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腮腺瘘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腮腺是颌面部易受损伤的部位之一,腮腺损伤可造成涎瘘;腮腺的脓肿或肿瘤,因切开或手术摘除后处理不当亦可造成涎瘘。涎瘘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引起红肿、搔痒、湿疹等给患者造成很大育苦。我科从82年至今的18年中曾收治30例涎瘘患者,现就其产生的原因、治疗及预防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腮腺区软组织损伤32例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腮腺区损伤、腮瘘、导管瘘、面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腮腺区32例腮腺损伤的临床治疗,包括急性损伤和陈旧性损伤。结果:急性损伤中,腮腺瘘和导管瘘全部治愈而面神经吻合的9例患者中有6例在术后9~12个月恢复正常,但仍有3例患者1a后仅有少许恢复。陈旧性损伤中,面神经吻合及神经移植5例,1a后成功者只有3例,2例无效。腮腺腺体瘘和导管瘘的患者均全部治愈。结论:所有腮腺瘘和导管瘘在正确的临床治疗后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面神经损伤在急性期和陈旧性损伤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腮腺是涎腺中体积最大 ,左右各一 ,基面部最表浅的浆液腺。涎瘘多发于腮腺及其导管 ,是涎腺非肿瘤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病变 ,临床上接诊的主要是腮腺外涎瘘 ,即瘘管通向面部 ,涎液持续流向皮肤表面。这不仅给患者生理功能上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且还给患者精神上带来极大的痛苦。本文分析了 112例腮腺涎瘘的病因学特点和临床治疗要点 ,并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我科 1988~ 2 0 0 1年间诊治的病历资料有完整的腮腺涎瘘 112例。男性 10 3例 ,女性 9例。1.2 方法 按患者的发病年龄 ,瘘的发生部位和类型 ,发病原…  相似文献   

4.
应用放射疗法治疗腮腺瘘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8例腮腺瘘的病因及治疗进行分析。我们采用放射疗法治疗腮腺瘘,最大放射剂量600cGy,最小剂量为400cGy。48例患者全部治愈,放射疗法治疗腮腺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常的腮腺导管口位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腮腺导管口异位于口角处粘膜是一种罕见的涎腺结构异常。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邱某,男,5岁,住院号:73878。患者两个月前出现左面部腮腺区红肿伴左口角“脓瘘”形成。在当地医院肌注消炎针(具体用药不详)。治疗一周后,左面颊及腮腺区红肿消退,但左口角粘膜瘘至今仍不愈合,遂来我科就诊,门诊拟“左腮腺导管口异位”于1995年7月12日收入院。体格检查: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口腔颌面外科情况:左口角粘膜上见一小瘘口,瘘口周边粘膜皮肤无充血、糜烂、隆起。用探针可探及…  相似文献   

6.
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腮腺切除改良术式共治疗3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式改良内容包括除皱术手术切口、解剖保留耳大神经后支、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术区、术后负压引流。结果本组35例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者2例,发生涎瘘者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功能减弱者7例,术侧耳垂和耳廓背部皮肤感觉均暂时性减弱,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100%。结论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既可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左腮腺导管口异位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腮腺导管异位于口角外皮肤是一种罕见的涎腺结构异常。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24岁,因左口角外反复流涎23年入院。患者出生后不久,即发现左口角外皮肤有一瘘口且反复流涎。2004年曾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皮肤瘘口及流涎仍存在遂来我院。门诊以“左腮腺导管异位”收入院。  相似文献   

8.
<正>腮腺瘘在涎腺疾病中较为常见。腮腺瘘指涎液自非导管系统流至面颊皮肤外或口内。损伤是腮腺瘘发生的主要原因。腮腺及其导管位于面颊部皮下,因表浅而易受到损伤。腮腺瘘据瘘口位置分为腺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52例腮腺导管瘘及腺体瘘的病因与治疗。本组病例中,腺体瘘32例占61.5%,导管瘘20例,占38.4%,通过病因分析.作者认为在施行腮腺部位的外伤清创术,腮腺范围肿瘤摘除术,以及腮腺区脓肿切排等手术时,应注意到腮腺部位的解剖特点。正确的手术切口,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外伤后对腺体导管检查和处理是避免或减少腮腺导管瘘及腺体瘘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复方碘溶液治疗腮腺涎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腮腺涎瘘主要发生于腮腺区手术和损伤后,包括导管瘘和腺体瘘。对腮腺导管瘘一般多主张手术治疗,对腮腺腺体瘘其治疗方法多样。我科采用复方碘溶液局部注射,同时辅以传统方法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mg+广谱抗生素的方法来治疗7例腮腺腺体瘘,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傅胜福 《口腔医学》1996,16(4):187-187
腮腺管瘘治愈2例报告山东省乐陵市人民医院傅胜福我院于1992年以来收治2例腮腺导管缺损和创伤较多的患者,没有采用令腺体萎缩的治疗方法,而是采用“引导术”使外瘘变为内瘘,达到治疗的目的。例1:王××,女,48岁。住院号101196。1992年10月12...  相似文献   

