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通过拉米夫定快速抑制病毒复制从而降低血清中HBV DNA含量来观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免疫细胞因子TNF-a和IL-8的影响.方法 选择3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口服拉米夫定,每日1次,每次100 mg,疗程1年.在拉米夫定治疗前和治疗后的3、6个月抽血检查TNF-α和IL-8.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后TNF-α和IL-8水平降低,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通过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病毒含量能够降低TNF-α和IL-8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后及病毒变异后血清IFN-γ、IL-2和IL-4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用拉米夫定治疗而发生病毒变异及未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29例,另选择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病毒变异后的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IFN-γ、IL-2、IL-4水平,并对HBV DNA、ALT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治疗后6个月时,未变异组血清IFN-γ、IL-2、IL-4及HBV DNA、ALT水平与变异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病毒变异后,变异组IFN-γ、IL-2水平均低于未变异组(P均<0.01),而IL-4、HBVDNA和ALT水平则高于未变异组(P均<0.01).结论: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致病毒变异后,机体出现免疫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动态观察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FN-γ、IL-10的影响。 方法 选取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26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3、6、9个月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在rHBcAg刺激下培养72 h, ELISA法检测上清中IFN-γ、IL-10含量。结果 未经治疗的CHB患者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生成量无显著差异(P>0.05)。拉米夫定治疗后各时间点,IFN-γ量较正常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IL-10量减少,在治疗后第1、9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IFN-γ生成量均较治疗前高(P<0.05),而IL-10的生成量仅在完全应答组降低明显(P<0.05)。 结论 对拉米夫定治疗发生完全应答的CHB患者,其Th1细胞应答增强,Th2细胞应答减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发生YMDD基因变异与治疗期间血清IL-12和IL-4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口服拉米夫定治疗1年时发生YMDD变异和未发生YMDD变异各选择40例,测定拉米夫定治疗后3、6、12个月血清IL-12、IL-4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无YMDD变异组患者中,血清IL-12和IL-4水平在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IL-12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治疗后3、6、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在YMDD变异组患者中,血清IL-12和IL-4水平仅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IL-12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均P<0.05);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和治疗前比较IL-12和IL-4水平无变化(P>0.05);YMDD变异组治疗后3个月和无变异组治疗后同一时间相比,其变化幅度小(P<0.05).结论 发生YMDD变异与治疗期间IL-12和IL-4水平变化有关,治疗期间其水平变化小而短暂者有更大的机会发生YMDD变异,动态检测血清IL-12和IL-4水平可以作为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发生YMDD变异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替比夫定(LdT)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2周的疗效及其对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34例初治的E抗原阳性的患者(7例女性)每日服用LdT 600mg 52周,据52周HBV DNA结果分为应答组和应答不佳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52周IL-2、IL-6浓度(双抗体夹心ELIAS法)的变化,评价其与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应答组、应答不佳组各17例,基线时肝功、IL-2、IL-6无差异,HBsAg和HBV-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T治疗后肝功均明显改善(P<0.05),HBsAg、HBeAg和HBV-DNA明显降低(P<0.01),IL-6均降低,但应答组降低明显(P<0.01),且伴有IL 2升高(P>0.05)。IL-6与转氨酶及HBV-DNA定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LdT治疗能改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部分纠正CHB患者的细胞因子失衡状态,基线转氨酶较高、HBsAg及HBV-DNA较低、IL-6较高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IL-4、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疗为对照组,另外3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氧化苦参碱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IL-2、IL-4、IL-10水平。结果研究组HBV应答率、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V-YMDD变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4、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氧化苦参碱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健脾法、补肾法、解毒法分别联合西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健脾组、补肾组和解毒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健脾组给予拉米夫定+四君子汤治疗,补肾组给予拉米夫定+六味地黄丸治疗,解毒组给予拉米夫定+甘露消毒丹治疗.疗程1年.观察各组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血清IL-2和IFN-γ水平.结果 治疗前各组血清IL-2和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IL-2、IFN-γ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其中健脾组、补肾组上升较对照组显著(P<0.05,P<0.01),补肾组上升较健脾组显著(P<0.05),解毒组与健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法改善慢性HBV感染患者细胞因子IL-2和IFN-γ失衡状态优于健脾法和解毒法.  相似文献   

8.
