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医用几丁糖预防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2010年在我院妇科门诊早孕者,无官腔内操作史行人工流产术病例657例,随机分为术后宫腔内注入医用几丁糖的实验组362例,不应用医用几丁糖的对照组295例,根据术后随访,比较月经量减少、闭经和宫腔粘连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月经减少或闭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宫腔或宫颈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官腔注入医用几丁糖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月经量减少或闭经的发生率,在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背景:几丁糖在预防术后组织粘连方面疗效确切,但在断指再植术后能否应用,其对血管吻合口的愈合是否有影响,国内外文献较少提及。 目的:观察医用几丁糖对成年大鼠股动脉吻合口通畅率的影响。 方法:离断SD大鼠双侧股动脉,左侧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显微镜下吻合双侧股动脉,所有吻合动脉即时通畅率达100%,且为同一人操作,吻合后,实验组吻合口周围均匀涂布医用几丁糖1滴,对照组不涂。分别观察术后7,14,21,28 d大鼠吻合口的通畅情况,吻合口口径、吻合口周围有无感染、周围粘连情况及病理切片观察吻合口内皮细胞覆盖情况。 结果与结论:术前、术后吻合口管径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吻合口周围均无明显感染,实验组吻合口周围粘连较对照组轻,吻合口总体通畅率实验组为96%,对照组为8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各个时间段实验组、对照组内皮细胞覆盖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医用几丁糖的放置不影响大鼠股动脉吻合口的总体通畅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索手术后使用医用几丁糖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效果。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由3位作者参与文献筛选、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几丁糖治疗组和未使用几丁糖的对照组在术后肠管通气时间及肠粘连的发生率的情况。 结果:共有15篇文献复合纳入标准,结果分析发现,应用几丁糖的患者肠管通气时间和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 结论:应用医用几丁糖能明显减少肠粘连的发生率,缩短肠管通气时间,几丁糖能较好预防术后肠粘连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关键词:几丁糖;肠粘连;预防;再手术;临床研究;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37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输卵管介入复通治疗输卵管阻塞已较普遍,但患者术后粘连仍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 目的:总结近年来医用几丁糖凝胶预防输卵管再通术后粘连的应用现状。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8-02/2011-02万方数据库,以“医用几丁糖凝胶;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等为检索词,检索几丁糖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中预防术后粘连方面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共保留相关文献30篇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医用几丁糖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学活性的医用高分子多糖类物质。其具有广谱抑菌作用,选择性促进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生长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促进组织生理性修复,促进切口迅速修复,抑制瘢痕形成,减少组织粘连,具有润滑、生物屏障作用,能有效的阻止粘连发生,促进输卵管功能的恢复,为再次妊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背景:A型肉毒毒素通过阻断白细胞介素1的激活而发挥其预防关节纤维性粘连的作用。 目的:验证兔膝关节术后腔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预防关节纤维性粘连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7/10在山东潍坊医学院及潍坊市人民医院完成。 材料:A型肉毒毒素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4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质量2.8~3.2 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方法:所有实验动物行右后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横断术诱导关节纤维性粘连形成。术后1周实验组与对照组膝关节腔内分别穿刺注射A型肉毒毒素0.6 mL(50 U)、生理盐水0.6 mL,注射1次/周,共3次。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周对所有实验动物右后肢膝关节行生物力学测定、大体观察、粘连程度半定量评分以及组织学观察。 结果: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组屈曲挛缩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实验组粘连发生率及半定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5,P < 0.01)。光镜下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仅有薄而松散的胶原纤维存在,成纤维细胞稀少,对照组有大量厚而致密的胶原纤维堆积,伴大量成纤维细胞。实验组成纤维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 结论: A型肉毒毒素组膝关节纤维性粘连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A型肉毒毒素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膝关节纤维性粘连。  相似文献   

6.
