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经方运用得法,每每效如桴鼓之应,兹举临证以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三则,与同道共享。1四逆辈治久利患者伍某,女性,64岁。家务。2014年3月21日初诊。诉腹泻,日解大便10余次已20余年,伴乏力1年余。患者20余年前因饮食不慎,加之疲劳过度而引起腹泻,由于未曾及时就诊, 相似文献
3.
4.
5.
脾胃居于中州,斡旋人体气机之升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情志异常、肝胆疏泄失职均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致脾胃升降失和,继而百病丛生。张师注重并擅长结合调肝法治疗脾胃病,认为治疗上当扶土抑木,墩阜脾气,平抑肝气。一则疏导患者,调节情志;一则采用疏肝健脾、补脾柔肝、疏肝和胃、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养血柔肝等治法,升降气机、调气和血、平复寒热、平衡阴阳、和调脏腑,治疗各类疑难脾胃病,多获良效,堪为师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周福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将周教授辨治脾胃病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读者。1吐酸黄某,男,2008年7月20日初诊。主诉:反酸、胸骨后烧灼感2年。2006年于外院行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转求中医治疗。诊见:胸骨后烧灼感, 相似文献
7.
<正>老中医任世玉从医40余年,在脾胃病诊断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法东垣补气升阳,宗叶桂甘寒濡润,效仲景辛开苦降善用泻心汤,在临床运用中,每获良效。现就其治脾胃病用药加以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
9.
10.
小儿脾胃病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二是因为小儿饥饱不节,贪食求多,造成脾胃损伤。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出现水湿内停,湿聚为痰、为饮,故曰“脾虚则生湿”、“脾湿动而为痰”、“脾为生痰之源”。痰湿在脾胃病方面表现脘腹胀闷、恶心呕吐、便溏等。笔者就儿科脾胃病最常见之呕吐、泄泻二证从痰湿而治的体会分析如下。1痰饮呕吐脾不运化、痰饮内停,致胃气不降则发生呕吐,其特点往往是呕吐清水痰涎,有的患者胃中有振水声,也有兼脘闷不食等证的。夏某,男,8岁,1998年5月12日初诊。患儿胃脘部胀痛、呕吐20天余,… 相似文献
11.
黄明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9):78-79
笔者临床时而遇到教科书中鲜有描述的一些疑难病证,相关治疗经验也罕有文献资料记载,因此,治疗时颇感棘手。患者虽经多家医院诊治,但疗效甚微。兹择笔者诊治这些疑难病证的经验数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口甜指口中有甜味的感觉 ,《内经》中称之为“脾瘅”,可发生于慢性胃炎、肝炎、糖尿病、胃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中。笔者自 1 982年开始采用中药治疗本症 5 0例 ,收到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5 0例 ,门诊患者 36例 ,住院患者 1 4例 ;男 2 2例 ,女 2 8例 ;年龄 1 8~ 62岁 ;病程 3天~ 5年。临床表现以口甜为主症 ,常伴胸膈痞满 ,少思饮食 ,舌苔黄腻或腐浊 ,脉滑数。治疗方法以芳香辟浊 ,健脾燥湿 ,清化湿热之法治之。采用基本方为 :佩兰 30 g、藿香 1 0 g、白术 1 5 g、苍术6g、黄连 6g、炒栀子 6g、陈皮 1 0 g、厚朴 1 0 g、… 相似文献
13.
张迪蛟主任中医师辨治脾胃病有所专长,崇尚东垣而不泥,旁参诸家而不拘。治不执方,但必有方。通过对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5则验案的介绍,反映其独到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正>6泄泻治案(御医汪守正、马文植、庄守和、李德立诊)光绪六年正月初七日请得:慈禧太后脉息两寸虚弱,两关弦滑,重按亦无力。久服益气健脾等方,而脾元虚陷不见全复。时值春令,木旺脾土尤不能支,以致食少口干,昨日下泻,间有完谷无味,气软形瘦较甚,口气五味,脊背凉热仍然,症势疲缓,用温补固肠饮一帖,俾不致肠滑气陷,消耗难起为要。人参一钱五分,炒于术三钱,茯苓三钱,煅赤石脂三钱,肉 相似文献
18.
《清宫医案研究》一书保存了清朝顺治至光绪年间现存的清代宫廷医药档案,内容涉及中医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展现了清代中医临床大家的高超水平,其诊病之缜密,识证之精准,处方用药,熨帖细腻,每能平中见奇,数帖起效,文献弥足珍贵。撷取其中有关脾胃病方面的医案,潜心揣摩研析,有所心得。 相似文献
19.
吾师马贵同系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善用甘麦大枣汤治疗脾胃病,常获佳效。现举验案三则于下。 1 慢性胃炎苍某,女,36岁。2009年5月11日初诊。主诉:口苦,纳差伴腹泻半年余。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觉神疲乏力,头晕纳少,口干口臭,心烦少寐,脘腹稍胀,大便日行1次,未成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