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49例非急性期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脱落1例).对技能训练组进行技能训练4周,然后随访12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患者的PANSS评分[(39.98±7.42)分]、阴性症状量表总分[(11.93±5.12)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20.61±2.93)分],优于对照组[为(45.73±8.96)分、(15.12±4.79)分、(23.50±5.36)分,P <0.05~P <0.01];训练组患者的MRSS总分[(31.63±17.36)分]、依赖量表总分[(7.28±5.41)分]、活动能力缺乏量表总分[(9.09±5.52)分]均优于对照组[为(44.68±13.61)分、(11.77±5.16)分、(15.00±4.48)分,P <0.05~P <0.01];训练组的复发率(4%)低于对照组(17%),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增强社会功能,降低残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处置和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164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技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各82例,其中5例脱落.对技能训练组进行共4周的模式化训练,然后随访24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训练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其阴性量表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从训练后第16周末起[分别为(54.25±11.65)分,(13.94±5.96)分,(27.95±5±.3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0.98±10.74)分,(17.75±5.38)分,(30.52±6.55)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训练组患者对疾病的自知力在治疗第28周末时(11.89±3.97)分,也明显强于对照组(8.63±6.03)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训练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模式化技能训练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手段,有益于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太极拳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太极拳训练。训练前和训练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前2组PANSS、SDSS、NOSIE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研究组PANSS量表的总分[训练前(41.3±7.8)分,训练后(36.4±6.2)分,t=2.039]、阴性、反应缺乏及抑郁因子分明显降低(P<0.05),NOSIE量表的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因子分[训练前(32.60±12.51)分,训练后(20.88±13.47)分,t=2.134]明显降低(P<0.05),SDSS量表的总分[训练前(18.9±6.1)分,训练后(11.5±6.2)分,t=4.695]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PANSS量表的抑郁因子分[训练前(5.7±1.5)分,训练后(6.3±1.4)分,t=2.287]明显升高(P<0.05)。结论太极拳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改善阴性症状的效果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院内社交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一般日常管理和心理支持治疗.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12个月的社交技能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开始时、训练12个月时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进行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间MRSS、NOSIE-30、SDSS、PANSS、GQOL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2个月时训练组MRSS、NOSIE-30、SDSS、PANSS、GQOL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社交技能训练能明显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142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71例。两组患者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常规护理。训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技能训练(包括理论和实践知识),观察10周。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于入组时、入组5周时、入组10周时,进行社会功能的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间SDSS、MR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周时训练组患者的SDSS、MRSS、A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10周时训练组患者的SDSS、MRS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技能训练提高了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太极拳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太极拳训练.训练前和训练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 训练前2组PANSS、SDSS、NOSIE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研究组PANSS量表的总分[训练前(41.3±7.8)分,训练后(36.4±6.2)分,t =2.039]、阴性、反应缺乏及抑郁因子分明显降低(P<0.05),NOSIE量表的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因子分[训练前(32.60±12.51)分,训练后(20.88±13.47)分,t =2.134]明显降低(P<0.05),SDSS量表的总分[训练前(18.9±6.1)分,训练后(11.5±6.2)分,t =4.695]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PANSS量表的抑郁因子分[训练前(5.7±1.5)分,训练后(6.3±1.4)分,t =2.287]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太极拳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改善阴性症状的效果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复性技能训练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5年以上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研究组患者定期参加康复性技能训练;对照组患者未参加任何训练。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PSP)对两组患者进行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体和社会功能的评估,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分均高于阳性症状分;两组患者均无社会功能低下;研究组患者的PSP总分为(80.78±7.81)分,高于对照组的(71.70±7.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a、b、c、d 4个维度方面的受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4.89,-4.64,-5.46,-2.73;P<0.05);研究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阳性总分、阴性总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0.32,-0.62,-0.52;P<0.05);对照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阴性总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0.65,-0.44;P<0.05);阳性总分与PSP总分无相关性(r=-0.14;P=0.22)。结论:康复性技能训练可以减轻残留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精神症状的同时有利于改善其个体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特点,以及认知功能损害与精神症状的关联性.