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幼鼠致后海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采用氯化锂 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制成幼鼠癫持续状态模型 ,应用常规病理及电镜观察海马结构的形态学改变 ,同时应用Timm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苔藓纤维发芽的研究。结果 :海马区神经元可见变性、坏死的改变 ,以CA1区、CA3区为重。Timm染色见齿状回内分子层和CA3区下锥体层苔藓纤维发芽增加。结论 :①氯化锂 匹罗卡品诱导的幼鼠癫持续状态可造成海马区神经元损伤 ;②幼鼠癫持续状态后海马CA1、CA3区神经元损伤较重 ;③幼鼠癫持续状态后可致苔藓纤维发芽增加。  相似文献   

2.
幼鼠早期癫痫持续状态对海马结构损伤的远期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幼鼠早期癫痫持续状态 (status epilepticus,SE)对成鼠后海马结构损伤的远期影响。方法 健康生后 1 5~ 2 0 d Wistar幼鼠 48只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氯化锂 -匹罗卡品腹腔注射诱导的 SE组 ,并持续追踪至成鼠阶段 ,应用常规病理及电镜观察海马结构的形态学改变 ,同时应用 Timm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苔藓纤维发芽研究。结果 约 2 /3 SE幼鼠发育至成鼠阶段后 ,海马结构的神经元仍可发现变性和坏死性改变 ,以 CA1区、CA3区和齿状回为重。 Timm染色见 CA3区有苔藓纤维发芽现象。约 1 /3 SE幼鼠发育至成鼠后未见海马结构损伤性改变。结论 幼鼠早期 SE造成的海马结构损伤性改变可持续至成鼠阶段 ,但存在个体差异 ,可能与个体耐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tx)预处理对癫痫发作大鼠海马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癫痫组和Ptx预处理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7mg·kg~(-1));癫痫组和Ptx组大鼠用氯化锂-匹罗卡品(Li-Pc)诱发癫痫发作,先腹腔注射氯化锂(127mg·kg~(-1)),20h后背部皮下注射匹罗卡品(15mg·kg~(-1));Ptx组大鼠在匹罗卡品注射前30min通过腹腔给予Ptx(60mg·kg~(-1))。观察大鼠癫痫发作情况,利用Timm和Thionin染色分别观察海马苔藓纤维发芽(MSF)和神经元损伤情况。结果癫痫组大鼠在海马苔藓纤维发芽明显增多,并伴有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和脱失,Ptx预处理降低了Li-Pc诱发大鼠的癫痫发作率和癫痫发作程度,延长了其癫痫发作潜伏期,减轻了Li-Pc诱发大鼠海马的苔藓纤维出芽及神经元的损伤。结论 Ptx预处理缓解了Li-Pc诱发大鼠的癫痫发作和海马损伤,可能成为治疗癫痫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E)发作时间与致痫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发芽(MFS)程度及自发性痫性发作的关系。方法 104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SE实验组,建立氯化锂-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诱发SE30min(A组)、60min(B组)、90min(C组)后注射水合氯醛终止发作。各组大鼠自SE终止发作后于相同实验条件下普通饲养45d,观察大鼠行为及脑电图(EEG)的变化,记录自发性痫性发作的发生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Nissl染色和Timm硫化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各实验组海马MFS情况。结果氯化锂-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成功诱导大鼠SE的发生,发作程度均达Ⅳ级以上,EEG类似人类颞叶癫痫。80%的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均发展为自发痫性发作,与SE时间无关。与对照组相比,实验A、B、C三组双侧海马CA3区均表现MFS(P0.05)。实验B组与A、C组相比,CA3区MFS明显增加(P0.05)。结论氯化锂-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可诱导SE,癫痫持续发作60min后终止的大鼠海马CA3区MFS明显增加,SE发作时间与海马MFS程度并不一定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液氮损伤诱导局灶性皮质发育障碍大鼠海马形态学及苔藓纤维发芽的情况。方法 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液氮损伤组,建立局灶性皮质发育障碍动物模型,察看其行为改变;采用常规HE染色、Nissl染色和Timm’s硫化银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肉眼和光镜下观察大鼠脑皮质形态变化,光镜下评估海马苔藓纤维发芽情况,各组数据取苔藓纤维发芽评分,采用非参数秩和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用Nemenyi法。结果 液氮损伤组大鼠行为轻微改变,鼠脑嘴尾方向形成了一小的脑回,同侧海马CA3区有苔藓纤维发芽.而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却没有。