12.
腮腺导管痿是指瘘管通向面部皮肤表面的外瘘,常由面颊部外伤或炎症处理不当所致。近年来我科曾收治3例腮腺导管瘘患者,采用面颊闻瘘管切除、口内造瘘术治疗,使外瘘变为内瘘,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腮腺瘘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腮腺瘘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30例腮腺瘘中男 2 8例 ,女 2例 ;腺体瘘 2 1例 ,导管瘘 9例 ;平均年龄 4 1岁。多数口服阿托品 ,腺体瘘局部抽吸涎液并加压包扎 ;导管瘘 6例行端端吻合 ,3例用腮腺嚼肌筋膜行导管缺损再造修补。结果 腺体瘘半月内均治愈 ,1例经放疗治愈 ,1例未治 ,死于多器官衰竭。导管瘘术后半月导管复通。结论 腮腺区手术后应放置引流并加压包扎 ,对面颊创伤患者应仔细检查腺体及导管损伤 ,及时行导管吻合或再造 ,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腮腺瘘放射治疗7例郝义身(1)韩振廷(1)吴守连(2)(河南郑州153中心医院1口腔科2放疗科)腮腺瘘临床上并非少见,其原因多见于手术或外伤后,治疗多采用局部加压,瘘道烧灼或手术修补。本文报道7例腮腺瘘因上述方法治疗无效而采用放射治疗愈合的病例。7例...  相似文献   

15.
负压引流与腮腺术后涎瘘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的应用价值,分析与腮腺术后涎瘘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需手术治疗的腮腺疾病患者203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橡皮条引流)(78例)与负压引流组(125例),记录术后涎瘘发生情况,同时分析不同腮腺疾病、腮腺术式及腮腺主导管处理与术后涎瘘的关系.结果负压引流组的涎瘘发生率(10.40%)低于传统方法组(16.67%),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腮腺疾病、腮腺术式及腮腺主导管处理与腮腺术后涎瘘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负压引流结合短暂的加压包扎能取代传统方法,预防腮腺术后涎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腮腺术后负压引流与橡皮条引流的临床效果,探讨与腮腺术后涎瘘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将需手术治疗的腮腺疾病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橡皮条引流组(96例)和负压引流组(84例),比较不同引流方式对腮腺术后涎瘘发生的影响。结果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腮腺术后涎瘘发生率为5.56%。负压引流组的涎瘘发生率2.38%,橡皮条引流组为8.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引流结合弹性加压包扎可以减少腮腺术后涎瘘的发生,但与橡皮条引流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156例腮腺损伤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损伤的原因、类型、治疗方法及愈后。方法:总结156例腮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损伤原因、年龄、损伤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156例中,20-29岁年龄段最多,占30.13%;锐器穿通伤为最主要的损伤原因,占69.23%;腮腺导管瘘为最主要的损伤类型,占59.62%;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占76.28%;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取得了满意的面部形态和功能疗效。结论:腮腺损伤易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为腮腺导管瘘,其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抗胆碱能药物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种腮腺切除术中保留耳大神经和腮腺筋膜的改良方法。方法:取常规s形切口,在腮腺筋膜浅面先向前游离皮瓣至腮腺近前缘,再于耳垂前1cm处纵形切开腮腺筋膜,在腮腺筋膜深面、腮腺组织表面向后游离至胸锁乳突肌,形成皮肤筋膜瓣。在游离过程中,将耳大神经主干及耳垂支、耳后支保留在皮肤筋膜瓣上,最后向前游离筋膜瓣。完成腮腺切除后,将前、后腮腺筋膜瓣折叠,拉紧缝合。结果:45/46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3例分别在5个月、9个月和11个月出现轻度Frey综合征。9例术后出现耳垂暂时麻木,1~3个月后恢复感觉。下颌后凹陷不明显,无涎瘘发生。结论:改良的手术方法能完好地保留腮腺筋膜和耳大神经耳垂支、耳后支,显著降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自体动脉重建腮腺导管缺损,并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用硬膜外麻醉导管做支架,截取一段颞浅动脉,重建缺损的腮腺导管;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复诊,检查患者腮腺局部有无肿胀、涎瘘,导管是否通畅。结果:6例患者腮腺局部无肿胀,无涎瘘,腮腺导管通畅,腮腺分泌功能正常。结论:以硬膜外麻醉导管做支架,采用自体动脉重建腮腺导管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正> 腮腺导管瘘是指瘘管通向面部皮肤表面的外瘘,常由面颊部外伤或炎症处理不当所致.近年来我科曾收治5例腮腺导管瘘患者,采用面颊部瘘管切除、口内造瘘术治疗,使外痿变为内瘘,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典型病例介绍患者冯安胜,男,36岁,右颊部脓肿口外切开引流后分泌脓水样物1年余。查:右嚼肌前缘耳垂与鼻翼连线中点处有-1cm×1.5cm创面,中间凹陷,压迫腮腺部,创面有轻度混浊液体流出,口内导管开口处无涎液流出.诊断:右腮腺导管瘘. 治疗经过如下: ①口内造瘘术:1989年7月14日在局麻下于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