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继章 《当代医学》2008,14(24):71-72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8年间所行各种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治疗方法.A组13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B组11例,采用贝复济(重组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洒切口治疗;C组15例,采用切口内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结果 B组和C组的平均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干A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贝复济切口内喷洒及切口内负压引流对治疗切口脂肪液化较传统方法为优,可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8年间所行各种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治疗方法.A组13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B组11例,采用贝复济(重组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洒切口治疗;C组15例,采用切口内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结果 B组和C组的平均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干A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贝复济切口内喷洒及切口内负压引流对治疗切口脂肪液化较传统方法为优,可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临床统计了48例妇产科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行大黄、芒硝合并美宝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碘伏消毒后加用l%依沙吖啶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统计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100%,对照组74.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黄、芒硝合并美宝外敷有利于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有助于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86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3例,采用红光照射方法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红光照射治疗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时,可促进患者伤口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加强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的防治。方法选择2003年4月~2008年5月间2014例行剖宫产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52例病例,分析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方法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手术切口方式、肥胖、高频电刀、孕期合并症均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关(P〈0.05),术后使用抗生素意义不大(P〉O.05),加用理疗可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结论加强孕期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慎用电刀,使用横切口,术后理疗是防治脂肪液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妇产科腹式手术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本文分析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液化18例,采取持续负压吸引治疗10例,常规伤口清洗换药抗炎二期缝合治疗8例。结果: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的患者切口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缩短达13.5d(P〈O.05)。结论:使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常规方法相比,可以明显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7.
芦延峰 《中外医疗》2014,33(1):75-75,77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效果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9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肥胖、糖尿病、贫血、术后切口暴露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措施,该组98例患者一期愈合率为,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应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减少腹部气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加速患者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8.
不同方法处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0年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73例患者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早期挤压排液法加微波仪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挤压排液加微波治疗能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切口愈合后美观,很少留有瘢痕,同时可减少患者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95%酒精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45例各种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用95%的酒精配合TDP灯照射.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治疗6~19 d,切口于术后11~25 d愈合;治疗组治疗2~5 d,切口于术后7~12 d愈合.两种治疗方法中均没有因处理脂肪液化延长抗生素的应用,切口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 采用95%酒精配合TDP灯照射的疗法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胡东升 《中外医疗》2009,28(28):62-6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诊治的82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经采用积极治疗措施后切口在术后9~21d愈合,无一例继发感染。结论重视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妇产科自2003年1月-2010年12月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5例予以分析,认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等因素密切相关。结果:经过精心护理15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给予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促进切口的愈合,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及时有效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自我保护切口方法,了解切口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张秀平 《吉林医学》2014,(15):146-3343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优化临床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52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用红光照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平均(12.1±0.9)d,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15.8±3.1)d;治疗5 d后,试验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4%;两项指标试验组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光治疗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致康胶囊联合马应龙痔疮膏换药用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开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近5年来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开脂肪液化的1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50例采用传统方法换药,用马应龙痔疮膏换药,另50例采用致康胶囊联合马应龙痔疮膏换药,比较两组腹部切口的愈合时间.结果:两组产妇,经传统方法换药腹部切口愈合时间15-22天;传统方法换药联合致康胶囊腹部切口愈合时间10-16天,两组均无感染病例.结论:致康胶囊联合马应龙痔疮膏用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换药,能够缩短液化切口的愈合时间,预防感染,减轻产妇换药时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联合红外线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术后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10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50例)脂肪液化之切口,用大黄、芒硝混匀后外敷,并给予红外线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n=51例)应用普通换药及挤压方法,每日换药1次。结果试验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更换敷料及应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切口次数、二次清创缝合术的几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药外敷加红外线治疗能促进脂肪液化伤口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加快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优化临床治疗方案;调查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伤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52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用红光照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有效率.选取100例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实验组脂肪液化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肥胖、手术时间长、ASA分级严重.结论 红光治疗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肥胖、手术时间长和ASA分级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用干纱布吸湿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3月采用干纱布吸湿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经采用以上方法积极治疗后,切口在术后5~7d愈合,无一例继发感染。结论: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后,及时采用干纱布吸湿法治疗,能有效治疗并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36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经治疗后切口均全部愈合,未行Ⅱ期缝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采用恰当的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龚宜 《重庆医学》2013,42(19):2274-2275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球应用于肥胖女性腹部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21例肥胖女性术后腹部切口安置负压吸引球引流的患者为引流管组,13例经腹手术肥胖女性未安置引流管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伤口裂开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伤口裂开及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肥胖女性腹部切口安置负压吸引球能有效减少腹部切口感染,提高切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19.
杨梅 《吉林医学》2014,(13):2891-2892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负压持续引流在预防妇产科腹部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持行腹部手术的20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的切口缝合处理,实验组术后采用切口处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术后采用切口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可有效降低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机理、发生原因、及脂肪液化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对2008年至2011年我院普外科和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经过积极的局部和全身处理,均恢复良好,顺利愈合.结论 术前积极纠正基础疾病,术中有效的处置,均可有效的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术后,特别是发生液化后的有效处理可明显缩短液化切口的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