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血管内膜增生模型的建立:颈总动脉挤压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挤压大鼠颈总动脉 ,造成类似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血管内膜增生病理模型。方法 暴露大鼠颈总动脉 ,在其上下各置一块 13mm× 5mm× 1mm钢片 ,以止血钳钳夹钢片 2 5min ,术后 2h、14d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术后2h ,扫描电镜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变形、脱落 ,附有大量血小板。光镜可见血管壁有炎症细胞浸润 ,管腔内有血栓形成。术后 14d ,免疫组化血管壁PCNA表达强阳性 ,内膜面积占有率、中膜 +内膜面积占有率明显增加 ,管腔面积占有率明显缩小。类肝素、阿司匹林药物对PCNA表达及内膜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挤压大鼠颈总动脉 ,可引起类似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内膜增生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血管损伤后管腔狭窄的病理基础是新生内膜的增生。本实验探讨大鼠颈动脉损伤后生存素(survivin)及血清白介素-18(IL-18)促进新生内膜增生的作用;观察姜黄素可通过抑制生存素及血清IL-18的表达,减轻新生内膜的增生。方法: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区组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姜黄素治疗组。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姜黄素治疗组以100 mg.kg-1.d-1灌胃。损伤后大鼠颈动脉分别在第3,7,14,28天取材。免疫组化法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损伤血管中生存素、PCNA蛋白及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反应不同时间点的标本血清中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姜黄素治疗组IL-18在3,7,14,28 d的血清中表达明显低于损伤组(P<0.05)。生存素蛋白在姜黄素治疗组7,14,28 d的表达明显低于损伤组的表达(P<0.05);姜黄素治疗组survivin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损伤组各对应时间点的表达,且14,28 d组表达高于对应假手术组(P<0.05)。姜黄素治疗组PNCA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在第7,14,28天时低于损伤组对应时间点的表达。结论:生存素参与血管损伤后的重塑过程,促进新生内膜的形成和细胞的增殖。姜黄素可下调生存素表达,抑制新生内膜的增生。炎症因子IL-18在血管损伤后的早期高水平表达;姜黄素抑制IL-18的表达,有抑制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CDDP)在血管成形术(PCI)后再狭窄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对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分为A、B、C、D四组,术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雷帕霉素、低浓度CDDP、高浓度CDDP治疗,观察动脉内膜增生厚度及兔狭窄段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结果 C、D组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减少程度均大于A、B组(P〈0.05);C、D组c-myc蛋白及c-sis基因表达率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 CDDP可有效减少PCI后管腔再狭窄程度,减少内膜增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缬沙坦因子防治人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观察新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AT_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的影响。对大鼠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过度增生模型采用~3H-TdR和~3H-Leu掺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SMC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图象分析血管壁形态学变化。结果 缬沙坦显著减少~3H-TdR和~3H-Leu的掺入量,减少新生内膜面积和PCNA阳性细胞数。结论 缬沙坦能抑制大鼠动脉的球褒内皮损伤后的VSMC增生,可能它是防治血管成形术再狭窄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球囊损伤后兔腹主动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蛋白激酶B(PK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2.5 mg·kg-1·d-1灌胃组(均n=24)。对球囊损伤后不同时间段的兔腹主动脉标本行HE染色,观察血管内膜增殖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观察bFGF在增殖内膜中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观察PKB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动脉未见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以及内膜增生;模型组7 d时,开始出现新生内膜,主要由2~3层血管平滑肌细胞组成。术后14 d、28 d时可见明显新生内膜产生,主要由迁移的VSMC和细胞外基质组成,VSMC排列紊乱。阿托伐他汀组术后14 d、28 d时也可见内膜增殖,但增殖程度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术后7 d、14 d、28 d时模型组bFGF、PKB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增加,且成上升趋势,假手术组未见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术后7 d时未见明显差异,术后14 d、28 d时bFGF和PKB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抑制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其可能机制是抑制bFGF和PKB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XNT)对球囊损伤所致大鼠颈总动脉重构及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造模,存活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YDXNT低剂量组(n=5)和高剂量组(n=5)。造模后次日开始给药,YDXNT低、高剂量组大鼠灌胃给予YDXNT 0.5、1.0 g·kg-1·d-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每日给药1次,共14 d。HE染色观察损伤侧颈总动脉形态学,计算其内膜面积(NIA)及中膜面积(MA),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NF-κB(p65)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颈动脉管腔明显狭窄、内膜增厚;与模型组比较,YDXNT低、高剂量组球囊损伤所致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显著减轻(P<0.05或P<0.01),颈动脉NIA、NIA/MA明显减小,PCNA、NF-κB(p65)表达下降(P<0.05或P<0.01)。结论 YDXNT可改善球囊损伤所致大鼠颈总动脉重构,可能与其下调NF-κB(p6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兔髂动脉内皮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24只随机平分为3组,普通饲料喂饲组(G1),高脂饮食喂饲+动脉内皮损伤组(G2),高脂饮食喂饲+动脉内皮损伤+缬沙坦治疗组(G3),G2、G3应用球囊损伤髂动脉内皮加高脂饲养的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术后4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兔髂动脉壁TGF-β1表达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G2、G3TGF-β1蛋白和TGF-β1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G1,而G3 TGF-β1蛋白和TGF-β1mRNA表达显著低于G2(P<0.01)。