IL-18与HBV感染及拉米夫定治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IL-18在HB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50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15例。慢性肝炎21例,重型肝炎14例)及1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L-18水平,并动态监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血清IL-18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之间IL-18水平具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情愈重,水平愈高;CHB患者IL-18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662.P=0.001);不同HBVDNA含量的CHB患者IL-18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低病毒量组高于高病毒量组;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DNA转阴组IL-18水平在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后12月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HBVDNA未转阴组IL-18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肝脏炎性损伤和HBV免疫清除过程,拉米夫定治疗可能增强Th1型细胞应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IL-2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9例为联合治疗组,接受IL-2应用1个月后继用拉米夫定的治疗;28例患者为单独应用拉米夫定的对照组。21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11例接受IL-2联合拉米夫定的治疗;10例同样患者单独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慢性肝炎联合治疗和单用组,HBV—DNA阴转率于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为78.9%、84.2%、78.9%和67.9%、67.9%、75.0%。治疗后12个月,两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3.3%和17.8%,E抗原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9.4%和10.7%,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联合或单独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6.7%和80%,未见HBeAg阴转和发生血清转换者。结论拉米夫定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确切作用;对于慢性肝炎组,联合IL-2治疗较单独应用拉米夫定血清转换率更高。应用IL-2可使患者OKT4/OKT8比值升高,CT4细胞上升,其有明确的提高细胞免疫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期间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通用模板信号扩增(UT-PCR)方法,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出现HBV DNA由阴转阳的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YMDD变异检测,并结合患者治疗前HBV DNA载量、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免疫标志物及YMDD变异后HBV DNA载量等临床信息进行结果分析。结果YMDD变异的检出率为53.85%,52例患者中,28例发生了YMDD变异,其中YIDD17例,YVDD7例,YIDD和YVDD混合变异4例。发生YIDD变异的患者较治疗前HBV DNA水平显著降低(P<0.05),发生YVDD变异的患者较治疗前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VDD变异后的HBVDNA水平与YIDD变异后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MDD变异组治疗前的ALT基础水平高于YMDD野生组治疗前水平(P<0.01),治疗前HBVDNA水平及HBeAg阳性率在变异组和野生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ALT基础水平高可能是YMDD变异的一个易发因素。密切监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及ALT水平,有利于及时发现YMDD是否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1.
贾杰  林锋  邱平 《中国热带医学》2004,4(2):153-155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或联用α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终点后的效果。 方法 对 10 2 0例接受拉米夫定或联用α 干扰素治疗病人终点后 6个月进行随访 ,并作统计分析。 结果  (1)拉米夫定治疗组完全应答率为44 94% ,拉米夫定加α 干扰素治疗组为 5 0 78% ,P <0 0 1;(2 )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高含量效果明显 ,拉米夫定加α 干扰素治疗HBVDNA低含量效果好 ;(3 )短病程治疗效果优于长病程 ;(4 )治疗后加重病例多为长病程、HBVDNA高含量及单用拉米夫定的男性病人 ,发生严重急性恶化病例 5例 ,仅占总病例 0 49%。 结论  (1)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与α 干扰素联合应用较单一拉米夫定治疗效果好 ,发生治疗后加重反应和较少 ,但需个体化 ;(2 )为避免发生严重急性恶化病例 ,停用拉米夫定后应严密随访ALT及HBVDNA ,特别是停药后 2个月内。一旦发生严重急性恶化 ,除积极护肝治疗外 ,改用其他抗病毒药可望收效  相似文献   

12.
HBV YMDD变异与HBV-DNA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产生与血清HBV-DVA水平的关系.方法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6例,平均疗程32月(12~48月),治疗前及治疗中每4~6月采血,用荧光实时PCR定量检测HBV-DNA,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检测HBVYMDD变异.分析出现YMDD变异组与非变异组治疗前HBV DNA水平差异.结果 YMDD变异组治疗前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显著高于未产生YMDD变异(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病毒载量水平越高,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越容易产生YMDD变异,且产生时间越早.血清病毒载量可作为应用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产生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B、C基因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治疗作用。方法观察未用、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时间延长血清病毒标志物HBV DNA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及随拉米夫定疗程延长乙肝病毒聚合酶及转录酶区酪氨酸-蛋氨酸-门冬氨酸-门冬氨酸基序(HBV YMDD)耐药变异率等的变化,对比分析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B、C基因型乙肝患者的病毒抑制效应。结果(1)未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乙肝患者, B基因型者HBV DNA水平低于C基因型者,而自发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C基因型者。