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和尼卡地平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全麻病人80例,随机分为2组。A组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前静注艾司洛尔0.5mg/kg,继以尼卡地平0.02mg/kg静注;B组诱导、插管前静注生理盐水10mL。随后观察术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0min3个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结果:B组在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0min的SBP、DBP、H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A组在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0min则无明显变化;B组在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0min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与尼卡地平伍用可有效防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郑旻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6):689-690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佩尔地平与艾司洛尔以控制高血压病人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高血压病人 48例 ,随机单盲分为A、B两组 ,每组 2 4例 ,B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A组病人在术毕呼吸开始恢复时给予 0 0 2 %佩尔地平 10~ 2 0 μg/kg和艾司洛尔 0 2 5~ 0 5mg/kg静脉注射 ,分别观察手术结束给药前 ,给药后 1min、3min、5min、10min、2 0min及拔管时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 )的变化 ,并计算收缩压心率乘积(RPP)。结果 :A组病人静注佩尔地平与艾司洛尔后约 3、5、10、2 0min和拔管时SBP、DBP、HR及RPP均呈显著下降 (P <0 0 1)。B组各项观察指标除给药后 2 0min(拔管后 )外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拔管期联合应用佩尔地平和艾司洛尔控制心血管反应 ,对高血压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艾司洛尔在老年患者颅脑手术拔管期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ASAⅡ-Ⅲ级颅脑手术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毕前10 min静注艾司洛尔或静滴硝酸甘油,观察拔管前2 min、拔管中及拔管后5 min SBP、DBP及HR。结果:艾司洛尔组SBP、DBP和HR拔管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硝酸甘油组SBP、DBP及HR拔管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药物均可预防老年患者颅脑手术拔管期心血管反应,艾司洛尔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艾司洛尔对预防双腔支气管内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合适剂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人。A组:注射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B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mg/kg,C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mg/kg,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2min、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min、5min、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计算各对应时点HR和收缩压(SBP)的乘积(RPP)。结果与基础值相比,诱导后2min三组SBP、DBP、HR和RPP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B组降低的程度比A组更甚,但不及c组低;气管插管后即刻,A组、B组的SBP、DBP、HR和RPP显著升高(P〈0.05),但B组增高的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而C组保持稳定;插管后2min、5min、10min三组SBP、DBP、HR和RPP随时间逐渐趋于基础值,但B、C组仍低于A组(P〈0.05)。结论应用0.5mg/kg和1mg/kg两种剂量的艾司洛尔均能有效抑制双腔支气管内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但1mg/kg艾司洛尔为合适剂量,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或芬太尼与利多卡因联合用于全麻诱导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病例60例,按诱导药物不同平均分为利多卡因组(Ⅰ组)、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组(Ⅱ组)、舒芬太尼合用利多卡因组(Ⅲ组)3组。分别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各时点的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心率(HR)。结果:诱导后T1时点3组SBP、DBP、HR显著低于T0(P<0.05或P<0.01);插管后Ⅲ组SBP、DBP、HR与T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2、T3、T4、T5时SBP、DBP及HR在T2、T3时均显著低于Ⅰ组(P<0.01或P<0.05),在T2、T3时SBP、DBP、HR明显低于Ⅱ组(P<0.05);Ⅱ组在T2、T3与T0比较SBP、DBP明显升高(P<0.05),HR在T4、T5时与T0比明显下降(P<0.05),与Ⅰ组比较SBP、DBP、HR低于Ⅰ组(P<0.05);Ⅰ组SBP、DBP、HR明显高于T0时点(P<0.05或P<0.01)。结论:舒芬太尼或芬太尼与利多卡因联合能较好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舒芬太尼在维持血流动力学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814-2815
