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简称"体质量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18岁以上人群胖瘦程度的判定指标~([1])。目前,依据中国成人体重判定标准以及亚太地区人群肥胖~([2-3])的标准,人们习惯将BMI18.5,18.5~23.9,24.0~27.9,28.0~29.9及≥30 kg/m2依次定义为偏瘦、正常、超重、肥胖和重度肥胖。有资料显示,肥胖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体质指数(BMI)职业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为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成都市职业人群体重控制问卷调查中相关行为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职业人群体质指数平均水平男性为22.62,女性为21.04,男性高于女性(P0.01);超重与肥胖比例分别为18.2%和3.6%;不同体质指数人群用早餐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偏低人群不吃早餐比例最高(17.3%)。超重人群每日静坐累计时间9h~12h的比例较高(27.3%);每周坚持锻炼5次及以上的职业人群比例较低(6.9%),肥胖人群最低,仅有2%。超重与肥胖人群控制体重的前三项措施依次为体育运动、控制饮食和"顺其自然"。结论要加强职业人群特别是超重与肥胖人群相关体重控制行为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相似文献   

3.
某石化工业人群肥胖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石化工业人群肥胖及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石化工业人群超重、肥胖诊断标准的建议,为我国人群肥胖诊断提供统计参考。方法对某石化工业人群3354例对象(男1904例,女1450例)检测身高、体重、血压、心电图、肝脏B超;生化测定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UA),并按体质指数(BMI)分为5组。全部资料输入SPSS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BMI<23组人群相比较,BMI23~25、25~27、27~29及≥29等组人群的TC、TG、UA、SBP、DBP水平均显著增高,而GLU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与BMI<23组人群相比较,4组人群的高血糖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以及脂肪肝的发生率显著性增高,心肌缺血仅在BMI≥29组人群中增高有显著性意义;危险因素聚集性研究发现随BMI增加,聚集性趋向增加。结论BMI23似可作为某石化工业人群体脂正常和超重、肥胖的分割点,BMI23~25似为超重前状态,BMI25~27似为超重状态,BMI≥27似为肥胖状态,这种诊断标准有利于超重和肥胖的临床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4.
认识肥胖     
我国目前肥胖人群已突破7000万人,城市中小学生肥胖的比例已超过20%,肥胖人数正以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这就使得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肥胖。 了解肥胖,首先要知道科学的体重测算方法:(1)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1997年WHO制订的标准是:正常BMI为18.5~24.9,超重为25~29.9,≥30为肥胖,就我国实际而言,暂定为男>25,女>24即为肥胖;(2)相对体重: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其中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5,此值±10%为正常,大于10%为超重,大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8116例健康体检人群不同体质指数与相关疾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选取2011-2012年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8116例,分析体质指数正常、超重、肥胖与血压、血脂、血糖及相关慢性病患病率的关系。结果:超重、肥胖人群的血压、血脂、血糖值高于体质指数正常人群;超重、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比例高于体质指数正常人群。结论:体质指数与慢性病关系密切,对超重、肥胖人群体质指数的管理,合理控制体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发生,是三级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肥胖与健康     
在大街上或公共场所,“大胖子”的身影不断映入人们的眼帘,有老年人、中年人,也有不少“胖童”。 判断肥胖的标准是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2(m~2)。如果一个人的身高为1.7米,体重为70kg,代入公式,BMI=24.2。BMI<20为消瘦,BMI=20~23为正常体重,BMI=24~27为超重,BMI≥28者称肥胖。 国际肥胖专家告诫说,肥胖正在全世界迅速蔓延;人们应该把肥胖看  相似文献   