此外,还观察到TGF-β1mRNA表达水平与内膜/中膜比值呈正相关(r=0.941,P<0.01)。结论 缬沙坦对内皮损伤后的血管病变有部分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部分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减轻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均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建立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模型,术后3、7、28 d切取移植静脉,观察组织病理变化,测量新生内膜厚度及面积,检测静脉壁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RT-PCR检测静脉壁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mRNA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MMP-9活性.结果 与C组比较,A组术后内膜增生、移植静脉壁阳性细胞数以及MMP-2、MMP-9 mRNA表达和活性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并限制其向内膜迁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后对其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cdk2,cdk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及黄芪组,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前1天始给对照组和手术组0.8ml/100g/d生理盐水灌胃,黄芪组给予相同剂量的中药灌胃,连续至第5天和28天两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其损伤的颈总动脉,应用组织学检查术后5天和28天的内膜增生情况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天时PCNA、CDK2、CDK4蛋白的表达。结果:球囊损伤颈总动脉术后5天时,血管内膜及内膜面积轻度增生,无统计学意义;28天时,手术组内膜增生明显,用中药黄芪后增生减少,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黄芪后内膜增生面积减少,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术后5天各组PCNA、CDK2、CDK4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手术组表达最强,用药后各组表达量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中药黄芪对球囊损伤后动脉血管内膜增生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核增殖抗原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0.
汝玲  徐戎 《华西药学杂志》2005,20(6):471-473
目的研究蝙蝠葛碱(Dau)对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5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单纯损伤组和Dau低、中、高剂量组,后4组行球囊内皮剥脱术,Dau组于术前3d开始,igDau25、50、100mg·kg-1·d-1,假手术组和单纯损伤组同期ig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14天处死所有大鼠,取胸主动脉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内膜损伤后形态学的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球囊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p27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球囊损伤后血管壁增生,Dau可剂量依赖性地减少新生内膜面积,增加管腔面积,降低球囊损伤后内膜及中膜厚度(P<0.05),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促进p27蛋白的表达。结论p27参与了球囊损伤内皮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节。Dau对损伤内皮所致平滑肌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管再狭窄,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p27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刘长青  尚小明  纪征  卢峰  李霞  赵庆霞 《河北医药》2013,(22):3378-3380
目的:探讨家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2.5 mm球囊组和3.5 mm球囊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分别采用2.5 mm ×15 mm和3.5 mm ×15 mm的球囊经股动脉制作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喂养4周后比较制模时间、血管平均狭窄程度、新生内膜层和中部平滑肌细胞层的平均厚度。结果假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6±3)min,短于2.5 mm球囊组(29±4)min,短于3.5 mm球囊组(35±6)min,3组手术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同假手术组比较分别增加(22.1±3.5)%和(32.5±5.8)%,3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3.5 mm球囊组狭窄重于2.5 mm球囊组,2.5 mm球囊组重于假手术组。内膜厚度3.5 mm球囊组为(0.07±0.03)mm大于2.5 mm球囊组(0.03±0.02)mm和假手术组(0.02±0.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中膜厚度3.5 mm球囊组为(0.16±0.03)mm大于假手术组(0.12±0.0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与2.5 mm球囊组(0.14±0.0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直径为3.5 mm的球囊导管制作血管内膜损伤动物模型优于直径为2.5 mm的球囊导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F2高剂量给药组(2mg/kg)、F2中剂量给药组(1mg/kg)、F2低剂量给药组(0.5mg/kg)。模型组及F2各给药组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各组分别于术后7d取颈总动脉段,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法测定α-act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7d血管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内膜面积/中膜面积、血管壁细胞PCNA表达显著增加(P<0.01),F2剂量依赖地降低上述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壁α-actin阳性染色减少,F2各给药组可增加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中α-actin阳性染色率。结论:F2能抑制兔颈总动脉机械损伤后血管内膜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阿托伐他汀减轻兔血管损伤后再狭窄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兔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探讨其与PKC、MMPs的关系。方法将40只健康日本大耳兔,♂,分为5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阿托伐他汀高(2 mg.d 1)、中(1 mg.d 1)、低(0.5 mg.d 1)剂量组均行髂动脉二次损伤造模术,假手术组仅结扎股动脉。一月后取靶血管切片HE染色,图像分析仪检测各组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管腔面积、内膜增生指数及狭窄指数;免疫组化检测各靶血管MMP-2、MMP-9、PKC表达。结果经髂动脉二次损伤能成功建立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模型。