探讨艾司洛尔联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围拔管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86例,ASAI~II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4)和对照组(n=42),两组患者均予以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术毕待有拔管指征时,对照组患者静注生理盐水10ml,试验组患者静注艾司洛尔1.0mg/kg。记录用药前(T_0)、拔管时(T_1)、拔管后1min(T_2)、3min(T_3)、5min(T_4)SBP、DBP、HR,并进行组间比较。给药前,两组患者SBP、DB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_1、T_2时SBP、DBP、HR和T_3时DBP、HR及T_4时HR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洛尔联合瑞芬太尼可更好地预防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复合丙泊酚对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术中应激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高血压、ASAⅡ级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B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25 mg/kg和丙泊酚2.0 mg/kg;C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 mg/kg、和丙泊酚2.0 mg/kg。记录麻醉前、置入胃镜后1min、3 min、5 min、检查结束时的SBP、DBP、HR和SpO2的变化;记录诱导时间、胃镜操作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和丙泊酚总用量;记录并观察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于给药前、检查后1 min、3 min、5 min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儿茶酚胺。结果 A组在置入胃镜后1 min、3 min SBP和DBP显著升高(P0.05),HR在置入胃镜1 min后心率明显升高(P0.05),3 min后恢复正常;B组置入胃镜后1 min SBP和DBP显著升高(P0.05),3 min、5 min时与给药前无明显差异,HR在置入胃镜后1 min、3 min、5 min明显减少(P0.05);C组置入胃镜1 min、3 min、5 min后SBP、DBP和HR较给药前和对应时间点的A组、B组的参数明显降低(P0.05)。C组的丙泊酚需求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和C组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的血流动力学最稳定,B组和C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尤其是基本消除了呼吸抑制。结论艾司洛尔的应用能有效消除胃镜检查术的应激反应,尤以艾司洛尔0.5 mg/kg和丙泊酚2.0 mg/kg配伍不良反应最少,更安全,更适合无痛胃镜检查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心肌缺血在全麻下行急诊非心脏手术时应用尼卡地平、艾司洛尔及硝基甘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上述患者48例,于诱导插管前及术毕拔管前,静注艾司洛尔、尼卡地平,术中静滴硝基甘油。结果:诱导插管前静注药物后2min,SBP、DBP、HR即显著下降,SBP于20min回升至原水平,HR于25min回升至原水平。术毕拔管前静注药物后,SEP、DBP、HR显著下降,且维持至20min。术中静滴硝基甘油时,SBP、DBP显著下降,且维持至停药后30min,而HR无显著改变。结论:应用尼卡地平、艾司洛尔及硝基甘油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及心率增快,维持全麻诱导、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平稳,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盐酸艾司洛尔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平抑作用。【方法】将4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21例).术中一旦患者血压〉18.7/12kPa。即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0.5mg/kg;一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21倒)。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5min、10min、20min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血压(MBP)和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盐酸艾司洛尔组术中HR、SBP、DBP度MBP较平稳,术中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情况。对照组在麻醉后5min、10min、20min时的HR、SBP、DBP及MBP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静脉注射0.5mg/kg盐酸艾司洛尔治疗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何凌宏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72-2873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芬太尼与利多卡因联合用于全麻诱导插管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病例60例,按诱导药物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利多卡因组(Ⅰ组)、芬太尼合用利多卡因组(Ⅱ组)、舒芬太尼合用利多卡因组(Ⅲ组)。分别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 (T2)、插管后1 min(T3)、3 min(T4) 、5min(T5)各时点的SBP、DBP、HR。结果 诱导后T1时点三组SBP、DBP、HR显著低于T0(P<0.05或P<0.01);插管后Ⅲ组SBP、DBP、HR与T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Ⅰ组相比在T2、T3、T4、T5时SBP、DBP及HR在T2、T3时均显著低于Ⅰ组(P<0.01或P<0.05),在T2、T3时SBP、DBP、HR明显低于Ⅱ组(P<0.05);Ⅱ组在T2、T3与T0比较SBP、DBP明显升高(P<0.05),HR在T4、T5时与T0比明显下降(P<0.05),与Ⅰ组比较SBP、DBP、HR低于Ⅰ组(P<0.05);Ⅰ组SBP、DBP、HR明显高于T0时点(P<0.05或P<0.01)。