7.
韩冰  冯石献  周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887-1889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对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3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该地区高血压患病率29.96%,全身性肥胖患病率为12.52%,中心性肥胖患病率33.26%。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7.87%和51.80%,中心性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人群的4.56倍,超重和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体重正常人群的3.17倍和6.76倍,超重且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腰围也正常人群的7.01倍。结论该地区超重和肥胖患病形势严峻,超重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高,控制体重对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钧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3):283-286
目的建立济宁市6~18岁中小学生年龄别身高(HFA)、年龄别体重(WFA)及年龄别体质指数(BMI)正常标准范围和评估模式,确立济宁市6~18岁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BMI界值点。方法通过对济宁市约3万余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指标包含身高、年龄别体重及年龄别体质指数的摸底调查,应用LMS软件建立该市中小学生身高、年龄别体重及年龄别体质指数百分位标准值。结果获得了济宁市6~18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年龄别均值,WFA、HFA和BMI的P3、P10、P50、P90和P97百分位标准值各5组,BMI增加了P85;济宁市男生身高及体重在6岁开始就明显高于WHO标准,在16岁之前均大于WHO标准,到16岁以后开始低于WHO标准;女生的身高及体重在14岁之前均大于WHO标准,14岁以后则低于WHO标准。分别用当地标准(简称JNBZ)和WGOC两个体质指数推断出济宁市中小学生在6~18岁时的超重和肥胖流行情况(检出率),其平均值男生分别为18.2%、7.45%(JNBZ)和20.1%、9.50%(WGOC),女生分别为13.0%、4.07%(JNBZ)和13.7%、4.75%(WGOC),各年龄段男女性别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获得了济宁市6~18岁青少年中小学生年龄别身高(HFA)、年龄别体重(WFA)及年龄别体质指数(BMI)百分位参考值,并建议把24.3 kg/m2和28.5 kg/m2界值点推荐为济宁市18岁男生超重肥胖危险的触发点,而把24.2 kg/m2和28.0 kg/m2界值点推荐为济宁市18岁女生超重肥胖危险的触发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西省城乡社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建议的我国体重指数(BMI)的分类标准,对城乡社区中20~69岁人群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分析。结果城市社区人群超重现患率和肥胖现患率(18.3%,2.3%)高于农村(12.7%,1.3%),城市社区女性(19.7%,2.7%)高于男性(17.3%,1.9%),农村则男性(14.3%,1.5%)高于女性(11.5%,1.3%),差别均具有显著性(P<0.01);超重与肥胖的现患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5059岁达到高峰;城乡社区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及不同职业人群超重和肥胖现患率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重和肥胖的防治应采取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特别是要从儿童抓起,根据城乡社区人群的不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社区人群超重肥胖的现患率并探讨其与高血压等有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结合省情作局部修改的卫生部预防医学科学院设计的健康行为调查表 ,应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调查 ;对社区人群超重肥胖的现患率及其与高血压、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关系作统计分析。结果本社区 15岁以上人群超重肥胖率已达 4 3.4 % ,人群体质指数 (BMI)均值不论男女在 5 5岁以前有随增龄而增加倾向 ;女性 35岁以上各年龄段人群平均 BMI已接近或超过2 4 ,且均显著高于男性 ,4 5岁以上更加明显 ;本社区的平均 BMI及超重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全国水平 ;汉族男性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少数民族 ;随文化程度的低下 ,超重肥胖率显著增高 ;随体质指数增大 ,高血压发病率显著增高。结论防治超重肥胖已经成为预防高血压刻不容缓且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至青春期体质指数变化对月经初潮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无锡市4所小学队列人群进行随访,调查月经来潮情况,测量身高、体重。结果儿童早期超重或肥胖的检出率为10.09%,其中69.23%青春期仍然超重或肥胖;儿童早期BMI正常人中,青春期超重或肥胖的为9.4%。两时期BMI均正常(A0B0)来潮率最低为36.97%,两时期BMI均超重或肥胖(A12B12)来潮率最高为69.14%。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儿童早期至青春期持续超重或肥胖,月经初潮来潮率是两时期BMI均正常儿童的4.170倍。青春期超重或肥胖,儿童早期超重或肥胖,月经初潮来潮率分别是两时期BMI均正常儿童的2.267倍和3.317倍。结论儿童早期体质因素对月经来潮的影响较大。在关注青春期体质因素的同时,更要预防儿童早期的超重或肥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山东省中小学生体重指数(BMI)及超重和肥胖发生率的长期趋势,为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1985,1995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山东省资料,根据7~18岁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按照《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分别计算男、女生各年龄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男生BMI均值以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多个年龄组显著高于女生。7~18岁男女生BMI均值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各年龄组间BMI差值并非均匀一致;总体来看,1995年BMI均值以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1985年,而2000年高于1995年。结论BMI均值、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随年代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山东省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率正在以较快速度增长,并表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首先要明确是否肥胖。近年国际通用的肥胖衡量尺度为体质指数(BMI),即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若体质指数在18.5~24.9为正常,达到25~29.9为超重,超过30者为肥胖。 其次要明确是否需用减肥药。控制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是减肥的最佳方案。一般来说,肥胖的最初措施应为适  相似文献   