(2)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乙肝患者,B、C基因型者之间HBV DNA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及YMDD变异率没有明显差异。(3) B、C基因型患者均随拉米夫定疗程延长HBV DNA水平下降,HBeAg血清转换率增加,但YMDD变异率也增加。结论(1)未用拉米夫定治疗的自然状况下C基因型乙肝患者携带的乙肝病毒复制能力强于B基因型患者者且不易清除。(2)使用拉米夫定疗程相同时B、C基因型患者之间拉米夫定的病毒抑制效应及HBV YMDD耐药变异率相似。(3)C基因型HBV感染的乙肝患者及早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和门诊就诊并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203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血清ALT水平、HBV DNA水平、基因型等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获得病毒学应答患者为180例(88.7%),应答患者较之无应答患者基线HBV DNA水平较低;长期治疗时发生病毒学突破患者为81例(45%),发生病毒学突破患者较之获得持续应答的患者基线HBV DNA水平较高;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认为,治疗前HBVDNA水平以及治疗6个月时HBV DNA状态是发生病毒学突破的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过程中,治疗前较低的HBV DNA水平能够获得较好的应答,治疗6个月时HBV DNA阳性状态是病毒学突破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高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预测疗效的因素。方法 :52例高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每日口服拉米夫定 1 0 0 mg,治疗 1 2个月。检测和分析血液生化指标、乙肝病毒 (HBV)标志和 HBV DNA水平。结果 :52例均完成了 1年的治疗 ,对其中 3 8例有完整的治疗前后的资料者进行分析。治疗前 ,所有患者 HBV DNA水平均高于 1 .0× 1 0 7拷贝 / L ,HBs Ag和 HBe Ag阳性 ,ALT水平异常。在 1 2个月治疗末 ,3 8例中 1 9例 (50 .0 0 % ) ALT水平复常 ,1 9例 (50 .0 0 % )测不到血清 HBV DNA,1 2例(3 1 .58% ) HBe Ag转阴 ,1 0例 (2 6.3 2 % )发生 HBe Ag到 HBe Ab的血清学转换。分析显示 ,病毒学应答组女性病例较多 ;生化学和病毒学应答组治疗前的 AL T和 AST水平较无应答组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拉米夫定对高病毒血症慢性乙肝有较好抗病毒效果 ,女性病例应答率较高 ,治疗前 ALT和 AST水平较高者生化学和病毒学应答也似较高 ,但尚需在更多病例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IFN-γ和IL-4的水平及其与ALT的关系。②方法采集30例阿德福韦治疗前、治疗16周、52周和132周患者血清,其中完全应答组14例,部分应答组16例及健康对照组10例,ELISA检测IFN-γ、IL-4的水平。③结果完全应答组各时相点IFN-γ水平显著高于部分应答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5),部分应答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性(P〉0.05);完全应答组IL-4水平在治疗后逐渐下降,部分应答组变化不大;完全应答组治疗前ALT水平与IFN-γ水平具有相关性,呈正相关(r=0.9),与IL-4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38);部分应答组治疗前ALT水平与IFN-γ及IL-4水平均无相关性;④结论阿德福韦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应答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其恢复程度与治疗前ALT水平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ffeStnn Objectif Wr les effets des mutations du motif YMDD (twineme thionineaSperticachoagurtic acid) de Ia --se dans le tw du virus d' optite B (HBV) sur Ie traitement antiviraI dlamivudine. mebo he mpnt d 'ADN du HBV contenant le nzotif me dens le gdne Pht obtenu mrM d pertir des 19 matw chroniques d' mptite B avec lerum ADN HBV witi f d la 48for rtins dutraitement d lamivudine. L' 8chantillon etait SUkt d I' analyse sdquentielle automatique. te infiuences desvarinbles des mutati…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拉米夫定应用史对恩替卡韦单用治疗耐阿德福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影响。方法检索2010年5月以前发表的有关恩替卡韦单用(剂量1mg/d、疗程≥12周)对耐阿德福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以有无拉米夫定用药史为分组标准,以血清HBV DNA水平为观察指标)的中外文献,应用Meta分析方法,以相对危险度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篇英文文献,平均效应尺度约为0.52,其95%置信区间为0.29-0.93。结论有拉米夫定用药史会使恩替卡韦单用治疗对耐阿德福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下降。  相似文献   

19.
基因芯片检测乙肝病毒YMDD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肝病人YMDD变异情况与血清HBV DNA、ALT水平等指标的关系。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ELISA及生化检测技术检测180例慢性乙肝患者服用拉米呋啶6~24个月后YMDD变异、HBV DNA及ALT水平变化。结果 180例患者中,168例HBV DNA、ALT不同程度下降,随用药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2g例)的YMDD出现变异,同时HBV DNA及ALT水平出现反跳。结论服用拉米呋啶的慢性乙肝患者的YMDD发生率与时间长短有关,血清HBV DNA及ALT与YMDD相关,由此可以预测拉米呋啶治疗的乙肝病人的YMDD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梁明  陈颖 《黑龙江医学》2012,36(7):493-49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时间长短,对HBV-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阴率的影响。方法本组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片剂,100 mg/d。同时,使用保肝及对症综合治疗。分别于用药6、12、24个月后,测血清HBeA、抗-HBe和HBV-DNA的水平,并统计计算出各时期的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HBV-DNA转阴率为73.70%,HBeAg血清学转阴率为7.40%;治疗12个月后,HBV-DNA转阴率为83.20%,HBeAg血清学转阴率为15.80%;治疗24个月后,HBV-DNA转阴率为93.70%,HBeAg血清学转阴率为21.10%。结论随着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疗程延长,其抑制HBV-DNA复制水平的作用越大,HBV-DNA转阴率越高。HBeAg血清学转阴率也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