结论 舒芬太尼、芬太尼与利多卡因联合能较好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舒芬太尼在维持血流动力学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无痛诊断性刮宫术中患者贫血程度与术中血压及应激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本院拟行无痛诊断性刮宫术患者60例,根据贫血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均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的静脉麻醉方案,观察记录麻醉前(T0),手术前(T1)、手术中(T2)及术后10rain(T3)四个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分别抽取各时点静脉血,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重度贫血组各时点SBP和DBP与轻,中度贫血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NE值于T1-3点均显著低于轻,中度贫血组(P〈0.05),E值在T1和T2时间点显著低于轻,中度贫血组(P〈0.05)。【结论】无痛诊断性刮宫术中重度贫血患者血中持续较低的儿茶酚胺水平可能是导致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大波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夏萍萍  梁思  叶治  钟涛  郭曲练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42-2245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复合芬太尼是否能抑制七氟醚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反应,保持满意的麻醉深度以及艾司洛尔是否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五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艾司洛尔组;Ⅲ组:艾司洛尔+芬太尼3gg/kg组;Ⅳ组:芬太尼6beg/kg组;Ⅴ组:芬太尼3μg/kg组。全部采取七氟醚面罩吸入12min复合罗库溴铵1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行经口明视气管插管。监测并记录诱导开始时(T1)、插管前(T2)、插管后1、2、3、5、8min(T3、T4、T5、T6、T7)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Narcotrend指数(NI)、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值,并观察插管前与插管后各时点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与基础值(T1)相比,五组病人诱导后HR、MAP、BIS、NI均下降(P〈0.05)。Ⅱ组与Ⅰ组相比,插管前HR、MAP、BIS、NI无明显差异(P〉0.05)。而Ⅰ组在插管后1、2、3、5min(T3、T4、T5、T6)各时点的HR、MAP、BIS、NI均高于Ⅱ组(P〈0.05)。Ⅲ组与其它4组相比,插管前HR、MAP、BIS、NI无明显差异(P〉0.05)。除Ⅳ组外,其余各组在插管后1、2、3、5min(T2、T4、T5、T6)各时点的HR、MAP、BIS、NI均高于Ⅲ组(P〈0.05)。Ⅳ组与Ⅲ组插管前后HR、MAP、BIS、NI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4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E组麻醉诱导前15min时,静脉注入艾司洛尔0.5mg/kg,随后以50μg/(kg·min)持续静脉输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以等量的0.9%氯化钠液代替。采用芬太尼(3μg/kg)、丙泊酚(Ce=3μg/mL)及罗库溴铵(0.8mg/kg)诱导插管,术中调整丙泊酚预期血浆浓度Cp值,使得脑双频指数(BIS)波动于40-55。分别记录手术期间丙泊酚用量和苏醒时间,以及麻醉诱导前15min(艾司洛尔给药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1min(T3)、气腹后30min(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后1min(T6)各时点的收缩压(SBP)、心率(HR)和脑双频指数(BIS)值。结果:E组手术期间丙泊酚用量(78.4±11.2μg/(kg·min)少于C组用量(89.3±15.2μg/kg/min),P〈0.05;E组苏醒时间(10.4±2.5min)短于C组(12.1±2.7min),P〈0.05。插管后1min(T3),C组SBP、HR和BIS均高于E组(P〈0.05)。而T4、T5、T6时点,C组HR均高于E组(P〈0.05)。结论:围术期小剂量艾司洛尔持续输注可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丙泊酚的用量,且使麻醉诱导和苏醒平稳、迅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瑞芬太尼用于清醒插管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0.25 μg.kg-1.h-1(D1组)、0.5 μg.kg-1.h-1(D2组)、1.0 μg.kg-1.h-1(D3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入室后均给予1﹪丁卡因行口腔,舌根表面麻醉,D1、D2和D3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1.h-1恒速泵入10 min,随后分别以0.25 μg.kg-1.h-1 、0.5 μg.kg-1.h-1、1.0 μg.kg-1.h-1持续泵入,同时靶控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3.0 ng/ml.C组给予生理盐水泵入10 min,同时靶控浆靶浓度瑞芬太尼3 ng/ml.待患者意识消失对言语指令无反应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完成后1 min (T2)、插管完成后5 min (T3)的 SBP、DBP、HR、SpO2;记录插管过程中有无恶心、呛咳、躁动等插管反应.结果 四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保留自主呼吸下气管插管,与T0比较,T1时四组SBP、DBP、HR均明显降低(P<0.05);C组T2、T3时SBP、DBP均明显升高(P<0.05),HR明显增快(P<0.05);D1、D2和D3组T2、T3时心率加快但不显著,与T0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D3组T1时心率明显低于D1、D2组(P<0.05);D1和C组 T2、T3时SBP、DBP均明显高于T1且高于D2、D3组(P<0.05);D3组心动过缓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D1、D2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瑞芬太尼可有效安全的用于保留自主呼吸清醒插管,其中以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复合靶控瑞芬太尼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右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对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12月选取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研究组于全麻诱导前15 min用1%利多卡因10 mL经颈6入路行R-SGB,对照组1诱导前同法注射1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2诱导前肌...  相似文献   

16.