方法 对43例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首次发作男性患者,在其精神症状好转前后,即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分别用华文认知能力测验(CCAS)和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症状治疗前患者认知能力总分[(85.7 ±11.5)分]以及各认知功能因子学习能力[(17.9±2.3)分]、推理能力[(16.1±3.4)分]、加工速度[(16.9±2.1)分]、工作记忆[(13.8±2.6)分]、空间/计算[(17.5±2.9)分]、言语智商[(86.8±11.7)分]、操作智商[(83.9±12.4)分];精神症状治疗后患者认知能力总分[(97.6±14.3)分]以及各认知功能因子[学习能力(20.1±2.9)分、推理能力(18.9±3.1)分、加工速度(19.7±1.8)分、工作记忆(15.7±2.5)分、空间/计算(20.8±2.5)分、言语智商(98.3±13.7)分、操作智商(95.8±14.6)分,P<0.01].治疗前后IQ的差值与PANSS总分差值及阳性总分差值具有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96及0.783).结论 (1)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存在认知功能损害;(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改善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同时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具有一定作用;(3)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与患者阳性症状的好转具有一定的正相关,而与阴性症状改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与分裂症状的相关性及其自知力特点.方法 采用强迫症状评定量表(Y-BOCS)、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52例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Y-BOCS总体严重程度条目得分[(26.7±4.78)分]与PANSS总分[(86.9±13.4)分]之间无显著相关(r=0.191,P>0.05),Y-B0CS第11条自知力得分[(2.65±0.81)分]与PANSS总分[(86.9±13.4)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6,P<0.01),Y-BOCS第11条自知力得分[(2.65±0.81)分]与Y-BOCS总体严重程度条目得分[(26.7±4.78)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7,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强迫症状与分裂症状无显著相关,强迫症状并非精神分裂症的固有症状;自知力与强迫及分裂症状均有相关,针对这类患者进行抗强迫及抗精神病治疗应均能有效改善自知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社区精神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以及社区精神康复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5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个案管理及小组训练等方式进行社区精神康复,并在基线、随访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PANSS)量表、个体与社会功能(PSP)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WHO-DAS)量表对其症状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进行评定,分析不同时间点各量表评分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 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在基线、随访3个月及6个月时的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随访3个月时PSP总分高于基线时的评定、 DAS总分低于基线时的评定,6个月时PSP总分高于3个月时的评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PANSS总分、阴性量表得分及一般病理总分与PSP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与DAS量表评分呈正相关,3个月、6个月时阳性量表得分与PSP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与DAS量表评分呈正相关 (P<0.01),PANSS总分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社区精神康复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且在社区精神康复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密切相关,其症状越严重、治疗效果越差,社会功能恢复越慢。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13-117
目的 探讨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 选择衢州市4个县市区为研究地区,将2017年5月~2019年8月选取的7529例(四个县市区登记在册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468)与管理组(n=4061),对照组开展常规家庭管理,管理组采用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及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评分。结果 精神症状情况:两组患者管理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管理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及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情况:两组患者管理前SDSS、M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管理组SDSS评分、MRSS评分(依赖程度、活动能力、社会交往/隔离状态、目前症状与病态行为)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家庭负担情况:两组患者管理前F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管理组经济负担、日常生活、娱乐活动、家庭关系、成员躯体健康、成员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恢复,提升患者社会功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合并心理社会干预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合并心理社会干预,进行为期12周的观察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病人自知力情况,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病人的社会功能受损及恢复情况,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定病人内心支持状态。结果:干预前,2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ITAQ、PSSS、SDSS得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ITAQ和PSSS分值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SDSS分值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而对照组ITAQ、PSSS和SDSS分值干预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齐拉西酮合并社会心理干预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恢复自知力、增强对社会支持系统领悟能力、改善社会功能方面作用尤为突出,治疗依从性更好,整体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齐拉西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改善军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2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S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作为评定效果的工具。结果:综合康复训练前PANSS、IPROS总分及各凶子分间无明显差异。与综合康复训练前比较,研究组PANSS量表阴性.反应缺乏及抑郁因子分明显下降(P〈0.05~0.01),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IPRO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P〈0.05~0.01),与对照组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0.01);对照组PANSS量表的抑郁因子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随访伴和不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执行功能的特点.方法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对22例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组)和2l例非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凶杀组)进行WCST测试,并且随访3个月.同时,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 (1)入组时,凶杀组的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高于非凶杀组[(28.64±32.73)分,(11.71±8.10)分,P=0.027].治疗3月后,凶杀组和非凶杀组间的WCST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2)与入组时相比,治疗3个月时凶杀组WCST所有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凶杀组在3个月时仅概念化水平提高[(46.80±27.04)分,(65.02±21.32)分,P=0.048].