结论 幼鼠早期液氮损伤可导致小脑回形成及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发芽。小脑回周围异常兴奋性突触环路和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发芽形成推测是局灶性皮质发育障碍导致癫痫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性钙粘附分子(N-cadherin)在癫痫状态后海马苔藓纤维出芽和突触重组中的作用。方法取锂一匹罗卡品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及慢性自发性颞叶癫痫发作期的大鼠脑片,用Timm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苔藓纤维出芽和N-cadherin在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癫痫状态后第2周和第4周的实验组大鼠可见到苔藓纤维出芽,穿越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到达内分子层,并在此形成一条致密的层状带(Timm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实验组大鼠在第2周和第4周,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可以看到强染色,并形成一条致密带,与Timm染色时观察到的条带一致。结论癫痫状态后在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N-cadherin的表达上调.N-cadherin可能参与了癫痫后苔藓纤维出芽和突触重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其海马经HE染色后组织病理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反应阳性表达细胞在LPS中各观察时间点海马CA1、CA3、齿状回的表达,探讨其致机制。方法锂-匹罗卡品急性诱导SD癫痫持续状态模型鼠形成后,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海马HE染色组织病理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反应阳性表达细胞。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海马细胞形态出现病理性改变,部分细胞脱失,胞浆浓缩,胞核固缩深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反应阳性表达细胞亦显著上调(P〈0.05)。结论Pilo诱导SD大鼠癫痫发作后存在显著的海马神经元结构和胶质细胞的损伤,以胶质细胞损伤更显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持续高表达可能是这种功能异常的胶质细胞增生的重要原因,也可能是锂-匹罗卡品致癫痫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几种不同癫癇持续状态模型发作的特点和海马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匹罗卡品、锂-匹罗卡品和戊四氮腹腔注射制成大鼠癫持续状态模型,以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原位检测海马CA1和CA3区的凋亡神经细胞.结果海马CA1和CA3区神经细胞凋亡数,PILO组多于Li-PILO组和PTZ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匹罗卡品、锂-匹罗卡品和戊四氮均可诱发大鼠癫持续状态,并导致海马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9.
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演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点燃后各期的病理特点、时序及机制。方法 针对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行Nissl、免疫组化和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 癫痫持续状态后超急性期(4h),CA3区神经元呈嗜酸性变性、胞浆深染;急性期(24h),嗜酸性变性最为显著,神经元固缩、核仁消失、突起断裂,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缄默期(7d),CA3、CA1区及门区神经元大量坏死、脱失,胶质增生肥大,海马构筑紊乱;慢性期(6w),CA3、CA1区出现胶质瘢痕,遗有形态正常的神经元,且颗粒细胞层增厚。结论 癫痫时海马神经元先于星形胶质细胞发生病理改变,二者均参与癫痫发生。  相似文献   

10.
边缘癫痫实验模型海马内突触体素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癫痫时突触体素(P^38)在海马表达的时间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匹罗卡品边缘癫痫模型,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海马不同时间点P^38免疫反应吸光度值。结果P^38免疫反应性在海马呈现两次高峰:致痫后3~6h在海马门区及CA3区P^38短期升高,30~60dCA3区呈现第2次高峰。在内分子层,从第7天开始直至第60天P^38呈进行性增多,且与Neo—Timm染色结果相平行。结论P^38在海马第2次表达增高,平行于苔藓纤维出芽,与自发性发作形成有关。急性期表达增高则与癫痫持续状态的产生与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