舒华 《华西医学》2012,(8):1212-1214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期间心血管反应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A组)、舒芬太尼组(B组)和舒芬太尼+艾司洛尔组(C组)。A组用芬太尼4μg/kg,B、C组用舒芬太尼0.6μ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C组在气腹前加用艾司洛尔。3组均常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2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分别记录各组在气腹前(T1)、气腹30 s(T2)、气腹5 min(T3)、气腹15 min(T4)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BIS值。结果 T1时C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BIS值最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A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BIS明显增加,B组有所上升,ⅢC组各时段变化不明显。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能更好地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期间心血管反应和抑制BIS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复合丙泊酚对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术中应激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高血压、AsAⅡ级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B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25mg/kg和丙泊酚2.0mg/ks;C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mg/kg、和丙泊酚2.0mg/kg。记录麻醉前、置入胃镜后1min、3min、5min、检查结束时的SBP、DBP、HR和SpO,的变化;记录诱导时间、胃镜操作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和丙泊酚总用量;记录并观察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于给药前、检查后1min、3min、5min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儿茶酚胺。结果A组在置入胃镜后1min、3minSBP和DBP显著升高(P〈0.05),HR在置入胃镜1min后心率明显升高(P〈0.05),3min后恢复正常;B组置入胃镜后1minSBP和DBP显著升高(P〈0.05),3min、5min时与给药前无明显差异,HR在置入胃镜后1min、3min、5min明显减少(P〈0.05);C组置入胃镜1min、3min、5min后SBP、DBP和HR较给药前和对应时间点的A组、B组的参数明显降低(P〈0.05)。C组的丙泊酚需求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和c组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的血流动力学最稳定,B组和C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尤其是基本消除了呼吸抑制。结论艾司洛尔的应用能有效消除胃镜检查术的应激反应,尤以艾司洛尔0.5mg/kg和丙泊酚2.0mg/kg配伍不良反应最少,更安全,更适合无痛胃镜检查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蛛网膜下隙阻滞完善镇痛时比较单次负荷剂量1 μg/kg右旋关托咪定和临床推荐剂量的咪达唑仑的清醒镇静效应,并以脑电双频指数( BIS)来评估两药的镇静深度变化.方法:选择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年龄22~60岁,体质量指数(BMI) 19~26 kg/m2,拟在蛛网膜下隙阻滞下行下肢手术的择期手术患者.阻滞平面均控制在T10以下,随机分2组,D组(n =20):右旋美托咪定1 μg/kg 10 min静脉泵入;M组(n=20):咪达唑仑50 μg/kg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均在麻醉前(T0)、脊麻平面固定后(T1)、给药后1 min(T2)、5 min(T3)、10 min(T4)、20 min(T5)、30 min(T6)各时间点记录BIS值、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D组在T4、T5和T6时间点的BIS值均显著低于M组(P<0.05);在T4、T5和T6时间点:D组SBP、DBP显著低于M组(P<0.05);D组HR显著低于M组(P<0.05).D组T4、T5和T6时间点的SBP、DBP、HR分别显著低于同组T1时间点(P<0.05).D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SpO2<95%,M组中有13例患者发生SpO2<95%,呼吸抑制的发生率D组显著低于M组(P<0.05).结论:作为蛛网膜下隙阻滞的辅助用药,1 μg/kg的右旋美托咪定具有强于临床推荐剂量50 μg/kg的咪达唑仑的清醒镇静效应,与咪达唑仑相比,睡眠中更容易唤醒,且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虽然其血压与心率的下降比较明显,但是仍然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多沙普仑用于右旋美托咪定全麻患者围麻醉期的催醒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成人骨科全麻手术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右旋美托咪定(DEX)+盐酸多沙普仑(DOX) B组:DEX+生理盐水.麻醉诱导插管后5 min开始,两组均给予DEX负荷量1 μg/kg,既以 0.6~0.8 μg/(kg·min)泵注维持,术毕前10 min停药.A组术毕拔管后即刻给予DOX 1 mg/kg,B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5 min(T0)、插管后 5 min(T1)、停止所有麻醉药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5 min(T4)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 患者术前(T'0)、拔管时(T'1)及拔管后 10 min(T'2)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 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各时点SBP、DBP、HR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SAS评分在T'2时A组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患者拔管反应评分及恶心呕吐、寒颤、术中知晓等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用于麻醉维持可提供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镇静作用,全麻恢复期更平稳 多沙普仑对右旋美托咪定麻醉术后的催醒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艾司洛尔持续静脉输注与单次注射在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择期行甲状腺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注组、静注+微泵组两组,每组20例。在颈丛阻滞完成后给予药物静脉注射:静注组艾司洛尔1mg/kg,静注+微泵组先静注0.5mg/kg,随即根据心率(控制心率在:60~90次/min)以50~200ug·kg^-1·min^-1的速度泵注艾司络尔。分别记录颈丛阻滞前、阻滞后即时、5、10、20、3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观察麻醉效果。结果静注+微泵组在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状态(SBP、DBP、HR、RPP)保持相对稳定。两组颈丛阻滞即刻的HR、RPP均较阻滞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23、9.42、7.62、6.86,P均〈0.05);两组颈丛阻滞后5min的HR、RPP均比阻滞即刻时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56、8.72、10.36、4.59,P均〈0.05)。阻滞后20min,静注组SBP、DBP、HR比静注+微泵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20、10.20、8.65,P均〈0.05)。结论颈丛阻滞前预防性使用艾司洛尔,可以有效的抑制阻滞导致的心血管副作用,微泵持续注射比单次注射艾司洛尔效果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