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饮食治疗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29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进行饮食知识调查,然后给予饮食治疗3个月,以人体测量学、血生化作为评价指标,并对饮食治疗前后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多数患者对饮食知识缺乏了解,饮食治疗3个月后,饮食知识缺乏和各项营养指标均有改善.结论 饮食知识缺乏是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坚持饮食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2.
曾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3404-3405
目的 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营养不良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86例MHD营养不良患者加强个体化饮食指导,并于饮食指导前及饮食指导后3,6,12个月分别进行人体学测量和血生化检测行营养评估.结果 86例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在加强个体饮食护理前后都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未见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饮食指导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进行饮食指导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10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通过SGA评估分级法和生化指标对其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观察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饮食指导前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6.97%和47.7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各项主要营养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饮食指导能有效地防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98例营养状况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发生营养不良的常见膳食危险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98例患者采用膳食分析、人体学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对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比例高,患者处于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状态,主要由营养知识缺乏、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膳食摄入不合理等因素引起.结论: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评价各种营养指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6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7例,资料收集包括一般资料、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饮食记录和分析、体测量、生化指标.随访截止时间 2009年6月,记录生存、退出透析或死亡等结局.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营养指标对预后的影响,ROC 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死亡的效果.结果 36个月后,9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3例转为肾移植,1例转为腹膜透析,23例死亡,共27例(28%)退出血液透析.主观营养评估SGA评分良好组生存率明显高于SGA营养不良组(P=0.000),SGA、饮食蛋白摄入、血白蛋白、胆固醇和体质量指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GA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0.76)最大,是预测死亡效果最好的营养指标.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良好者生存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者,SGA是最有效预测患者死亡的指标,而且简单易行,适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为临床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对19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结果 50.25%的患者轻度营养不良,43.72%的患者中度营养不良,4.52%的患者重度营养不良。年龄、透析时间、主要照顾者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令人堪忧,应更多地关注高龄、透析时间长、缺乏照顾的患者,以改善这些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相似文献   

7.
贾志芳 《临床荟萃》2010,25(22):1971-197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差的一个预测指标,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不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热量和蛋白质摄入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饮食营养干预治疗,以观察其对营养状态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童慧娟  徐妙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1):809-811,815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方法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结合实验室生化指标及人体测量指标对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观察患者蛋白质摄入量、透析充分性、透析龄、炎症状态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的使用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 66例血液透析患者中营养良好者39例(59.1%),轻、中度营养不良者21例(31.8%),重度营养不良者6例(9.1%),总体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0.9%。各营养状况组之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肌酐、三头肌皮褶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营养良好组蛋白质摄入量和标准蛋白代谢率高于营养不良组(均P〈0.01);透析充分、透析龄短于6个月、无慢性炎症及应用rhEPO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低。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蛋白质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透析龄较长、发生慢性炎症以及未应用rhEPO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防治方法。方法:1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终末期给予营养疗法,利用主观整体评估法和客观营养指标判断营养不良的程度,制定防治措施。结果:15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良好61例(40%),轻中度营养不良77例(51%),重度营养不良14例(9%)。三种营养不良程度的整体尿素清除率,蛋白质分解率,血肌酐值,血浆白蛋白和蛋白质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情况下透析患者营养学指标亦不同。结论:营养不良普遍存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其影响因素很多,全面进行营养状况评价,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农永丽  滕海英  赖淑英 《全科护理》2013,11(11):984-985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营养状况的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PDCA循环对242例MHD病人进行饮食营养管理,在实施前后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结果]在营养管理前后发生营养不良的病人由124例降至63例,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由102例降至52例,重度营养不良由22例降至11例。