与入组时比较,凶杀组在3个月时的阳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PANSS总分及思维障碍、偏执、抑郁、攻击等症状群分降低(P<0.05);非凶杀组在3个月时的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PANSS总分及思维障碍、激活性、偏执、攻击等症状群分降低(P<0.01).(4)入组时凶杀组WCST与PANSS各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非凶杀组仅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与激活性呈正相关(r=0.481,P=0.027).治疗3个月时,凶杀组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与阴性量表分(r=-0.694,P=0.018)、PANSS总分(r=-0.635.P=0.036)、攻击分(r=-0.702,P=0.016)呈负相关;非凶杀组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与思维障碍呈正相关(r=0.557,P=0.048).结论 伴和不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抽象概括能力缺陷较不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位患者随机分为集体心理治疗合并喹硫平治疗组(研究组)和仅采用喹硫平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时间为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主观舒适度(SWN)简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PANSS的阴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WN各因子分均有提高,其中研究组总分及精神功能情感调节、社会适应分量表得分与治疗前差异显著;治疗后两组比较,研究组情感调节、社会适应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集体心理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还能明显改善患者在治疗中的主观舒适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集体心理治疗合并利培酮治疗组(研究组)和仅采用利培酮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观察时间为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主观舒适度(SWN)简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PANSS的阴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WN各因子分均有提高,其中研究组总分及精神功能、情感调节、社会适应分量表得分与治疗前差异显著;而对照组只有精神功能分量表与治疗前差异显著;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情感调节、社会适应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集体心理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也能明显改善患者在治疗中的主观舒适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康复的持续影响。方法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阿立哌唑治疗52周,治疗前后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持续操作试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并与4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治疗组在治疗52周后PANSS量表各项指标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均〈0.01);WCST总测验数、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及CPT各项指标(分别为66.09±17.82、24.90±1.22、18.50±6.42、22.27±12.16、28.14±2.91)均较治疗前(分别为85.28±19.57、23.45±3.11、26.77±9.53、34.69±15.35、24.36±3.30)有显著性改善(P均〈0.01);治疗组于治疗后在上述WCST(正确反应数除外)和CPT指标与对照组(分别为56.96±10.54、14.66±9.10、17.35±11.23、31.04±2.19)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量表分、阴性症状分量表分的改善与WCST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r=0.386~0.482,P均〈0.01),与CPT总分呈负相关(r=-0.377~-0.397,P均〈0.01),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分与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r=0.410,P〈0.01)。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持续改善作用,且认知功能的改善与精神症状的改善存在着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汝琴  陈仁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13-2914,2940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帕利哌酮组(80例)和利培酮组(78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口服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治疗的第2周末,帕利哌酮组PANSS总评分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帕利哌酮的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起效快,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补偿训练(CCT)与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MSST)联合分阶段干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5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采取MSST+CCT联合分阶段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精神症状、服药依从性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认知策略练习依从性较差者7例(24.1%),药物管理依从性较差者7例(24.1%)。病人住院时间与服药总天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93,P < 0.01),服药总时间与CCT练习测量总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379,P < 0.05),CCT练习策略总次数与练习测量总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450,P < 0.05)。干预前2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认知功能测定(MMSE)总分、服药依从性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学习结束后, 观察组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P < 0.05),PANSS各分量表得分、MMSE总分、服药依从性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在PANSS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MMSE总分、服药依从性总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在干预前后各时间点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观察组在课程结束后、干预3个月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得分上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5~P < 0.01),对照组在干预3个月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得分上均较干预前和课程结束后有所降低(P < 0.01);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在阴性症状上均较干预前和课程结束后降低(P < 0.01),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在阴性症状上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1);2组干预后3个月一般精神症状均较干预前和课程结束后降低(P < 0.05~P < 0.01),MMSE总分均较干预前和课程结束后增加(P < 0.01);2组在课程结束后、干预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1),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服药依从性得分较课程结束后仍降低(P < 0.01)。且观察组降低和增加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CCT与MSST联合干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精神病症状和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