摘要 背景:肌腱损伤是运动训练中的常见损伤,在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易形成粘连,从而使肌腱原有的功能下降或丧失。目前受到国内外学者瞩目的防治肌腱粘连的方法是防粘连材料的应用,在众多材料中,几丁糖备受关注。 目的:综述了几丁糖防治运动损伤后的肌腱粘连。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0-01/2010-12关于几丁糖防治运动损伤后肌腱粘连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几丁糖,肌腱,粘连,运动损伤”或“chitosan,tendon,adhesion,sports injur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几丁糖防治运动损伤肌腱粘连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9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肌腱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其生物力学特性与胶原纤维密切相关。肌腱损伤后的愈合过程通过外源性愈合和内源性愈合两条途径完成,外源性愈合是产生粘连的主要原因。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均表明几丁糖具有良好的预防肌腱粘连的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有降低胶原纤维的产生、屏障隔离、加速止血、抗菌消炎等。因此几丁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预防肌腱粘连的物质,但应用中仍发现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词:几丁糖;肌腱;粘连;运动损伤;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6.03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降解高分子生物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整形外科术后防粘连中的应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检索1999-01/2009-12时限内与可降解高分子生物材料在整形外科术后防粘连的应用有关的文献,关键词为“透明质酸钠及其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医用几丁糖;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整形外科;防粘连;生物材料”。排除重复研究、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文献21篇。可降解高分子生物材料均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可吸收性。透明质酸钠可抑制出血并具有抗炎特性。明质酸钠衍生物可弥补透明质酸钠在组织中易被降解和扩散、体内存留时间较短等缺点。羧甲基纤维素热稳定性、组织黏附性高,易于操作。氧化再生纤维素黏附性强,不需缝合;但用易受血液干扰。医用几丁糖具有一定止血功能,免疫抗原性小、无毒性。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优良,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从应用研究的结果来看,透明质酸钠及其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医用几丁糖和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均能有效防止整形外科中术后粘连,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论:可降解高分子生物材料性能优越,能有效防止整形外科中的术后粘连,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临床多应用创面涂抹方式发挥医用生物蛋白胶的止血作用,但骨腔内注射应用报道少见。 目的:观察胸骨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对老年严重骨质疏松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正中开胸出血的效果。 方法:将48例体外循环下行正中开胸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75岁以上的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胸骨腔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对照组常规涂抹医用骨蜡,记录两组术后12 h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胸骨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12 h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两组术后持续发热时间、术后胸骨感染裂开情况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1 例,实验组未发现不良反应。说明胸骨内注射生物蛋白胶能减少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胸骨出血,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不影响胸骨愈合。  相似文献   

9.
背景:使用J-1型脱细胞异体真皮组织补片覆盖拔牙创口的报告较少。 目的:探讨异体脱细胞组织补片置入拔牙窝对预防拔牙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将400例阻生智齿拔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智齿拔除后拔牙窝内放置医用组织补片;对照组智齿拔除后不放置医用组织补片。分别观察拔牙后组织补片脱落率、肿胀发生率、拔牙窝内血凝块存留和食物残渣残留情况、牙龈是否红肿、对拔牙后出血的影响以及干槽症的发生率。 结果与结论:拔牙后出血的百分比,血凝块留存率,拔牙窝内食物残渣残留百分比,干槽症发生率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放置组织补片对术后肿胀和牙龈红肿无明显影响。所有放置在拔牙窝内的组织补片与拔牙创周围组织附着紧密,未见脱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SCD压力抗血栓泵在预防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300例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穿刺处沙袋加压6h,术肢制动24h;实验组患者术后去除沙袋时给予SCD压力抗血栓泵应用,余治疗措施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67%vs5.3%,P〈0.05)。结论SCD压力抗血栓泵能有效降低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颅内压监测仪持续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变化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04—2015-04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入院后2组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包括营养神经、预防感染、维持水盐代谢平衡等。对照组常规使用甘露醇,实验组依据颅内压监测仪观察数值变化及时调整甘露醇用量及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甘露醇使用量、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肾功能损害率、肺部感染及脑出血复发率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甘露醇使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肾功能损害率、肺部感染及脑出血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能较好控制血压。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能够指导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脱水降压剂的使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对生化指标的稳定有较为肯定的意义,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幕上开颅手术术中硬膜缺损时所采用不同的硬膜修补方法,研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其临床应用优势。 