[结论]应用PD-CA循环对MHD病人进行饮食营养管理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实现营养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血透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14例,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 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MQSGA)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未发生营养不良为对照组,发生营养不良为观察组,对影响其发生营养不良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营养状况评分10分,即未发生营养不良59例;营养状况评分>10分,即发生营养不良55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透析时间长、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尿素清除指数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根据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通过减少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控制炎症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确保患者透析充分性,提高其血清白蛋白水平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其营养不良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导致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以期改善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5例,收集血透前的血液标本,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aemoglobin;Hb;HGB),血清白蛋白(又称清蛋白,albumin,Alb),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生化指标;测量患者透析前十分钟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TSF)、上臂围(mid-upper arm circumference,MAC)、上臂肌围(mid-arm muscle circumference,MAMC);采用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MQSGA)对患者实施营养评价。并以MQSGA得分进行分组,比较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35例患者中存在贫血现象占38.5%,微炎症状占47.4%,前白蛋白低于300 mg/L的患者有31.1%,MQSGA评价显示需要进行营养干预的患者高达48.1%。以MQSGA得分分组,结果显示营养不良与患者的年龄、透析龄、TSF、MAMC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其中年龄大、透析龄长是引起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骨骼肌萎缩,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及早发现并进行个性化饮食营养教育和运动康复指导,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授权饮食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指标和饮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7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授权饮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和饮食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营养指标、饮食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授权饮食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避免发生营养不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江卫仙  张雯  王璞  严超 《护理研究》2008,22(26):2377-2378
[目的]探讨通过综合性营养状况评估及干预,达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采用综合性营养评估法(GNA)及相关微炎症状态(MI)指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营养评估,定期量化营养不良等级,为临床指导充分透析、药物治疗、饮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同时针对个体情况落实各项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GNA得分由干预前的8.89分±15.38分降至7.36分±9.47分(P<0.05),病人MI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P<0.05)。[结论]GNA能较客观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状况,而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可作为MHD病人影响营养不良的检测手段在临床加以应用,指导病人饮食、药物及临床护理手段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江卫仙  张雯  王璞  严超 《护理研究》2008,22(9):2377-2378
[目的]探讨通过综合性营养状况评估及干预,达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采用综合性营养评估法(GNA)及相关微炎症状态(MI)指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营养评估,定期量化营养不良等级,为临床指导充分透析、药物治疗、饮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同时针对个体情况落实各项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GNA得分由干预前的8.89分±15.38分降至7.36分±9.47分(P〈0.05),病人MI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P〈0.05)。[结论]GNA能较客观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状况,而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可作为MHD病人影响营养不良的检测手段在临床加以应用,指导病人饮食、药物及临床护理手段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05例MHD患者进行营养学评估,采用膳食分析、人体学及测量生化指标对可能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进行评估,评估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及生化指标情况。结果:本组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9.5%,其中蛋白质及能量摄入、透析时间、透析充分性、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是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患者干预前后生化指标及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MHD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针对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改善其营养状况,从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作居家营养管理策略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在杭州市某医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协作居家营养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和营养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营养不良率、血清磷和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改变、胃肠道症状、饮食改变、肌肉消耗评分和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不良炎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居家营养管理策略对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钙磷代谢和微炎症状态,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主观整体评估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用于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实用性、客观性和可行性.方法:分别用SGA和客观营养指标评估114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将SGA与各种客观营养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GA评分均值为(5.9±1.0)分;SGA评估属轻、中度营养不良63例(55%),重度营养不良9例(8%),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3%.SGA评分与有关客观营养指标呈显著相关.结论:SGA与其他客观营养指标密切相关,该法不需要血标本、费用低廉,因此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评估具有客观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况分析及其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90例患者进行营养学评估,采用膳食分析、人体学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对可能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主要由于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结论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针对各相关因素全面落实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运用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改善114例营养不良患者的治疗流程和措施,通过定期检查评估实施的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12个月后,1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由56.1%降至25.4%,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由51.8%降至23.7%,重度营养不良由4.4%降至1.8%。反映营养状态的生化指标如:ALB、HB、PA、CHOL与持续质量改进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