14.
正大家都知道,"胖子"的健康问题多,主要是肥胖和多种慢性疾病相关。一般来说,衡量一个人胖不胖,通常是通过测算一个人的体质指数(BMI),其计算公式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西方的超重标准定位BMI=25,而在中国和一些亚洲国家,BMI=24是超重的警戒线。可有多少人知道,其实胖子和胖子也是大有不同的呢?BMI得出的只是一个总的体重与身高的关系指标,不能反应出超重人群多余脂肪的堆积部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刻,有必要依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实施营养餐[1].大学生营养配餐是营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完善膳食调查的后续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2]. 偏瘦体质人群较少受到专业机构和相关部门的关注,相关领域的学术与临床研究更加缺乏,目前尚无统一的权威偏瘦体质判定方法,常用来判定偏瘦体质的参照依据[3]:①标准体重法,根据身高用公式:男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0] ×0.9,女性标准体重=[身高(cm) -100] ×0.85计算出体重,如实测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者,即为偏瘦体质[4].②体质指数法,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常用来对成人体重过轻、超重和肥胖的分类.公式:BMI=体重(ks)/身高(m)2,若BMI值<18.5,则为偏瘦体质[5].  相似文献   

16.
《江苏卫生保健》2014,(1):56-56
第二章慢性病预防控制 一、肥胖1.了解肥胖。知晓自己是否肥胖。科学依据:肥胖是一种疾病。18岁以上成年人体重指数(BMI)〈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适宜体重,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kg/m2)。  相似文献   

17.
肠道微生物与肥胖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恒  叶盛  左延文  裴晓方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608-609,616
WHO建议以BMI作为肥胖判定的标准,即将BMI (Body mass index体质指数)25kg/m2定义为超重,30kg/m2则为肥胖.肥胖使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度大大增加.肥胖成为美国继烟草后的第2大死因[1].在美国,1/3的成人超重或者肥胖.而全世界超重/肥胖人群已超过5亿,肥胖成为日益严峻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青年学生体重指数与其父母体重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学生体重指数与其父母体重指数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超重和肥胖流行中的作用,希望能为超重和肥胖的预防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中国成人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进行分组,即低BMI组(BMI<18.5),正常BMI组(BMI为18.5~23.9),超重组(BMI为24.0~27.9)和肥胖组(BMI≥28.0)。统计了505名青年学生和993名父母的BMI结果 男女学生超重肥胖者,其父母中单方也患有超重肥胖的比率从20.0%到50.0%,父母双方均患有超重肥胖的比率从6.7%到10.0% 青年学生与其父母相比,超重肥胖率有显著性差异,女学生父母明显高于女学生,P<0.01;男学生父母也明显高于男学生,P分别小于0.01和0.05。在BMI<18.5组中,女学生明显高于父母,男学生高于其父亲,P<0.01。男女学生的父母亲比较,以及城乡比较,超重率和肥胖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男女学生超重肥胖者,其父母中单方也患有超重肥胖的比率平均约为30.0%,父母双方均患有超重肥胖的比率平均约为8.0%,从而证明超重和肥胖与遗传有关。但从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男女学生的父母亲明显高于男女学生这一事实,其差异的显著性表明,环境等因素在超重和肥胖形成中的作用可能更重要,因此,大多数超重和肥胖是可预防的。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阐明北京地区7~15岁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或体质指数,BMI)与血压的关系,并为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提出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是否能够敏感区分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的血压值提供交叉验证的依据。方法 2000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北京地区5155名6~15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肥胖流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按照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建议,以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儿童高血压标准诊断儿童高血压,采用Person相关分析、t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其中7~15岁4982名研究对象的资料。结果(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的影响后,7~15岁儿童青少年的BMI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独立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检验P<0.0001,BMI与SBP、DBP的偏r分别为0.323 87和0.245 88;(2)SBP值、DBP值都是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3)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间高SBP率、高DBP率、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值<0.0001),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肥胖组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2.96和4.85。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高达19.70%和24.22%。(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和体重对SB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为制定肥胖和糖尿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某区某镇2 969名4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以及血糖等.结果 2 969人中糖尿病患者392人,患病率为13.2%,标化患病率为12.2%.随体质指数(BMI)增高,糖尿病患病率上升,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0.8%、15.8%、18.8%和14.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者和中心性肥胖者患糖尿病的OR值(95% CI)分别为1.552( 1.216~1.981)、1.914( 1.420~2.579)和3.468(2.248~5.350),经年龄、性别和糖尿病家族史调整后,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仍然存在,其OR值(95% CI)分别为1.410( 1.090~1.824)、1.605(1.172~2.200)和2.559(1.547~4.233).结论 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与中老年糖尿病患病有关,超重肥胖者和中心性肥胖者患糖尿病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