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135例幕上病变手术患者,在修补硬脑膜群缺损时,采用改良硬膜下补丁间断缝合法71例(实验组),同期采用自体骨膜或帽状腱膜连续缝合修补法64例(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修补耗时、术后24 h引流量,以及硬膜外积液、皮下积液及术后癫痫发作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硬膜修补耗时(12 min)较对照组(25 min)短,实验组的术后24 h平均硬膜外引流量(278 mL)高于对照组(245 mL),实验组皮下积液发生率(1.41%)低于对照组(10.94%),实验组术后3个月内癫痫发作率(2.82%)低于对照组(14.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硬膜外积液发生率(5.63%)高于对照组(4.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硬膜外积液,无临床症状则无特殊处理,待其自行吸收;8例皮下积液患者均行腰大池引流治愈;10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出现癫痫发作,给予正规抗癫痫治疗后症状均控制,并在继续随访观察中。 结论改良硬膜下补丁间断缝合修补法适用于各类开颅手术患者的硬脑膜修补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癫痫发作等相关并发症中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置入脑内后大鼠的行为和脑电图变化。方法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分别将壳聚糖、高粘度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及戊二醛化壳聚糖注入大鼠脑内,参照Racine标准,定时观察大鼠的癫痫发作行为及脑电图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痫性发作行为的例数作多组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各组间两两比较时差异无显著性;大鼠异常脑电图以频发尖波最为常见,且各组均有数量不等、程度不同的痫样放电.其中戊二醛化壳聚糖组痫样放电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中壳聚糖组的痫波频率最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戊二醛化壳聚糖组的痫波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脑内置入壳聚糖对大鼠的癫痫发作行为及脑电活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摘要 背景:应用硬膜外阻隔材料是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一种方法,而制备既有机械阻隔能力,又有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能力的复合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的:制备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与干扰素/PLGA复合膜,观察其防止兔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作用。 方法:大耳白兔120只行L2椎板切除,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硬膜外不放任何物质;自体游离脂肪移植组取皮下脂肪贴于硬膜表面;透明质酸钠组将透明质酸钠1 mL 滴于硬膜外;PLGA膜组、壳聚糖/PLGA及干扰素/PLGA复合膜组,分别将各种膜修剪成合适大小植于硬膜外。术后2,4,6,8 周处死动物,观察L2术区的瘢痕形成及与硬膜粘连的情况并评分。术后4周,透射电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 结果与结论: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形成较广泛的瘢痕。游离脂肪组和PLGA膜组的瘢痕量少于对照组。透明质酸组早期瘢痕形成量明显少于自体游离脂肪组和PLGA膜组,后期无显著性差异,但优于对照组。壳聚糖/PLGA膜组与干扰素/PLGA膜组硬膜外瘢痕的形成量最少,与硬膜无或轻微粘连,其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各组,但两种复合膜组间差异不明显。术后4周,对照组、游离脂肪组和PLGA膜组的成纤维细胞的状态和功能明显好于壳聚糖/PLGA膜组与干扰素/ PLGA膜组。壳聚糖/PLGA复合膜与干扰素/ PLGA复合膜是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有效材料。 关键词: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干扰素;壳聚糖;硬膜外瘢痕;椎板切除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7.04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40例急性期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实验组(12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尼莫地平片,实验组在口服尼莫地平片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2周后的临床疗效、颅内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2周治疗,2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显著降低、头痛持续时间缩短、头痛程度亦减轻,实验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TCD检测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片可明显提高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主要通过改变椎间盘生物力学环境、损伤椎间盘自身结构以及应用基因技术改变动物的遗传性状等诱发退变,但这些方法均为外界人为因素直接作用于椎间盘,与椎间盘退变的自然病程差别较大。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兔腰椎终板下椎体注射平阳霉素制作椎体终板下缺血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6只,每兔设L5为实验组、L4为对照组。穿刺腰椎终板下椎体,L5注射平阳霉素(2 g/L)1 mL,,L4注射生理盐水1 mL。其中4只兔子术前行腰动脉造影。术后第1,2,3,4,5周,2个月及3个月随机选取6只行MRI检查,并取病理送检。测量对比第4周实验组MRI与病理切片的缺血面积。 结果与结论:对照组MRI和病理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变化,实验组MRI第1,2周变化不明显,第3周出现FST1WI低信号,T2WI及FST2WI呈稍高信号,第4周信号变化更明显;实验组病理第1,2周无特异性变化;第3,4周骨小梁排列杂乱, 骨细胞逐渐减少,椎体骨髓内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增多融合,终板软骨细胞减少、结构紊乱,纤维环及髓核无明显变化;第5周出现椎间盘退变表现;第2,3个月终板下椎体缺血持续存在、椎间盘退变更加明显。实验组第4周MRI与病理切片缺血面积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r=0.965,P < 0.001)。结果证实,采用经皮穿刺终板下椎体注射平阳霉素的方法可成功制作兔腰椎终板下缺血动物模型,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和成功率高的特点。该模型是研究腰椎及椎间盘退变较理想的一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骨瓣阶梯减压控制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黄梅县人民医院脑外科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试验组采用骨瓣阶梯减压控制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3、7 d颅内压,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结果试验组术后1、3、7 d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NIHSS评分都有所降低,且试验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骨瓣阶梯减压控制术能加快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