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现状回顾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实验研究、疗效分析四个方面综述了中医治疗脂肪肝的现状,表明中医治疗脂肪肝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优势,并总结筛选出某些抗脂肪肝药物,对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的中医治疗近况汤佩文广西柳州化肥厂职工医院(545002)肖衍初甘肃中医学院图书馆(730000)关键词脂肪肝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56.4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报导逐渐增多,为脂肪肝这一顽症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思路。笔者复习了近年来中医...  相似文献   

3.
脂肪肝中医证型与血生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脂肪肝与血生化指标的关系,为脂肪肝中医辨证提供有益参数。方法:对符合B超诊断的脂肪肝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做血生化检查。结果:252例脂肪肝中,以脾虚湿痰型和湿热内蕴型为最多。脂肪肝轻度者脾虚湿痰型多见,重度者普瘀互结型多见。脂肪肝组CHE、TG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各证型间比较,ALT、AST、GGT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且ALT、AST、GGT与脂肪肝程度呈正相关(P<0.50)。结论:部分生化指标变化与脂肪肝中医证型及脂肪肝程度有关,似可作为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的一种辅助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肪肝中医证型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27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析,筛选出频率最高的四种中医证型与性别、脂肪肝程度及BMI等因素比较其相关性。结果:武汉地区临床患者中以肝郁脾虚及肝肾阴虚型最为多见,且脾虚湿阻型中男性多于女性且脂肪肝程度较轻(P〈0.01);肝郁脾虚型女性多于男性且以轻度及中度脂肪肝多见(P〈0.05);超重、肥胖发病率、体重指数均值比较,各型脂肪肝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中医证型与性别及脂肪肝程度有相关性,与超重、肥胖发病率、体重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超声分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2010~2012年体检过程中500例超声检查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按轻、中、重分为3组,同时请我院有经验的中医师,根据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肝郁气滞、痰湿内阻、痰瘀阻络3型,探讨脂肪肝患者超声分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轻度脂肪肝以肝郁气滞型最常见,中度脂肪肝以痰湿内阻型为主,重度脂肪肝以痰瘀阻络型为主。结论将超声检查引入脂肪肝的中医辨证中,使辨证的内容更加丰富,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文章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总结,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在我国发病率日益增加,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和相关文献方面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疏肝理气健脾、行气活血化痰,并结合针灸、拔罐治疗,超声离子导入,穴位埋线等,体现了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应用中医体质学说指导防治脂肪性肝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肝是一种由于体内脂质代谢障碍而造成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肝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痞满""积聚""胁痛""肝癖""肝着"等,近年来应用中医体质学说指导对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主要与过食膏粱厚味,嗜酒过度,脾胃虚弱,过于安逸,以及体质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医疗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利 《中外医疗》2009,28(14):114-11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性。方法中医治疗。结果降低肝脂含量是脂肪肝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结论临床观察显示中医药治疗脂肪肝,能显著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修复肝损伤,减轻肝纤维化等,充分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脂肪肝中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肪肝中医证型与性别、职业、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就诊的脂肪肝患者263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流行病问卷调查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症状、体征等信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证型的发病率依次为脾虚湿滞型、湿热困脾型、肝郁脾虚型,脂肪肝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41~60岁,不同性别、年龄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肝郁脾虚型患者多见于无业及退休人员,脾虚湿滞型患者多见于脑力劳动者,湿热困脾型患者分布于各职业类别中。结论脾虚湿滞型是脂肪肝的常见证型,41~60岁是脂肪肝发病的高峰期,脂肪肝的中医证型与职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CT定量检测的方法,探讨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6例脂肪肝病例,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肾不足、湿热内蕴型,分型后做肝脏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肝、脾CT值,以肝与脾CT值比值进行中医证型的定量分析。结果脂肪肝中医证型与脂肪浸润程度关系密切,五个证型之间弥漫型和局灶型脂肪浸润的构成比及肝脾CT值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弥漫型、轻度脂肪浸润多见于肝郁脾虚型。结论 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相关,肝脾CT值比值可以成为区分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用来判断各证型脂肪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CT定量测定的方法,探讨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例脂肪肝病例,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肾不足、湿热内蕴型,分型后做肝脏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肝、脾CT值,以肝与脾CT值比值进行中医证型的定量分析。结果:脂肪肝中医证型与脂肪浸润程度关系密切,五个证型之间弥漫型和局灶型脂肪浸润的构成比及肝脾CT值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弥漫型、轻度脂肪浸润多见于肝郁脾虚型。结论: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相关,肝脾CT值比值可以作为区分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之一,判断各证型脂肪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型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临床症状采集,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总结及频次分析,最后总结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型脂肪肝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各证型所占比例。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分为肾阴亏虚、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和肝郁气滞四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肾阴亏虚型为34%,湿热内蕴型为33%,痰瘀互结型22%,肝郁气滞型1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可分为肾阴亏虚、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和肝郁气滞型,其中以前两证型为主,对日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何文华 《当代医学》2014,(33):145-146
目的:分析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和CT表现,得出两者的联系。方法选取150例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和给予CT诊断。结果各中医证型都可以通过CT诊断对脂肪肝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分级。150例脂肪肝患者的6个中医证型中,弥漫型或中重度脂肪肝患者的常见中医证型是气虚型、肝郁气滞型、肾阴不足型、阴虚阳亢型;CT诊断局灶型或轻度脂肪肝常见于肝郁气滞型、肝胆湿热型、肾阴不足型、阴虚阳亢型、痰浊闭阻型这5个中医证型;而单纯性肥胖脂肪性肝病患者多见于气虚型。结论中医证型与CT诊断存在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影像学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关系。方法:将106例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后采用螺旋CT扫描的方法,尽量避开伪影及血管影,在肝右叶最大层面用直径1 cm的圆形兴趣区测量肝脏CT值和同一层面脾脏CT值,以肝/脾的CT值比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不同中医证型与CT分度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的影像学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脂肪肝的CT分型可作为区分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和中药药理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现状,表明了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优势。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筛选脂肪肝患者52例及健康对照组15例,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并与对照组作胰岛素敏感性比较,并进一步对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中医辨证分型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脂肪肝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2)肝郁气滞型、痰浊内阻型、气血瘀阻型3型之间的胰岛素敏感性比较,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与肝肾亏虚型比较胰岛素敏感性均显著降低,肝肾亏虚型与健康对照组最接近;(3)胰岛素敏感性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是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患者肝细胞内的三酰甘油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及肝细胞脂肪呈弥漫性变性的一种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第一大慢性肝病,从长期角度考虑,西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大,不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施维群教授为省级名中医,有40余年中医临床工作经验,文章从病因病机、用药遣方特点来阐述施维群教授辨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经验总结,论述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确切疗效,临床推广应用以便更好传承发展中医学。  相似文献   

19.
脂肪肝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对脂肪肝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了回顾,指出了脂肪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应加强临床人员科研素质的培养,掌握脂肪肝的临床规律,制定脂肪肝中医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脂肪肝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健康体检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脂肪肝健康教育,研究组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研究组脂肪肝发病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肝功能异常率为6.0%,高血脂率10.0%,肥胖率4.0%,高血压12.0%,与对照组各项检测结果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脂肪肝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降低脂肪肝等疾病发病率,提高脂肪肝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