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并评价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对左心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DDD)患者58例,分为心功能Ⅲ级组25例,其中13例右心室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12例右心室电极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心功能Ⅰ~Ⅱ级组33例,19例右心室电极位于右心室心尖部,14例右心室电极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分别比较两组以及各亚组术后3个月心功能各指标以及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术后组间比较,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QRS时限,B型钠尿肽(BNP),二尖瓣口反流面积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流出道起搏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相似文献   

2.
陈晓文 《江苏医药》2013,39(16):1931-1932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AF)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AF患者46例,分为阵发性AF(A组,15例)和持续性AF(B组,31例);选取年龄相匹配的体检正常的中老年健康者30例为对照(C组).检测复律前后血浆BNP变化.超声测定左心室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结果 A组心脏复律前和B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C组[(224.31±34.82) ng/ml和(253.19±37.51) ng/mlvs.(54.38±6.73) ng/ml](P<0.05);A组复律后血浆BNP为(57.94±7.52) ng/ml,明显低于复律前(P<0.05);A、B组LAD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AF患者血浆BNP明显升高.血浆BNP升高时不仅要考虑到心室疾病,同时也要考虑到有无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心动过缓患者分为RVOTS起搏观察组(38例)和RVA起搏对照组(30例),起搏植入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心电图QRS波宽度,比较心室收缩同步性.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2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做功指数(Tei指数),评价对心室功能的影响.结果:起搏植入后观察组QRS波宽度为0.14±0.04 s,对照组QRS波宽度为0.17±0.03 s,较植入前均有所增加,但观察组QRS波宽度比对照组窄(P<0.01).随访6个月后2组LVEDD及LVESD均无显著变化;第6月时LVEF对照组较观察组低(P<0.05);Tei指数在术后随访的第1月、第3月、第6月时对照组均较观察组高(P<0.01);对照组Tei指数第6个月与第1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VOTS起搏对维持心室收缩同步性及保护心室功能有利.  相似文献   

4.
万文婷  宋建平 《安徽医药》2012,16(5):630-634
目的比较在不同的心室起搏百分比下右室心尖部起搏的患者对心室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因房室传导阻滞(AVB)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而接受DDD或VVI起搏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植入DDD型起搏器44例,植入VVI型起搏器16例。根据最终心室起搏百分比(Cum%VP)将其分为三组:A组Cum%VP60%(20例),B组Cum%VP≥60%~100%(20例),C组Cum%VP=100%(20例)。通过观察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6MWT)、监测血浆BNP的变化、QRS时限的变化及常规二维超声,评价不同起搏百分比对心功能影响。采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的收缩达峰时间(Ts)并计算其标准差(Ts-SD)及脉冲多普勒采集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计算从QRS起始到主动脉及肺动脉血流出现时间,评价心室同步性。结果三组患者阈值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12月后三组QRS时限及BNP均较术前增加,而活动耐量均较术前下降,其中A组QRS波时限增量及BNP增量均小于B、C组,C组活动耐量下降程度大于A、B组,12个月后三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扩大(P0.05),E/Ea较术前增加,射血分数减少(P0.01),其中C组射血分数下降程度大于A、B组(P0.01);与B、C组相比,A组患者Ts与PPEI-APEI较小(P0.05)。结论右室心尖都起搏时,随着Cum%VP的增加,心功能恶化程度及心室的失同步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优化房室间期(AVD)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54例SSS患者,心功能为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 35%~50%.根据体表心电图最长PR间期,将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的感知房室间期(SAVD)分别设置为200 ms组(26例,A组)、240 ms组(13例,B组)及280 ms组(15例,C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2±1.1)年,并行起搏器程控检查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三组心室起搏比例分别为(19.3±4.4)%、(18.4±5.2)%以及(20.3±4.8)%(P>0.05).术前和术后随访中三组间左房内径(LAD)及LV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半年及之后三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增大,B、C组LVEDD明显大于A组(P<0.05).结论 SSS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后,SAVD程控为200 ms对心功能影响最小;过度延长SAVD可导致LVEDD明显增加,损伤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立新 《河北医药》2011,33(20):3109-3110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同病因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疗程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输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B型尿钠肽(BNP)、6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V870.0%,P〈0.05)。LVEDD及BNP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减少(P〈0.05)。LVEF、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连用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NP水平和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BNP水平明显改善(均P <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重量(LVMI)、左心室舒张未期内径(LVDd)均明显下降(均P<0.05),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AMI后的BNP水平,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血清B型钠利尿肽(BNP)水平变化与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95例CAPD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BNP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及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房内径(LAD),左心室重量(LVM),进一步求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 CAPD组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APD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LVEF值呈负相关(r=-0.629,P<0.01),与LVMI、LVM、LVESD、LVEDD、LAD、心胸比呈正相关(P<0.05),与IVST、LVPWT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浆BNP测定是辅助诊断CAPD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不同的房室间期(AVD)对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以寻找最佳的AVD,对60例植入DDD(或DDDR)起搏器患者(心室起搏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心房电极位于右心耳)按要求分为3组:A组AVD=180ms,B组AVD=250ms,C组AVD〉250ms,每组20例。A组和B组心室起搏夺获率〉90%,C组心房自身下传心率〉90%。随访前及随访8个月后均进行Minnisota生活质量评分(QOL)、6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测定。结果表明,A组和C组3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但B组3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A组术后6-MWT及QOL均优于C组,但LVEF无明显差别,A组和C组术后3项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结论:在不能减少心室起搏时(如Ⅲ度AVB),应将DDD起搏器的AVD定在180ms,这样有益于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6min步行试验(6-MWT)的相关性.方法 将CHF患者180例分为A组60例(LVEF值为30%~35%),B组61例(LVEF值为35%~40%),C组59例(LVEF值为40%~45%).所有患者进行6-MWT的步行距离测定并进行对应分析,同时随访并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半年期和1年期的心血管(CV)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对应分析.结果 A、B组6-MWT步行距离均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A组亦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V事件发生率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A组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患者LVEF值与6-MWT所得的结果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双腔心脏起搏器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安装永久性心房心室双感知双起搏双反应型(DDD)起搏器且心室起搏比例>40%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6个月检测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并在随访结束后检测心功能参数。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QRS时限、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T-proBNP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6MWT距离较短(均P<0.05)。