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证治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的胃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产生的症状及并发症 ,约半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 ,称反流性食管炎。但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前者有较明显的反酸、烧心、胸痛等表现 ;后者仅有食物咽下困难、呃逆、嗳气等非特异性的表现。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抑酸剂联合胃肠动力药物 ,但只一时取效 ,易于反复。中医药治疗有很大优势。考中医文献无胃食管反流病及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名记载 ,但根据其临床表现 ,将其归…  相似文献   

2.
<正>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似,即胃脘部烧灼感、反酸、胸骨后灼痛等,但无内镜下黏膜的损害表现,因此被定义为内镜阴性反流病。NERD的中医诊疗标准尚未统一,笔者就NERD的中医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泛酸、烧心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口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症状主要有烧心、泛酸、反食和嗳气等,伴发的食管外症状可多见胸骨疼痛、咳嗽、哮喘等。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是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过度以致胃酸、胆汁反流入食管,主要采用抑酸、促胃肠  相似文献   

4.
徐亭亭  张宇  程艳梅  朱生樑 《新中医》2017,49(7):187-189
正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是指出现不适的反流症状,内镜下未见黏膜损伤者,亦称为内镜阴性反流病,它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个亚型,占其发病率的50%~70%~([1])。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等食管症状及咽喉梗阻感、呛咳等食管外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5年内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已经从2.5%~4.8%上升至5.2%~8.5%,上海的发病率为6.4%~([2~3])。目前西药治疗主要以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中医临床证候与胃食管动力学实验室指标相关性.方法 从250例行食道测压及24 h动态测酸检查的患者中选取87例具有胃食管反流(GRE)症状且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肝胃不和证44例,静息时下食管括约肌压(LESP)低于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阴虚胃燥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27例,平静呼吸时的隔角压(CDP)低于其他三型(P<0.05),食道24h动态pH测定pH<4百分比17.05(均值),高于其他三型(P<0.05);脾胃虚弱证6例,阴虚胃燥证10例.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各种证型的胃食管动力学实验室指标表现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因各种诱因反流人食管而引起的疾病。根据其内镜下表现可分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近年来,中医治疗GERD取得较满意效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由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致,其中消化道内镜下可见食管黏膜破损者,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本病机制复杂,症状多样,长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造成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的发  相似文献   

8.
王安安  李黎 《环球中医药》2012,5(2):148-151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呈递增趋势,虽然研究证实胃食管反流病老年人群与中青年人群的发病特点有较大的差异,但目前仍然没有专门针对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西医主要通过心理干预、抑酸药物及外科手术、内镜治疗为主;中医以专方专药、辨证分型治疗和中医外治法治疗.需要通过对现有治疗方案的筛选、验证最终实现优化后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所致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根据内镜表现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以烧心、反酸及食物反流等症状为特征[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加、情绪焦虑、高脂饮食等因素都使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病,10%~30%的发病率,每周烧心和(或)酸反流的发生率高达20%。内镜下见充血糜烂的称之为反流性食管炎,然而多数病人往往内镜无明显异常,称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目前西医主要以抑酸、黏膜保护剂及促胃动力等药物治疗,虽可缓解症状或可暂时治愈,但相当多的患者停药后易复发,常需要西药的维持治疗,无疑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长期  相似文献   

11.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ex disease,GERD)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按照内镜下食管表现分为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炎。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临床应用给GERD治疗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有10%~40%的患者在使用PPI后症状无明显的缓解[1],即难治性GERD。关于难治性GERD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未达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镜阴性胃食管反流病4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e disease,GERD)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它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121、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可分为内镜阴性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和内镜阳性反流性食管炎(RE)。笔者自2003年7月~2005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NERD4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魏贻强 《光明中医》2007,22(10):55-5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胃酸和胃蛋白酶)甚至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胰液)经贲门倒流入食管,使食管黏膜产生炎症、糜烂,甚至形成溃疡、瘢痕、狭窄.内镜下可以观察到食管黏膜的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嗳气呃逆、或伴有恶心呕吐及吞咽困难等,长期慢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可引起食管鳞状上皮的异位柱状上皮化生,即Barrett食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消化疾病之一.本人在临床上运用平逆护胃方结合西药治疗反流性胃食管病,与单纯运用西药组比较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各中医证型的反流类型特点.方法:对14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行胃镜检查、24h食道内pH和胆红素联合监测,分析胃食管反流病各中医证型的反流类型分布情况.结果:(1)140例胃食管反流病中肝胃郁热型占68.57%,胆热犯胃型占11.43%.痰气郁阻型占10.00%,中虚气逆型占10.00%.(2)胃食管反流病各中医证型的反流类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肝胃郁热型较胆热犯胃型和中虚气逆型出现更多的酸反流;胆热犯胃型较痰气郁阻型和中虚气逆型出现更多的混合反流;中虚气逆型较肝胃郁热型和胆热犯胃型出现更多的生理性反流.结论:GERD中医证型以肝胃郁热型最为常见,肝胃郁热型的病理性反流类型以酸反流和混合反流为主:胆热犯胃型的病理性反流类型以混合反流为主;痰气郁阻型和中虚气逆型多见生理性反流.24h食道内pH和胆红素联合监测结果可作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运用多元分析法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3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胆(肝)热犯胃、气郁痰阻及脾胃气虚等5大证候群。本病以实证居多,以气滞、郁热、湿热、痰阻出现频率高;虚证以气虚为主,或郁热伤阴。结论本病病机为肝胆失于疏泄,脾胃升降失调,胃失和降。  相似文献   

16.
随着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其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现代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中医外治法是与内治(口服给药)相对而言的特色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显示出了确切的疗效,近年来越发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现归纳了包括针刺类、灸类、推拿类等常用中医外治法在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以期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军祥  张厂 《北京中医药》2008,27(4):248-25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GERD可分为3种类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E)和Barrett食管(BE),临床上以胸骨后烧灼感和反流为主要表现[1].近年来.中西医对GERD的治疗有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PPI)雷贝拉唑及选择性5-HT4受体部分激动剂治疗以咳嗽、咽痛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将46例经临床和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外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2组,A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B组给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内镜下食管黏膜表面的变化和疗效。结果A组治愈率(87%)和总有效率(100%)均明显高于B组(61%和74%)。结论胃食管反流病部分可表现为难治性慢性咳嗽、咽痛,予以雷贝拉唑可改善症状,且联用选择性5-HT4受体部分激动剂(莫沙必利)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内镜下表现。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GERD)迄今尚无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和较为统一、规范、公认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本文汇总了近15年关于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分类的相关文献,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型、研究现状做一概述。结果提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以脾虚、气郁、痰湿、郁热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以分五型之内为多。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上具有独特优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章系统综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名、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并对近年来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治疗、经方验方、中成药口服、针灸及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目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研究存在和急需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