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为下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下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 ,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下肢所有皮神经都有营养血管伴行 ,在神经旁形成纵向血管链 ,除营养神经外 ,发出众多皮支与深筋膜血管网、皮下血管网广泛吻合营养皮肤。结论 :以下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灌注1/10中国墨汁,观测营养血管的血供范围。结果:隐神经的营养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营养筋膜皮肤。结论:以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以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2 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对上臂皮神经及伴行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外径进行解剖观测 ,并研究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关系。结果 :上臂所有皮神经均有伴行营养血管 ,其伴行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 ,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 ,营养筋膜皮肤。结论 :以上述 4条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 ,可分别设计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或游离皮瓣 ,修复临近部位、手部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4.
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筋膜皮下组织瓣修复足背缺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报告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血管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通过对32侧固定的下肢标本和4侧新鲜下肢标本的解剖学研究,观察腓浅神经的血供来源及其与小腿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临床上设计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前方筋膜皮下组织瓣,翻转修复5例足背创伤缺损.结果:腓浅神经由腓浅动脉伴行.在小腿的下1/3段,腓浅动脉变细成交织的血管丛,并得到胫前动脉肌间隙穿支、腓动脉外踝上穿支和足背动脉回返支的加强,在小腿深筋膜表面和皮下组织中,形成丰富的深筋膜和皮神经链式吻合纵向血管丛.据此设计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筋膜皮下组织瓣,翻转180°修复足背创面5例,组织瓣面积(10~14) cm×(4~5) cm,蒂宽3~4 cm,均完全成活.结论: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筋膜皮下组织瓣,血供丰富,方法简单,是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前臂皮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 34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前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外径。结果 :所有皮神经均有营养血管伴行 ,所有穿支血管均有 1~ 2条伴行静脉 ,且在穿出深筋膜部位上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 :可以设计以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前臂皮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4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前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外径。结果:所有皮神经均有营养血管伴行,所有穿支血管均有1~2条伴行静脉,且在穿出深筋膜部位上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可以设计以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7.
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3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防腐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分布、神经的横径、营养血管的来源、外径及吻合。并在 2侧新鲜标本营养血管内灌注墨汁 ,观测血供范围。结果显示 :股外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行走于髂髌连线上 ,营养血管来源于旋髂浅动脉、股直肌肌皮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动脉、股外侧肌肌皮动脉 ,在神经旁相互吻合形成纵向血管网 ,除营养神经外 ,发出 7~ 10支皮支营养神经两侧的皮肤。因此可设计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特点,为临床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通过对20侧新鲜小腿进行血管铸型后解剖,观察测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及与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的位置关系.结果:腓肠神经位置恒定,为多源性血供,且呈节段性分布.腓肠神经在行走全程中,上段有腘窝中间动脉伴行,其直径为(0.06±0.01)cm,并有腓肠肌的肌皮穿支与之吻合;下段有腓肠中间浅动脉伴行供血,其直径为(0.04±0.01)cm,并有腓动脉穿支与之吻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形成了纵行皮神经滋养血管网,在营养神经的同时,还发出小分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在外踝尖上方3~7 cm 范围内,腓动脉穿支数量为2~4支(平均为3支),直径为0.02~0.10 cm,一般0.06 cm 以上的穿支总能找到1条,该穿支血管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蒂皮瓣的解剖学基础.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有多源性、吻合丰富、血供较好的特点,可以设计腓动脉穿支为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蒂皮瓣,在不牺牲下肢主干血管的情况下,主要应用于小腿中下1/3段、踝周及足部等处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带腓肠神经逆行筋膜蒂皮瓣的解剖学观察及手术方法改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移植的应用解剖进行系统观察,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同时对手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提高疗效. 方法:利用经动脉灌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标本15具(30侧)进行解剖学观测.对15例(30侧)成人的活体小腿应用多谱勒血管探测仪测定小腿远端后外侧皮支穿支点的分布.总结近年小腿逆行筋膜蒂皮瓣49例,对手术方法进行总结、改良.结果:腓肠神经周围伴行数支恒定的细小动脉,且相互吻合,在发出营养神经的血管同时,亦发出2~6个小分支,平均为3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背,足跟,内外踝,小腿中下段胫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较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具有不牺牲肢体的主要血管,血管危象风险小的优点,皮瓣血管蒂恒定,变异较少,且手术操作简易.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良,使皮瓣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手术方法。方法:新鲜成人小腿标本20侧,对腓动脉及其分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测;临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背、外踝、足跟创面9例。结果:研究发现腓动脉神经营养皮支(腓动脉肌间隙皮支)以节段动脉的形式分布于腓肠神经及周围皮肤:据此设计了寻找腓动脉神经营养皮支的皮瓣游离方法;临床应用9例全部成活。结论:以寻找腓动脉神经营养皮支为特点的皮瓣游离方法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成人下肢标本25侧,解剖观察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肠内侧皮神经合成,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主要是腘窝中间皮动脉,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营养动脉主要是腘窝外侧皮动脉,并与腓动脉的肌间隔穿支、肌皮穿支之间存在诸多吻合,形成血管链,并与神经、小隐静脉构成神经血管复合体。结论 以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可以设计截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和足踝部的组织缺损。方法:以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和腓肠神经为轴线,分别根据手或足踝部受区大小、部位、供一受区距离设计出逆行岛状皮瓣。结果:腌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4例。前壁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虎口部创面1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撕脱伤1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根据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管相互交通的关系设计出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手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血供可靠、简便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14侧成人小腿标本上观察了腓浅血管的起始部位、行程及皮支的分布情况,测量了浅血管及其主要皮支的口径。结果表明:腓浅血管具有在小腿中、下段形成皮瓣的解剖学条件。本文还详细讨论了该皮瓣的临床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远端为蒂的逆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12例,解剖观察小腿皮神经及营养血管的来源、行径.分支分布及营养血管的外径,特别是营养血管与知名血管的吻合关系:结果:小腿皮神经都有起源于知名血管的营养血管伴行,在神经旁形成3条皮神经营养血管链,除发出分支营养神经外,还发出皮支营养皮肤。结论:以远端为蒂的逆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用于修复小腿远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进行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按局部层次对用福尔马林固定的25具(共50侧)成人尸体进行逐层解剖并观测阔筋膜张肌的血管、神经以及其与临近结构的关系.结果:阔筋膜张肌营养血管主要来自于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其神经主要来自于臀上神经的下支,血管和神经行程较恒定,在分离寻找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时,应注意保护浅层的股外侧皮神经.结论:阔筋膜张肌有自身较长的血供和神经来源,是良好的游离肌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16.
吴刚 《中外医疗》2014,(21):73-74
目的:探讨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虎口挛缩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4例虎口挛缩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治疗。结果34例虎口挛缩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优良率达85.3%;治疗后患者虎口宽度和虎口角度分别为(44.5±1.5)mm,(84.5±1.0)°,优于治疗前的(17.5±1.0)mm,(18.5±2.0)°(P〈0.05)。结论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能有效治疗虎口挛缩,皮瓣成活率高,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但同时还应当注意做好虎口挛缩复发因素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