术后6个月100例患者中41例发生心力衰竭。与无心力衰竭组比较,心力衰竭组QRS时限、左心房内径、LVESD、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NT-proBNP较高[(156±10)ms比(113±11)ms、(39.1±2.1)mm比(37.2±1.8...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右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病窦综合征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入选右室心尖部起搏组(50例)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52例),术后随访患者的心功能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相关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患者心功能和左室舒张末径较手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右室心尖部起搏组患者心功能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径较手术前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相比,右室心尖部起搏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间隔部起搏组患者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是安全、有效的,比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且不会给心功能带来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伴发不同类型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B型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左心房内径(LAD)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上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78例,分为单纯冠心病无房颤组63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55例,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AD、BNP及AngⅡ水平.结果 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及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其BNP、AngⅡ及LAD均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而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其BNP、AngⅡ及LAD均高于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P<0.05),而三组之间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和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血BNP水平与AngⅡ明显相关,血BNP水平与LAD明显相关(P<0.05).结论 测定血浆中的BNP、AngⅡ及LAD可有效预测房颤的发生、发展,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阻滞剂组合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室重构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129例DCM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依那普利+倍他乐克)33例,B组(依那普利+倍他乐克+螺内酯)34例;C组(依那普利+倍他乐克+厄贝沙坦)32例;D组(依那普利+倍他乐克+厄贝沙坦+螺内酯)30例.治疗疗程均为18个月.治疗前后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观测心脏腔室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舒张末内径(RVEDD)、左房内径(LAD)及心电图指标:QT间期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结果 四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两两比较,D组均较A、B、C组,B、C组较A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倍他乐克、厄贝沙坦和螺内酯四种阻滞剂组合比其他组合在对DCM心衰患者心室重构和QTd的影响中更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左心室扩大患者可能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96例,46例诊断左心室扩大(A组),50例左心室正常(B组).观测项目:血糖(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尿酸(UA),白细胞(WB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ST段压低程度(STD),冠脉前降支血流时间(LADET),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 A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比例高于B组(69.6% vs.28.0%)(P<0.01).A组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于B组(76.1%vs.54.0%)(P<0.05).A组年龄、WBC、UA、BG、hs-CRP、STD、LADET、EF、LVDD均显著高于B组(P<0.01).Linear回归分析显示,T2DM、年龄、LADET是左心室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 T2DM、年龄、LADET是左心室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某院就诊的8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服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服用卡维地洛,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显著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6min步行距离(6MWD)显著上升,且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可以显著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相关性,为高血压并发心脏功能异常的防治提供研究思路。方法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32例)和EH并发心力衰竭组(40例),另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BNP水平,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超声心动图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对比3组BNP和LAD、LVEDD及LVEF水平。探讨BNP与LAD、LVEF和LVEDD的相关性。结果 EH并发心力衰竭组的BNP、LA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的BNP、LA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与LAD、LVEDD呈正相关(γ=0.768,0.817,P<0.01),与LVEF呈负相关(-0.823,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AD,LVEF,LVEDD三种心功能指标呈显著相关性,联合BNP水平及相关心功能指标检测用于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具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杨静 《北方药学》2016,(5):96-97
目的:探讨胱抑素C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归类为高血压组(甲组),另外选取健康人群60例归类为正常组(乙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清CysC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测定所有受试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以评价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结果: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胱抑素C血清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血压组的LAD、LVDD、IVS、LVESD、LVPW、E/A显著高于正常组;高血压病例的血清CysC浓度与LAD、LVDD、IVS、LVESD、LVPW、E/A呈正相关(P<0.001),跟LVEF成反比关系(r=-0.213,P=0.004).结论:胱抑素C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相关,在左心的变化与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点组合再同步心脏起搏治疗伴有心室传导阻滞的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病情,分别植入右心房、有心室和冠状静脉左心室分支电极导线,以行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起搏.分别记录治疗前后QRS时限、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6 min步行试验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QRS时限为(187±13)ms,对照组为(188±15)ms;观察组患者的NYHA分级为(3.7±0.5),对照组为(3.7±0.5),2组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QRS时限为(131 ±11)ms,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0±1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NYHA分级在治疗后为(2.3±0.5),对照组为(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64 ±6) mm、(34±7)%、(398±147)m,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 ±8) mm、(25±8)%、(256±136)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多点组合再同步心脏起搏的方法治疗伴有心室传导阻滞的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患者心功能明显好转,心脏射血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20.
崔英 《医药论坛杂志》2011,(14):129-130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商品名蒙诺,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安装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福辛普利组32例安装心脏起搏器后除继续应用治疗合并症药物外加服福辛普利,对照组30例未服福辛普利。随访两年,观察对照组安装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①对照组安装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后LAD、LVEDD较安装前增大,(P(0.05),LVEF明显下降,(P(0.05),心功能衰竭加重,(P(0.05)。②服福辛普利组LVEDD、LVESD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①VVI心脏起搏器可引起患者心功能恶化,福辛普利对VVI起搏器引起心功能恶化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