与模型组相比,随剂量升高,阿托伐他汀各组内膜面积、中膜面积、膜增生指数及狭窄指数显著降低,管腔面积显著增加(P<0.01),与此同时,靶血管MMP-2、MMP-9及PKC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减轻兔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其机制可能与通过PKC途径抑制靶血管MMP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丹参酮Ⅱ_A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御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防御作用。方法:将60只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洛伐他汀组及丹参酮ⅡA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喂饲高脂饲料方法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90d后,观察兔血清血脂水平、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以及左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病理变化。结果:丹参酮ⅡA高、中、低剂量组血脂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高、中剂量组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比率显著减少(P<0.01或P<0.05),肉眼和病理显示有显著改善。结论:丹参酮ⅡA能显著抑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但其降低血脂水平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医用粘合胶制动对兔血管吻合后吻合口部位内、中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取2.5~3.0 kg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切断左侧颈总动脉后再吻合,将吻合口悬空,滴医用粘合胶于吻合口处及吻合口前后各1 cm,完全覆盖而不压迫吻合口,待粘合胶凝固后,观察血管通畅及搏动状况后,逐层缝合。对照组20只,同法切断兔颈总动脉后吻合血管断端,未涂抹医用粘合胶。术后4周进行血管造影,取出血管,观察吻合口内膜、中膜增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均见内膜及中膜的增生,内膜可见大量细胞及丰富基质。实验组内膜、中膜厚度均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血管吻合口涂抹医用粘合胶可以减轻兔血管吻合口内膜及中膜增生,从而预防血管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负压吸引激发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建立破裂斑块模型。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10)、高脂饲养组(n=10)和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n=10)。饲养8周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血流速度等,评估动脉IMT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采用"腔外负压"法诱导斑块破裂并处死动物,观察诱发斑块破裂成功率,在肉眼及光镜下观察颈动脉内膜形态特征。结果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高脂饲养组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IMT显著厚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内径显著短于对照组;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的颈总动脉内径显著短于高脂饲养组,IMT显著厚于高脂饲养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快于高脂饲养组(P〈0.05)。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可见平滑肌细胞增生,脂质、炎症细胞、泡沫细胞浸润,符合不稳定性斑块特征,有8例诱发斑块破裂,1例死亡;高脂饲养组可见内膜下脂质沉积,炎症细胞浸润,但内皮细胞完整,内弹力板排列整齐,1例诱发斑块破裂,无动物死亡;对照组内皮细胞完整,中层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无一例诱发斑块破裂,无动物死亡。结论本实验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模型成功率高,动物死亡率低,实验操作简便易行,为冠心病的生理、病理及药物学效应方面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121例,分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组和丹参针治疗组,并与30例体检正常的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治疗前后HolterHRV时域指标,评估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功能。结果 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各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SDNN指数)均较正常组低(P均〈0.05)。前列地尔治疗前后各HRV指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能改善其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血Ⅰ号胶囊对2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2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活血Ⅰ号胶囊(左旋氨氯地平+活血Ⅰ号胶囊)组,口服24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反应性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与健康成人比较,2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显著增厚(P<0.05),反应性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活血Ⅰ号胶囊组降低较显著;2组患者反应性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以活血Ⅰ号胶囊组升高较显著。结论:活血Ⅰ号胶囊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研究氟伐他汀钠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经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有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对比,药物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钠缓释片可以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脂水平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似文献   

20.
姜靖  黄岚  赵晓辉  喻杨 《中国药业》2009,18(24):22-24
目的观察抗衰老蛋白klotho(KL)对老龄小鼠血管损伤后骨髓源性内皮租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动员及损伤内皮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非显微外科法建立老龄小鼠(20月龄)颈动脉损伤模型;在小鼠颈动脉损伤后各时点获取外周血,以Western-Blot法检测外周血KL蛋白水平;小鼠颈动脉损伤后第3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L处理组、KL抗体处理组外周血EPCs的数量;小鼠颈动脉损伤后第14天,通过Evansblue染色检测损伤动脉再内皮化情况,通过HE染色检测损伤动脉新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小鼠颈动脉损伤后外周血KL水平和EPCs数量明显升高,在颈动脉损伤后第3天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与颈动脉损伤组比较,KL处理组的外周血KL明显升高,而KL抗体处理组则无明显升高;损伤血管再内皮化的面积明显升高,而KL抗体处理组则无明显差异;KL处理组内膜增生程度较颈动脉损伤组及KL抗体处理组明显降低。结论KL可升高老年小鼠而动脉损伤后EPCs的循环数量,促进EPCs的动员,促进损伤动脉再内皮化,抑制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