度分别为200-350Bq.m^-3及37.5-77.1Bq.m^-3)的细胞迁移发生率分别为1.68%和1.43%,人发生细胞迁移百分别为57.1%和54.3%。50岁以上窑洞和普通住房居民细胞迁移和人发生细胞迁移率分别为2.14%、75.0%和2.00%、64.7%。窑洞和普通住房居民微核细胞发生率分别为1.07%和0.78%。结论:窑洞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微核细胞发生率略高于普通住房居民,P值接近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某氡温泉周边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各时相变化以及周期调控蛋白CDK1、CDK2、CDK4、CDK6、CyclinD1、CyclinE1、WEE1和CDC25A的表达。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温塘镇氡温泉周边居民46人,抽取对照地区居民39人。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变化和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差异以及周期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周期调控蛋白表达与氡暴露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G0/G1期和S期细胞所占比例在两组比较中有差异(t=2.250、-2.382,P<0.05);CDK1、CDK6和CyclinE1在氡温泉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t=4.770、11.419、5.238,P<0.05),并与氡暴露因素存在相关关系且呈负相关(t=-5.097、-11.128、-5.117,P<0.05)。CDK2、CDK4、CyclinD1、WEE1和CDC25A在氡温泉组表达均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氡周边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S期比例增加,周期调控蛋白CDK1、CDK6和CyclinE1表达下调,可能与长期的氡暴露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人群调查探讨高本底辐射诱发居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为建立环境小剂量辐射剂量效应模型和评估群体剂量提供参考。方法39名调查对象选自高本底和对照地区13个家庭中的祖、父、子三代成员。个体累积剂量分别为239~2613和52~298mGy。分离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总计观察细胞数约100000。结果①在高本底组每一家庭中均观察到个体染色体畸变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其趋势在户间差异无显著性。②高本底组不同年龄个体染色体畸变率与年龄和累积剂量密切相关,可拟合为线性一次式:Yage=00448X+04913(R2=07814);Ydose=00156X+05715(R2=07061);③对照组个体间畸变率差异不显著,其平均畸变率接近正常人群自发畸变率。结论高本底持续照射诱发的人体内双着丝点加环畸变随受照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双加环畸变分析可作为小剂量持续照射的可信赖的生物剂量仪,但存在一个应用上的累积剂量阈值,其值约为50mGy。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国广东省阳江高本底辐射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目前的健康和营养状况。方法分别从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各一个镇中随机选取50岁以上男性居民60和65名,调查居住史、疾病与治疗史、X线检查史等,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身高体重指数(BMI)。测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含量。结果两地区受检者BMI分布有一定差异,两地区受检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经调整年龄后,对照地区居民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甘油三酯略高于高本底地区,高本底地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略高于对照地区。结论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营养状况基本一致,高本底地区居民的动物蛋白和脂肪摄人量略低于对照地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肺结核死亡危险.方法 建立一个包括89 694例暴露和35 385例非暴露的观察队列,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回顾性随访收集居民的死亡信息.将性别、到达年龄、随访年份和剂量率组(高、中、低和对照组)等作为分类变量计算人年列表,调整相应变量,计算高本底相对于对照地区各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特别是肺结核的死亡相对危险(RR).结果 高本底地区40岁以上4个年龄组(40~、50~、60~和≥70)居民的肺结核死亡危险均低于对照地区,RR值(95%CI)分别为0.75(0.42~1.34)、0.72(0.49~1.07)、0.71(0.53~0.95)和0.45(0.34~0.59),其中60~和≥70年龄组两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随访阶段均可观察到高本底地区居民肺结核死亡危险低于对照地区;两地区的肺结核死亡相对危险与累积剂量呈负向相关(P<0.001).肺结核死亡与受照剂量的超额相对危险ERR/Sv(95%CI)=-1.09(-1.34~-0.85).在高本底的阳东和阳西两地区,不同诊断单位、不同年龄组及不同随访阶段的肺结核死亡危险在两地区一致.结论 高本底地区受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人群的肺结核死亡危险显著低于对照地区,且观察到了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这可能与高本底地区居民长期受低水平电离辐射全身照射导致的免疫功能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